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分叉病变在PCI病变中占15%~16%,但却是PCI操作最具挑战性的病变之一。冠脉分叉处涡流和血流剪切力高,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基本概念分叉病变PCI基本技术分叉病变支架术的基本策略基本概念分叉病变的分型分叉病变PCI的挑战斑块再分布边支闭塞的预测因素分型依据:影响分叉病变PCI结果的主要因素是斑块位置和分叉角度,因此,现有分型主要以此作为依据。根据两分支之间的角度分型:分叉角度是处理边支、斑块移位及治疗策略的重要参考因素。Lefevre等根据分叉远端成角将分叉病变分为Y型(70度)和T型(70度)。Y型分叉病变边支容易进入,但斑块移位明显;T型分叉病变边支处理困难,而斑块移位不明显,并且当放置主支和边支导丝后分叉角度减小,会变得有利于操作。分叉病变夹角分型分叉病变夹角类型A、B分别为分叉近端和远端成角。LAD-对角支Y型分叉病变(左,角B70度)和T型分叉病变(右,角B70度)(引自PCR)根据斑块的位置分型:传统根据主支(Mainbranch,MB)和边支(sidebranch,SB)是否同时或分别存在病变对分叉病变进行分型,目前主要有Duke、Safian、Lefevre、Medina等四种分型方法,欧洲分叉病变俱乐部推荐将Medina分型作为分叉病变分型的“金标准”。Lefevre分型:I型:病变位于主支分叉近端、远端及边支开口,是真正的分叉病变II型:病变位于分叉处的主支,包括分叉以近和以远,不涉及边支开口III型:病变仅位于分叉以近的主支IV型:病变位于主支和边支的开口,分叉近端主支无病变,较为少见IVa型:病变仅位于边支之后的主支开口IVb型:病变仅位于边支开口Lefevre分型中的4a型分叉病变仅仅累及分叉后的主支起始部,该型病变通常也称为假性分叉(pseudo-bifurcation)病变。当病变位于边支起始部的近端主支时也称为假性分叉病变。Lefevre分型Duke分型:共分为A~F六型Safian分型:主要根据是否存在主支狭窄及其狭窄部位进行分型“雪橇效应”(snowplougheffect):IVUS发现球囊扩张和支架术后管腔增大的机制不仅有血管的弹性扩张和撕裂,而且还有斑块沿管腔纵向再分布,即斑块的纵向移位,这种斑块移位在不同类型的分叉病变均表现为斑块从被扩张支移至另一支,在Y型病变较T型病变更为明显。虽然只有I型病变是真正的分叉病变,但是支架术后斑块的纵向移位会使II~IV型分叉病变均成为真正的分叉病变。2型Y形分叉病变:病变仅限于主支,但是主支扩张后斑块纵向移位入边支,主支支架后往往需要行对吻球囊扩张,边支是否植入支架则根据球囊扩张结果决定。II型分叉病变(Y型)支架术斑块移位模式图:主支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后斑块向分支开口移位,需行对吻球囊扩张,必要时边支需植入支架(引自PCR)法国学者Louvard等的研究显示,166例分叉病变,共有10例边支闭塞,对比研究发现,分叉病变的远端成角(角度B)越呈锐角,越易于发生边支闭塞,边支闭塞和未闭塞患者的角度分别为42±22°和38±21°(P=0.013)。而两组病变钙化、偏心程度、主支和边支狭窄程度以及保留导丝与否均无差异(ESC,2004)。分叉病变PCI基本技术投照体位的选择指引导管的选择边支保护基本原则导引导丝的选择导引导丝的基本操作球囊预扩张支架选择与置入消斑术在分叉病变的应用投照体位的选择投照角度对确定边支开口位置和准确植入边支支架有重要意义。分叉病变PCI主要投照体位分叉病变体位价值前降支-对角支回旋支-钝圆支右冠远端分叉RAO0~10°+Cranial40°LAO45°+Cranial25°或蜘蛛位RAO15°+Caudal25°蜘蛛位或改良蜘蛛位(LAO更小)AP位+Cranial20°LAO40°+Caudal10°主要参考体位边支植入支架时正交参照体位常规体位核对边支开口位置常规体位常规体位定向旋切、使用2.15以上的旋磨头、三分叉病变同时球囊扩张等极个别情况需选择8F指引导管。现有5F导引导管不兼容对吻扩张。选择合适外形的指引导管,以便提供足够的支撑力。Lefevre主张首选后座支撑力较好的指引导管(尤其是前降支-对角支分叉),但根据术者经验也可选择AL(Amplatzleft)。右冠首选JR4.0,需要强力支撑时可选择AL。Extraback-up(XB)4指引导管对左冠、尤其是LAD-对角支分叉病变首选。Amplatzleft(AL2)指引导管:有时用于回旋支分叉病变。在采用保留导丝技术时或回撤球囊时指引导管容易深插,应密切注意指引导管位置。对吻球囊扩张后回撤球囊更易导致指引导管深插;另外回撤球囊时指引导管内因虹吸作用会出现气泡,因此应开放Y接头。指引导管的选择边支保护指在处理主支之前在边支放置导丝,是否保护边支取决于边支直径、处理主支时边支闭塞的可能性和边支闭塞后果的严重性。一般遵循以下原则:主支和边支的界定:当解剖边支供血意义超过主支时,应以解剖边支当主支对待,这种情况多见于回旋支-钝缘支分叉病变。边支直径和重要性:需要保护的边支没有明确的直径界限,直径为2.0~2.2mm的边支一般列入考虑之内,直径2mm的边支一般不需要保护。是否需要保护应结合边支供血范围和重要性具体分析,估计边支闭塞会有严重后果者应保护边支。边支保护基本原则边支闭塞形态特征:对于直径≥1mm的边支,主支支架后边支闭塞发生率与分叉病变形态特征有关。无发生边支闭塞形态特征者边支闭塞率是4%;有发生边支闭塞的形态特征者闭塞发生率是67%。因此,对于直径≥2mm,并且有发生闭塞的形态特征的边支应予以保护,无发生边支闭塞的形态特征者不需保护。补救性保护:主支球囊扩张后边支有闭塞危险者可采取补救性保护。其他:存在疑问难以做出决定者最好选择保护。边支保护基本原则定义:主支和边支全部支架,两支架近端重叠,又称为裤裙法(Trousers-stent)。主支植入支架、边支球囊扩张后有闭塞危险者采用该方法。通过主支支架植入支架于边支,Culotte方法是其中之一种方法,近端支架环型重叠。Culottes支架术分叉病变Culotte支架术模式图操作步骤:主支和边支分别放置导丝每支分别用球囊扩张将较直分支的导丝撤出分支先放置于成角较大的分支支架(有严重夹层或闭塞的一支应先植入支架)第一个支架植入后回撤导丝与球囊,如果直径相当可将其插入另一分支(未放支架支)扩张,球囊不能通过第一支架进入边支者可换用未打开过、截面较小的球囊未放支架支球囊扩张时球囊中点在该支开口处的支架孔第二个支架植入于另一分支,近端部分与第一个支架的近端部分在分叉近端的血管重叠将第二个导丝与球囊送入第一个支架,行对吻球囊扩张,对吻扩张可矫正支架变形两个支架可不对称重叠,完全覆盖分叉病变便可。Culottes支架术适用范围:分叉角度30~90°、甚至大于90°的分叉病变分叉病变只计划植入一个支架,但边支严重夹层、闭塞。评价:操作有一定难度,即刻效果好,中期随访效果差。Culottes支架术概念:每一分支植入一个支架,两支架近端平行并同时释放,中间形成一金属脊。必须同时植入两个支架。操作步骤:需要较大腔的指引导管,最少8F大腔指引导管每支分支均放置强支撑导丝,并且均预扩张每个装有支架的球囊同时送到要放置的部位最适合的支架是两个设计相同、支撑力较好的网管状支架,以保中脊形状同时扩张会导致球囊向前(远端)移位,因此应分别扩张起每一个支架然后同时扩张两个球囊,即对吻扩张,两个球囊的压力应相同对吻或V型支架术分叉病变对吻支架方法模式图适用范围:两支大分支的分叉病变,并且分叉近端血管较大,分叉角度小于70度。评价:具备安全快速、边支导丝保持不动、两个支架同时释放等特点。V支架往往要求近端血管粗大,主支和边支管腔直径最好比较接近。但往往存在支架扩张不充分、再进入较为困难(左主干除外)、再狭窄处理棘手和必须使用两个支架等缺点。此外,支架隆突有可能向近端移位。尽管两个支架之间存在缝隙,据文献报道,采用V支架术并不增加亚急性血栓发生率。对吻或V型支架术V支架术桌上研究效果。两支架相邻部分存在缝隙(星号)操作步骤:主支和边支分别放置导丝分别行球囊扩张或对吻球囊扩张将边支导丝撤回主支植入支架,支架覆盖分支开口,并保留主支导丝将第二根导丝经主支支架送入分支球囊扩张分支开口边支植入支架对吻球囊扩张适用范围:用于主支植入支架、边支球囊扩张后有边支闭塞危险者,与Culotte方法不同之处是两支架近端不重叠。T型支架术操作步骤:往往需8F大腔指引导管。步骤如下:两分支均放置导丝并预扩张先将分支支架送到位,然后送主支支架覆盖分支开口将分支支架深入主支1mm,然后高压扩张使支架展开充分,以免再扩张时通过球囊困难扩张分支支架之前主支支架应定位好,要覆盖边支开口,以免分支支架后阻碍主支支架到位分支扩张满意后撤回分支球囊和导丝高压扩张主支支架必要时可重置导丝于边支并行对吻扩张。改良T型支架术分叉病变改良“T”支架方法模式图挤压支架术是药物洗脱支架时代对分叉病变支架术的新发展。随着研究的深入,目前已经发展出多种术式。标准挤压(standardcrush)逆挤压(reversecrush)或内挤压(internalcrush)倒挤压(invertedcrush)和逐步挤压(stepcrush)挤压支架术(Crushing)概念:标准挤压支架术通常简称挤压支架术(crushingstent),相对于内挤压为外挤压(externalcrush)。一般采用7F导引导管,将主支和边支两个支架均放置到位,先扩张边支支架,然后扩张主支支架(主支支架挤压边支支架)。操作步骤:主支和边支支架均送至相应位置释放边支支架释放主支支架,挤压边支支架,此时边支开口往往存在变形。挤压支架术的评价:Colombo等认为,挤压支架术可能存在以下优势:安全快速,缺血事件短支架间隙(gap)小或无一般不用再次通过边支边支造影成功率较高,再狭窄率较低。造影显示,挤压支架术后若不行对吻扩张,边支再狭窄率为20%~25%。挤压支架术的缺点之一是必须使用两个支架,但研究显示,分入单个支架组的一半患者最终还是需要两个支架。此外,由于边支开口有三层支架,边支事实上被“关闭”)(jailed)。标准挤压术(Standardcrushing)Loremipsumdolorsitamet,consecteturadipisicingelit.Loremipsumdolorsitamet,consecteturadipisicingelit.Ormiston等进行的桌上研究显示,为矫正支架变形和良好贴壁,挤压支架后仍应进行对吻扩张,这对于药物洗脱支架至关重要。然而,对吻扩张又使得原本简单的技术变得格外复杂。标准挤压(外挤压)后重新送入边支导丝,行对吻扩张边支开口贴附往往更好,能修复支架变形。但在挤压支架后对吻扩张难度极大。对吻扩张时主支球囊直径至关重要,球囊大小适中可修复支架变形。Colombo等研究显示,2003年来挤压支架后对吻扩张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在2004年的PCR会议上,Colombo报告了59例共67处分叉病变(真性分叉病变占71%)采用Cypher行挤压支架术的6个月结果。在59例患者中共有20例挤压后对吻扩张。结果显示,挤压后对吻扩张的患者造影主支和边支即刻管腔增加更多,后期管腔丢失更少。对吻扩张后边支再狭窄率也有降低的趋势。标准挤压后对吻扩张7.1%12.5%5.5%35.0%0%10%20%30%40%主支边支对吻组非对吻组P=0.11挤压支架后对吻扩张的6月再狭窄率标准挤压支架术后对吻扩张在采取必要性(provisional)支架术时,若边支需要植入支架时可以采用倒挤压支架术。6F导引导管,先释放主支支架,采用球囊在主支挤压边支支架。操作步骤:主支置入支架边支球囊扩张边支结果不满意,则在主支保留球囊(balloonparking)下置入边支支架扩张主支球囊,在主支支架内挤压边支支架,边支支架主支段被压扁在主支支架内贴向主支支架壁。评价:能根据情况决定边支是否置
本文标题:分叉病变术式选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418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