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言生字词,理清脉络,理解文意。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力目标:概括主要内容,提炼中心思想。情感目标: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教学重点:疏通文意,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哲理。教学难点:读出文言文的韵律美。教学方法:讲授法、点拨法、朗读法、讨论法、勾画圈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准备:查阅孔子的名言及有关孔子资料。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寓言故事,这故事发生在2500多年以前。故事的主人公是两个不知名的小孩儿。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指导“辩”字的字形字义。解说课题的意思。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师生分享查阅的孔子的名言和反馈有关孔子的资料。•不学礼,无以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学习古文有哪些方法?•读:读通读顺,读出感情;•解:参看注释(查工具书)理解意思;•背:背诵全文;•默:正确默写。3、读通白话文课文请你快速读课文,把它读得正确、流畅,自学不认识的字。4、指导学生练习朗读《两小儿辩日》。(1)教师范读:听清老师的停顿以及重音部分,做上记号。(2)指名反馈读,指导学生读好停顿和重音。(3)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孔子到东方游学,看见两个小孩争辩太阳的远近,他们各执己见,孔子也不能判断出谁对谁错。)(4)教师小结:其实,整则文言文是围绕题目中的一个字展开的。这个字就是“辩”。三、再读课文,理解文义1、学生借助注释,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两小儿为什么事而辩,是怎么辩的,也就是各自的观点和依据是什么,辩论的结果是什么。(1)指名找出两小儿的不同观点,教师板书。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2)再读课文,分别找出两小儿的说理论据。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①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重读音节:大如车盖、如盘盂、远者小、近者大乎;对于“大如车盖”“如盘盂”两处的朗读可以引导学生配上合适的动作)②引导学生将一儿的论点和论据连起来说一说。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①引导学生读出“沧沧凉凉”的冰冷和“探汤”的热。②引导学生将一儿的论点和论据连起来说一说。2、两小儿各持观点、互不相让。孔子见状,称之为“辩斗”。我们请两个同学来个现场辩斗,如何?(1)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进行辩斗。①先以原文顺序进行辩斗。(注意引导学生不断地加快语速,而语气则越来越坚定。)②教师引导,师生辩斗。(教师的语速不断地加快)教师: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学生: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教师: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学生: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教师:日始近,日中远。学生:日初远,日中近。教师:日始近。学生:日初远。教师:日中远。学生:日中近。教师:远者小,近者大。学生:近者热,远者凉。3、面对两小儿激烈的辩斗,孔子也不能决也。他会怎么说呢?(学生联系全文,结合自己的感悟说一说。)4、教师小结:是呀,古时候,人们对太阳的了解非常的少,孔子对此不能决也是正常的。请同学们课后搜集资料,帮助解答两小儿辩斗中的疑问。四、讨论,感悟道理1、指名反馈:从《两小儿辩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或者受到了什么启发?2、教师总结:这一则文言文不到百字,却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从两小儿身上,我们看到了学习中最可贵的东西,那就是善于观察、思考、分析,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孔子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人高尚的品质,那就是谦虚、实事求是。从两小儿的“辩斗”以及孔子的“不能决也”,我们体会到了学习是无止境的,我们要努力学习,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五、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两小儿辩日》。2、用课文中的相关语句填一填。《两小儿辩日》一文中一儿的观点是:—————,依据是:—————另一儿的观点是:————————,依据是:—————————。对两小儿的争论,孔子的态度是:————————。板书设计两小儿辩日起因:两小儿辩斗观点依据一儿:日初出近日中远——远小近大两小儿辩日经过角度不同一儿:日初出远日中近——远热近凉结果:孔子不能决(实事求是)
本文标题: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462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