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011年注册税务师考试财务与会计辅导:第一章一、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目标优缺点的比较(1)利润最大化利润代表企业新创财富,利润越多企业财富增加越多;很容易获得数据绝对数指标,没有考虑投入资本与收益的对比关系;没有考虑时间价值因素;没有考虑风险因素;可能造成经营行为的短期化(2)每股收益最大化把利润和股东投入的资本联系起来,考虑了投资额和利润的关系。没有考虑时间价值因素;没有考虑风险因素;可能造成经营行为的短期化(3)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要考虑时间、风险因素和避免经营行为短期化。计量比较困难(4)每股市价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另一种表现股价影响因素很多;非上市企业无法获得该指标的数据二、关注利率的构成利率=纯利率+通货膨胀补偿率+风险补偿率xuekuaiji.com=纯利率+通货膨胀补偿率+违约风险补偿率+流动性风险补偿率+期限风险补偿率(1)纯利率:没有风险、没有通货膨胀的均衡点的利率。(2)通货膨胀补偿率:由于通货膨胀造成货币实际购买力的下降而对于投资者的补偿。(3)风险补偿率:违约风险补偿率;流动性风险补偿率;期限风险补偿率。三、掌握资金时间价值、投资风险价值(一)资金时间价值资金时间价值的基本计算(终值、现值的计算)1.复利终值、复利现值的计算(1)复利终值结论:在期数和利率相同的情况下,复利终值系数与复利现值系数是互为倒数关系的。2.年金的计算分为普通年金、预付年金、递延年金、永续年金等。(1)普通年金终值和现值的计算①普通年金终值的计算②普通年金现值的计算【例题2】甲企业期望某一对外投资项目的预计投资利润率为10%,投资后每年年底能得到50万元的收益,并要求在第二年年底能收回全部投资,则该企业现在必须投资()万元。(已知年利率为10%时,2年的年金现值系数为1.7355)A.60.75B.80.12C.86.78D.105.25【答案】C【解析】本题属于计算年金现值的问题,。(2)预付年金现值的计算(3)递延年金:如果在所分析的期间中,前m期没有年金收付,从第m+1期开始形成普通年金,这种情况下的系列款项称为递延年金。计算递延年金的现值可以先计算普通年金现值,然后再将该现值视为终值,折算为第1期期初的现值。递延年金终值与普通年金终值的计算相同。两步折现第一步:在递延期期末,将未来的年金看作普通年金,折合成递延期期末的价值。第二步:将第一步的结果进一步按复利求现值,折合成第一期期初的现值。递延年金的现值=年金A×年金现值系数×复利现值系数◆如何理解递延期举例:有一项递延年金50万,从第3年年末发生,连续5年。递延年金是在普通年金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普通年金是在第一年年末发生,而本题中是在第3年年末才发生,递延期的起点应该是第1年年末,而不能从第一年年初开始计算,从第1年年末到第3年年末就是递延期,是2期。站在第2年年末来看,未来的5期年金就是5期普通年金。递延年金现值=50×(P/A,i,5)×(P/F,i,2)②另一种计算方法承上例,如果前2年也有年金发生,那么就是7期普通年金,视同从第1年年末到第7年年末都有年金发生,7期普通年金总现值是50×(P/A,i,7)-50×(P/A,i,2)=50×[(P/A,i,7)-(P/A,i,2)]。4.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系数×标准离差率=β×V风险报酬系数β的确定方法----高低点法:结论:风险越大,风险报酬率也越高,投资人要求的必要报酬率也越高。(二)投资风险价值计算步骤:1.计算投资收益的期望值2.计算标准差公式:教材结论:在期望值相同时,标准差越大,风险越大。3.计算标准离差率(V)=标准差/期望值期望值不同时,标准离差率越大,风险越大。【例题4】甲乙两个方案,甲方案期望值10万,标准离差是10万,乙方案期望值100万,标准离差是15万。这时如果根据标准离差来对比,那么可以明显的看出,乙方案的标准离差要大于甲方案,但二者的期望值不一样,所以这时候需要进一步计算标准离差率,并以此来判断方案选择。【例题5】(2009年)甲乙两投资方案的预计投资报酬率均为25%,甲方案的标准离差率小于乙方案的标准离差率,则下列表达正确的是()。A.甲方案风险小于乙方案风险B.甲乙两方案风险相同C.甲方案风险大于乙方案风险D甲乙两方案风险大小依各自的风险报酬系数大小而定【答案】A【解析】在期望值相同时,标准差越大,风险越大。5.投资必要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率风险和投资人要求的必要报酬率之间的关系:投资必要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率其中: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系数×标准离差率=β×V所以:K=Kf+β×V2011年注册税务师考试财务与会计辅导:第二章(1)第一节财务分析概述第二节财务分析中常用的财务指标一、反映偿债能力的比率1.短期偿债能力----针对流动负债的偿还:(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分析:一般来说指标高,短期偿债能力强,但过高收益能力降低(2)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分析:一般认为速动比率应维持在1:1左右较为理想,它说明1元流动负债有1元的速动资产作保证。【例题1】(2009年)下列资产负债项目中,不影响速动比率计算的是()。A.预付账款B.长期股权投资C.短期借款D.存出投资款【答案】B(3)现金比率=现金/流动负债分析:运用它可评估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应注意的问题:也不能说越高越好,过高可能会降低收益能力2.长期偿债能力----针对全部负债的偿还:(1)还本能力:负债总额/XX资产(总资产、净资产、有形资产)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有形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无形资产净值)*100%【例题2】(2008年)在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反映企业偿还债务能力较弱。A.资产负债率较高B.产权比率较高,C.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较少D.基本获利率较低E.已获利息倍数较高【答案】AB【解析】选项C是反映营运能力的指标,选项D是反映获利能力的指标,均不正确;选项E已获利息倍数较高,说明偿债能力较强,所以也不正确。(2)付息能力:息税前利润/利息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根据损益表上的利润总额加上利息来得出【例题3】(2007年)在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下列财务指标的情况能反映企业偿还债务能力较弱的是()。A.资产负债率较低B.产权比率较高C.应收帐款周转天数较短D.基本获利率较低【答案】B【解析】资产负债率越低,说明企业利用债券人提供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越弱,而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强,所以A不符合题意;一般情况下,产权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弱,产权利率越低,说明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强,所以B符合题意;应收帐款周转天数越短,应收帐款变现能力越强,偿还债务的能力就越强,所以C不符合题意;基本获利率是反映获利能力的比率,因此D不符合题意。二、营运能力比率XX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净额(或销售成本)/XX资产平均数XX资产周转天数=360/XX资产周转次数1.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次数2.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存货平均数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次数3.流动资产周转率(补充)流动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净额/流动资产平均数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0/流动资产周转次数4.固定资产周转率(补充)固定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净额/固定资产平均数固定资产周转天数=360/固定资产周转次数5.总资产周转率(补充)总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净额/总资产平均数总资产周转天数=360/总资产周转次数三、获利能力比率1.一般企业:(1)【例题4】(2008年)某公司年初资产负债率为45%,年末资产负债率为40%,年初所有者权益总额为8800万元,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比年初增加2000万元;当年实现净利润255050-;~。则该公司当年度的资产净利润率为()%。、A.14.17:B.15.00C.15.94D.26.02【答案】B【解析】年初资产负债率=(资产总额一所有者总额)/资产总额=(资产总额一8800)/资产总额=45%,所以年初资产总额=16000(万元);同理,年末资产总额=18,000(万元);资产净利润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2550/[(16000+18000)/2]=15.00%题目考核的是第2章“资产净利润率”的计算,需要先根据已知条件计算平均所有者权益。(2)基本获利率=息税前利润/总资产平均余额【例题5】(2009年)甲公司2008年年初产权比率为60%,所有者权益为500万元;2008年年末资产负债率为40%,所有者权益增长了20%。假如该公司2008年度实现息税前利润54万元,则2008年的基本获利率为()。A.4%B.6%C.8%D.10%【答案】B【答案】基本获利率=息税前利润/总资产平均余额2008年年初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60%*=负债总额/5002008年年初负债总额=300万元2008年年初资产总额=500+300=800万元2008年年末所有者权益=500(1+20%)=6002008年年末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负债总额/(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40%=负债/(负债+600)2008年年末负债=4002008年年末资产总额=400+600=1000总资产平均余额=(1000+800)/2=900基本获利率=54/900=6%2.上市公司:(1)每股收益第一,基本每股收益分子: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净亏损----每股收益则为负数合并净利润—少数股东损益分母:仅考虑当期实际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份【例题6】(2007年)乙公司年初仅有发行在外的普通股10000万股,当年7月1日定向增发普通股2000万股;当年1——6月份实现净利润4000万元,7——12月份实现净利润8000万元。则乙公司当年的每股收益为()元。A.1.07B.1.09C.1.00D.1.20【答案】B【解析】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10000+2000×6/12=11000万股,每股收益=(4000+8000)/11000=1.09元。第二,稀释的每股收益潜在普通股主要包括:可转换公司债券、认股权证和股份期权等。稀释性潜在普通股是指假设当期转换为普通股会减少每股收益的潜在普通股。潜在普通股是指赋予其持有者在报告期或以后期间享有取得普通股权利的一种金融工具或其他合同包括可转换公司债券、认股权证股份期权等。基本原则:•假设稀释性潜在普通股于当期期初(或发行日)已经全部转换为普通股。其一,分子的调整:•当期已确认为费用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利息学会计论坛•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时将产生的收益或费用•相关所得税的影响计算稀释每股收益应当根据下列事项对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进行调整,应考虑相关的所得税影响当期已确认为费用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利息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时将产生的收益或费用。其二,分母的调整:•假定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为已发行普通股而增加的普通股股数的加权平均数(股数增加,每股收益则稀释。)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应当为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与假定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为已发行普通股而增加的普通股股数的加权平均数之和。关注:可转换公司债券对于可转换公司债券,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分子的调整项目为可转换公司债券当期已确认为费用的利息等的税后影响额;分母的调整项目为假定可转换公司债券当期期初或发行日转换为普通股的股数加权平均数。【例题7】某公司2010年1月2日发行4%可转换债券,面值800万元,每100元债券可转换为1元面值普通股90股。2010年净利润4500万元。2010年发行在外普通股4000万股,所得税税率33%基本每股收益=4500/4000=1.125元稀释的每股收益净利润的增加=800×4%×(1-33%)=21.44万元(不付息,净利润的增加)普通股股数的增加=
本文标题:财务与会计第二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429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