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我国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这30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用说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消费的变迁,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最直接地写在了每一个人的脸上,最细微、最形象地体现在每一个人的身上。30年前,在所有人的身上,绿、蓝、黑、灰颜色的衣服一直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也许,稍微鲜艳一点的衣服就会引来“资产阶级思想”的指责;如今,大街上满是穿得花哨的男男女女和时尚的“潮人”,踏着轻快的节奏追逐着时尚的脚步。30年前,一家几口人一年四季的衣服,一个衣橱就可以轻松装下。如今,人们大衣柜里五彩缤纷,很多女性朋友开始不得不为换季时清理衣柜而感到烦恼……改革初期:走出“灰暗”的年代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处于现代文化历史上一个近乎疯狂的年代。“十亿人民十亿兵”的十年“文革”期,最时尚的装束莫过于穿一身不带领章帽徽的草绿色旧军装,扎上棕色武装带,胸前佩戴毛主席像章,胸前斜挎草绿色帆布挎包,胳膊上佩戴着红卫兵袖章,脚蹬一双草绿色解放鞋。曾几何时,在几亿中国人的衣柜里,绿、蓝、黑、灰等几种颜色的衣服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当时,有西方人甚至用带有嘲讽的口气将穿着不分男女老少的中国人形容为“蚂蚁”。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来临,国门打开、观念变更,中国人重新打量自己的穿着。在自我怀疑的目光中,逐渐认同穿着打扮是没有阶级性的。中国人深埋几十年的爱美之心,开始在服饰上得以释放。于是在70年代后期,出现了许多至今仍能唤起那一时代人内心渴望和热情的字眼。并不凉快的“的确凉”进入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物质还比较贫乏。吃肉、吃油、吃糖要票,连吃豆制品也要票,穿衣更是按人头供应布票。穿的颜色不外乎老三种:蓝、灰、黑,拥有一套草绿色的军装在当时来说是很“提劲儿”的行头。随着物质慢慢丰富,市面上出现了一种少量的料子布——“的确凉”。“的确凉”,生活在七十年代末的人对它最熟悉不过,它是一种化纤织物,通常用来做短袖衬衫。挺刮、滑爽、尤其是印染出的鲜亮效果,对熟悉了粗布粗衣或者是洋布洋衫的“灰暗国”里的中国人来说,不能不说是一次巨大的视觉冲击。在那个时代,拥有一件“的确凉”衬衫如果算不上时髦,起码也是“洋气”的象征。它的流行一直延续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同“泡泡纱”等布料做成的服装一起风靡全国。七十年代一旦穿上了的确凉,就好像代表了一种时尚,其感觉并不凉爽,但它的优点很多:挺直不皱、不缩水、干得快、不变形、不怕霉蛀,不用熨烫。“的确凉”最初是女性穿着,主要用来制作衬衣,以白色和蓝色的单色居多。后来各种花色的“的确凉”布料不断面市,给沉闷的生活色调带来了更多的光彩。女性从牙缝里抠出钱来,纷纷置办“的确凉”,使抽象而臃肿的妇女形象逐步向“女人”的本义回归。男人们也不甘寂寞,也穿起了雪白的“的确凉”衬衣,把下摆扎在裤腰里,显示出自己的精干与挺拔。现已年过半百的张女士在回忆起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时,无限感慨的说:下班的年轻姑娘们穿着碎花的“的确凉”裙子,结伴站在栏杆边旁若无人地聊天、看风景,随意的摆弄她们的连衣裙,金色光线斜照着她们细长的腰肢,成为了贫瘠年代唯一的风景。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曾经风靡一时的“的确凉”逐渐退出公众的视线,被其它更高级好看的布料和成衣制品所代替。但它却代表了不同历史阶段人们的选择和追求,也体现了一个时期的时代风尚,更是我们生活越变越好的历史见证。有领子的“假领子”假领子其实是真领子,但它不是一件真正的内衣服装,只是一件领子而已。曾做过裁缝的王师傅解释道:“假领子又不完全只是领子,它还有前襟、后片、扣子、扣眼,但只保留了内衣上部的少半截,穿在外衣里面,以假乱真,露出的衣领部分完全与衬衣相同”。改革开放初期,城市居民的物质生活还比较贫困,听经历过那段岁月的人们回忆时说:当时收入少,供应紧张,购买许多东西需要票证。单说购买服装,除了有钱,还得有布票、纺织券等等。纺织品基本上也是定量供应,不到年节,一般人是极少添置新衣服的。衬衣更是服装中的上品,穿上它,人显得精神体面。可是衬衣价格相对要贵,且需要布票,于是人们穷则思变,假领子应运而生,风行一时。那年月,满大街爱体面的人们穿着干净整齐的衬衣,那其中就有不少缺衣短袖的假领子混杂其中,招摇过市。好在假领子穿在外衣里面,真假难辨,谁也不会扒了你的外衣,看看里面穿的是真衬衣还是假领子。况且假领子已经成了一种服装时尚,穿的人多了,人们也都见惯不怪了。80年代:色彩缤纷时代的来临在很多人看来,中国服饰发展的春天与中国人时尚观念的复苏开始于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人们看到大喇叭裤、蝙蝠衫、还有健美裤和连衣裙。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对外开放,西方文化和港台时尚迅速进入中国,向年轻一代传递着最新的潮流信息。而这样的变化,直接体现到80年代。街上流行红裙子80年代流行一部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反映的是纺织厂的女劳模与漂亮裙子之间的矛盾冲突,由当时的偶像级女星姜黎黎和赵静主演,影片的创作人员在拍摄时也许没有预料到,这部影片会成为那个年代中国人服装革命的写照。封闭的大门被打开,外面的世界使中国人眼花缭乱,别人的生活方式使中国女性开始以审视和怀疑的目光打量自己的穿戴——随着对文革极左思潮清算的深入与扩大,中国人开始认同这样一个真理:美是没有阶级性的,穿衣戴帽不一定与意识形态的健康与否必然相连。银幕上的“红裙子”是中国女性从单一刻板的服装样式中解放出来、开始追求符合女性自身特点的服装色彩和样式的一个标志性道具,一个多样化、多色彩的女性服装时代正式到来。喇叭裤、健美裤、牛仔裤80年代初,喇叭裤是一种所向披靡的时尚,谁要是穿一条喇叭裤在街上走的话,那就和现在裸奔的效应一样。当年喇叭裤在街头的出现引起过许多人的反对和抵制。但是引领时装新潮的,从来都是以青年人为主。人们从海外电影中受到影响,将裤腿悄悄放开,体现了一种青年人“后文革时代”叛逆的性格。喇叭裤加长发戴蛤蟆镜的男青年形象几乎成了不正经、不三不四、流里流气的代号。虽然喇叭裤作为一种“服装怪”出现,但是它却打破了之前中国服装的“统一制”,让喇叭裤的追捧者们在人群里突现出来,这就必定得到喜欢自我表现的年轻人的喜爱。健美裤也流行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一般以黑色为主,带着很大的弹性。当时有句顺口溜叫做:不管多大官,都穿甲克衫;不管多大肚,都穿健美裤。后来健美裤的材料变得多种多样,不过基本的特点都没有变:贴身,高弹力,且透风。蝙蝠衫也绝对是那个年代的流行装。说起蝙蝠衫,不能不再提到霹雳舞。《霹雳舞》是20世纪80年代最震撼中国青少年的歌舞片,身着蝙蝠衫,头绷裹布,脚踩高帮运动鞋,一遍遍模拟擦玻璃或者外星人行走动作的情景,实在是受人瞩目,田壮壮的电影《摇滚青年》就是对那段日子的真实记录。牛仔裤可能是在中国服装主流舞台上站立最久的一种款式,虽然今天它仍是一种相当大众的服装,但在80年代初的中国,它被当作过于前卫、过于颓废的服装风格而被主流社会拒绝。上海某大学曾经在招收研究生时对一名考试合格的学生提出要求:如果你继续穿牛仔裤,就将被拒绝录取。所有那个年代在穿戴上追求标新立异的年轻人可能都被扣过“不良青年”这样一顶帽子。这些被看似过于反传统的形象同那个年代的时代主流是如此的不协调与格格不入。比基尼的中国“处女秀”多少年来,封建思想的幽灵顽固地盘桓在中国人的脑海中。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从一而终的封建礼教,穿衣不能露出皮肤,笑时不能露出牙齿的陈规陋习,如同一道道镣铐,紧紧地束缚在中国女性的身上。即使时间已跃进到80年代,即使改革开放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别样的世界,即使我们已拥有了众多女政治家、女教育家、女企业家等中国女性的骄傲。一个巨人苏醒的年代,凌乱和杂芜是它的必然特征。当第一个女人战战兢兢地把自己美好的肢体最大限度地展示出来时,整个民族对美好的追求开始对全世界表露。“新浪潮”大概是这个时代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世界以真实的面目呈现在中国人面前时,中国人也以极快的速度赶上了世界的潮流,而女性服装往往充当着潮流的风向标。女性自我性别意识的觉醒是一个社会的幸事,无论是哪个时代都存在这这样一条真理:女人漂亮了,世界才美好——改革开放的中国人更加相信这一点。是“寒流”也是“韩流”除了对品牌的追崇外,服装的大胆尺度也开始挑战中国人的眼球。内衣外穿、露脐装、哈韩服等站到了流行前沿。当露脐装、吊带装最早在中国出现时,让很多人的眼光无所适从。天寒地冻的严冬季节,你能看到穿着单薄的美女袅袅婷婷掠过你的视线,“要想俏,冻得跳”的年代已经过去了,私人汽车的普遍、办公条件的优越足以使更多的女性把夏天的轻衫薄裙一直穿到雪花纷飞。中国元素——唐装2001年在上海APEC峰会上,20位各国领导人集体亮相,他们穿的都是大红色或宝蓝色的中式对襟唐装,这一情景通过电视瞬间传遍全球,唐装迅速流行。有句话叫:“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服装作为时尚的风向标早已超越了民族的范畴,只有当传统和现代真正结合的时候,当东西方文化水乳交融的时候,时尚才能展现出最为夺目的光芒。我的衣服我做主当改革开放进入21世纪,人们从简单的跟随潮流到现在的引领潮流;从盲目崇拜名牌到现在DIY个性服装的盛行,无不体现出了时代的更替和进步。21世纪是张扬个性的时代,是自我意识觉醒的时代,更是“我的地盘我做主”的自由时代。改革开放30年,一些渐渐消失的服饰词语,记录着一个一去不复返的时代。今天当我们重新回忆它们,除了苦涩、辛酸、亲切,还有不尽的感慨:是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时代在变,观念在变。服装,这一社会文化的产物,承载着人们深层次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断地进步、创新,透过衣着的变迁,我们看到了一个崭新的、开放的中国。谢谢!
本文标题:改革开放后的服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547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