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三级心理咨询师的心理诊断技能
心理咨询师的心理诊断技能哈市第一专科医院院长张聪沛教授心理咨询师的心理诊断技能前言:诊断的概念:广义第一:对正常人认知、情绪情感、意志品质、人格特点、发展水平的评估;第二:对有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的人进行心理评估。狭义对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的诊断临床心理学中的相关医学诊断诊断对是充分和先决条件咨询治疗没有诊断就无从咨询治疗误诊是失败要因。咨询治疗咨询员学会诊断学会整理、记载诊断主要内容诊断结果程序常用方法存档第一节初诊接待第一单元如何进行初诊接待一、学习目标学会与求助者进行第一次接触。二、操作步骤(一)做好咨询前准备工作1、仪态服装整齐坐姿端正表情平和勿板面孔不喜笑颜开2、保持社交距离正常1.5米左右保持正常咨询位置3、民族习俗谈话时不直视对方眼睛可扫视对方眼神或表情(二)礼貌接待礼貌语言1.起立迎接来访者,示意坐位,“请进”!“请坐”!2.“欢迎您前来咨询,谢谢您的信任”。“我愿提供心理学帮助”、“请填表格”。(三)间接询问求助者,不可逼问间接询问:“我在哪方面能向您提供帮助”直接逼问:“您找我什么事?说吧!”(四)询问结束,明确表态,能否提供帮助。(五)向求助者说明保密原则(六)简要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性质,使求助者了解什么是心理咨询?能解决什么问题?而不能解决什么问题。(七)与求助者协商,确定咨询方式。(见本节“相关知识”)(八)问题归类。不同类别的心理问题,有其特点,是咨询工作针对性的依据。三、相关知识(一)社交中第一印象的重要性印象:是指存留在个体(认知主体)头脑的认知客体的形象。第一印象:亦称初次印象,素不相识的两个个体第一次见面时形成的印象。1.良好咨询关系对2.第一印象→确立咨询关系→关键作用3.第一印象不良→收集资料遇阻→求助者不愿向不信任的人敞开内心世界。临床资料收集咨询效果重要影响(二)心理咨询保密原则的重要性1.心理诊断中,收集求询者资料,包括个人生活、思想状况、个人成长过程、恋爱、婚姻、交友、工作等情况,均在保密之列。不可泄露。2.心理测量结果也属保密范围。(三)危机的处理发现求助者有危害自身或他人的情况,必须立即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四)归类几种方法介绍表现形式恋爱婚姻家庭心理成长发育社交适应人际关系躯体疾病其他问题严重程度轻、中、重问题的一般原因生物学原因认知原因社会原因问题的具体原因躯体情况本人的人格因素具体压力特点四、注意事项(一)避免紧张情绪1.初诊缺乏经验,情绪紧张2.紧张情绪扰乱思路破坏工作程序3.进行初诊接待操作步骤练习。(二)语速适中,吐字清楚,使求助者听懂、理解。(三)严格遵循保密原则,一旦泄密,求助者有诉诸法律的权利。特别是对心理测量资料严加保密。(四)对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功能勿随意夸大,咨询者勿在咨询范围以外向求助者提供帮助或作任何承诺。(五)勿吸烟、勿做多余的“下意识”动作,(如玩弄铅笔、轻敲桌面、抖动身体等)。接来访者之前,绝对不许饮酒或服用兴奋、镇静药物。交谈中不能东张西望,应注意力集中,认真倾听或发问。(六)端正求助动机,增强对心理咨询的信任,不脱离实际的过高期望。第二单元摄入性谈话一、学习目标收集临床诊断资料二、操作步骤(一)确定谈话目标、内容、范围——见“相关知识”(一)(二)确定提问方式——见“相关知识”(二)(三)倾听——见“相关知识”(三)(四)控制谈话方向——见“相关知识”(四)(五)对谈话内容归类——见“相关知识”(五)(六)结束谈话(申明承诺的话):1.表态——保密、了解心理问题2.征求意见3.约定再谈4.若发现精神问题,建议进一步检查或会诊5.如确诊研究矫治方案6.客气话道别三、相关知识(一)确定谈话内容、范围的依据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内容确定摄入性谈话目标,围绕交谈内容收集资料。2.观察疑点情绪低落焦虑不安欲言又止——可能有深层心理问题3.心理测评结果初步分析发现问题引发抑郁原因确定谈话目标4.上级心理咨询师下达的谈话目标5.把问题分清前后、主次,弄清关系,再依次提问,进行摄入性谈话。如孩子学习状况,夫妻之间关系。(书P5)(二)根据谈话目的和想收集的资料内容确定提问方式开放式提问——一般情况下使用。封闭式提问——特殊情况下使用→如家庭暴力、打孩子半开放式提问(限制性开放式提问)——也可使用使用哪种提问方式,是依据谈话目标、收集资料的性质和内容来确定的。(三)耐心倾听求助者叙述,找出关键所在。1.倾听——全神贯注、倾心地听。2.不打断对方谈话,不插入对方谈话内容的评价。(摄入性谈话规定不在交谈中加入咨询员的谈话)3.思考、判断是否合乎常理合乎逻辑想跳楼、活得累、没意思。领导批评想自杀,不合乎逻辑?真实原因?把握关键点(四)控制谈话方向1.会谈目的规定会谈控制下进行会谈方向、涉及问题有计划有目的进行防止漫无边际的会谈。2.控制会谈、转换话题技巧。①释义法:即把患者的话重复一下做解释。如一想起睡觉就紧张,怕失眠,越怕越失眠,是情绪干扰的结果。②中断法:即迫使对方停止谈话情绪激动时,思维障碍喋喋不休时注意初次谈话避免使用转换话题原话题中介引出新话题(五)谈话后对问题归类摄入性谈话靠临场记忆靠回忆写成的文字材料按下列项目做简单笔录:1.个人成长、发展中的问题(挫折和不良行为)2.现实生活状况3.婚姻状况4.人际关系中的问题5.身体方面的主观感觉(主观症状)6.情绪体验、生活态度7.其他(六)谈话法定义:一种有目的的交谈要点:1.会谈中听比说更重要会谈技术包括听和说。听获得临床信息建立“帮助关系”苦闷、情绪问题的困扰,挫折、恐惧无法处理某些问题——求助。担心是否尊重自己,是否愿意接受自己的想法被强迫来的人:如罪犯、妄想狂、怒气冲冲,似乎受了羞辱;儿童对环境不适应,怕见陌生人,拒绝进入诊室。关心、尊重,取得有用信息,耐心听谈出来的任何事情。开始接触可自我介绍,谈点无关紧要的事,以缓和气氛。热情倾听谈话,表现感兴趣,使患者自由地无顾虑的谈问题。心理咨询师2、态度维持一种非评判性态度心理咨询师使患者感到轻松从表情到语言都要注意心理咨询师收集资料会谈切忌评判性语言,(如不符合原则之类语言)理解是态度中最中性化的和非评判性的。持中性态度患者的知已,非支持者反对者心理学角度对行为情绪发生规律肯定看法心理学角度对社会效应其他后果保留态度谈话内容做程度上的区别。3、区别对患者谈话内容区分鉴别诊断决策关系到不完全一致心想实际做的一种情绪体验一种想法患者谈强烈程度夸张成分,行为表现未必强烈。鉴别。特别是神经症患者,他们有一种无意识的病因否认倾向,不能对症归因。情绪(或想法)行为区分咨询重要措施。真伪更重要鉴别工作紧张情绪障碍失眠鉴别有的患者回避症状真实原因。4、谈话法的种类①“摄入性”谈话法:了解②“鉴别性”谈话法:通过交谈和观察,确定使用什么测验和鉴别测验。③“治疗性”谈话法:针对精神变态和行为异常所进行的谈话,除注意谈话法的原则,还要遵循心理治疗的法则。病史健康工作家庭状况④“咨询性”谈话法:是健康人的某些问题,如择业、人员任用和解雇、家庭关系问题、婚姻恋爱中的问题、子女教育培养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等。⑤“危机性”谈话法:在特殊情况下发生的意外事件。如遭强奸、想自杀、突然受精神创伤等。应急求助,或进行自杀干预。最常用的“摄入法”是病史采集法。通过这种以问题为中心的会谈,将获得求助者个人的背景材料、咨询目的和对咨询的期望等等。了解求助者病史和个人资料的提纲内容如下(详见书P9页)(选用国外学者桑德伯格制定的提纲)。(1)身份资料;(2)来诊原因和对治疗服务的期望;(3)现在及近期状况:居住、日常活动、近期生活变化;(4)对家庭的看法:家庭成员、所起作用;(5)早年回忆:记起最早发生事情及周围情节回忆。(6)出生和成长:会走路、会说话的时间,出现过什么问题(与其他儿童比较),对早期经验的态度。(7)健康及身体状况:儿期疾病和伤残,近期服用药,吸烟、喝酒、身体状况、饮食与锻炼习惯。(8)教育及培训:感兴趣科目及成绩、校外学习、困难科目、骄傲科目、其他文化。(9)工作记录:工作态度、改变过的职业、理由?(10)娱乐:感兴趣和愉快的事、项目、娱乐习惯。阅读(11)性欲的发展:第一次的性意识、性活动、近期性生活看法、性障碍。(12)婚姻及家庭资料:事件与原因、现状与过去比较、道德与文化因素。(13)社会基础:社交网、社交兴趣,交谈最多的人,能帮助自己的人,相互影响程度、责任感及集体活动兴趣。(14)自我描述:长短处、优缺点、想象力、创造性、价值观、理想。(15)生活的转折和选择:生活变化?重要决定,对它回忆与评价。(16)对未来的看法:愿看到明年发生什么事情,5-10年希望发生什么事情,发生事情的必要条件,对时间的现实感,抓重点的能力。(17)求助者附加的任何材料。了解当事人思想和行为的工作提纲如下(选用国外马隆和沃隆学者于1976年总结出12个题目,选出6条)。(详见书P10)(1)外表和行为。如何表现自己?一般印象?外表整齐、清洁?衣着符合背景和现状?装饰、身体缺陷?离奇的表情和动作?重复性、“神经质”的动作?姿势:对视,活动慢、乱动?机敏、顺从、态度友好。(2)交谈过程中的语言特点。语流?直爽与谨慎?犹豫?言语缺陷?咬文嚼字?健谈、松弛,联想?避谈或闲聊?自造词汇、笑、皱眉、姿势、手势、表情与语言表达是否协调?内容与声调是否一致?交谈兴趣?(记录)(3)思维内容。有无抱怨和纠缠不放的题目?有无观念不集中的现象?有无幻想、错觉、恐惧、执著和冲动表现?(4)认知过程和功能。有无感觉缺陷和损伤?工作能否注意集中?时间、人物、空间、定向力?意识所在地?年、月、日的知觉?自己的名字?年龄?近、远期记忆?谈话内容能否反映出他的职业和受教育的程度,运算能力、阅读、书写如何?(5)情绪。谈话心境?痛苦、冷漠、鼓舞、气愤、易怒、变化无常还是焦虑?(6)灵感与判断。患者就诊目的判断是否准确?对已判断是否符合实际?对自已精神状况想法如何?是否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与情感有了问题?对问题原因认识如何?原因分析道德、文化因素作用?对工作准确判断?如何理解生活中的问题?对独立处理问题如何?对讲述自己事情的兴趣?对改变现状是否有要求?5、怎样提问题提问——一种方法。提得好——促进咨询关系,增进交流,被理解。提得不好——伤害咨询关系,破坏信息交流,被审地位。“言多必失”,临床总结了不恰当提问带来的消极作用,如下:(1)造成依赖。提问太多,不问不说。(2)责任转移。问多,责任——医生或心理专家身上。(3)减少当事人的自我探索。不动脑筋,不自我探索。(4)不准确的信息。医生估计——暗示作用,患者顺谈——掩实情。(5)当事人被审——防卫心理和行为。患者表白——沉默。避免——为什么?干吗要……您怎么能……非那样……。(6)提问过多影响概括与说明提问题数量、频率——注意掌握对问题性质和后果——了解以什么方式提问题——很重要临床交谈提问的性质归类:(1)“为什么……”的问题。强烈暗示性——要当事人说明理由。可改为——“怎样”和“什么”,如:“为什么你要和别人打架?”改为“你和某人在一起干什么啦?”“你为什么失约?”改为“你那里出了什么事啦?”等等。不带指责性,无必要自我辩解,而引导自我探索。(2)多重选择性问题。去掉选择部份。如“你有什么感觉,是沮丧还是生气?”“上星期日你是离开家还是在家呆着?”仍是封闭性提问,所获信息受限。改为“你有什么感觉?”“上星期日做了些什么?”(3)多重问题。对一件事从几个方面同时提问。如“你认为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怎样呢?”“你本人又是怎样做这件事情的?”多重提问不可取。(4)修饰性反问。不需回答也无法回答。如“您知道,一个人怎么能发现真理呢?”空洞、抽象。(5)责备性问题。以反身形式责备当事人,常使当事人产生很大威胁感。如“现在这样,当初你干什么来着。”(6)解释性问题。心理学家和医生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不去推动当事人去自我探索。不应以疑问方式反问对方。6、谈话内容的选择原则:(1)适合、接受能力、兴趣。(2)对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3)对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
本文标题:三级心理咨询师的心理诊断技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423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