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考研政治 毛邓三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教学重点和难点1.改革开放以前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成果和认识的曲折发展。2.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提出的意义。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选择题为主,可能涉及分析题)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08年36题考分析题)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了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就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场探索取得的主要理论成果有——1.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6年苏共22大后,毛泽东提出要“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道路。(从“走俄国人的路”到探索“走自己的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走俄国人的路”和“走自己的路”各指什么?【前者:中心城市道路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后者:指苏联模式(高度集中政治经济体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一系列重大关系(P135)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围绕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十大重大关系;提出改革过于集中的计划体制的初步构想,要求中央向地方分权和扩大企业自主权。(1)农、轻、重关系——产业结构问题(2)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生产力布局问题(3)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管理体制问题(4)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5)国家、生产单位与生产者的关系——经济体制问题(6)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7)党与非党的关系(8)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9)是非关系(10)中国与外国的关系毛泽东和刘少奇在中共八大主席台上交谈3.党的八大对国内主要矛盾等问题的正确认识1956年9月,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指出党和全国人民今后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坚持既反对保守又反对冒进、在综合平衡中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等等。4.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1957年2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思想有:——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是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从全体人民出发,“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发展工业必须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工业化方针;——要创造一种新的政治局面(P113),等等。★解决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指导思想(人民内部矛盾、和谐社会、以人为本)5.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1958年,毛泽东又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这些都是对党的八大路线的继承和发展。1956年,毛泽东在七届最高国务会议上进一步阐述十大关系1956年9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会上致开幕词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1.毛泽东在总结“大跃进”以来经验教训上的探索◆20世纪50末60初,毛泽东在总结“大跃进”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系列重要观点:(P115)——在领导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时提出不能剥削农民,不能超越阶段;——提出社会主义可以区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要反对平均主义,重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提出在社会主义经济占优势条件下“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从哲学高度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有它的自身规律,必须积累经验,认识客观规律,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艰难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没有100年是不行的;——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就无法提高;——在中国具体国情下,应该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要防止和反对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保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永不变质的思想;1974年2月,毛泽东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2.其他中央领导人的探索成果◆(1)刘少奇的经济管理思想——采取适合中国国情的办法进行建设,按照经济办法管理经济;——农村生产和分配单位不能太大,生产关系不能跑到生产力前头;——在农业生产中应实行同产量联系起来的责任制。(2)周恩来的部分观点——我国知识分子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科学技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3)陈云的“三个主体和三个补充”思想(P115)——在工商经营方面,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体,以个体经营为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以计划生产为主体,以自由生产为补充;——在流通领域,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以自由市场为补充。(4)邓小平的部分观点——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这种重要表述,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突破了苏联高度集中统一的单一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是在当时条件下对新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所作的创造性的构思。◆3.“文革”期间毛泽东的一些比较正确的观点——党际关系不应影响国家关系;——“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构想——我国永不称霸的重要思想。※“两个中间地带”:20世纪60年代前期,毛泽东多次提到的两个中间地带:一个是亚、非、拉,一个是欧洲,它们都反对美苏的控制。※“三个世界划分”:1974年,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第二节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1.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历程(1)重新思考社会主义本质阶段(1978-80中期以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后,邓小平一再强调,经济建设是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是最大的政治,其他一切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2)社会主义本质论逐步形成阶段(20世纪80中期前后)邓小平集中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联系中揭示社会主义本质,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从而完成了在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上的正本清源。(3)社会主义本质论确立阶段(20世纪80末-90年代)1992年春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条件下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个有利于”标准等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逻辑行程(1)从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这一实际出发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新论的概括,是从我们长期以来没有完全搞清楚这一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因而影响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这一实际出发,经过深入思考,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之后提出的。(2)基于三个事实不断思考一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邓小平多次指出,我们过去对什么叫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并没有完全搞清楚”,“还在摸索之中”。(从1956-1991一直在思考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其中1980-1991说过不下20次)二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1980年他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中所:“社会主义制度不等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苏联搞社会主义,从1917年十月革命算起,已经63年了,但是怎么搞社会主义,它也吹不起牛皮。我们确实还缺乏经验,也许现在我们才认真地探索一条比较好的道路。”(《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0页。)三是非洲一些国家的经验教训1980年4月至5月,邓小平围绕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作了大量论述,其中涉及到非洲国家建设问题,▲并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一概念。——1840.4.21邓小平会见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代表团:“要研究一下,为什么好多非洲国家搞社会主义越高越穷,不能因为有社会主义的名字就光荣、就好。”(《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13页。)——1980.5.5他会见几内亚总统时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13页。)(3)立足于以两个方法进行概括一是逆向思维方法“什么不是社会主义”(否定一面等于肯定另一面)——贫穷、发展太慢、平均主义、两极分化、全盘西化、强权政治、霸权主义不是社会主义;——僵化封闭、照搬国外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没有民主、法制就没有社会主义;——不重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就搞不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二是从社会主义根本原则和任务是突破——1985指出◆社会主义两个根本原则:“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邓选》第3卷111页)——后来他又提到:“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邓选》第3卷172页)——1990年12月,他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邓选》第3卷364页)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1)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题中应有之义(符合唯物史观)(2)过去没有纳入导致两课生产力抽象谈论社会主义(不断拔高生产关系)(3)发展生产力还必须解放生产力(旧体制阻碍,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2.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根本方向)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就是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要避免形成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努力做到这一点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体现,是实行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必然结果。▲(2)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实现共同富裕——从社会主体所追求的价值目标角度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是一个历史过程和努力方向。既要防严重两极分化,又要克服平均主义。◆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特点——在目标的层次上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根本任务、根本原则、最终目标)——突出了生产力的基础地位(还了生产力“决定作用”本来面目)——体现了目标和手段的统一(前4句和后1句)——在动态中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4个动词和1个副词打头)——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前2句和后3句)“华夏第一村”华西村:共同富裕的典范华西村在全国率先成为“电话村”“别墅村”“轿车村”“电脑村”“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始终坚持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物质精神“双富有”3.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一判断它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社会本质的认识。(“四位一体”)◆二、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意义1.它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澄清了对社会主义的错误认识与模糊观念,克服和纠正了以往片面强调生产关系,忽视生产力的教条主义倾向;统一了认识,促进了改革开放的健康发展。2.它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社会主义本质论为我们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效实现形式开辟了道路,为我们党制定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依据。※3.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世界性的范围内,对社会主义的解释有500百多种。因此,在实践上存在一个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结合的角度,阐明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理论上是一个重大突破。第三节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一、发展才是硬道理1.发展的基本内涵发展一词,内涵十分丰富,我们所讲的发展,就
本文标题:考研政治 毛邓三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471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