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中考生物阶段质量评估(一)
第一~三单元(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10·滨州模拟)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过程中,主要采用()A.观察法B.实验法C.测量法D.调查法【解析】选B。本题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即点明变量为“光照”,因此宜设计对照实验来探究。所以主要采用实验法。2.(2010·石家庄模拟)下列不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A.春江水暖鸭先知B.葵花朵朵向太阳C.大树底下好乘凉D.春风又绿江南岸【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如选项A、B和D)。选项C属于生物(植物的蒸腾作用)对环境的影响。3.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图解,甲、乙、丙分别代表不同的生物类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B.甲是生产者,乙是分解者,丙是消费者C.甲是分解者,乙是消费者,丙是生产者D.甲是分解者,乙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解析】选B。甲既能吸收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又能放出二氧化碳,故为植物(生产者)。丙能被乙利用,所以,丙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4.使用显微镜时,要把视野中的物像“P”从图甲所示状态转化为图乙所示状态,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A.先将玻片标本往右上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B.先将玻片标本往左下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C.先将玻片标本往右上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D.先将玻片标本往左下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对显微镜成像特点和物镜放大倍数与物像特点的理解与应用。显微镜成倒像,因此物与像的移动方向刚好相反,物镜放大倍数越大,物被放大的越大,成像越清楚。本题甲图中物像偏在视野的左下方,移到视野中央,物像应该向右上方移动,标本应该向其相反方向移动,即向左下方移动。两图中的物像相比,甲图中的物像较小,不够清晰,是低倍镜下的物像,乙图中的物像大而清晰,是高倍镜下的物像。本题易错选C项,认为物像和物的移动方向一致。5.(2010·金华中考改编)下列植物结构中,属于器官的是()【解析】选A。选项A为果实,为生殖器官;选项B为植物体;选项C为组织;选项D为一个植物细胞。6.当发生重大灾难时,对当时没有亲人认领的遇难者的遗体进行处理之前,除了对死者编号、拍照之外,还提取了死者的DNA样本。DNA主要存在于细胞的哪一结构中()A.细胞壁B.细胞核C.细胞膜D.细胞质【解析】选B。人的细胞核中含有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都有DNA,DNA携带遗传信息,可以对死者身份进行鉴定。7.(2009·黔东南州中考)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以下对人体结构的层次关系表述科学的是()A.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B.组织→细胞→器官→人体C.细胞→器官→组织→人体→系统D.细胞→器官→组织→人体【解析】选A。本题考查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无论是动物体还是植物体,相同点是:基本单位都是细胞,通过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不同的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不同点是:植物体没有系统这一层次,动物体有系统这一层次。8.下列有关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被子植物是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的植物B.被子植物能产生种子,裸子植物则不能产生种子C.被子植物是植物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D.马尾松、水杉、侧柏等都是常见的裸子植物【解析】选B。本题从多个角度综合考查种子植物的相关知识。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能产生种子,不同点是种子是否有果皮包被。9.(2009·聊城中考)国家粮食部门明确规定,粮食储存到规定年限(一般是4~5年)后,不能再作为粮食出售,其依据主要是因为粮食储存过久()A.种子的胚死亡而影响种子的萌发B.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有机物而造成营养成分缺乏C.种子生虫消耗了大量的有机物而无法食用D.种子发霉易引起中毒【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呼吸作用对粮食储存的影响。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在生物体内,通过呼吸作用可以分解有机物,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但是,粮食储存过久,粮食中的有机物因呼吸作用消耗而减少,会造成营养成分缺乏,而失去食用价值,因此,不宜再作为粮食出售。10.在绿色开花植物的受精过程中,把两个精子送入胚珠的结构是()A.花丝B.花粉C.花柱D.花粉管【解析】选D。受精的过程为:花粉落到柱头上后,受柱头黏液刺激萌发形成花粉管。花粉管中有两个精子。花粉管穿过花柱到达子房,最后到达胚珠从珠孔伸进去,两个精子游动出来,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极核结合,形成受精极核。可见,将精子送入胚珠的结构是花粉管。11.某生物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后,得出了如下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B.根、茎、叶的导管是连通的C.导管中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根→茎→叶”D.筛管是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附属结构【解析】选D。本题考查植物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过程的理解。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分析:(1)基本知识点分析:水分和无机盐主要通过植物体内的导管运输,而有机物主要通过植物体内的筛管运输。(2)选项分析:根对水分的吸收主要靠根尖的成熟区,然后进入根内导管,根、茎、叶的导管是连通的,导管中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根→茎→叶”。(3)易错点:对导管和筛管的功能分不清,误认为筛管也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12.我国北方地区大部分植物冬天要落叶,落叶对植物体的意义是()A.水分进入B.二氧化碳进入C.二氧化碳排出D.减少水分过多散失【解析】选D。北方地区寒冷干燥,落叶后植物能减少蒸腾作用,保持体内水分,是对寒冷干燥环境的一种适应。13.(2010·潍坊学业考)小明穿白裤子坐在草地上,不小心裤子沾上了绿色汁液,下列方法中最容易将绿色汁液洗去的是()A.自来水B.酒精C.肥皂水D.沸水【解析】选B。本题考查生物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裤子上沾的绿色汁液是叶绿素,由“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探究过程可知,叶绿素难溶于水而易溶于酒精,因此应该用酒精最易除去裤子上沾的绿色汁液。14.(2010·日照学业考改编)储藏蔬菜或水果时,一般都采用较低的温度,这主要因为()A.在较低温度时,呼吸作用旺盛B.在较低温度时,呼吸作用减弱C.较低的温度抑制了光合作用D.较低温度使细菌等微生物不能生存【解析】选B。本题考查植物的呼吸作用。温度低,呼吸作用减弱,消耗的有机物少,有利于蔬菜、水果营养的保存。15.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是()A.分解有机物,贮存能量B.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C.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D.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解析】选C。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5分)16.(14分)如图是一条食物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这条食物链:__________,在这条食物链中,消费者是___________。(2)这条食物链的能量来源是_______。(3)无机盐如钾、铁、钙等是营养物质,它们来自_____。它们是怎样进入这条食物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植物长期被污染,则哪一种生物体内积累的污染物最多?________。(5)如果毛虫灭绝,植物数量会_______,然后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A.增加B.无限增加C.先增加后减少D.先减少后增加【解析】由图示可知,生产者为植物,消费者为毛虫和食虫鸟。生态系统中能量由生产者固定,能量沿食物链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如果毛虫灭绝,植物会因无天敌而数量增加,在增加的同时,由于竞争其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又会减少,直至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答案:(1)植物→毛虫→食虫鸟毛虫和食虫鸟(2)阳光(3)土壤通过植物根的吸收(4)食虫鸟(5)C17.(14分)如图,A~E示意人体的不同结构层次,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整个人体都是由A细胞发育而成的,A细胞是_______。(2)A细胞通过_______形成B。在此过程中,_______复制后形成形态、数量完全相同的两等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3)B通过_______形成C。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差异。(4)在上图的结构层次中,人体具有而植物没有的是[]_______。(5)系统是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次序的组合。图中所示的系统具有的生理功能是_______和______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及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过程等内容。解读图示可知:(1)由A到B,细胞数目增加,为细胞分裂过程。(2)由C到D,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发生了变化,为细胞的分化过程。(3)图D为人的消化器官胃和肝脏,属于器官。(4)图E为由八大系统组成的人体。答案:(1)受精卵(2)细胞分裂染色体(或DNA)(3)细胞分化(4)[E]系统(或消化系统)(5)消化食物吸收营养18.(10分)(2009·宜兴学业考)式①和式②分别表示的是绿色植物体内进行的两种生理活动,请根据此式回答问题或填表。(1)式①表示的生理活动是______作用,进行的场所是在细胞质的______中。(2)式②中的能量来源是式①中的______。(3)分析上述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光合作用强度受______和______的影响。【解析】本题考查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区别:光合作用的部位是叶绿体,条件是光,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实质是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而呼吸作用的部位是所有活细胞,主要在线粒体中,有光无光都可,原料是有机物和氧气,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两者是相反的过程又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是光合作用制造的,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是光合作用储存的;植物运输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所需的能量是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有:光照强度、环境温度和二氧化碳的浓度等,从图可以看出此题应该填光照强度和温度。答案:(1)光合叶绿体(2)有机物(3)光照强度温度19.(8分)(2009·茂名中考)为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的蒸腾作用,某同学设计了下面实验:取叶片数量和形状大小相同的三株生长旺盛的植物,分别插入三个相同的量筒中,量筒中加入同样多的清水,在水面上滴加几滴植物油,使油膜覆盖水面,量筒口用棉花团封闭,将三套装置分别放在三种不同环境条件下:甲:光照、潮湿;乙:光照、干燥;丙:黑暗、干燥。2小时后,分别测出三个量筒中的失水量。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通过对实验设计方案的分析,该同学是根据______来比较植物的蒸腾量。(2)如果以乙和丙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则其变量是______,实验结果是______。(3)该同学在水面上滴加植物油,使油膜覆盖水面,并将量筒口用棉花团封闭,其目的是______。【解析】本题根据量筒中的失水量探究不同条件下植物的蒸腾作用;乙、丙植物只是有光无光,其变量为光照;干燥、光照情况下植物散失的水分较多;植物油、棉花能防止水分的直接蒸发,减少实验误差。答案:(1)量筒中的失水量(2)光照乙量筒的失水量较多(或液面下降较大)(3)防止量筒中水分的蒸发,减少实验误差20.(9分)请你当一回农业技术员,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答农民伯伯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1)早春种花生时往往由于气温低,出苗慢,导致成活率低。你认为应采取_________的措施可以解决上述问题。(2)张伯伯在移栽白菜时,成活率不高,你认为要想提高成活率应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张伯伯在给白菜施化肥时,由于一次施肥过多,造成“烧苗”,你认为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4)张伯伯经常给农作物锄地松土,但对它的道理说不清楚,你认为这其中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标题:中考生物阶段质量评估(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594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