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第一节接案:建立关系第二节预估:查找问题第三节计划:设定方案第四节介入:实施服务第五节评估:评估服务第六节结案:结束服务六个阶段十二字,常置心中勤回思!第一节接案一、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二、步骤及核心技巧三、影响接案成功的因素四、注意事项第一节接案一、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一)重要性:接案是助人过程的基础、起点(二)主要任务1、了解对象来源2、认定对象类型3、了解求助过程4、潜在成为现有(二)主要任务1、了解对象来源(1)原因:不同对象,不同技巧(2)类型:①主动求助:了解信息、期望一致②他人转介:需要多样、机构筛选③接触而得:外展服务、生动接触2、认定对象类型(1)划分依据:寻求服务时的意愿(2)划分原因:类型不同、特点不同、方法不同(3)类型:①自愿性服务对象(主动求助):求助动机强烈、较易建立关系、服务需要吻合②非自愿性服务对象(转介而来、被动服务):具有抗拒心理、不易建立关系、进行细致工作、需要娴熟技巧3、了解求助过程过程不同、来源不同、类型不同、问题不同、需求不同、服务不同4、潜在成为现有主要手段:宣传、外展二、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一)做好准备(二)进行面谈(三)资料收集(四)初步预估(五)建立关系(六)决定进程(七)签订协议二、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一)做好准备1、资料准备研读对象资料、了解曾否服务、了解特殊事项、走访所在社区2、面谈提纲①作用:理清思路、有效沟通、探讨问题、澄清疑问②内容:介绍自己、说明目的、介绍机构、征求意见、询问需要第二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第一节接案二、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二)进行面谈1、目的:交换经验看法、表达态度意愿、建立专业关系2、任务:①界定需要和问题(了解求助的原因、对己的看法、期望的目标);②澄清角色和责任(对对方、对自己);③激励对象进入角色(角色引导、角色接受——方法:展示助人过程、说明应有行为);④促进对象(态度和行为)改变——良好沟通成为动力(二)进行面谈3、技巧:①主动介绍自己(打消戒心、建立信任);②沟通(沟通事实性内容、进行治疗性沟通——功能:提供支持、减轻焦虑、建立想法、采取行动);③倾听(传达专注、表示理解、传达关注)4、回应方法:①透彻了解对方反应(消除对象顾虑);②与对象融合(缩短心理距离);③敏锐感觉情绪反应(语言、非语言);④表达愿意协助的态度(感受关切、增强决心)(三)资料收集1、范围和内容个人资料、身体情况、特点能力、社会环境2、方法询问对象、询问相关人、查阅档案、进行家访(四)初步预估1、主要任务:(1)界定问题、能否受理、愿否协助、达成协议(2)确定问题轻重先后、需否处理严重问题(3)是否转介(超出机构服务功能之外)(五)建立关系(专业关系)1、定义:互动关系(情感与态度)、合作关系(专业助人)2、功能:激发学习动力、愿意利用协助、自觉接受影响、成为改变动力3、特点:目标共识、时间架构、对象利益中心、专门知识、“控制性”关系4、技巧:(1)同感(事前理解、事中感受);(2)诚恳(实事求是、接纳对象);(3)温暖与尊重(关心关注);(4)积极主动(有兴趣、示关心)(六)决定进程1、终结服务:(1)缺乏合适人员;(2)不属机构职责;(3)其他机构特权;(4)不愿接受服务;(5)不符社工所能2、转介服务:正式、非正式转介3、继续服务:签订协议……进入程序(七)签订协议1、内容(1)初步界定问题(2)提供服务项目(3)工作时间长度2、形式:书面、口头3、目的:形成目标、约束;保持工作成效三、影响接案成功的因素(一)期望不一致:不能提供后续服务(二)能力未足够:缺乏专业训练、转介专业机构(三)临时事件和外部障碍:服务中断、家人阻力(四)不愿接受服务:有疑虑、不信任(五)社会文化因素:碍面子、有压力、有负担(六)专业配合问题:无序竞争、服务重复四、接案应注意的事项(一)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紧急情况、直接介入(二)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需要多方面、能力是否够(三)决定解决问题的先后次序:1、原则:尊重服务对象、先易后难2、效果:愿意作出改变、增强改变信心(四)保证服务符合机构工作范围:所需能满足、总是不恶化第二节预估一、预估的目的、任务、特点、原则二、基本步骤三、主要方法一、预估的目的、任务、特点、原则(一)定义:收集资料、认定问题的过程(二)目的:1、识别问题的客观因素:背景资料、系统资料、问题详情2、识别问题的主观因素:对象的个人感受3、识别问题的成因(使问题延续的因素):由表及里探查问题4、识别(对象及环境中的)积极因素:服务对象系统内外资源5、决定服务的方式、内容:介入方法和途径(三)任务(三)预估任务1、了解存在问题(性质、成因、程序、影响)2、了解生活经历、行为特征(人格特征、能力、优势、弱点)3、了解对象与环境的互动状况(对问题的认识、改变的动力、能力)4、了解环境系统状况(正式、非正式)(四)预估特点1、持续性:动态、持续、有焦点的过程:接触持久、认识深入、预估不断2、(社工、对象)共同参与:一起发现问题、共同寻找解决途径3、行动取向:预估为了介入行动服务4、可识别的步骤:逻辑起点:收集资料;整理分析、勾画问题、作出报告;系统有序、重复进行5、渗透了专业判断:知识运用、专业判断、决策选择6、局限性:认识有限、能力局限=不断修正(五)预估原则1、个别化:每个人都是独特的2、合作原则:对象参与、预估更准3、避免片面:多种方式、保证可信4、避免简单归因:社会环境5、兼顾对象的弱点与长处:采用“优势和能力”视角,既要发现弱点,更要找出优势二、预估的基本步骤(一)收集资料(二)分析资料、解释问题(三)认定问题(四)撰写预估报告二、预估的基本步骤(一)收集资料1、个人资料——硬件与软件或客观与主观:(1)基本资料(硬件);(2)主观经验;(3)改变动机;(4)社会功能。(上述三项:软件)2、环境资料:(1)家庭情况——静态与动态:①成员情况(同上述个人资料);②家庭情况(收入、居住、健康);③角色和互动(夫妻、父母、父母子女、兄弟姐妹);④家庭规则(分歧、冲突、权威);⑤沟通方式(期望、需要、情感);⑥家庭关系(次系统、分工决策);(①②是静态,其余是动态)(2)社会环境——正式非正式:①社会支持系统;②物理环境;③资源环境;④社会网络;⑤社会体制。3、收集方法(1)询问(2)咨询(3)观察(4)家访(5)文献第三节计划一、计划的构成二、制订的原则三、制订的方法四、协议的形式五、签订过程及技巧妹妹张敏张父70患病张母65岁健康新女友张敏丈夫小梅15岁小玲13岁家庭结构图男性女性媒体中医院专科医院邻居女友居委会孟健父亲孟健母亲孟健孟健姐姐男性女性社会生态系统图一、计划的构成(一)目的和目标(二)问题与对象(三)介入策略(四)合作者(五)两者的角色(六)程序及时间一、计划的构成定义:理性思考和作出决定的过程,是介入行动的蓝图步骤:制订目标、选择行动(一)目的和目标1、目的:即长远目标:总体方向、最后结果2、目标:即近期计划:具体的工作指标:是工作过程和阶段性成果3、两者关系:目标是目的的分解,最终的目的要通过具体的目标来实现(二)问题与对象问题:要改善的社会功能对象:要改变的目标系统1、个人:介入个人解决问题2、家庭:个人问题由家庭环境引起3、小组或群体:面对相似问题、具有同样需要的群体4、组织:机构内在问题,影响运行效能5、社区:社区缺乏资源、环境影响居民(三)介入策略1、定义:一套方案(介入服务的整体方案)、一套方法(改变对象态度、行为)2、内容:介入技巧、社工任务、社工角色3、策略:(1)直接服务:(2)间接服务:政策倡导(四)合作者1、专业人士2、资源环境(五)两者的角色1、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不同任务、多重角色2、服务对象的角色:严格界定、以利服务(六)程序及时间1、具体程序2、时间进度目的:约束双方,为了目标,共同努力二、计划制订的原则(一)服务对象参与:以对象为中心,让对象来参与(二)尊重对象意愿:分享期望、完全一致(三)计划详细具体:行动指示、可供测量(四)目标宗旨相符:具体目标不能偏离总体目的(五)能够总结度量:可以量化评估、清晰呈现成果三、计划制订的方法(一)设定目的和目标1、制订介入目的:总体结果、总目标、大方向、不可测2、设定工作目标:实现总目标的具体目的、可行的、可测的(1)确定需要和问题:使计划有针对性、提高对象的参与性(2)解释目标的意义:产生认同、积极行动、正向反应(3)选择适当的目标:①筛选目标:找出初步目标、讨论各个目标、决定具体目标;②定义目标:界定清楚,以利执行。(4)讨论可行与利弊:过高(挫败感)、过低(成就感);(5)确定目标的次序:是两厢情愿、非包办代替(二)构建行动计划1、选择介入系统:根据对象确定系统,直接介入系统、间接介入系统2、选择行动内容:(1)危机介入:危及生命安全的突发性事件(2)资源整合:满足需要、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3)经济援助:常规性(制度性帮助)、临时性(特别需要)(4)安置服务:替代服务(暂时、短期、长期、永久性安置)(5)专业咨询:掌握各种信息、全面提供咨询(三)签订服务协议1、含义:服务合同、工作契约,与对象讨论后的工作方案,解决问题的承诺、合作计划,工作目标、相互责任2、内容:(1)目的与目标;(2)角色与任务;(3)步骤、方法与技巧;(4)期望的结果、评估的方法。3、特点与原则:(1)明确性;(2)认可性;(3)弹性;(4)实用性。四、协议的形式(一)书面协议:通常首选列明:工作目标、责任义务,有约束力(二)口头协议:变通处理用途:专业关系建立初期、对象不习惯之时五、协议的签订过程及技巧(一)签订过程1、会谈协议:通过会谈,达成协议2、界定问题:服务对象社会功能发挥方面之事项3、协议目的和目标:社工提出、双方讨论、共同决定4、协议策略和行动:策略多种、双方认同(二)签订技巧1、认定对象看法:对象自己认定问题、讨论达成共识2、分享问题看法:消除分歧、达成协议3、描述工作问题: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4、确定目的目标,说明行动策略:详细说明角色、任务、方法、问题、时限等,让对象愿意投入5、总结强调协议内容:小结协议内容、强调双方责任一、特点二、分类三、选择介入的原则四、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五、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第四节介入一、介入特点定义:社会工作的实施、行动、执行、改变。要素:按照协议、落实目标、解决问题、帮助改变、实现计划。核心:行动取向、行动介入(一)有目的、有计划:以提升对象的社会功能为核心(二)干预是介入的核心:按照计划、干预环境、实现改变(三)物质帮助与精神支持并重:需要多元、支持多样(四)有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高投入低产出、近目标远成效二、介入分类(一)直接介入:直接实务。社工面对对象,以服务对象为介入目标(微观、中观社会工作实务)(二)间接介入:间接实务。社工代表对象,以社会环境为介入目标(中观、宏观社会工作实务)三、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一)以人为本、案主自决(全书把案主全部统一为“服务对象”)(二)个别化:特殊性(详见《综合能力(中级)》P60价值观)(三)考虑服务对象发展阶段和特点:生命任务、发展阶段(四)相互依赖:紧密配合、共同参与(五)瞄准目标:围绕目标,进行行动(六)考虑经济效益:量力而行、投入少产出多四、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一)促使运用现有资源:1、自己内在资源:正确分析、改进技巧、发掘潜能、建立积极人生
本文标题: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418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