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第页共12页1华中师大一附中2003—200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题满分150分限时150分钟命题人高一语文备课组考试时间1月7日上午9:00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戕.害开腔.羌.族你抢.我夺B.蹉.跌搓.手嵯.峨切磋.琢磨C.庶.民束.缚戍.边数.见不鲜D.敷衍.演.讲梦魇.偃.旗息鼓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绵亘盘桓肆力大肆渲染B.抱怨抱负繁琐要言不繁C.幅员幅度诺言一诺千金D.贮藏伫立喻义寓义深刻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一个十多岁的孩子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来,令人难以相信。(2)我和老丁共事多年,退休后他回广东老家,再无消息。(3)韩国在汉城开设了一所戒酒学校,除由医生讲授饮酒危害健康及戒酒的知识外,还指导学员采取一种“自我精神疗法”,让他们以冥想的形式回忆饮酒的历史,通过进入,从而达到戒酒的目的。A.简直而后自醒自省B.简直尔后自省自醒C.几乎而后自醒自省D.几乎尔后自省自醒4.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B.唐氏三兄弟已经回上海了,如果他们抱成一团,那可是三人成虎啊!C.明人尊唐,清人尊宋,尚古者祖汉魏,喜艳者推重六朝和两晋,门户之见往往很严。D.名家学者并不愿他的学生只是亦步亦趋,而是希望后辈能超越自己。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最近,各种传媒、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大量地报道了恐怖分子制造的莫斯科爆炸案。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第页共12页2B.作家罗曼·罗兰与思想家罗素等为数极少的几个知名人士曾发表反战宣言,可是,不仅没有得到积极响应,而且受到不少“欧洲知识精英”的唾骂。C.今天上午他才发现,他昨天早上出门时没有把刘海同学要借的那本书装进书包。D.迷人的武夷山是我国仅有的一个既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又是世界双遗产保留地,是国际上为数不多的有特色的保护地区之一。6.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沱江是凤凰城的精魂,。河面稀疏地停着几只小船,站在虹桥上望过去,如果把那些青砖黑瓦换作青楼红檐,。但沱江的风情,却又比秦淮河曾经飘满脂粉香的风情更隽永。它是沉静的,与世无争,。①就像大多数城市都会有一条江河,这个城市才有了灵气②就像大多数江河挨着一个城市,这个城市才有了灵气③那秦淮河也就有沱江的风情了④那沱江也就有秦淮河的风情了⑤用水墨调着自己的基调⑥调着自己水墨般的基调A.①③⑥B.②③⑤C.①④⑤D.②④⑥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文化是庞大的集合体,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标准。按社区分,中国传统文化分乡镇文化、山林文化、江湖文化和都市文化。乡镇文化指从农村生活方式中生长出来的文化形态,数千年来注重礼教伦常就是乡镇文化的结晶,从中分离出来的是山林文化。山林是隐士栖身所在,逍遥自在、复归自然,是他们的中心口号,佛老思想为这种人类态度提供了思辩外壳,不过,人总要生存,衣食住行须来自一定的生产方式。因此,隐士仍要卷入现实社会关系之中,这常给隐士心态造成二重性。江湖文化大体由乡镇文化的下层脱胎而出,指浮浪人特别是游侠的活动。侠没有固定职业,受雇于人,用暴力替雇主完成使命,战国时代常成为贵族政争的工具,构成与国家政权对峙的社会势力。汉曾大力摧抑。唐宋以后,侠逐渐分化,一批人以城市为基础,结成帮会,鱼肉平民;另一批人则占据草泽,打家劫舍。因其与封建政教法令相抗,有时成为民众反抗压迫的表现形式;而盲目效忠恩主,讲求江湖义气的思想也易为统治势力所利用。“言必信,行必果”,“重然诺,轻生死”,仗义疏财,扶危济困,已升华为社会道德,与士大夫文人渲泄抑郁不平之气的愿望结合起来。汉魏盛唐诗歌有关游侠的题咏,是这种士人心态幻化的结晶。宋明理学兴起,任侠带异端嫌疑,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第页共12页3侠义传统却在传奇小说、宋之话本、明清演义中获得发展,表明游侠风气向市民心曲过渡,跟鬼神、清官故事一样,是市民阶级软弱的正义感的显影。都市文化是异质环境里生成的文化形态。不过中国古代都市常是封建政府所在地,市民阶级十分软弱。追逐财利,物质欲望是都市文化的出发点。利欲观念又会不断演进,财利可提高政治权利,物欲可扩展到性欲、情欲。中国城市文化在后一方面表现得比较充分,前一方面不很明显。市民色彩最浓的话本、戏曲,鼓吹发财致富,称扬自由情爱以至露骨的性描写,比比皆是,而民权则付阙如,要有也仅限于对侵害人身、财产、婚姻等现象的揭露,未提到法权原则上来,更谈不上争取参政权了。7.下列对“这常给隐士心态造成二重性”中“二重性”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逍遥自在、复归自然为中心口号,以佛老思想为外壳。B.既崇尚佛老思想,又看重生存。C.一方面追求逍遥自在、复归自然,一方面又难免卷入现实社会关系之中。D.打着“逍遥自在、复归自然”的旗号,通过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关系获得生存的东西。8.以下关于四种文化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镇文化、山林文化、江湖文化、都市文化是按社区标准划分的四种形态的文化,它们是并列关系。B.农村是乡镇文化的土壤,农村生活是乡镇文化的题材宝库。C.江湖文化是由乡镇文化孕育变化而成的,它以浮浪人特别是游侠的活动为描写内容。D.都市文化生成于异质环境里,它以表现利欲为出发点。9.对第五自然段中加横线的“异质环境”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的都市。B.封建政权所在地、市民阶级十分软弱的都市。C.追逐财利与物质欲望的都市。D.文化比较发达的都市。10.以下是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与相关知识进行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任何一种文化都会多少作用于社会,中华民族数千年来都注重礼教伦常的传统,就是乡镇文化的教化作用使然。B.“侠士”讲求江湖义气,中国古代作品中描写其侠肝义胆,敢作敢为,正好迎合了市民心理,因而诸如荆轲、鲁智深、李逵等形象深为人们喜爱。C.明时代,由于理学的兴起,促进了传奇、话本、演义小说的兴盛与发展。D.中国古代都市是封建政府所在地,市民阶级十分软弱,因此,都市文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第页共12页4化必然的具有媚欲性,《金瓶梅》、《红楼梦》就是这种土壤中产生的文学。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每小题3分)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两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铁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右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绳墨...,无敢出声。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可以小试勒兵..乎勒兵:整治、统领军队B.约束..既布,乃设铁钺约束:规则、规定C.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绳墨..绳墨:规矩、法度D.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其实:他的实质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且.放白鹿青崖间A.两个“而”相同,两个“且”相同。B.两个“而”相同,两个“且”不同。C.两个“而”不同,两个“且”不同。D.两个“而”不同,两个“且”相同。1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第页共12页5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鼓.瑟希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绳墨木直中.绳金就.砺则利将军罢休就.舍14.对原文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孙武设铁钺,斩吴王爱姬的意图是树立将帅的威信,强化“军令如山倒”的意识。B.宫中美女大笑的原因是因为有吴王的庇护,她们把军事训练当儿戏。C.王说“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时的心理是孙武杀了他的爱姬,而表达了对孙武的不满。D.吴王阖庐能用孙武,说明他是很有眼光的人。15.对文段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文记叙孙武用宫女为吴王阖庐小试勒兵的故事,表现了他卓越的治军才能,从而获得吴王的信任,使吴国“显名诸侯”。B.“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这是树立统帅在军队中的绝对威信。如果国君干预,必然造成指挥员与士兵的疑惑。C.孙武这次小试勒兵的最大收获是使一百八十名美人兵行阵齐整,进止动作皆中规绳墨。而坚持斩美人,是这次小试勒兵成功的主要原因。D.司马迁记人常是铺陈其事而意蕴其中,文中记叙详略得当,如小试勒兵是详写,破强楚、威齐晋是略写。第Ⅱ卷(共105分)四、(15分)16.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1)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译文:(2)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译文1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6分)北陂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A.。①B.C.D.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第页共12页6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古人作诗有“咏物”“叙事”“说理”之分,你认为本诗属于哪一类?诗言志,表达诗人的情感,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情志和人格理想?请结合诗中意象简要赏析。答:18.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任选4题4分)①学而不思则罔,。②,,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③故,;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④,;壁立千仞,无欲则刚⑤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从文化角度考察,宋词的荣耀得力于其市井文化与士林文化相互影响的双重品格。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词的别名入手加以探讨。词又称“诗余”或“长短句”,前者循其文体嬗变脉络而言,后者就其形式立名。至于“曲子词”、“曲子”、“今曲子”的别名,则强调其音乐属性。从隋唐至宋,这一属性是造就词的双重文化品格的基础。南北朝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阶段,伴随这一过程的完成。西域音乐在隋唐时代传入中土,并与汉族的传统音乐融合产生出与雅乐对立的燕乐,燕乐即俗乐,词在初期就是与之相配的歌词,其市井文化的品格不言而喻。明俞彦《爱园词话》云:“诗亡,然后词作,故曰余也,非诗亡,所以歌咏诗者亡者。”此论也从音乐入手探讨词的产生。及言之,词之所以能够继诗之后获得演唱者或者吟咏者的青睐,又与其表现形式的灵活多样密不可分。词打破了古近体诗较为齐整的句式,参之以变化错落,因而更适于倚声弦歌与抒情达意。作为配乐的歌词,词作者必须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进行创作,才能用于演唱实践,于是“倚声”、“填词”等相关术语就应运而生了。词的句法参差错落,又有多种词牌可供创作时选择,因而在传达人们复杂隐秘的内心世界时,它就有了诗所无可比拟的灵活性。古人作文吟诗,往往正襟危坐,以体现“诗言志”的尊严,却独于倚声填词较少顾忌。这就是“诗庄词媚”或“词为艳科”说之由来。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上,或许词不如诗,但若表现复杂的感情世界,词又有胜于诗的优越性。王国维曾就此论道:“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他概括出诗与词的不同文体特征,的确很有见地。词的文体特征与其音乐属性密切相关,而其接受方式也有了双重选择的可能。当其婉转于歌
本文标题:高一语文期末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470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