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Amanda归化与异化•1995年,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Venuti)的《译者的隐身:一部翻译史》(TheTranslator’sInvisibility:AHistoryofTranslation)问世,里面使用了一对关键术语—domesticatingtranslation&foreignizingtranslation,中文译作“归化”和“异化”。•该术语的使用是基于德国哲学家及神学家施莱尔马赫(FriedrichSchleiermacher)1813年6月24日在柏林皇家科学院作的一个学术演讲,题为《论翻译的方法》(OntheDifferentMethodsofTranslating).1.归化与异化的提出•施莱尔马赫认为,“要帮助译作的读者在不脱离译入语的情况下正确而完整的看懂原作,可以采取两种途径:•一种是“尽可能地不打扰原作者的安宁,让读者去接近作者”(Eitherthetranslatorleavestheauthorinpeace,asmuchaspossible,andmovesthereadertowardshim);这就是韦努蒂所指的异化(foreignizingstrategies);•另一种是“尽可能不打扰读者的安宁,让作者去靠近读者”(orheleavesthereaderinpeace,asmuchaspossible,andmovestheauthortowardshim),这是指归化(domesticatingstrategies).①归化(Domestication):•是指在翻译中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的翻译策略.(“Atransparent,fluentstyleisadoptedinordertominimizethestrangenessoftheforeigntextfortargetlanguagereaders”.)•它尽可能的使源语文本所反映的世界接近目的语文化读者的世界,从而达到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文化对等”。所以,又被后来的研究者成为“译者的隐身”(thetranslator’sinvisibility).2.归化与异化的概念•归化法的优点:smoothnesseasilyacceptablebyTLreaders•归化法的缺点:losingoriginalimagebringingobstacleofculturalcommunication•以《飘》(GoneWiththeWind)的一部译著为例Atlanta(一般翻译为亚特兰大):“饿狼陀”Scarlett.O.Hara(斯嘉丽奥哈拉):郝斯佳这种极端归化的译文必然造成对原文事实的歪曲,不利于双方文化交流。以“亚洲四小龙”的翻译为例:“thefourAsiantigers”亚洲四小龙为什么不是翻译成亚洲四小虎呢?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中,龙早已刻画得淋漓尽致。龙象征着天上的神灵,威武雄壮,生气勃勃。中国人习惯称自己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而虎只是地上的动物。然而,在西方文化中,drgon是指凶恶的鬼怪含有贬义,而tiger被认为是勇猛富有进取的象征。所以本句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更能确切地表达原义。②异化(foreignization)•是指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或指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文的异域性,故意打破目标语言常规的翻译.(“Atargettextisproducedwhichdeliberatelybreakstargetconventionsbyretainingsomethingoftheforeignnessoftheoriginal”.)•它主张在译文中保留源语文化,丰富目的语文化和目的语的语言表达方式。所以,又被称为“译者的彰显/显身”(thetranslator’svisibility).•异化法的优点:retainingtheoriginalimageenrichingtheTLpromotingtheculturalcommunication•异化法的缺点:non-smoothnesseasilyresistedorboycottedbytheTLreaders•E.g.Beautyliesinlover’seyes.情人眼里出美人。情人眼里出西施.Manyheadsarebetterthanone.众人的智慧胜于一个人的智慧.一人计不如众人计。归化与异化•在翻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时•翻译一:Trulystormsgatherwithoutwarninginnature,andbadluckbefallsmenovernight(异化)•翻译二:Iknowtheweatherandhumanlifearebothunpredictable(归化)•从两者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前者保留了源语文化的因素,较为准确的表达了中国文化独有的意象,而后者明白晓畅,却少了中国的味,所以说两者各有优劣。①在西方翻译论坛•主张归化翻译的代表人物是Nida,他的翻译理论是“动态对等”(dynamicequivalence),他主张译者应“以最接近自然的表达,使读者在其目的语文化中找到最贴切的理解”(1964)。•而Venuti则被看作是异化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西方的归化翻译理论是建立在以民族中心主义和帝国主义文化价值观基础上的,为了抵御本族中心主义和文化自恋对异域文化的削弱作用(resistance),就必须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3.国内外的归化与异化观点•此外,以色列学者Even-Zohar创建的多元系统论,从社会学角度对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作了阐述。•他认为归化和异化与其说是译者自觉地选择,还不如说是特定文化所处的特定状态和地位决定的。•当翻译文学在一个民族的文化多元系统内居主要地位时,译者多采用异化式翻译,居次要地位时则多采用归化翻译。②在我国:•归化与异化之争源于1987年刘凯英在《现代外语》上发表的名为《归化—翻译的歧途》的文章。他在该文章中尖锐的批判了归化译法的弊端,指出归化译法是“翻译的歧途”,大力倡导异化译法的主导地位,并总结了归化在我国的几种表现:(1)滥用四字格成语;(2)滥用古雅词语;(3)滥用抽象法;(4)滥用“替代法”;(5)无根据地予以形象化和典故化。•目前国内主张异化的代表人物是孙致礼,他在《中国的文学翻译从归化走向异化》译文中,分析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这一百年的文学翻译,提出“21世纪的中国文学翻译将从归化走向异化”的论断。•而蔡平(2002)等人不同意孙致礼的论断,提出,“文学翻译应该以归化为主。”他认为,“翻译的目的是沟通,让译语读者理解原文的意思......因此,翻译的本质和目的决定了翻译是一个语言的归化过程,文学翻译也不例外。”•郭建中(1998)对归化和异化持辩证的看法,认为归化和异化均有其存在和应用的价值,应从作者的意图、文本的类型、翻译的目的和读者的要求来考虑。•葛校琴(2002)则认为,应结合具体的社会情境来看待归化和异化,不能不作分析而一味跟风。•此外,还有一些读者从德国功能理论的角度诠释了异化和归化的关系,认为“归化,异化,达到目的就是造化”。近年来我国译界对异化和归化翻译策略的主流观点是贬抑归化,褒扬异化。4.归化与异化的对立统一•为两种翻译策略,归化和异化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绝对的归化和绝对的异化都是不存在的。•我们在翻译中,始终面临着异化与归化的选择,通过选择使译文在接近读者和接近作者之间找一个“融会点”。•这个“融会点”不是一成不变的“居中点”,它有时距离作者近些,有时距离读者近些,但无论接近哪一方,都要遵循一条原则:接近作者时,不能距离读者太远;接近读者时,不能距离作者太远。•即异化时不妨碍译文的通顺易懂,归化时不失去原文的味道,同时,我们应坚持对语言形式采取归化的策略,而对其文化因素进行异化处理。这样,译文作品可兼两策略之长而避其短,使两者有共同发展的空间。•由此,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归化与异化应该是相辅相成,并有互补的辩证统一关系。•e.g.胡太太叹了口气,看见胡国光还是一肚子心事似的踱方步。“张铁嘴怎么说的?”胡太太惴惴的问。——“很好,不用瞎担心了,我还有委员的福分呢!”——“么事的桂圆?”妻子没听清楚他的话。(茅盾《动摇》)译文:——“Hegavemeaverygoodnews.Weneednotworryaboutajob.IhavethepossibilityofbeingamemberofCommittee!”——“Whatscommontea?”askedthewife,whoonlyvaguelycaughtthesound.(钱歌川译)译者用目的语的语言表达形式清晰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属于归化译法。在处理带有源语文化特点的“委员”与“桂圆”的谐音时用异化的方法将其译为“Committee”与“commontea”的谐音。两种译法的结合使译文通顺流畅,自然贴切,毫无斧凿之痕,达到了“情与貌,略相似”。ShecouldnotdesertTara;shebelongedtotheredacresfarmorethantheycouldeverbelongtoher.(M.Mitchell:GonewiththeWind,p.20)译文:她不会放弃塔拉;她属于这些红土地,远比它们属于她更加真实。上述的译文是按照原文的句法结构把farmorethan...译成“远比它们属于她更加真实”,语言表达较生硬,意思不明确,让读者难理解。因此用归化法将其译成这样,似乎更合适:她不能放弃塔拉,这块红土地是属于她的,而她更是永远属于这块红土地。HighbuildingsandlargemansionsarespringinguplikemushroomsinBeijing.•译文:在北京,高楼大厦犹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将“likemushrooms”译为“雨后春笋”符合中国的地貌风情和语言表达习惯。如果异化译法把它译为“犹如蘑菇般”,虽然体现了原文的风格,但是会让中国的读者难以接受。Nida把翻译中涉及文化因素分为五类:1)生态文化;2)语言文化;3)宗教文化;4)物质文化;5)社会文化。以下根据这五类文化将《红楼梦》杨宪益夫妇所译的ADreamofRedMasions和霍克斯先生(DavidHawkes)的TheStoryoftheStone两种英译本中的文化因素处理作一些比较和分析。文化因素与归化异化1.生态文化。翻译中的生态文化是指原文中涉及动物和自然现象等与自然相关的文化现象。(1)鸡儿吃了近年粮。杨译:It’sbeenlikehenseatingupnextyear’sgrain.霍译:Everymouthnowourallowancefallsshortofourexpenditure.2.语言文化。《红楼梦》作为汉语的经典作品,其语言蕴意丰富。特别是文章中的四字成语,是汉语中特有的一种结构,其内容含义又与中国的文化密切相关,因此在翻译时要特别注意。(宝玉)忽又思及贾琏惟知以淫乐悦己,并不知养作脂粉。杨译:Chialienonlyinterestedinsexbuthasnoconsiderationforgirls.霍译:JiaLianwhoneverconsideredanythingbuthisownpleasurewouldcertainlyknownothingaboutthescientificpreparationofcosmetics.杨译:Evenifheisamonster,Iinsistonseeinghim.霍译:Idon’tcareifheisathree-facedwonderwitheightarms,Istillwanttoseehim.3.宗教文化。宗教信仰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文化指的是与宗教信仰相关的文化。《红楼梦》中充满了佛教和道教的文化现象。(王熙凤:)他是哪吒。我也要见一见!杨译
本文标题:归化与异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397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