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汉乐府诗歌鉴赏第一节乐府和乐府诗一、乐府的涵义最初是指主管音乐的官府。汉代人把乐府机关配乐演唱的诗称为“歌诗”,这种“歌诗”在魏晋以后人们称之为“乐府诗”,简称“乐府”。魏晋六朝文人用乐府旧题写作的诗,有合乐的有不合乐的,也一概称为“乐府”。在唐代出现了不用乐府旧题而只是仿照乐府诗的某种特点写作的诗,被称为“新乐府”或“系乐府”。宋元以后,“乐府”又用作词、曲的别称。二、两汉乐府机关的兴废乐府在西汉哀帝之前是朝廷常设的音乐管理部门,行政长官是乐府令,武帝时,乐府机构的规模和职能都被大大扩大了,其具体任务包括制定乐谱、训练乐工、搜集民歌及制作歌辞等。至东汉,由承华令掌管的黄门鼓吹署为天子享宴群臣提供歌诗,实际上发挥着西汉乐府的作用,东汉的乐府诗歌主要是由黄门鼓吹署搜集、演唱,因此得以保存。三、两汉乐府诗的作者现存两汉乐府诗的作者涵盖了从帝王到平民各阶层,有的作于庙堂,有的采自民间,像司马相如这样著名的文人也曾参与乐府歌诗的创作。四、乐府诗的搜集和分类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把汉至唐的乐府诗搜集在一起,共分为12类。两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歌谣辞中,而以相和歌辞数量最多。“郊庙”一类中都是由文人制作的朝廷典礼乐章;“鼓吹曲”是武帝时吸收北方民族音乐而形成的军乐;相和是美妙的民间音乐;“杂曲”是原来音乐归类已经失传的作品,它包括历代无法分类的乐歌,其中也保存了汉代的民歌。第二节两汉乐府诗的内容一、表现平民生活的疾苦,反映富贵之家的奢华(一)反映社会下层民众日常生活的艰难与痛苦相和歌辞中的《妇病行》、《孤儿行》、《东门行》(二)反映富贵之家的奢华相和歌辞中的《鸡鸣》、《相逢行》、《长安有狭斜行》二、对男女婚恋爱与恨的坦率表白在汉乐府民歌中我们很少读到象《诗经》的“国风”所常见的那种轻松愉快的男女相悦之词,只有《江南》是个例外: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两汉乐府诗在表达婚恋方面的爱与恨时,都显得大胆泼辣,毫不掩饰。《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两汉乐府诗中的女子对于自己的意中人爱得真挚、热烈,一旦发现对方移情别恋,就会变爱为恨,果断地与他分手,铙歌《有所思》: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瑇(dai)瑁(mao)等,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想思与君绝!两汉乐府诗中还有弃妇和怨女的悲诉与抗议。《上山采蘼芜》: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故人从合去。新人工织缣(jian),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三、表现对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哀和乐生恶死愿望《薤露》、《蒿里》是汉代流行的丧歌;铙歌《战城南》表现的是对阵亡将士的哀悼;生命短促的悲伤,《长歌行》强调了努力奋发。有一些游仙诗,也是以一种幻想的方式,来反抗生命短促的事实,以虚幻的形式把乐生愿望寄托在与神灵的沟通上。如郊祀歌《日出入》。佳人歌(汉●李延年)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李延年,男(?—约公元前90年),汉武帝时造诣很高的音乐家,中山人(今河北省定州市),父母兄弟妹均通音乐,都是以乐舞为职业的艺人。代表作《佳人曲》。李延年的歌唱得很好,“每为新声变曲,围者莫不感动”,曾在武帝前演唱《佳人难再得》“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汉武帝听完后叹息曰:“善!世岂有此人乎?”李延年还没来得及回答,平阳公主争先代奏:“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见之,实妙丽善舞。”这位佳人就是他的妹妹李娃,其妹妹在御前表演,果真使得汉武帝飘飘然如若仙人,其妹因此歌得幸,当即被纳为嫔妃,被武帝立为夫人,号李夫人手如柔荑yí,肤如凝脂,领如蝤蛴qiúqí,齿如瓠hù犀,螓qin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卫风·硕人》千古颂美人者无了其右,是为绝唱。——《诗经通论》这首歌表现佳人之美,不像《卫风·硕人》那样,以形象的比喻、生动的肖像描绘见长,而以惊人的夸张和反衬,显示了自己的特色。此歌在动用夸张、反衬时,又紧紧抓住了人们常有的那种“畏”而可“怀”、“难”而愈“求”的微妙心理,终于产生出不同寻常的效果,打动了一代雄主的心弦。这就是它的艺术魅力之所在。形式采用了大体整齐的五言体式。这种体式,当时还只在民间的“俚歌俗曲”中流行。《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音遇)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解题:《乐府诗集》卷十六·“汉鼓吹铙歌十八曲”古辞之一,篇名取自首二字。这是一首女子向情人发誓永久相爱的诗。注释: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上邪(音爷):犹如“天呵”。上:指天。邪:同“耶”,语助词,表示感叹。君:指情人。相知:相亲相爱。长:永远。命:使,让。说要相亲相爱,让爱情永不衰竭。前三句正面发愿。开篇突兀而起,一声“上邪”,无端而来,一下子就把女主人公的激情推向高潮。她为何要激动得呼天呢?“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是神圣的爱情使她情感迸发。一个“欲”字,把她敢于大胆追求爱情幸福的性格表达得淋漓尽致。“长命无绝衰”,令爱情永不衰竭,是全诗的主题。注释: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音遇)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陵:山峰。山无陵,谓高山化为平地。竭:枯竭。指江水干枯。震震:雷声。此句谓冬天打起响雷。雨(音遇)雪:下雪。“雨”用作动词。合:会合,合在一起。绝,断绝。后六句反面立誓。将五种必无之事,视作爱情断绝的条件。高山夷平、江水枯竭、寒冬惊雷、炎夏飘雪、天地合一,只有五种不可能发生的事情都实现了,才敢“与君绝”。照常识判断,山河化为乌有、季节混乱颠倒、天地再度混沌,“这种自然界正常秩序的颠倒,是根本不可能的;这种无法想象的事类组合,纯属荒诞的幻想。但是,这些不可能的、不可思议的事情,竟被抒情主人公当作‘与君绝’的条件。这就无异于说,‘与君绝’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就像这些纯属幻想的变异一样,荒诞得无从想象和不可思议”,“长命无绝衰”得到强化。比较而言,前三句用的是陈述笔调,尽管指天为誓感情强烈,但就全诗而言,仍只是铺垫之词。《上邪》的妙处,不在于前三句,而在于其后“山无陵”五句的奇想。“乃敢与君绝”,一笔收束全篇,有力挽千钧之势。清·沈德潜云:“‘山无陵’下共五事。重叠言之,而不见其排,何笔力之横也。”(《古诗源》卷三)清·张玉谷云:“叠用五事,两就地维说,两就天时说,直说到天地混合,一气赶落,不见堆垛,局奇笔横。”(《古诗赏析》卷五)《上邪》以必无之事设喻,反衬事情之不可能发生,此种修辞在古代典籍中屡见不鲜。《燕丹子》:“燕太子丹质于秦,秦王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秦王不听,谬言曰令乌白头、马生角,乃可许耳。”(卷上)《汉书·李广苏建传》附苏武传:“(卫)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音教)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音聂。用牙啃或咬)雪与旃(音詹。同“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音低。公羊),羝乳乃得归。(师古曰:羝,牡羊也。羝不当产乳,故设此言,示绝其事。)”(卷五十四)《神异经》“东南荒经”:“东南隅太荒之中,有朴父焉。夫妇并高千里,腹围自辅。天初立时,使其夫妻导开百川,懒不用意。谪之,并立东南。男露其势,女露其牝(音聘)。不饮不食,不畏寒暑,唯饮天露。须黄河清,当复使其夫妇导护百川。……天责其夫妻倚而立之,若黄河清者,则河海绝流,水自清矣。”乌鸦白头、骏马生角、公羊产乳、黄河水清,皆不可能实现之事,因此燕太子丹求归、苏武归汉、朴父夫妇复导护百川,亦绝无可能。《上邪》的贡献在于,它首次将这一修辞引入情歌。并且,“山无陵”五句分别涉及地维、天时以及天地,想象阔大奇伟;采用博喻的手法,连用五个排句,加强了修辞的强度。超越前人,感人至深。《上邪》的修辞方法,对我国后世民间情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敦煌残卷唐曲子词《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朝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出日头。”明代情歌《精选劈破玉歌·分离》:“要分离除非天做了地!要分离除非东做了西!要分离除非官做了吏!你要分时分不得我;我要离时离不得你!就死在黄泉也做不得分离鬼!”现代情歌中也有类似的作品。回族情歌《青冰上开一对牡丹》:“若要咱二人姻缘散,除非黄河里水晒干;黄河里水干还不算,青冰上开一对牡丹。”侗族情歌《哥难离》:“哥难离,要等石匠打石鸡;要等石鸡会吃米,石鸡吃米哥才离。哥难离,要等蚂崽捉鱼吃;要等蚂崽吃鱼了,蚂崽吃鱼哥才离。哥难离,要等石匠打石牛;要等石牛会吃草,石牛吃草哥才去。”(注:蚂崽,方言,即“蝌蚪”。)瑶族情歌《塞干海水再来离》:“生也不离死不离,生死和妹不分离;燕子衔泥塞大海,塞干海水再来离。”土家族情歌《生不离来死不离》第一节:“生不离来死不离,要离除非虎剥皮;铁树开花岩结籽,河干龙现天换地。”土族情歌《好比鸳鸯对对飞》第一节:“呀咿咳,小哥哥哟,我俩的恩情像热胶,粘在一起分不开;若要我俩的姻缘散,水底的石头水面上漂。”(李耀宗等:《中国少数民族情歌选》,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18页、第175页、第193页、第222页、第386页)
本文标题:汉乐府诗作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534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