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电子设计/PCB > 自考本科教育学(二)必过题2
现代教育学(二)试卷四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千的括号内,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1.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A.教育任务B.教育目的C.教育内容D.教育规律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些人先天失明,但是嗅觉、听觉等却比正常人要灵敏得多,这说明人的个体身心发展具有()。A.阶段性B.不平衡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3.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是()。A.外铄论B.内发论C.遗传决定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4.“真正有效的教育目的必须是内在教育,或通过教育过程去实现的目的”,并且教育无“过程之外”的目的。这一观点属于()。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B.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C.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D.教育无目的论5.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的管理方法是()。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6.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丰富的是()。A.隐私权B.名誉权C.人身权D.教育权7.在构成思想品德的四要素中,()是基础。A.知B.情C.意D.行8.受教育者学习、修养和内在化的客体是()。A.德育规律B.德育原则C.德育内容D.德育方法9.“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A.直观性B.启发性C.巩固性D.循序渐进10.19世纪末,一些国家为了解决班级上课不易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缺陷,采取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A.个别教学B.分组教学C.现场教学D.复式教学11.()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A.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生产力D.文化发展12.“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是()。A.环境B.遗传C.教育D.主观努力1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是通过()实现的。A.培养人才B.传播思想C.丰富知识D.发展科技14.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A.柏拉图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德谟克里特15.在教学的要求、内容上的“一刀切”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A.不平衡性B.顺序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16.对受教育权具有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力B.文化C.政治经济制度D.科学技术17.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的职业。A.自然化B.现实化C.社会化D.自由化18.衡量各科教学的重要标准是()。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C.教学目标D.课程目标19.在教学方法的改革过程中,布鲁纳提出了()。A.发现学习教学法B.探究研讨法C.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D.暗示教学法20.下列关于复式教学叙述正确的是()。A.复式教学可以在同一年级内进行B.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室少的情况C.复式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作业同时进行D.复式教学情景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1.班集体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是()。A.明确的共同目标B.—定的组织结构C.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D.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E.集体成员间平等的、心理相容的氛围2.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主要有()。A.阶级性B.道统性C.专制性D.多样性E.刻板性3.学校物质文化的两种表达方式是()。A.制度文化B.活动文化C.学校环境文化D.设施文化E.形态和体系文化4.下列各项属于个别差异性的是()。A.性别差异B.同年龄人群内部差异C.同一个体身心不同构成方面的差异D.儿童与青年的差异E.个体思维方式的差异5.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少年儿童享有的合法权利有()。A.人身自B.人格尊严权C.身心健康权D.隐私权E.受教育权6.从课程功能角度,可把课程分为()。A.工具性课程B.知识性课程C.学科中心课程D.技能性课程E.实践性课程7.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方面。A.认识的间接性B.认识的交往性C.认识的目的性D.认识的有效性E.认识的教育性8.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包括制定()。A.学期教学进度计划B.教学研究计划C.课题计划D.教具制作计划E.课时计划9.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A.习惯的养成B.学习辅导C.生活辅导D.择业指导E.卫生引导10.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A.废科举、兴学校B.《钦定学堂章程》颁布C.《奏定学堂章程》颁布D.壬戌学制颁布E.六三三制的实行三、填空题(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1._______是一种理想,它同政治理想、社会理想等紧密结合在一起。2.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积极的_______和_______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和表现出来的,并接受其检验。3.教育学是一门以_______、_______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4.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_______,特别是_______。5.初中教育在促进少年身心发展方面的任务,可以比喻为“_______”。6.1957年,_______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我国的第一个教育方针,即“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7._______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反映着不同的社会发展水平。8.教学大纲又称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形式编定的_______、有关_______的指导性文件。9.谈话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_______,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_______和_______的能力。10._______是指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四、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每小题1分,共10分)1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2.课程只包括智育的内容。()3.学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重要途径。()4.古代雅典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焊的军人,教育内容单一,方法较严厉。()5.生在改革开放时代的青少年一定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6.德育就是品德教育。()7.中小学教师应当具备的知识方面的素养要求就是指对学科专业知识的精通。()8.教材就是教科书。()9.教学无论效果怎样,都具有教育性。()10.备课就是备教材。()五、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1.测验2..心理断乳期3.心理健康教育4.班级目标5.普通教育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德育过程中应怎样贯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2.良好的班集体具有什么样的教育作用。3.古代学校教育有哪些特征?4.教育从哪些方面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七、论述题(共10分)论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八、案例分析题(共10分)几乎每个家庭都有电视,它的影响是如此普遍,以至于它被称为另一个“家长”。由于大部分孩子花在电视上的时间过长,所以关于电视对孩子学习和行为影响的争论不断。你认为电视给孩子们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我们该做些什么以减小电视的负面影响?现代教育学(二)试卷五—、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1.“明礼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也是现阶段我国《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大力倡导的道德规范,这说明道德具有()。A.社会性B.历史性C.民族性D.继承性2.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地反映在()中。A.《学记》B.《大学》C.《论语》D.《中庸》3.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是()。A.校园文化B.学生文化C.教师文化D.活动文化4.任何知识都可以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这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5.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的属性。A.实践B.现实C.社会D.自然6.学科专家的建议是()最主要的依据之一。A.教育目的C.课程目标C.课程程改D.内容改革7.教育改革的核心是()。A.方法改革B.观念改革C.课程改革D.内容改革6.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A.学习动机B.学习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内容9.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A.根本目的B.主要任务C.基本任务D.辅助目的10.制约课程改革的三大因素是()。A.政治、经济、文化B.社会制度、生产力发展水平、课程理论C.社会、知识、儿童D.教育目的、教育理念、课程理论11.课的类型是指根据()划分课的种类。A.教学规律B教学内容C.教学原则D.教学任务12.在近代教育史上,提出“泛智教育”的教育家是()。A.卢梭B.裴斯泰洛齐C.洛克D.夸美纽斯13.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A.凯洛夫B.杜威C布鲁纳B.赞柯夫14.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C.科学技术D.文化15.下列属于道德讨论中“引人提问”的策略是()。A.升华性问题B.突出性道德争端C.澄清与总结D.突出相邻阶段的论点16.在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有两种领导方式运用得比较多,一是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另一种是()的领导方式。A.“学生中心”B.“教师中心”C.“德育中心”D.“集体中心”17.教育者要在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18.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A.主要部分B.基本部分C.主要途径D.基本阶段19.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始建于()。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斯宾塞D.洛克20.被形象地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的教育阶段是()。A.小学教育B.初中教育C.高中教育D.大学教育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1.学校教育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A.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B.社会出现了剩余产品C.有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D.语言发展到文字状态E.社会出现了阶级2.科学技术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A.改变教育者的观念B.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C.影响教育的内容D.影响教育的质量E.影响教育方法和手段3.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理论有()。A.内发论B.外铄论C.成熟机制D.教育E.多因素相互作用论4.教育目的的评价内容主要有()。A.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水平和效益B.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质量C.学生的学习质量D.教师的教学质量E.教育方法的选择5.教师专业化应具备的条件有()。A.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B.有硕士学历C.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D.具有公认的权威和影响力E.有充分的自治和自律性,有正式专业组织对资格认证进行管理6.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当具备的基本特征是()。A.强制性B.权威性C.普遍性D.义务性E.基础性7.决定教学任务的因素主要有()。A.教育目的B.学生的年龄特征C.学科特性D.教师素质E.教学的时空条件8.课堂教学中有交流传递可分为()。A.提问方式B.程序学习方式C.小组学习方式D.研究方式E.讨论方式9.德育是()的总称。A.知识教育B.思想教育C.政治教育D.道德教育E.审美教育10.班级管理常用的模式有()。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E.质量管理三、填空题(在每小題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1.班级管理的原则主要______有______自觉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2.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______在美国经济学第73届年会上所作的“______”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宪章”。他提出的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是______。3.赫尔巴特对教育学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______的基础上,把道
本文标题:自考本科教育学(二)必过题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528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