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第四教时――边塞诗..
塞外的羌笛悠悠、楼兰的胡茄漫漫,大漠的孤烟缕缕、蓟门的风沙茫茫……边塞诗赏析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最能体现国运盛衰的作品,因而,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初盛唐“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王昌龄)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中晚唐“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到了中晚唐,国势开始衰微,虽然诗人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着多少悲壮,多少哀伤。•宋代“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在报国无门的愤懑;更多地体现为归家无望的哀痛。尽管仍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和盛唐时代的边塞诗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凉,更多一些惆怅。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1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报效国家的激情;2有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3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4有反映对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起衅的怨恨;5有惊异于那种迥异于中原的塞外绝域风光……体会诗作思想内容上的细微差别。“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即葡萄)入汉家”“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既表现出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也赞扬了他们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既表达了对良将及早出现的渴望,也表现出对边疆和平的向往。既揭露了军中苦乐不均的丑恶现象,也表达了对下层士兵的深切同情。既是对不义战争的控诉,也是对和平的渴望与追求。既表现出从军将士的洒脱。“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照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沈佺期的《杂诗》)既表现出戍边将士深深的乡思之情,也抒发了军嫂们无尽的思念与惆怅。字里行间洒满斑斑血泪,令人闻之而发指。以闺中少妇和远征的丈夫两地相思之情,表现出广大人民群众的厌战情绪,感情虽然凄怨,但仍不失希望。而“可怜”和“长照”两个词,则非常准确地表现出他们现在思念的痛苦,还有几分遗憾,也有几分无奈,既缠绵,又悱恻。他们年年夜夜,苦苦相思,对月垂泪,情意无限。巩固练习雨雪曲•2010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江总·《雨雪曲》解析雨雪曲江总雨雪隔榆溪①,从军度陇西②。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③,苍苍别路迷④。【试题】(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注释】①雨雪:此处“雨”应读为“yù”,动词,意思是“下”。雨雪:下雪,飞雪。隔:阻隔,隔断。榆溪:榆林塞。此处代指边塞。②从军:参加军队。此处既是诗人自指,也指所有戍卒。陇西:在今甘肃东部。③漫漫:广远无际。愁云:云气阴霾暗淡。④苍苍:空阔辽远。别路:离别家乡之路。迷:迷失。【译文】大雪纷飞隔断了边塞,出征的戍卒越过了陇西。围绕着军阵可以看见狐狸的踪迹,依傍在山脚下可以看见马匹留下的蹄痕。天气寒冷得军队旗帜上的色彩似乎也变得不好了,阴暗的大地上军鼓的声音也显得低沉了许多。无边无际的暗淡的云气升了起来,(使得)空阔辽远的离别家乡之路迷失远方(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答: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全:荒凉空旷、天寒地冻、浓云密布等)•“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答: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从侧面(烘托了)表现了边塞“天寒”“地暗”的严酷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艰苦边塞生活的凄楚、抑郁的心情)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1、这首词围绕题目的“梦”字,上片和下片分别描写了什么情景?答:上片写梦中所见,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边塞风光画面,(景)表达渴望行军作战,为国收复失地的心情。(情)下片写梦醒所见所感,一灯荧荧,斜月在窗,漏声滴断,周围一片死寂,(景)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情)2、“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几句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试作分析。答:最后三句内涵丰富:1年轻时建功立业的抱负(壮志)2年逾花甲尚未如愿;3壮志难酬而雄心不死;4现实无望而寄予梦境,痛苦无奈又深沉激愤。3、补充: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保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不同点(1)词句抒发了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2)诗句重点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衰鬓的悲愤情怀。比较鉴赏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大意理解)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觅封侯,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已成梦中之景,梦一醒知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貂裘。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敌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1.分析一、二句中“誓扫”、“不顾”、“五千”的表达作用。陇西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答:“誓扫”、“不顾”,表现了唐军将士忠勇敢战的气概和献身精神。“五千”表现了战斗之激烈和伤亡之惨重。2.诗的三、四句为后人所称道,请分析其精妙之处。•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里没有直写战争带来的悲惨景象,也没有渲染家人的悲伤情绪,而是匠心独运,把“河边骨”和“春闺梦”联系起来,写闺中妻子不知征人战死,仍然在梦中想见已成白骨的丈夫,使全诗产生震撼心灵的悲剧力量。知道亲人死去,固然会引起悲伤,但确知亲人的下落,毕竟是一种告慰。而这里,长年音讯杳然,人早已变成无定河边的枯骨,妻子却还在梦境之中盼他早日归来团聚。灾难和不幸降临到身上,不但毫不觉察,反而满怀着热切美好的希望,这才是真正的悲剧。2.诗的三、四句为后人所称道,请分析其精妙之处。答:(点)这两句用了对比手法。(析)把战场上成堆的白骨的残酷现实与后方士兵妻子对丈夫的梦中甜美相思做对比,(第一步)表现了战争的残酷,(第二步)抒发了诗人对士兵及其家人的同情及对战争的厌倦。(第三步)2.诗的三、四句为后人所称道,请分析其精妙之处。原答案:“可怜”句紧承前句,“犹是”句荡开一笔,另辟新意。“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已成枯骨的凄凉,一边是梦中相见的欢愉。虚实相对,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同时也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家人的无限同情。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教师答案:不矛盾。无论怎样的琵琶曲,也无论怎样的舞蹈,对于戍守边关的将士来说,唤起的总是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将士们思想之情的浓重,因而不矛盾。•(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有几个问题?)•前三句叙事抒情,高高秋月照长城以景结情,(寓情于景)。(点)这句借古老长城的一片苍茫的月夜之景来烘托听者心中的无限离别之情。(析)•好处:含蓄隽永,言有尽而意无穷,更让人回味。补充练习:[注释]j西京:此指长安,今陕西西安。k牙璋:玉制的兵符;凤阙:汉代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称凤阙。l龙城:又称龙庭,匈奴的名城,此借指敌人的重要都城。m百夫长:率领一百名兵卒的下级军官。从军行唐·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1.这首诗的颈联分别是从哪两个角度来描写的?描写的内容是什么?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是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来写的。上联写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下联写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表现了出征战士冒雪与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2.表达了他宁愿投笔从戎,驰骋沙场,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①,欲饮琵琶马上催②。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注释]①夜光杯:传说中白玉制成夜间泛光的酒杯。②催:通嗺(cuī),劝酒。1.分析“欲饮琵琶马上催”句的意思。2.三、四两句,有人认为是悲伤之语,有人认为是豪放之词,你同意哪种看法?请作简析。1、战士们正欲饮酒时,乐队奏起了琵琶,那急促欢快的旋律像是在劝人举杯痛饮。“琵琶马上催”,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因为在西域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2.同意后者的看法。这两句是欢宴痛饮时的劝酒之语,意谓: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莫笑,我们不是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吗?所以这不是厌恶战争,哀叹生命的悲伤语,这里表现出来的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是视死如归的勇气。塞上听吹笛唐·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①,风吹一夜满关山②。[注释]①《梅花落》,曲调名,“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②关山:山名,在今宁夏南部。1.“雪净胡天牧马还”句所写景物显示了怎样的氛围?在全诗中有怎样的作用?2.三、四句中将“梅花落”拆用,构成了一种怎样的虚景?1、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战士牧马归来,这一情景显示出一种边烽暂息、和平宁谧的氛围。这句诗为全诗定下了开朗壮阔的基调。2、“梅花落”本为羌笛声,但现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它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诉衷情南宋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①。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②。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③,身老沧州④。【注释】①梁州:今陕西南郑一带。②貂裘:貂皮大衣。③天山:即祁连山,这里指抗金前线。④沧州:指隐士住的地方。1.上阕“尘暗旧貂裘”句的诗眼是什么?请作分析说明。2.分析“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1、是“暗”字,一个“暗”字不仅写出了画面的暗淡,而且将岁月流逝,人事消磨,壮志难酬的惆怅心情融入其中,此外还与“匹马戍梁州”的梦想形成对比,造成强烈的情感落差。2、运用先扬后抑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奔赴抗敌前线,报效祖国,收拾旧山河的雄心壮志,与请缨无路,报国无门,有志向难申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这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悲壮沉郁的浩叹,令人荡气回肠。
本文标题:第四教时――边塞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420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