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审计过程与审计计划、重要性及审计风险
审计过程与审计计划、重要性及审计风险一、大纲(一)审计计划(二)审计重要性(三)审计风险(四)初步审计策略二、本章重点、难点(一)审计计划1.审计计划的含义(1)定义审计计划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完成各项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之前编制的工作计划。(2)对审计计划的补充、修订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3)审计计划的作用:据以收集证据、提高效率和质量、避免误解。2.审计计划的编制与审核(1)审计计划的内容①总体审计计划总体审计计划是对审计的预期范围和实施方式所做的规划,是注册会计师从接受审计委托到出具审计报告整个过程基本工作内容的综合计划。总体审计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A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B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及审计策略;C重要会计问题及重点审计领域;D审计工作进度及时间、费用预算;E审计小组组成及人员分工;F审计重要性的确定及审计风险的评估;G对专家、内审人员及其他注册会计师工作的利用;H其他有关内容。②具体审计计划。具体审计计划是依据总体审计计划制定的,对实施总体审计计划所需要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所做的详细规划与说明。一般是通过编制审计程序表的方式体现的。具体审计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A审计目标;B审计步骤;C执行人及执行时间;D审计工作底稿的索引号;E其他有关内容。(2)审计计划的编制①编制人:审计项目负责人②为保证审计工作质量,不得随意缩短或省略审计程序来适应时间的预算。③独立编制审计计划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按照审计准则规定,注册会计师可以同被审计单位的有关人员就总体审计计划的要点和某些审计程序进行讨论,并使审计程序与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的工作相协调,但独立编制审计计划仍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3)审计计划的审核①总体审计计划的审核事项A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及重点审计领域的确定是否恰当;B时间预算是否合理;C审计小组成员的选派和分工是否恰当;D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信赖程度是否恰当;E对专家、内审人员及其他注册会计师工作的利用是否恰当。②具体审计计划的审核事项:A审计程序能否达到审计目标;B审计程序是否适合各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C重点审计领域中各审计项目的审计程序是否恰当;D重点审计程序的制定是否恰当。(4)计划审计工作步骤了解情况→分析→重要性水平→审计风险(与总体审计计划有关)初步审计策略→了解内控→符合性测试及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及实质性测试(与具体计划有关)3.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1)了解被审计单位经营及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①查阅上一年度的工作底稿。借阅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底稿通常限于对本期审计有重大影响的连续事项,如资产负债项目和或有事项的分析表等。②查阅行业业务经营资料。所获得的信息,应作成书面记录并保存在永久性档案中,供以后审计参考。③实地察看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场所及设施。再次接受审计委托时,通常只需参观、巡视自去年审计完成后,公司经营上已发生重大变化的部分,对有多个部门的被审计单位,参观、巡视可轮流进行。④询问内部审计人员。内部审计机构特别能帮助注册会计师了解该被审计单位业务经营及所在行业的有关情况。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能之一就是同注册会计师讨论审计的范围。在某些情况下,内部审计机构可能会要求增加或修改注册会计师已计划的审计工作。⑤询问管理当局。⑥决定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存在。注意关联方交易的原因:A在关联方交易中可能包含了不公允的价格和条件,而影响他人的利益;B管理当局也可能蓄意安排关联方交易以“粉饰”会计报表。对于关联方交易,会计准则有特殊的披露要求,因此,注册会计师对关联方交易通常比对非关联方交易需收集更多的证据。我国独立审计准则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关联方清单进行复核,并实施以下审计规定,以发现是否存在其他的关联方:A查阅以前年度的审计工作底稿;B了解、评价被审计单位识别和处理关联方及其交易的程序;C查阅主要投资者、关键管理人员名单;D了解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和与其相关的其他单位的关系;E了解与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和与其相关的其他单位的关系;F查阅股东大会、董事会会议及其他重要会议记录;G询问其他注册会计师及前任注册会计师;H审核所审计会计期间的重大投资业务及资产重组方案;I审核所得税申报资料及报送政府机构、交易所等的其他相关资料。已确认的关联方应让审计小组中的每个人都知道,以便他们注意收集有关关联方交易的证据。⑦考虑有关会计和审计公告的影响。(2)执行分析性复核程序①所谓分析性复核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分析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包括调查这些比率或趋势异常变动及其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②在会计报表审计中,分析性复核程序有三种用途..:A在审计计划阶段,帮助注册会计师确定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及范围。B在审计测试阶段,直接作为一种实质性测试的方法,以收集与账户余额和各类交易相关的特殊认定的证据。C在审计报告阶段,用于对被审会计报表的整体合理性最后的复核。分析程序在所有会计报表审计的计划和报告阶段都要求必须使用。但第二个用途可以任意选择。③计划审计工作时,使用分析性复核程序的主要目的:A更好的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情况;B确认资料间异常的关系和意外的波动,以便找出存在潜在错报风险的领域。④在计划阶段,有效使用分析性复核程序,必须系统地执行以下步骤:A确定将要执行的计算/比较在计划审计工作中,使用分析性复核程序的精细程度及范围,视被审计单位的规模和复杂性、资料的可靠性,以及注册会计师的判断而定。计划阶段执行的分析性复核程序大多使用整个公司全年度的实际资料或预期资料。但是,对于某些多元化经营的公司来说,按产品生产线和部门使用分析性复核程序更为有效。在特殊情况下,比如公司营业有季节性,对月份和季度的数据进行分析,可能比分析全年度的资料更合适。B估计期望值(估计可能的结果)在审计中使用分析性复核程序的基本假定是:在没有反证的情况下,数据之间预计继续存在一定的关系,根据这个假定,注册会计师可以根据各种不同来源的数据估计期望值。会计和非会计资料均可用来估计期望值。估计期望值的过程需要很多判断和业务经营的专门知识,因此,通常由审计小组中的高级审计人员或经理来完成。C执行计算/比较趋势分析表可以归入永久性工作底稿中。D分析数据及确认重大差异分析的主要目的是确认是否有异常或意外的波动。由于重大差异和意外波动有可能是错报风险增加的信号,因此,注册会计师必须对重大的差异或波动进行调查。注册会计师最终都需运用判断和根据重要性原则来确定差异的重要性。E调查重大的非预期差异此步骤包括重新考虑估计期望值时所使用的方法和因素,并询问管理当局。在根据管理当局的回答采取这一行动时,通常应有其他证据事项对管理当局的回答加以佐证。F确定对审计计划的影响不能合理解释的重大差异通常被视为错报风险增加的信号,注册会计师通常会计划更详细的测试。执行分析性复核程序可指出高风险领域所在,使审计更具有效率和效果。对分析性复核程序结果的依赖程度取决于下列因素:a分析项目的重要性;b与针对相同的审计目标执行的其他审计程序结论的一致性;c预期结果的准确性;d固有风险及控制风险的估计水平。(二)审计重要性1.重要性的定义(1)概念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2)必须注意的几点:①重要性是针对会计报表而言的;②重要性是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③判断重要性离不开特定..的环境;④重要性与可容忍误差之间的关系。注册会计师应根据编制审计计划时对审计重要性的评估,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账户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就是实质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2.重要性的运用(1)运用重要性原则的一般要求①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专业判断;②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当运用重要性原则;A是为了提高审计效率;B是为了保证审计质量。抽样审计下,注册会计师对未查部分是否正确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而风险的大小与重要性的判断有关。③在审计过程中,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的情形有两种。A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此时,重要性被看作是审计所允许的可能或潜在的未发现错报或漏报的限度,即所允许的误差范围。B评价审计结果时此时,重要性被看作是某一错报或漏报或汇总的错报或漏报,是否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判断和决策的标志。(2)金额和性质的考虑重要性具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特征,一般来说,金额大的错报或漏报比金额小的错报或漏报更重要。但在许多情况下,某项错报或漏报从量的方面看并不重要,从其性质方面考虑,却可能是重要的。例如:①涉及到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或漏报;②可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报或漏报;③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或漏报;④不期望出现的错报或漏报。小金额...错报或漏报的累计..,可能会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注册会计师对此应当于以关注。(3)两个层次重要性的考虑①会计报表层次;②账户和交易层次。(4)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①审计风险的高低往往取决于重要性的判断;如果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较低,审计风险就会增加,必须通过执行有关审计程序来降低审计风险。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是反向关系;③重要性水平偏高或偏低对注册会计师均不利,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3.编制审计计划时对重要性的评估(1)对重要性评估的总体性要求在编制审计计划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对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断,以确定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①编制审计计划必须对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断(适当评估重要性和审计风险);②初步判断的目的是确定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重要性是影响审计证据充分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③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之间是反向关系,即,重要性水平越低,应获取的审计证据越高。重要性水平不同于重要的审计项目,审计项目越重要,所需收集的审计证据越多。(2)对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断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①以往的审计经验;②有关法规对财务会计的要求;③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业务性质;规模大的企业,其重要性水平的绝对值一般比规模小的企业要大,但相对值一般要比规模小的企业小。④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如果内控可信,可将重要性水平定得高一些,以节省审计成本。⑤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⑥会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等。(3)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①判断的基础,通常包括: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人、净利润等。A被审计单位净利润接近于零时,不应将净利润作为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B被审计单位净利润波动幅度较大时,不应将当年的净利润作为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而应选择近几年的平均净利润;C被审计单位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时,不应将资产总额、净资产作为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②计算方法A固定比率法B变动比率法基本原理:规模越大的企业,允许的错报或漏报的金额比率就越小,一般是根据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两者中较大的一项确定一个变动百分比。③重要性水平的选取如果同一期间各会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不同,应取其最低者作为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④会计报表尚未编制完成时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期中会计报表或上年度会计报表,进行推算或做必要修正,得出年末会计报表数据,并据此确定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4)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对于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既可以采用分配的方法,也可以不采用分配的方法。在实务中,很多注册会计师选择资产负债表账户作为分配的基础,各账户分得的重要性称为“可容忍误差”。在采用分配方法时,各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之和应当等于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在确定各账户或各类交易的重要性水平时,应当考虑以下主要因素;①各账户或各类交易的性质及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②各账户或各类交易重要性水平与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关系。在实务中,注册会计师还应考虑账户或交易的审计成本因素。对于重要的账户或交易,注册会计师应当从严制定重要性水平,对于出现错报或漏报可能性较大的账户或交易,因其审计成本可能较大,可以将重要性水平定得高一些,以节省
本文标题:审计过程与审计计划、重要性及审计风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405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