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是以他的泛性论为基础的。他认为,人格发展需要经历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与特殊问题,阶段间的顺序是固定的。性:狭义:生殖活动广义:一切寻求快感的潜力人格发展阶段口唇阶段(0-1岁)若婴儿在吮吸、吞咽等口腔活动中获得满足,长大后会有正面的口腔性格,如乐观开朗,即口腔性乐观。反之,若此时期的口腔活动受到过分限制,使婴儿无法由口腔活动获得满足,长大后将会有负面的口腔性格,如口腔性依赖口腔性依赖:它是一种幼稚性的退化现象,指个体遇到挫折时,不能独立自主地去解决问题,而是向成人(特别是向父母)寻求依赖,有一种返回母亲怀抱寻求安全的倾向。又如口欲施虐,(指个体不自觉地咬人或咬坏东西的口腔倾向。)及悲观、退缩、猜忌、苛求等负面的口腔性格;甚至在行为上表现出咬指甲、烟瘾、酗酒、贪吃等。肛门阶段(2-3岁)在这段时间里,父母为了养成子女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出合理的引导,如果父亲的要求能配合幼儿自己控制的能力,良好的习惯可以因而建立,从而使幼儿长大后具有创造性与高效率性。如果父母训练过严,与儿童发生冲突,则会导致所谓的肛门性格一种是肛门排放型性格,如表现为邋遢、浪费、无条理、放肆、凶暴等;另一种是肛门便秘型性格,如过分干净、过分注意条理和小节、固执、小气、忍耐等。因此,弗洛伊德特别强调父母应注意儿童大小便的训练不宜过早、过严。男性生殖器崇拜阶段(3-5岁)在这一阶段,儿童的性爱对象也发生了转移。特别是男孩,总想要独占母亲的爱,父亲则成为和自己争夺母亲的爱的一个对手。因而,男孩对父亲产生敌意,形成了恋母仇父的恋母情结。此时的女孩则对自己的父亲爱恋,母亲则被视为多余的人,而且总希望自己能取代母亲的位置。女孩子的这种变父嫌母的倾向,弗洛伊德称之为恋父情结。恋父恋母情节也称俄狄浦斯情结。在古希腊神话中有这么一个预言:底比斯王的新生儿(也就是俄狄浦斯),有一天将会杀死他的父亲而与他的母亲结婚。底比斯王对这个预言感到震惊万分,于是下令把婴儿丢弃在山上。但是有个牧羊人发现了他,把他送给邻国的国王当儿子。俄狄浦斯并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父母是谁。长大后他做了许多英雄事迹,赢得伊俄卡斯忒女王为妻。后来国家瘟疫流行,他才知道,多年前他杀掉的一个旅行者是他的父亲,而现在和自己同床共枕的是自己的亲母亲。俄狄浦斯王羞怒不已,他刺瞎了自己的双眼,离开底比斯,并自我放逐俄狄浦斯情结作为竞争对象的父亲或母亲都十分强大,最终儿童以自己同性别的父亲或母亲为榜样。潜伏阶段(6-12岁)由于道德感、美感、羞耻心和害怕被别人厌恶等的心理力量的发展,这一时期的性冲动暂时停止活动,儿童中止对异性的兴趣,倾向多和同性者来往。儿童更多的把注意力转向今后社会生活所必须的一些活动——学习、体育、歌舞、艺术、游戏等,这是通过升华作用的机制实现的。儿童在这时期若遇到不良的引诱,就会产生各种形成的性偏离。生殖阶段(13-18)性需求朝向年龄接近的异性,性心理的发展逐渐成熟,人格也趋向成熟。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⑴婴儿期(0-1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⑵儿童期(1-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⑶学龄初期(4-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⑷学龄期(6-11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⑸青春期(12-20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⑹成年早期(20-2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⑺成年期(25-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⑻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评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最全面的人格理论,但引起的评论与争议也是最多的,既有肯定的,也有否定的。弗洛伊德的理论对20世纪的思想文化的很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一些概念,如潜意识、压抑、恋母情结等早就进入人们的日常话语。在传统的、稳定发展的社会中,道德规范的调节与控制作用极为重要;我们应不断强化道德教育以提升人的道德水准,为此有必要研究人的道德形成规律,而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对此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本文标题: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557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