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宋朝诗文的发展与宋元话本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分期(袁行霈)一、中国文学史可以分成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代文学、元代文学、明代文学、清初至清中叶文学、近代(晚清至五四运动)文学。二、中国文学史上古期、中古期、近古期。三古之分,是中国文学史大的时代断限。在三古之内,又可以细分为七段。三古、七段的具体划分如下: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第一段:先秦第二段:秦汉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山谷道人—一身正气黄庭坚在宋代,黄庭坚被认为是与苏轼并驾齐驱的诗人,所以有“苏黄”之称。黄庭坚之所以能在宋代诗坛上占据重要的地位,产生广泛的影响。一是因为他提出了一套独特的诗歌创作理论。二是因为他诗歌本身的成就。三是因为在他的影响下产生了一个声势浩大的江西诗派。北宋黄庭坚的书法作品《砥柱铭》——一代书法大师从1亿到2亿,只用了3分多钟;从2亿到3亿,不到3分钟。落槌一刻,定格在3.9亿,加上佣金,总交易额4.368亿元,创下了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价新的世界纪录。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有《山谷集》。分宁黄氏是诗书世家,黄庭坚祖父一辈同族兄弟共十三人,均以学问文章显名,其中有十人考中进士,时称“十龙及第”,名声远扬。黄庭坚幼时聪颖早慧。据传满周岁时,家里人让黄庭坚“抓周”,在弓、矢、纸、笔等物件中,小庭坚一手拿起毛笔就不愿放下。幼年时,黄庭坚读书即能一目五行,读过几遍就能默诵,被乡人称作神童。黄庭坚7岁时就曾作过《牧童》诗,曰:“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垅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哲宗即位后,黄庭坚被召为校书郎,负责撰修《神宗实录》。《宋史·黄庭坚传》里记载了这次“文字狱”的审讯情况。黄庭坚在《实录》中写有神宗“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的话,遂被对方视为大不敬之词,要他作出解释。黄庭坚答道:“庭坚当时在北都做官,曾亲眼看到这件事,当时的确如同儿戏。”凡是有所查问,黄庭坚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甚至连过堂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黄庭坚的诗歌理论黄庭坚诗歌理论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阐明了具体的写诗办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黄庭坚认为,“文章最忌随人后”、“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可见,他是主张创新的,一般的诗歌理论也强调这一点。但是怎样才能创新?一般人总强调要广泛学习,转益多师。让人难以找到具体的突破口。黄庭坚则认为,可以通过“以故为新”来实现。“以故为新”的具体办法就是“夺胎换骨”,即“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冷斋夜话》卷一引)。这就意味着创新是建立在对前人作品的加工改造上,一是不改变前人作品的意思,但用新的语言来表达;一是袭用前人的语言,但表达的是新的意思。此外,他还对诗歌句眼的设置、句律的运用、章法的安排等发表了具体的意见。寄黄几复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qi三折肱。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烟藤。“我居”句:《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惟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作者在“跋”中说:“几复在广州四会,予在德州德平镇,皆海滨也。”四立壁:《史记·司马相如传》:“文君夜奔相如,相如驰归成都,家徒四壁立。”“寄雁传书”的典故也就信手拈来。《左传·定公十三年》记载的一句古代成语:“三折肱,知为良医。”这首诗体现了黄庭坚诗歌的主要特点:善于用典,时有跳脱,无一字无来处,但又明白晓畅,有意用拗句,生新瘦硬。江西诗派: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以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并尊黄庭坚为首,下列25人。这派诗人学习杜甫,主张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法,讲究篇章字句的安排、锤炼,主张无一字无来处,多用典,多用拗句,诗风奇峭瘦硬。元代方回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即以杜甫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以学问为诗。一,江西诗派的组成概况第一期:产生期。代表诗人是黄庭坚、陈师道等人,其创作理论与实践是后代的楷模。第二期:扩展期,以吕本中、曾几、陈与义为代表,体现了江西诗派的成熟与变化。第三期:余波期,其影响波及到杨万里、范成大、陆游等人的创作,但他们都能从江西入而不由江西出,到此宣告结束。三,江西诗派的文学创作。江西诗派由于多注重从外部形式上学杜,所以创作成就一般不高,常袭用前人诗意而略改其词,崇尚瘦硬风格,常用冷僻典故、稀见的字面,务求争新出奇。他们反对西昆派讲究声律和词藻,因此努力在艺术技巧上进行新的探索,走上了脱离现实的新的形式主义道路。由于江西诗派在诗歌的思想内容方面并没有提出什么特别的主张,因而他们的作品在思想内容上便各有特点。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诗人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尤袤的并称。他们早年的诗歌受江西诗派的影响较大,缺乏个性。后来另辟蹊径,各有创新,使宋代诗歌出现了新的转机,得以“中兴”,并为时人所推崇,故有此称。四人中陆游的成就最高,范成大、杨万里次之。诚斋体:杨万里号诚斋,其诗摆脱前人藩篱,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被人称为“诚斋体”。诚斋体的取材主要是自然景物,特点是想象丰富新奇,语言自然活泼,富有幽默诙谐的妙趣。它把江西诗派的师法古人、艰涩奇峭变为师法自然。终于创辟了一种新鲜泼辣的写法,被称为“诚斋体”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陆游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陆游一生写了大量诗歌,是南宋成就最高的诗人,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一、陆游的生平和创作45岁以前,任镇江通判等职,后因赞助张浚北伐而罢职家居。自46岁入蜀从军至65岁被劾罢官;这是陆诗臻于成熟的关键时期。66岁以后在山阴农村闲居20年。清·赵翼《瓯北诗话》说陆游诗风凡三变:“早年拘泥,中年放肆,晚年平淡。”二、陆游诗歌的思想内容陆诗的题材内容:(一)抗敌复国,是最重要的主题。如《山关月》、《书愤》等。(二)写景咏物,表达隐逸情趣。如《临安春雨初霁》、《游山西村》等。(三)表达爱情。如《沈园》二首。《示儿》死后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听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沈园》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沉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这一类作品具有浪漫主义的突出特点:第一,往往借助于梦境的描写来表达恢复中原的愿望。第二,往往不对某一事物作静态细致的描绘,而是注重自我情感的宣泄。第三,语多豪壮。三、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一)基本特征是现实主义,同时又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一代“诗史”“小李白”之称(二)在诗歌体裁方面,陆诗无体不备,各体皆工。七言→七古、七律和七绝→七律(三)在诗歌语言方面,陆诗平易晓畅,精炼自然,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四)陆诗的艺术风格是雄浑奔放,气象开阔,凝重沉郁,感情热烈,同时又清新明丽,疏朗自然。永嘉四灵——苦吟诗人永嘉四灵。指的是浙江永嘉(今温州)的四位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赵师秀(字灵芝)、翁卷(字灵舒)。字号中都带有“灵”字,而温州古为永嘉郡,遂称之为“永嘉四灵”。他们的诗以贾岛、姚合为宗,多为近体,喜用白描,不用典,主要描写山水自然和自我感受,境界狭窄,讲究苦吟,诗风单一。“独、寒、苦、孤、冷、病”是四灵诗歌中最常用的字。eg:众船寒渡集,高寺远山齐江湖派江湖派是稍晚于四灵,并受四灵影响的一个诗派,因作品多收入《江湖集》而得名。江湖派诗人有布衣,也有官宦,生活年代不一,其中因功名不就而浪迹江湖的下层文人的作品较有影响。作品或吟咏山川,或记述事件,或抒发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不满朝政、不愿与之合流的态度。也有的反映了厌恶仕途、仰慕隐逸、消极避世的思想。代表人物主要有刘克庄、戴复古、方岳等。江湖诗派和“江西”、“四灵”一样,未能摆脱模拟之风。境界不高,气度狭小是他们的通病。由于疏于锻造,他们的一些古诗往往率意而成,显得粗糙;绝句也多存在明畅有余而含蓄不足的缺陷。宋代的诗歌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与唐诗一道,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两种基本类型。宋诗与唐诗最大的区别在于,唐诗重“象”,宋诗重“意”;唐诗是诗人之诗,宋诗是学者之诗。这就是说,唐诗重在描绘形象、意象,通过形象、意象的描绘来表现情感思想,与此特点相联系,唐诗意境鲜明、情寓于象,语言简洁,表现含蓄而耐人寻味。例如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写的是瀑布本身的形象,为人们展示了瀑布的具体情形,从中透露出对庐山瀑布的喜爱之情。宋诗则侧重于直接表现情感、思想,“象”的描绘是次要的。因此,宋诗往往多议论,语言也不像唐诗那样简洁凝炼,表现也不太含蓄。例如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庐山的具体面目没有描绘出来,侧重表现由看山引发出来的哲理性思考,发人深省。唐诗基本上能做到用诗人自己自然平易的语言来表达,宋诗则往往用典故和前人的话来表现,因而宋代的诗人首先是学者。宋诗因为与唐诗不同,所以长期以来一直遭受批评。其实,言理、言情无关紧要,关键是能将诗写好。认定唐诗才是好诗的观点是十分狭隘的。春兰秋菊,各极一时之秀。以唐诗为正宗,或以宋诗为正宗,都有碍于对中国古代诗歌的认识。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小说是什么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文学体裁。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的起源一、“小说”词源演变1、琐屑的言论、偏颇的道理。“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庄子·齐物论》:“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小说、小言意近。作为文学体裁的小说,与《庄子》中的“小说”含义虽不相同,但在古代,小说这种文学体裁始终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在古代社会价值序列中,二者的地位是非常相似的。2、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所造,刍荛狂夫之议。班固《汉书·艺文志》据刘歆《七略·辑略》,分诸子为九流十家,最后一家为“小说家”: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由此可见,汉人所说的小说是一种形式短小、内容虚妄、有一定教育意义、但思想比较肤浅的杂著的意思,班固指出小说出自民间传说,赋予“小说家”名号,这对认识中国小说的起源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古代小说的来源大抵古代神话、杂史、民间传说、人物轶事、寓言等等,凡带有一定故事性、有意无意包含着虚构成分的东西,都与小说的形成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史传三类。1、神话传说神话传说包含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这两种重要的小说因素。口头流传的神话传说被记录下来,成为就成为具有浓厚小说意味的逸史。神话传说(神性)-逸史(神性弱化、人性强化)-小说(人性)是一条环环相扣的链子。逸史代表作:《穆天子传》(周穆王、西王母)、《燕丹子》(燕太子丹、荆轲;明代胡应麟《四部正讹》称此书为“古今小说杂传之祖”)。2、寓言故事诸子著作中的寓言故事,已带有小说的意味。如《庄子》中与骷髅论生死之道、任公子北海钓巨鱼等寓言故事,《韩非子》中的“守株待兔”、“郑人买履”、“买犊还珠”、“自相矛盾”,《吕氏春秋》中
本文标题:宋朝诗文的发展与宋元话本小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550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