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2012版人才培养方案解读
1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解读(2012版)(冶金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冶金与环境学院王志兴zxwang21@163.com,138084744352013年11月简历教育经历•1988~1992年,中南工业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本科•1992~1994年,中南工业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硕士•1994~1998年,中南工业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博士工作经历•1998~2001年,中南工业大学,讲师,副教授(2000年)•2001~2002年,东京工业大学,访问学者•2002~迄今,中南大学,副教授,教授(2005年),博士生导师(2009年)冶金与环境学院副院长(2010年~)研究领域:电化学、化学电源、电池材料教学经历:“电化学原理”、“电化学研究方法”本科生课程责任教授“现代电化学”研究生课程主讲教授科研成果:发表论文8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8项人才培养:培养硕士17名,3名学生获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荣誉。目前指导在读硕士生4名,博士生6名。3介绍内容第一篇:中南大学2012版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第二篇:冶金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第三篇:冶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第四篇: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4第一篇中南大学2012版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牢固确立卓越人才培养理念进一步推动大类培养改革课程体系与修读说明学分设置要求培养方案编制说明特殊培养其他说明5牢固确立卓越人才培养理念6到2020年建设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根据建设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定位,重构精英教育体系,满足国家重大需求,建立国际教育平台,打造一流本科教育,确保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整体水平进入国内高校前列,部分重点学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达到国际一流。——中南大学本科教育中长期发展目标7培养方案制订原则卓越性原则创新性原则个性化原则国际化原则8落实卓越人才培养机制9实现卓越人才培养目标知识公共基础知识适度宽厚学科基础知识相当扎实专业知识尤为精通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素质人文科学精神10进一步推动大类培养改革112012版大类培养改革主要在培养阶段实施,招生阶段的大类培养改革主要在文科类专业试点,从2012年开始实施;涉及其他专业的招生阶段大类培养改革在“十二五”期间逐步推行。大类培养改革实施办法培养大类分类文科(共4类),工科(共6类),理工类(1类)、理学类(1类)艺术(共2类),医学(2类)12大类培养改革实施办法工科一类工科二类工科三类工科四类工科五类工科六类理工类地质工程信息系统测绘工程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冶金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矿物加工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复合材料与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土木工程消防工程工程管理工程力学交通运输交通设备信息工程物流工程机械设计制作及其自动化微电子制造工程车辆工程采矿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安全工程建设环境与设备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软件工程信息安全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探测制导技术环境工程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生物技术生物工程13培养阶段大类培养改革原则凡属于同一学科大类的各专业,原则要求:第1学年:打通课程,实行宽口径培养;第2学年:根据学科大类要求设置相应的学科教育基础课程;第3、4学年:根据社会需求、学科发展、专业学习需要,设置灵活多样的专业教育课程模块,促使学生个性发展。大类培养改革实施办法14课程体系与修读说明15课程体系通识教育模块学科教育模块专业教育模块个性培养模块16课程模块构成一览课程模块分类组成课程通识教育思想政治类由思想政治课程、形势与政策、就业指导、毕业教育、社会实践等课程组成军体类由军事训练、国防教育、体育等课程组成外语类由大学英语、高级英语等课程组成信息技术类由计算机技术基础、程序设计、信息技术应用等课程组成人文素质类由经济管理类、人文社科类、艺术美学类、自然科学类等全校性选修课程组成学科教育学科大类由学科大类中相关学科的公共基础课程组成集中实践环节包含基础实验、基础技能训练(制造工程训练、电工电子)等内容专业教育专业基础类由学科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组成专业类由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了解学科专业发展方向的课程组成集中实践环节包含课程设计(课程论文、学年论文)、认识实习(见习实习)、生产实习(临床实习)、专业实验、毕业设计(论文)等内容个性培养课外研学类由科研训练、学术讲座、学科竞赛、创新实验计划、创业活动、兴趣制作、职业技能训练、学术研究等组成17学生修读说明1、除思政类、军体类、集中实践环节、实验外,其他课程均允许成绩优秀、自学能力强或课程上课时间发生冲突的学生按照正常程序,申请免修或以考代修获得课程学分。2、军体类、外语类、信息技术类等课程在第1-2学年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18学生修读说明3、每学期教学时间为16周,考试1周,集中实践环节原则上安排在暑假期间进行,由于教学资源限制无法在暑假期间组织教学的集中实践环节,可在学期中间分散进行。4、学生修读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课程时,学校不另外收费。学生修读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课程范围之外的课程时,0~10学分的部分,学校不收费;超过10个学分以上的部分,学校根据相关规定收费。修读辅修班按照学校相关规定收费。19学分设置要求20学时学分要求1、四年制理论课总学时(基本要求)理、工类:2400学时总学分:193学分2、五年制理论课总学时:医学类≤3600;建筑学与城市规划≤2900。毕业总学分:医学类268学分左右,建筑学与城市规划228学分左右。3、长学制医学类专业的理论课总学时与毕业总学分参照上述要求确定。21学分结构1、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理、工类不低于47学分;(最好:47~56学分)。2、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数(含单独设置的实验课和8个课外研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理、工类不少于25%,即47学分。3、在总学分保持不变的基础上,适当提高专业教育类课程学分占总学分比例达到10%—15%。(注:不含专业教学类中的集中实践环节学分)22培养方案编制说明23编制说明1、学分计算:1学分对应16学时(或1周)。2、除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外,指导性教学计划中每周学时一般要求控制在20—25学时,最高不超过30学时。3、修读辅修班最低学分数为20学分,凡达到辅修班规定的要求,可获得相应的辅修证书,具体要求由本科生院另行规定。24编制说明4、从2012级本科生开始,各二级学院安排各学科专业的知名教授专门面向大一新生开设新生课,促使师生共同开展研究性学习。5、课外研学类课程要求每个学生第七学期期末之前取得至少8个课外研学学分。6、文化素质类课程要求每个学生至少选修8学分(其中包括2个学分的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其中4个学分要求学生必须修读其他学科门类的课程(修读辅修班的相关学分可以替代该类学分)。25特殊培养1、学校鼓励具有特长的优秀学生经过选拔接受特殊培养,对应的培养方案包括升华班、卓越工程型人才培养计划、国际联合办学、校际交流培养、国(境)内外交流培养等,以及国防生、民族班、体育特长生、留学生等。26人才培养方案内容1、专业简介2、培养目标3、培养要求4、学制与学位5、主干课程和特色课程6、毕业合格标准7、各类课程模块学分学时分配表8、课程设置和指导性教学计划9、课外研学10、其他要求其他说明
本文标题:2012版人才培养方案解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456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