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促进百里杜鹃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调研文章
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促进百里杜鹃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城镇化就是要以提升城市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城镇化的本质是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推动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2011年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相关文件以及国发2号文件等支持毕节试验区经济发展的相关文件的出台,更进一步给正在蓬勃发展的百里杜鹃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一、百里杜鹃基本区情百里杜鹃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试验区中部,南与黔西县相邻,西北与大方县接壤,东与金沙县相依,辖金坡、普底、仁和、大水4个民族乡和2个办事处,56个村(居),总面积600余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彝、苗、白、满、布依、仡佬、侗、蒙古等20多个民族,总人口11万多人。二、城镇化建设取得的成效百里杜鹃2007年7月建区以来,经过5年的发展,百里杜鹃实现了阶段性的跨越发展,城镇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城镇人均收入翻倍增加。五年来,百里杜鹃党工委、管委会坚持以旅游为统领,按照“地球彩带·世界花园·养生福地·避暑天堂”的发展定位和“科学规划、依法保护、合理利用、加快发展”的总体思路,制定了“三年推向全国、五年走向世界”的目标,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旅游强区、工业富区、城镇带区、科教兴区”战略,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克服机构不全、干部缺乏、基础薄弱等困难,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实现了管景区与管社会的有机统一,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阶段性跨越。2011年,全区生产总值从成立之初的2.03亿元跃升到11.5亿元,增长4.71倍;固定资产投资从6700万元增长到21亿元,增长30倍;财政总收入从3000万元增长到5.88亿元,增长18.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704元增长到4100元,增长1.4倍;游客进入量从28.03万人次增长到136.52万人次,增长3.9倍;旅游综合收入从2100万元增长到6.64亿元,增长30倍;农民旅游纯收入从140元增长到1800元,增长11.9倍。今年上半年,共完成生产总值6.97亿元,同比增长2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9亿元,同比增长105.3%;完成财政总收入3.61亿元,同比增长21%;接待游客320.3万人次,同比增长225.5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3亿元,同比增长200.41%。固定资产投资、旅游总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位于全市第一,综合经济指标在全省排名第38位。(一)坚持以旅游发展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大幅改善。为扎实推进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发展基础,高起点编制了交通、水利、旅游等方面14个大型规划,按照“先易后难,滚动开发”的原则,强力推进景区建设步伐。一是交通条件大幅改善。投入资金6亿余元,新建和改造旅游主干道130公里,建成通乡油路47.23公里、通村公路398公里,游步道70公里,闭合观光车道19公里,“二环三横四纵五连接”的路网骨架基本形成,率先在全市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的发展目标。二是景区景点开发不断拓展。投入资金20余亿元,全面完成核心景区基础设施提级改造,新开发百里杜鹃大草原、百里杜鹃湖、米底河景区、嘎木景区、花王景区,共完成景区景点提级改造29处,新建大型停车场3个1500个车位,建成四星级酒店2个600余个床位,门景系统游客接待中心2个,生态旅游公厕28个、观光台18座,建成亚洲最大木结构建筑的展览馆,设置了足量的游客休息设施和观景设施,大大改善了旅游发展条件。三是水、电、讯保障能力逐步提高。大力实施饮水安全工程和抗旱应急救援工程,对百里杜鹃湖等水库进行除险加固,供水保障能力不断加强;加强电力基础设施改造,通过建设变电站、供电专用线路等措施,供电总面积达到504.1km2,用电人口10.02万人,用户总数20.12千户;积极推进通信建设工作,新建和升级通讯基站46个,通讯网络覆盖率95%以上,更好地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二)坚持以旅游发展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以生态文明理念统领工业发展,坚持扩大总量、调整结构、转变方式,按照做强工业反哺旅游、做大旅游带动工业的思路,结合交通、区位、资源等优势,加快发展新型工业。一是做强做优煤炭产业。坚持开发与保护兼顾、安全与发展并重、增量与提质并举的原则,加大煤矿资源整合力度、推进规模化矿井建设,合理组织煤炭生产,全力确保电煤供应,积极拓展煤炭外销,不断做大、做强、做优煤炭产业,壮大经济总量。突出推进煤炭精深加工建设,发展煤炭洗选加工和瓦斯发电,建成煤矸石砖厂1个、大型洗选煤厂2个,瓦斯发电建设项目有序推进。2011年全区煤炭工业产值达18.5亿元。建成投产矿井20对,建设和试运转矿井12对,年产能达657万吨,煤炭产业链不断延伸,骨干财源不断巩固,财政收入快速递增,为谋发展、惠民生提供了资金保障。二是努力培育特色产业。按照“特色化推进、差异化发展”要求,着力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旅游商品开发为主的加工产业,开发了一批具有百里杜鹃特色的旅游商品,扶持和发展壮大以桑蚕、金银花、茶叶、特色养殖、矿泉水为主的名优特产生产企业。(三)坚持以旅游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城乡环境面貌发生突破性变化。按照改善条件、完善功能、提升品位、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循序推进的思路,全面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着力提升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承载能力,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一是强力推进花海文化城规划建设。按照县级行政中心的标准,采取招商引资、财政投入、单位融资相结合的方式筹集资金,投资30亿元全面启动了花海文化城建设,着力打造集生态、文化、休闲、度假、康体、商务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国内知名旅游城市。目前,投资2.5亿元的花海文化城连接杭瑞高速专线花海大道已完工并投入使用,投资10亿元的花海文化城一、二、三号主干旅游公路及部分旅游支路已完成路基工程建设,投资3亿元的旅游服务中心已初具规模,投资10亿元的花海文化城连接黔大高速专线、投资2.5亿元的花海文化城供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和投资6亿元的移民拆迁安置工程已完成前期工作,将立即开展建设。二是全面加快特色集镇建设。将特色集镇、“二宜一满意”幸福小镇建设与景区景点提级改造相结合,深入挖掘整合彝族文化和杜鹃文化等资源,大力推进以普底彝族风情小镇为代表的特色旅游城镇建设。仁和、大水特色小镇建设初具规模,金坡幸福小镇建设快速推进。三是着力打造“五园新村”。在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整合各类项目资金4.6亿元,打造“五园新村”精品示范村31个,新建、改造“黔西北民居”2.32万户,改造沿街立面21万平方米,改扩建旅游公厕20个,规范商店标牌800余块,城镇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人居环境大幅改善。有序实施村庄规划,大力推进公共交通、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城、镇、村、景交融的特色城镇体系初显雏形,以城带乡、城乡统筹能力明显增强。(四)坚持以旅游发展推进第三产业发展,旅游服务功能和综合收入实现双提升。按照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要求,围绕“地球彩带、世界花园、养生福地、避暑天堂”的品牌定位,大力实施旅游开放带动战略,加快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一是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加快普底、金坡、戛木、花王、大草原、百里杜鹃湖等景区旅游产品打造力度,将景区旅游接待服务、休闲娱乐项目等全面推向了市场,进一步优化旅游产品的结构,逐步从单一的观光产品向集观光、休闲、度假、会议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产品体系转变。着力壮大乡村旅游,依托核心景区、百里杜鹃大草原、米底河等主体景区的开发,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完善设施,引导群众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鼓励和扶持发展农家饭店和农家旅馆,建成农家饭店200余家、农家旅馆300余家,乡村旅游直接或间接从业人员上万人,日接待游客8000人以上。二是大力发展节会经济。在连续成功举办5届国际杜鹃花节的基础上,按照“规模空前、水平一流、特色突出、影响深远”要求,成功举办第七届全省旅发大会。承办过程中,用半年的时间完成了保障性项目建设51个,带动性项目建设20个,承办大型主题活动14项,通过节会带动了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五年来,全区接待中外游客800多万人次,带动旅游综合收入近40亿元,核心景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上万元。三是切实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在巩固省内、川渝和周边地区客源市场的同时,以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为轴线,通过网络、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和各类旅游推介会、招商引资会,广泛开展对外宣传活动。同时,组队赴华北、长三角、珠三角、川滇渝推介百里杜鹃,大力宣传百里杜鹃的旅游资源、文化魅力和人文风情,全面拓展客源市场,提升百里杜鹃旅游品牌形象。四是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扶持发展壮大景区旅游企业,强化对旅游企业的行业管理,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市场抗风险能力。邀请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学院、贵州旅游学校、贵州旅游培训中心资深专家对旅游从业人员开展质量、营销、安全、导游、接待礼仪等业务知识培训,共举办导游服务、星级宾馆技能服务、乡村旅游从业服务、旅游安全质量监督等各类培训30期上万人次,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合格上岗率达51%以上,有力地提高了旅游企业的整体素质,景区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五)坚持以旅游发展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和农业效益大幅提升。围绕打造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和旅游周期,坚持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实现农民脱贫致富与生态环境保护双促进。一是加快特色农业发展。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按照集约化发展的要求,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突出推进特色养殖、中药材、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等特色产业发展。采取公司领办、能人创办等方式,先后流转土地6万余亩,建成了经果林、花卉苗圃、金银花、蚕桑等特色种植基地4.2万亩,建成观光农业示范基地17个9000余亩,实现了管理技术、资金优势与农村劳动力、土地资源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农业产出效率。二是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结合国家实施的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等工程,着力推进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加快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有效提升了森林覆盖率。投资6亿元,对全区公路沿线、景区景点、荒山荒地进行了全面绿化和生态修复,建成各类林、草地5万亩、特色花卉基地1.5万亩;投资3亿元,建成杜鹃花科研基地1个、实验大棚3600平方米,选育杜鹃花10余种;投资5000万元,种植旅游主干道景观树80余公里,完成野普路、黄普路等旅游主干公路沿线草花种植32公里2000余亩;投资3900万元,建成茶花、木兰、樱花、杜鹃、梅花等5个生态主题公园;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出资的方式,完成煤矿采区生态植被修复和花园式矿井建设100余平方公里,生态保护得到了加强。(六)坚持以旅游发展推进民生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健康发展。通过做强做大旅游产业促进民生改善,不断加大社会保障、教育、就业、文化、医疗等工作力度,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更加协调。一是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帮扶城镇就业困难家庭、“零转移农户”就业和再就业,几年来共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3250人,实现就业困难再就业420人。全面启动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强化扩面征缴,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全力救助弱势群体,建成4个乡老年公寓,发放各类救助金4000多万元,净减少贫困人口3000多人。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60余个,解决农村30000多人饮水安全问题。二是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认真落实教育扶持政策,全面实施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和农村学校“营养午餐”计划,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稳步推进新型合作医疗,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强计生基础工作和出生婴儿性别比控管,提高了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乡村医生、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住有所居。(七)坚持以旅游发展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和谐社会建设取
本文标题:《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促进百里杜鹃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调研文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506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