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通过《念奴娇》看苏轼心路历程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从《念奴娇.赤壁怀古》探讨苏轼在黄州的心路历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吟咏品味他曾经少年得志,与弟弟苏辙同榜中进士,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极口称赞,也得到当朝皇帝的赏识。但进入仕途后,由于卷入新旧党争的激烈漩涡中,因此一生就再也不能平静。先是被朝中小人构陷,由堂堂知州突然被逮捕入狱,成了阶下囚犯。出狱后贬官黄州,官职卑微,薪水很少。以后辗转数处,都不得意。六年后,旧党上台,突然奉诏进京,在短短的二十多天内,居然连升数级,差一点就要拜相了。然而等到哲宗亲政,新党得势,又将他贬到广东的惠州,海南岛的儋州,一贬再贬,越贬越远。在儋州,他以六十余岁的高龄过着生活上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日啖薯芋的贫穷生活,幼子夭亡,最能理解体贴他的侍妾朝云也病死在海岛上,他度过了生命的最后几年,直到六十六岁时遇赦北归,却死在路途之中。在死后的七十年里,他又不断获得赐封殊荣,谥曰文忠,又特赠太师。苏轼的生平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生平大起大落历经坎坷屡遭贬谪乌台诗案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调到湖州做地方官,他照例给朝廷写封感谢信《湖州谢上表》,表中苏轼流露了对当政朝臣的轻蔑,与保守党对立的新党,便把握这个大好机会,把这些话曲解,还以苏轼所写的百余首诗词作为罪证。他们指苏轼借古讽今,谤讪朝廷,影射皇帝。指苏轼并非直接攻击他们,而是间接指斥重用他们的宋神宗。他们以此作为把柄,弹劾苏轼欺君妄上。结果苏轼被冠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而被捕,解往汴京下狱。后神宗拒绝了处死他的上奏,改判为贬谪到黄州,世称“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很多山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由于这案的发起者都是御史台的言官,因此称为“乌台诗案”。《念奴娇》写作背景苏轼在黄州生活概况苏轼出狱后被贬往黄州,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其实要受地方官员的监督管制,形同囚犯。为了排遣内心郁闷,他在住地临皋东面的山坡上盖了房子,取名“雪堂”,自号东坡居士。每天早饭后他就到那里去读书,跟朋友们谈论,或浏览风景。有时也到稍远的地方走走,到过赤鼻矶(当地人误以此为“赤壁”)、岐亭等地。苏轼游赤鼻矶,据前后《赤壁赋》所记,共有两次,都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这一年里。这首词大概是这期间写的。当时他已47岁,所以词中有“早生华发”一语。研读《念奴娇.赤壁怀古》,然后思考下面问题1.把“风流人物”换成“英雄人物”行不行?为什么?2.三国时期英雄辈出,诸葛亮、刘备、曹操、孙权,为什么作者却选取一个出场率并不高的周瑜来作为主要描写对象?3.由于版本不同,“樯橹”有的版本作“强虏”。这两个词,你觉得哪个更好?4.“故国神游”,“神游者”是谁?周瑜还是苏轼?5.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6.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苏轼此时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不行。在苏轼心目中,只会冲冲杀杀的,不能算作“风流人物”,“风流人物”须得有儿女情长。所以,苏轼这里故意把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战,跟十年前的周瑜的燕尔新婚放在一块来写,突出自己所敬佩所向往的周瑜“风流人物”那“儿女情长”的一面。“英雄人物”似乎只让人们想到了英勇顽强、刚毅果决、坚忍不拔,那样一种豪气,一种气概。苏轼心目中所敬仰、所向往的,就是要做周瑜那样的刚柔相济、文武双全“风流人物”。1.把“风流人物”换成“英雄人物”行不行?为什么?因为当时的周瑜春风得意、风流倜傥、豪放洒脱、年轻有为,而现在的自己却仕途坎坷、命运多舛、壮志未酬、年老无为。作者的意图是借古代英雄周瑜的年轻有为、雄姿英发来感叹自己的事业不成、时运不济。2.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为什么作者选取周瑜?周瑜苏轼年龄:生活:外貌:职位:际遇:47岁幸福美满屡遭不幸英俊儒雅早生华发东吴都督团练副使功成名就24岁仕途坎坷3.由于版本不同,“樯橹”有的版本作“强虏”。这两个词,你觉得哪个更好?“樯橹”二字更好,因为它更含蓄,更让我们想到水军,想到曹操的舰艇等各种全副武装的武器。体现“水战”特点,又含蓄,而“强虏”过分直白了。4.“故国神游”,“神游者”是谁?周瑜还是苏轼?神游”赤壁的应该是周瑜。本句是词人苏轼的想像,大意是:周瑜虽死而心恋故地(若死后有灵的话),精神魂魄往游东吴,游赤壁,和自己相遇,将会笑多情的“我”事业未就而华发早生。周瑜那么年轻就完成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业,显示了非凡的才能(24岁为吴将,吴中称他为“周郎”;34岁指挥赤壁之战)。而此刻词人已年近半百(47岁),被贬黄州,无所事事。此时让周瑜“神游故国”,“笑”词人(苏轼),既饱含着词人对自己身世的深沉感慨,也带有一种自我解嘲的意味。5.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种理解是此时苏轼善于自我解脱,自解自慰,比较达观,一种理解是此时的苏轼有些消沉,愤懑无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苏轼此时已经47岁了,他被贬谪到黄州,游览赤壁美景,如画江山,肯定深深感到特别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年华老大,功业少成,想想人家周瑜,在三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名垂青史,已经立下赫赫战功。而自己还可能如周瑜那样吗?想到这,肯定心境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但是,所有的风流人物都已经随着历史的潮水而被涤荡了,即使周瑜这样的人物不也是“浪淘尽”了吗?人生就如同梦境一般,何必过于执著呢?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他特别洒脱,用酒祭奠江月。6.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苏轼此时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作者在怀古中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在饮酒赏月中实现了对人生挫折的超脱。总之,苏轼的内心是复杂的、矛盾的。在他的心中包含着消极退隐和积极进取,疾世愤懑与逍遥山水的两重情绪,在与世无争的的思想后面,流露出不甘妥协的积极精神和鄙弃富贵、傲然独立的旷达情怀。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凉北望。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元丰二年元丰二年元丰四年元丰五年黄州贬谪时期的苏轼(1079——1084)时间词作诗句思想感情元丰2年《卜算子》元丰2年《西江月》元丰4年《念奴娇》元丰4年《定风波》元丰5年《浣溪沙》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凉北望。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明月。一蓑烟雨任平生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幽独凄清失意自伤人生空幻壮志难酬时运不济超脱旷达不畏坎坷笑看风雨热爱生活、旷达乐观在贬谪到黄州的初期,苏轼是低沉、苦闷的,但他很快从中逃离出来。毕竟他是一个洒脱旷达的人。面对人生的困境,他没有颓废,没有逃避,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去挑战。所以,他战胜了生活,战胜了自我。所以,我们才看到,黄州时期的苏轼是一个无畏风雨、笑看坎坷的潇洒之人,是一个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旷达之人。苏轼在黄州的心路历程失意自伤低沉苦闷随遇而安洒脱旷达乐观豪迈积极向上前期中期后期“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本文标题:通过《念奴娇》看苏轼心路历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480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