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及伟大成就Ⅰ一、改革开放进程中最具影响力的大事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一、改革开放进程中最具影响力的大事1978: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开始•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新华社当天转发了这篇文章。12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同时转载。文章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第一的观点,指出任何理论都要接受实践的检验。•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作出的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1978: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邓小平曾于12月13日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他指出: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处理遗留问题为的是向前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篇讲话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言书。•1979年1月30日,邓小平在华盛顿发表讲话说,用什么方式解决台湾回归祖国的问题,那是中国内政。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邓小平的讲话开启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的新时代。1979:解决台湾问题新主张出炉•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向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私人财产、房屋、土地、企业所有权、合法继承权和外国投资不受侵犯等。•1983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新泽西州西东大学教授杨力宇时提出六条和平统一主张。•1995年1月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2005年3月4日,胡锦涛参加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民革、民盟、台联联组会,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1979年4月13日-20日,国家经委召集首都钢铁公司、天津自行车厂、上海柴油机厂等八家企业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在北京召开座谈会,讨论企业管理体制改革问题,首都钢铁公司等企业被国家经委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从此,中国的改革开始扩展至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历程之幕布也徐徐拉开。1979:国企改革开始•1979年7月:国务院《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1979年7月:国务院《关于国营企业实行利润留成的规定》;•1984年5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1986年12月: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1999年9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报告,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特区。开办之初,特区的“特别之处”主要是扩大地方和企业的外贸权限,鼓励增加出口。1980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福建两省会议纪要》,正式将“特区”定名为“经济特区”。1979:经济特区酝酿诞生•1984年1月-2月,邓小平视察了深圳、珠海、厦门经济特区。视察期间,邓小平挥笔题词。在深圳的题词是:“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在珠海的题词是:“珠海经济特区好。”在厦门的题词是:“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1985年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海南建省,全省成为经济特区;•1990年上海浦东成为经济特区;•1992年,长江沿岸城市全部对外开放……•从经济特区——沿海、沿江、沿边、沿路开放地区或地带——内陆开放地区,逐渐形成了我国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首次将“小康”与中国人的现代化理想联系起来。他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概念,而是“小康之家”,1979:建设“小康”提上日程•即到本世纪末,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实现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20世纪末,人民生活水平已总体上达到小康。•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要在21世纪第一个10年,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2002年党的十六大、2007年党的十七大分别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新要求。•1980年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中共中央关于丧失工作能力的老同志不当十二大代表和中央委员会候选人的决定》。这是废除实际上存在的干部职务终身制和逐步更新领导班子的一个重要步骤。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这个讲话实际上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纲领。右图:《人民日报》发表的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1980:废除领导职务终生制启动•邓小平为废除党和国家领导职务的终生制身体力行。•1989年11月,邓小平在十三届五中全会上职去了最后一个职务。•1981年6月27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对建国以来党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对毛泽东的功过是非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与指导意义作出总结和评价。1981:正确评价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图为十一届六中全会会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就毛泽东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这是对1977年以来四川、安徽农民进行包工、包产试验的完全肯定。文件指出,目前农村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年底,中央政治局讨论指出,联产承包制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1982:农村改革沐浴春风•1978年11月24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搞起了“大包干”,正式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1979年10月,小岗村包干到户见成效,粮食总产量6.6万公斤,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还了贷款。1980年,小岗村产粮6.95万公斤,1997年增至38万公斤。图为小岗村21个农民秘密在大包干协议上摁下红手印。•从1982年到1986年,中央连续五年以一号文件推动农村经济的改革。•1983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到1985年,在农村自1958年以来延续了二十余年的人民公社体制终于结束。•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我国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项基本制度长期稳定下来,并不断充实完善。以之为标志的农村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改变了农业面貌,使几亿农民逐渐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他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198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改革开放主旋律•1982年9月1日-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邓小平在开幕词中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崭新命题。•十二大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从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改革开放的主旋律。•1984年10月20日,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一致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从此,中国明确走上了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1984:作出经济体制改革关键决策•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2003年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985年3月13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意味着中国的改革成为全方位的、涉及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改革。1985:改革全面展开•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8年1月15日,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住房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开始了住房制度的改革;•1993年12月15日,国务院作出《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1993年12月25日,国务院作出《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1994年1月11日,国务院作出《关于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决定》;•1998年5月10日,国务院作出《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2000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八部委的《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2001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四部委的《关于农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2004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1986年12月中下旬,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一度泛滥的背景下,合肥、北京等地一些高等学校的少数学生上街游行,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从中进行反对共产党领导、反对社会主义道路的煽动,有的地方出现了扰乱交通秩序和违反社会治安规定的情况。经各地有关方面和学校当局的教育和疏导,事件逐渐平息。•邓小平针对此事指出,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受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影响,1989年春夏之际,北京出现政治动乱。邓小平再次指出,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不能动摇。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作“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1986: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10月25日—11月1日,党的十三大召开。邓小平主持大会开幕式,赵紫阳作题为《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报告阐明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规定了党在这个阶段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报告提出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和以转变企业经营机制为中心环节的经济体制基本框架。•十三大的成果构成了建设有中
本文标题:改革开放成就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547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