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Chapter1AtomicStructureandPeriodicTableofElements本章教学要求:1.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近代概念、原子能级、波粒二象性、原子轨道(波函数)和电子云概念.2.了解四个量子数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掌握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取值范围.3.熟悉s、p、d原子轨道的形状和方向.4.理解原子结构的近似能级图,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则和s、p、d、f区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5.会从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了解元素性质,熟悉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合能和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1.1亚原子粒子(subatomicparticles)原子是组成分子和物质的基本单元,是化学中应用最广泛,也是最基本的粒子之一。所谓原子结构,故名思议,就是弄清楚原子是由哪些微粒组成,这些微粒在原子内部是如何排列,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原子光子另一种核素粒子粒放射化学中核素中子质子原子核正电子电子ee亚原子粒子——组成原子的微粒通称亚原子粒子,通常是指电子、中子、质子、粒子、粒子、光子。亚原子粒子又叫基本粒子,还叫微观粒子已发现的基本粒子达数百种。常见的有下述7种。注意:μ为原子的质量单位,1μ=1.6605×10-27kge为元电荷,数值1.602×10-19C(库仑)质量数——是一种数值,是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总和。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平均原子质量与核素12C原子质量的1/12之比。(即原子量)夸克(quarks)——组成质子或中子的更小粒子。1961年由盖尔-曼(GellM-Mann)建立的新模型,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小的粒子夸克组成的,但现有的理论还不能预言(当然更不用说从实验上证明)电子是可分的.几种基本粒子的发现正电子——是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其质量为0,发射正电子时,核的质量数不同,而原子序数减1,发射一个正电子相当于将核中一个质子转变为中子。暗物质——人们无法看得见的物质(也是微粒)。1.2波粒二象性—赖以建立现代模型的量子力学概念(wave-particleduatity—afundamen-talconceptofquantummechanics)一般来说,微观粒子(亚原子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所谓波粒二象性是指波动性和粒子性,合称波粒二象性。进一步讲就是:波具有微粒性,而微粒又具有波动性。1.2.1波的微粒性最常见的波是电磁波,光是电磁波的一种表现形式。光有紫外光、红外光、可见光等,它们与X-射线、γ-射线、微波和无线电波等的区别仅在于各自波长的长短不一。(1)光的波动性同学们不难理解,光具有波动性。其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日光可被分光棱镜分成红、橙、黄、绿、青、兰、紫七种颜色。Theelectromagneticspectrum760nm以前为红外区,400nm-760nm之间可见光区,400nm以后为紫外区。特点:①波长连续性红、橙、黄、绿、青、兰、紫七种颜色,其光波长是连续的,不间断的。②能发生折射和衍射现象折射:光遇到障碍物时发生弯曲传播。衍射:光经过光栅后,发生衍射,在屏幕上产生明暗相间的条纹。Schematicdrawingsofdiffractionpatternsbylight,X-rays,andelectrons光栅明暗相间的条纹(2)光的粒子性粒子性——具有质量的粒子的性质。为什么说光具有粒子性呢,可以从光电效应来理解。光电效应(photoelectriceffect)当某些波长的光照射到特定的金属表面上时,发射出电子(又叫光电子)。光子转变成电子,电子又具有质量,说明光子也具有质量(质量守恒定律),因而光具有粒子性。Thephotoelectriceffect1900年,普朗克(PlankM)提出了表达光的能量E和频率ν之间的方程,后人称为普朗克方程:E=hνE——光子能量,h——普朗克常数,6,6262×10-34J·s,ν——频率。普朗克认为,能量象物质微粒一样,是不连续的,物质吸收或发射的能量总是量子能量(hν)的整数倍,即1hν,2hν,3hν,……,而不可能是任何非整数倍,即能量量子化。同学们以后一提到量子化,马上要与不连续联系在一起。(3)普朗克方程和爱因斯坦相对论中的质能公式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又提出了微观粒子的能量与质量的关系式(质能公式),即:E=mc2E——能量;c——速率;m——质量。普朗克方程与质能公式联立:联立2mcEhvEPccmcmchv2hvchP该式称之为德布罗意(LouisdeBroglie)关系式。该式很好地解释了光的波粒二象性:左边,动量表明粒子性。右边,波长表明波动性。1.2.2微粒的波动性电子是微观粒子(亚原子),因为它有质量,所以具有微粒的性质,那么如何理解电子具有波的性质呢?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LouisdeBroglie)在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启发下,指出:实物粒子、电子、原子等也具有波粒二象性。他给出了描述微观粒子的波动性的公式——德布罗意公式:mvh——波长,m——质量,v——速率,h——普朗克常数。左边——波动性;右边——粒子性微观粒子的这种波通常叫做物质波,也叫德布罗意波。1927年,美国科学家戴维逊DavissonCJ)和革末(GermerLH)成功地进行了一项电子衍射实验,证实了德布罗意的设想,电子确实具有波动性。波粒二象性对化学非常重要:玻尔以波的微粒性(即能量量子化概念)为基础建立了他的氢原子模型;薛定锷等则以微粒波动性为基础建立起原子的波动力学模型.也就是说,波粒二象性是解决原子结构问题的“总开关”电子经激发后,通过光栅,在屏幕上产生明暗相间不连续的光环。说明电子具有衍射现象。电子发生衍射现象,说明电子运动与光一样具有波动性。除电子外,运动着的质子、中子、原子和分子等微观粒子也能产生衍射现象,说明这些粒子也都具有波动性。由上述可以得知:波粒二象性是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Question1钾的临界频率=5.0×1014s-1,试计算具有这种频率的一个光子的能量.对红光和黄光进行类似的计算,解释金属钾在黄光作用下产生光电效应而在红光作用下却不能.解:将相关频率值代入普朗克公式:E(具有临界频率的一个光子)=6.626×10-34J·s×5.0×1014s-1=3.3×10-19JE(黄光一个光子)=hν=6.626×10-34J·s×5.1×1014s-1=3.4×10-19JE(红光一个光子)=hν=6.626×10-34J·s×4.6×1014s-1=3.0×10-19J黄光光子的能量大于与临界频率对应的光子能量,从而引发光电效应;红光光子的能量小于与临界频率对应的光子能量,不能引发光电效应.Question2波粒二象性是否只有微观物体才具有?m91036.7,1sm710m101036.7,1sm610mh由解:让我们选一个微观粒子和一个很小的宏观物体进行一项计算:微观粒子电子:m=9.10×10-31kgv=106—107m.s-1宏观物体子弹:m=1.0×10-2kg,v=1.0×103m•s-1,λ=6.6×10-35m1.3氢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玻尔模型(thequtummechanicalmodelofthestructureofhydrogenicatom—Bohr’model)1.3.1连续光谱与不连续光谱光谱中含有各种波长(或频率)的连续光带,这样的光谱称为连续光谱。如果一束光经分光设备折射后,在屏幕上得到明暗相间的条纹,这种光谱称之为线状光谱。由于光谱线的波长间断、不连续,又称为不连续不谱.任何原子被激发后,都可以得到这种形状的光谱,故又称原子光谱。前面已经讲了,日光经过三棱镜,经折射后,由于棱镜对不同波长的光折射率不同,便可使日光分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七种不同波长的光谱,这七种光谱的波长和频率是连续的光带,紫色光波长最短,而红色光波长最长。特点:波长不连续,明暗相间,不连续的条纹。每一种原子都有自己特征的光谱,光谱分析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来分析物质的组成。原子光谱(不连续光谱,线状光谱):气态单原子吸收热能或电能,以光子的形式放出辐射能,同时发射出不同波长和频率的光,这些光经分光设备产生的不连续的,明暗相间的线条,1.3.2氢原子光谱氢原子光谱:气态氢原子吸收热能或电能,以光子的形式放出辐射能,产生不同波长和频率的光,这些光通过分光设备产生的明暗相间,不连续的线条。氢原子光谱是一种最简单的原子光谱。氢原子光谱从红外区(760nm以前)到紫外区(400nm以后)呈现出多条具有特征频率和波长的光谱线,在可见光区(400nm-760nm)产生5条比较明显的光谱线,这5条光谱线分别称之为Hα,Hβ,Hγ,Hδ和Hε,由Hα—→Hε,相邻两条谱线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Theemissionspectrumofatomichydrogen氢原子光谱由五组线系组成:紫外区的莱曼(Lyman)系可见区的巴尔麦(Balmer)(Hα,Hβ,Hγ,Hδ和Hε谱线)红外区的帕邢(Paschen)系、布莱克特(Brackett)系和芬得(Pfund)系.瑞士科学家巴来麦(Balmer)首先对可见光区的5条谱线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提出一个5条谱线变化规律满足经验公式:)11(12221nnRv—波数(wavenumber,波长的倒数),单位常用cm-1__里德伯常量,实验确定为1.09737×105cm-1n2n1,二者都是不大的正整数.~R实际上,这一公式,不仅适用于可见光区的巴尔麦系,而且适用于红外区和紫外区的谱线。对于各个光谱系,n的取值如下:由公式可以看出,氢原子光谱不是任意的频率或波长而是由n1,n2所决定的,并且谱线随着n1,n2的变化做跳跃式的不连续的变化。1.3.3玻尔理论为了更好地解释氢原子光谱为什么是不连续的这一现象,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Bohr.w)引用普朗克的量子论和爱因斯坦的光子学说,提出了关于原子结构的假说,从理论上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规律。1.什么是量子化?前已讲到普朗克的量子论,E=hv量子论认为,物质在吸收或发射能量时是不连续的,即量子化的,也就是说,吸收或发射的能量只能以hv的整数倍进行变化。这种不连续的最小能量单位hv称为能量子,由于能量子以光的形式传播出来,又称光量子(或光子)。所谓“连续”、“不连续”,实质上就是指某些物理量的变化有没有最小单位。“连续”——该物理量变化没有最小单位,如长度、体积、面积、时间、速率等,这些变化可以是任意的,也就是说是连续的。“不连续”——也就是说“量子化”,该物理量变化具有最小单位。如电量的变化最小单位是一个电子的电量(1.6×10-19C),而不能小于一个电子的电量,只能是它的整倍数,故不连续。也就是说量子化。2.玻尔理论要点玻尔从以下几点假说出发,首次建立了关于原子模型的理论。(1)关于固定轨道的概念核外电子不能沿着任意的轨道运动,而只能在满足量子化条件的,有确定半径与能量的特定轨道上运动,电子在这些轨道上运动时即不放出能量也不吸收能量。轨道满足的条件是:2nhmvrL即轨道的角动量只能等于的整位数。2hL——角动量;m——电子质量;v——电子运行的速率;r——轨道半径;h——普朗克常数;n——主量子数,为正整数,1,2,3,4,5,6或7……,关于n、L等量子数到后面我们再详细描述。(2)关于轨道能量量子化的概念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运动,就具有不同的能量状态,并且各轨道的能量是量子化的(即不连续的)。这种量子化的能量状态,称之为能级。能级的高低与量子数n有关,n越大,轨道能级越高。一般把n=1的状态称为基态(稳定态),能量最低,最稳定。n1的状态称为基发态,能量较高,不稳定。例如:氢原子的核外轨道能级公式为:JnEeVnE218210199.26.13或式中n=1,2,
本文标题:西北大学无机化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565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