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薪酬管理 > 武大政治经济学课件1
政治经济学课件陈宁总论经济学研究的范畴:1.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如行情研究、存货管理、质量控制、工艺流程……)2.对一个经济部门或领域的集中研究(如农业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石油经济学、区域经济学……)3.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经济思想史……)西方经济学的观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有关资源的稀缺性问题西方经济学认为的经济学所必须遵循的十大原理: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原理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对象一、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生产力——生产要素问题。劳动力生产要素劳动对象劳动资料西方经济学四大要素劳动土地资金企业家才能生产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者之间的关系问题。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决定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对生产具有强大的反作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任务一、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和阶级性统一的问题二、政治经济学的任务经济规律---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经济规律的特点:第一,大多数经济规律不是长久不变的。经济规律是个历史范畴。第二,在阶级社会中发现和利用经济规律具有阶级背景。经济规律是具有阶级性的。第三,经济规律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是人们所进行的经济活动的规律,是人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活动的规律。第三节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和方法一、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二、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唯物辩证法、逻辑法、抽象法。第一章商品和货币第一节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一、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商品首先必须是个有用之物,能用来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便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价值:凝聚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叫做商品的价值。使用价值——自然属性价值——社会属性交换价值:是指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1只羊=3米布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市场上的商品种类繁多,生产各种商品的劳动的目的、工具、对象、方法和成果各不相同。这种具有各种特殊的具体形态的劳动,称为具体劳动。注:各种具体劳动创造出各种不同质的使用价值,不同质的使用价值体现出各不相同的具体劳动。抽象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撇开它们的具体形式就只剩下一点,即人类劳动力的耗费,或人的脑、肌肉、神经、手等等的生产耗费,亦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这种撇开劳动具体形态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称为抽象劳动。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具体劳动——自然属性抽象劳动——社会属性三、商品的价值量鞋匠的故事好鞋匠普通鞋匠差鞋匠每日产量2双1双½双每双个别价值100元200元400元每双社会价值200元200元200元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问题:复杂劳动、简单劳动第二节货币一、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价值作为一定量的劳动的凝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面对任何一件商品,人们所能直接感触到的只是它们的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只有通过商品与商品的交换关系,才能得到表现。价值的表现形式就是交换价值。价值形式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发展,货币就是价值形式发展的最后结果。价值形式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相应地,先后表现出以下四种形式: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相对价值形式等价形式等价物:商品谷↓↓1只羊=30公斤谷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羊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谷有以下几种相对变化关系:(1)如果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谷的价值不变,则商品羊的相对价值与它的价值变动成正比例变化;(2)如果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羊的价值不变,而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谷的价值发生变动,则商品羊的相对价值与商品谷的价值变动成反比变化;(3)如果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羊的价值与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谷的价值,按相同方向和相同比例发生变化,则商品羊的相对价值不变;(4)如果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羊的价值和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谷的价值按同一方向、不同比例发生变动,或者按相反方向、不同比例发生变动,对商品羊的相对价值的影响可根据上述三种情况推知。等价形式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的使用价值成了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2)生产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的具体劳动成了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3)生产处于等价形式的商品的私人劳动成了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2.扩大的或总和的价值形式。相对价值形式等价形式等价物:谷、布、黄金、茶叶、盐、其他商品1只羊=30公斤谷=3米布=1克黄金=2公斤茶叶=5公斤盐=X量其他商品3.一般价值形式30公斤谷=3米布=1克黄金=2公斤茶叶=5公斤盐=X量其他商品=1只羊相对价值形式等价形式等价物:商品羊4.货币形式相对价值形式等价形式等价物:商品黄金30公斤谷=3米布=1只羊=2公斤茶叶=5公斤盐=X量其他商品=1克黄金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二、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即衡量其他的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是货币的第一种职能。流通手段:即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是货币的第二种职能。贮藏手段:即把货币作为一般社会财富贮藏起来,是货币的第三种职能。支付手段:即货币用于清偿债务以及支付工资、利息、房租、地租和税金等,是货币的第四种职能。世界货币:即货币超出一国范围,在国际范围内执行其职能,是货币的第五种职能。三、货币形式及其发展第一阶段:非贵金属货币形式第二阶段:贵金属货币形式第三阶段:纸币第四阶段:纸币+电子货币四、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贵金属货币量=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同一单位贵金属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次数)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贵金属货币量=同一单位贵金属货币流通和支付的平均速度(次数)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赊销商品的价格总额到期应支付的总额互相抵消的支付总额+-第三节商品经济及其基本规律一、商品经济及其产生与发展商品经济产生的基本条件:(1)社会分工。(2)生产出来的商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二、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三、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即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按等价原则进行的规律。价值规律的作用:1.资源优化配置2.提高劳动生产率3.促使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第四节商品拜物教和货币拜物教一、商品拜物教和货币拜物教的性质二、商品拜物教和货币拜物教产生的根源第五节市场和市场经济一、市场及其基本构成要素二、市场体系三、市场机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第二章资本及其增值一、资本的含义:能够增值的价值。二、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与资本的形成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其流通形式是W--G--W作为资本的货币,其流通形式是G--W—G这两种流通有明显区别,其不同的经济内容如下:(1)这两种流通的动机和目的不同。(2)这两种流通的内容不同。(3)这两种流通限度不同。第一节资本及其形成三、资本形成的关键在于劳动力商品化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基本条件:(1)劳动力的所有者必须具有法律规定的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支配属于自己的劳动力,可以把它当做商品来出卖,自然这种出卖必须以一定的时间为单位,一次一次地出卖,而不是把一生的劳动力一次性出卖,不然就是卖身为奴,失去法律规定的人身自由。(2)劳动力所有者因各种原因缺乏生产资料,为了自己和家庭成员的生存和发展,不得不把属于自己的劳动力当做商品来出卖。(3)商品生产者的投资,需要部分或全部靠吸纳家庭成员以外的劳动力的劳动来推动,换句话说,社会上存在着投资对劳动力的需求。使用价值:劳动劳动力商品货币表现:工资价值实物表现:①②③注:①为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②为维持劳动者家属、子女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以便有新的劳动力来补充,使社会再生产得以延续下去;③劳动者学习专门的劳动技能所需要的教育或培训费用。第二节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一、劳动过程:就是劳动者的具体劳动的消耗过程,亦即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创造出使用价值的过程。二、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以某资本家纺纱厂所纺棉纱为例1.价值的形成过程:10公斤棉纱的价值:10公斤棉花转移的价值:10元3+10+2=15元纱锭转移的价值:2元工人6小时劳动创造的新价值:3元资本家的预付:10公斤棉花:10元3+10+2=15元纱锭的消耗:2元劳动力的日价值:3元2.价值的增值过程20公斤棉纱的价值:20公斤棉花转移的价值:20元6+20+4=30元纱锭转移的价值:4元工人12小时劳动创造的新价值:6元资本家的预付:20公斤棉花:20元3+20+4=27元纱锭的消耗:4元劳动力的日价值:3元20公斤棉纱的价值为:20+4+6=30元资本家预付的资本为:20+4+3=27元0033剩余价值m第三节资本的特征和剩余价值率一、资本的特征:1.资本具有预付性或垫支性2.资本具有补偿性或回流性3.资本具有增殖性4.资本具有运动性5.资本不是单独运用的生产要素6.资本不是物,而是一种价值,一种经济关系。二、剩余价值率:不变资本:用来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变换自己的物质形态,并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马克思称之为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改变了自己的价值量,使价值得以增殖,马克思称之为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m´)=剩余价值(m)可变资本(v)=剩余价值率(m´)=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必要劳动M=mυ·V=m´·V资本的分类:第四节增殖价值的基本方法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劳动日的长度而增加剩余劳动时间生产更多剩余价值的方法。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三、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生产的关系第五节工资一、工资的本质:劳动力的价值劳动不是商品,没有价值,其理论依据如下:(1)如果劳动是商品,它必须在卖出之前就独立存在。然而,当劳动者作为卖者与资本家作为买者在市场上相遇时,劳动者所有的只是潜藏在身体中的劳动力。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它在劳动过程开始以后存在。而劳动过程开始以后,劳动就已经属于资本家而不属于劳动者所有,因此,劳动者就没有权利把它当做商品来出卖。劳动者如果要使他的劳动独立存在,必须占有生产资料,把自己的劳动凝结在产品中。如果真是这样,他出卖的就是劳动的产品,而不是劳动,他就是小商品生产者,而不是雇佣劳动者。(2)如果劳动是商品,则其就有价值,那么劳动的价值概念是不存在的,是毫无意义的同义反复。(3)如果劳动是商品,具有价值,那么,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资本家就应该付给劳动者全部劳动的报酬,而不可能获取剩余价值。工资之所以表现为劳动的价格,是由于如下假象所体现的:(1)资本家与雇佣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力买卖,和其他一切商品的买卖一样,也是“等价交换”的关系,买者付出一定量的货币,买到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为其劳动的能力。但是,劳动者的劳动能力是看不见的,人们看到的只是工人为资本家劳动一定的时间,因此劳动者出卖的好像是一定时间的劳动,工资就好像是劳动的价格。(2)资本家通常是在劳动者劳动以后才支付工资的,并且是按照劳动者劳动时间的长短或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来支付工资的。工资的这种支付形式也使得工资很容易被看成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3)劳动对劳动者来说,是谋取生活资料的手段。所以,劳动者很容易把出卖劳动力所得的工
本文标题:武大政治经济学课件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512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