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五章 认知过程简版
第五章认知过程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心理过程表象、想象、思维(动态)情感过程:情绪、情感、情操注意理意志过程:意志品质,意志行为现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个性差异信念、理想、价值观象(静态)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第一节感觉和知觉一、感觉和知觉的概述二、感觉的测量:心理物理学三、基本感觉现象四、知觉的基本特性五、错觉一、感觉和知觉的概述(一)感觉和知觉的涵义(二)感觉的分类(三)知觉的分类(一)感觉和知觉的涵义感觉(生理与心理的交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体验多彩大千世界):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二)感觉的分类外部感觉:视、听、味、嗅、皮肤(触觉、温度觉和痛觉等)感觉内部感觉:运动和平衡(本体感觉)内脏感觉(机体感觉)感觉、适宜刺激和基本感觉体验种类适宜刺激感觉体验视觉380-760毫微米电磁波色调、明度、饱和度等听觉20-20000赫兹的声波音高、响度和音色等皮肤觉伤害性刺激,紧接皮肤的压力和位移,高或低于体温的温度变化痛、触、压、冷、热等嗅觉化学气体各种气味味觉溶解性化学物质酸、甜、苦、咸等动觉身体个部位的运动变化身体的运动和位置变化平衡觉头部位置变化和加速度身体运动和位置变化机体觉内脏器官运动状态饿、饱、胀、疼痛等(三)知觉的分类(一)空间知觉(二)时间知觉(三)运动知觉(一)空间知觉1、距离知觉(1)生理线索(2)单眼线索(3)双眼线索2、方位知觉(1)视觉的方向定位(2)听觉的方向定位1、距离知觉(深度、立体)生理线索单眼线索双眼线索调节辐合线条透视对象重叠双眼视差纹理梯度运动视差距离知觉的线索明暗阴影空气透视2、方位知觉对物体所在的空间位置、对自身空间位置的知觉。(上下3岁,前后4岁,左右5岁)从具体方位知觉上升到方位概念需经历较长的时间。(二)时间知觉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时间长短)和顺序性(先后)和周期性的反映。(三)运动知觉:是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1、真动知觉:直接依赖于对象运动的速度和方向。2、似动知觉: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1)动景运动;(2)自主运动;(3)诱导运动。3、相对运动:由于我们自己身体移动而觉得并未移动的物体在移动的现象。动景运动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间隔相继呈现时,人们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的现象。EG:霓虹灯广告(100msPHI现象)自主运动指人在注视暗室内一个微弱的、静止的光点片刻后感觉到光点在来回移动的现象。原因:视野内缺乏参照物EG:迷信神灵诱导运动指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邻近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现象。二、感觉的测量:心理物理学心理物理学(费希纳):数量化的关系把心理感觉同物质刺激联系起来。S=KlogRS——感觉强度K——常数R——刺激强度感觉阈限感受性刚刚能引起感觉或变化的最小刺激强度对刺激的感受能力(感觉的灵敏程度)反比关系(一)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在实验测定中,如果某种刺激在多数呈现中刚好达到50%觉察比例的最小强度,则此强度称为此类刺激的绝对阈限。刺激量(hz)246810test1----+test2---++test3--+++test4-++++“有感觉”概率025%50%75%100%实际上,绝对阈限只是一个统计值。个体在每次的刺激觉察过程中会发生微小的变化(由于注意、疲劳等因素)个体没有觉察到刺激也进行反应(期望的作用,如虚报)(二)差别阈限:刚好被觉察到的两个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在实验测定中,呈现一个基线刺激,然后再呈现一个强度改变同类刺激,要求报告是否发生变化。当两个刺激的强度差刚好达到50%的觉察时,这一最小强度差称为差别阈限。比较刺激量(g)96979899100101102103104test1----====+test2---====++test3--====+++test4-====++++“有差别”概率(%)1007550250255075100三、基本感觉现象(一)后像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正后象:性质与原感觉的性质相同。负后象:性质与原感觉的性质相反。(二)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人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适应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仅见于视觉),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视觉的适应现象:明适应;暗适应。味觉、嗅觉、触压觉、温度觉的适应也很明显。痛觉的适应很难发生(因为痛起到警报作用)。(三)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同时对比:两种感觉同时发生所形成的对比。相继对比:两种感觉先后发生所形成的对比。四、知觉的基本特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理解性(一)知觉的整体性(组织性)把知觉对象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结合成一个整体加以反映。(二)知觉的选择性(对象性)对外来信息进行选择而作进一步加工的特性。(三)知觉的理解性用过去的经验加以解释,并用词把它揭示出来。(四)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对象的物理特性(大小、形状、方位、明度等)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的时候,知觉映象并不因此发生相应的变化。五、错觉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它与幻觉不同。常见错觉包括:图形错觉、大小错觉、方位错觉、颜色错觉、光线错觉、形重错觉、运动错觉、时间错觉等。MÜller-Lyerillusion缪勒—莱依尔错觉,也称箭形错觉。它是指,两条长度相等的直线,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端加上向外的两条斜线,另一条直线的两端加上向内的两条斜线,则前者会显得比后者长得多。垂直与水平错觉(Fickillusion)结语:感觉与知觉的关系感觉是大脑从感官中接收到讯息;知觉使我们了解讯息的意义。相同点:▲均为感性认识过程▲均为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反映▲均为对事物表面现象,外部特征的反映。不同点:▲内容——感觉,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整体属性的反映。▲产生过程——感觉,在刺激作用下,个别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多个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感受器、传入神经、皮层)。▲反映的性质——感觉,受刺激的物理属性决定;知觉受心理属性的影响,更具主观性。结语:感觉与知觉的关系感觉是知觉的记录员,主要以生理功能为主;知觉是感觉的评判者,主要是受心理因素支配。☆没有细节,就没有知觉(有的是幻觉)☆没有整体,细节就没有意义。第二节记忆一、记忆概述二、感觉记忆三、短时记忆四、长时记忆一、记忆概述(1)老概念: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2)新界定:记忆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信息输入编码存储解码信息输出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基本环节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长时记忆感觉登记短时记忆信息丧失环境事件复述信息丧失编码提取注意二、感觉(瞬时)记忆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保存极短的时间。时间:图像记忆:250-300ms声像记忆:最长4s编码:物理编码容量:较大三、短时记忆刺激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中间阶段和过渡环节。时间:5-20S1min编码:声音编码容量:7±2组块遗忘的消退理论与干扰理论(1)消退说:短时记忆的遗忘是由于信息痕迹的自然消退。(2)干扰说:遗忘是由于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受到其它无关信息的干扰。1)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2)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前摄抑制倒摄抑制过去现在过去现在EG:12‖34倒摄抑制前摄抑制四、长时记忆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大脑中较长时间地保持下来(储存起来)。时间:1min编码:语义编码容量:大(1)他首次把实验方法用于高级心理过程(记忆等)的研究;(2)首创无意义音节实验材料;(3)首次采用自己既为主试,又为被试的实验方法;(4)他的研究成果中,有些结果属于首次发现,如遗忘曲线等。艾宾浩斯及其贡献—遗忘曲线规律:(1)大多数遗忘出现在学习后1小时之内;(2)速度不恒定:先快后慢的负加速度曲线“近事先忘,远事后忘”(3)重新学习要比第一次学习容易。R——记住的百分比;N——第一次学习的次数;n——重新学习的次数。%100NnNR影响遗忘的因素1、时间;2、材料的性质和数量;3、系列材料的位置;4、学习程度;5、加工深度;6、动机。1、时间识记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快,随后逐渐变缓。记忆策略:及时复习(持久巩固):信息量在大量丢失之前及时巩固,使保持量增加。(实用价值)2、材料的性质和数量识记材料的性质:不同的识记材料对遗忘进程有不同的影响。总体上讲:动作>形象>抽象>无意义材料意义材料记忆策略:无意义材料意义化、抽象材料形象化、形象材料动作化?识记材料的数量:要达到同样的识记水平,材料越多,平均用时或诵读的次数越多。——无意义材料特别明显识记有意义材料的时候,平均用时的增加并不象无意义材料那样显著。3、系列材料的位置序列位置效应:一般系列材料的开始部分和末尾部分记忆较好,中间位置的内容则容易遗忘。这可能与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有关。00.10.20.30.40.50.60.70.80.91RecallRate项目顺序回忆正确率4、学习程度过度学习:达到一次完全识记后的继续学习。是否学习程度越高,学习的效果越好呢?过度学习的学习程度到150%的时候记忆效果最好,超过150%,效果增加不显著。5、加工深度将记忆材料与已有经验尽可能建立丰富联系,将记忆材料整理为有内在联系的整体等,都可能减少遗忘。6、动机有重要意义的、容易引起兴趣的、伴随深刻情绪体验的材料不容易遗忘。记忆分类保持时间编码容量信息能否被意识瞬时记忆<4秒物理编码大短时记忆<1分钟声音编码7±2个组块能长时记忆>1分钟语义编码无限大不能第三节思维一、思维的分类二、概念三、推理四、问题解决一、思维的分类内涵:思维是高级认知活动,是人脑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认识。特征:间接性/概括性一、思维的种类(一)按方向分——我向(联想)思维;现实性(导向)思维幼儿说:“我还没有午睡,所以还不是下午。”(二)按指向性分——[美]Guilford,1967辐合思维;发散思维某农场发生了一场火灾,原因?(三)按创造性分——再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尽可能说出圆形的东西。杯、足球、地球、月亮、瞳孔、袖口、老鼠洞口等。二、概念概念:人脑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认识。。内涵(本质属性)外延(范围)概念获得概念形成:自下而上的加工概念同化:自上而下的加工。概念的类型合取概念,指概念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属性的值联合而成,这些值必须同时满足,如“三个方块和两个边”;析取概念,指概念至少满足其中一个属性的值即可,如“红色或两个边”;关系概念,指概念的各属性之间存在特定的关系,如“图形数目与边线数目相等”。三、推理推理:从已知的或假设的事实中引出结论的思维活动。演绎推理(DeductiveReasoning)理论假设(检验)观察证实范畴三段论:一个真实的范畴三段论要求从前提合乎逻辑地推出必然的结论。EG:凡是学生都有学号;李文是个学生;所以李文有学号。前提1:所有X是Y前提2:所有Z是X结论:所有Z是Y有的推理看似合理,其实错误:EG:1、未婚者都不带结婚戒指;2、我的朋友李君未带结婚戒指;3、所以我的朋友李君未婚。错误在于:1、所有X是Y;2、Z是Y;3、所以Z是X。归纳推理(InductiveReasoning)观察规律性的探索假设形成和表达理论的发展四、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思维活动最普遍的形式。(一)问题解决的过程:1、问题表征:问题解决者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形成一个关于问题的内部表征。即理解问题空间。问题空间:初始/中间状态/目标状态2、选择算子;3、应用算子;4、评价当前状态。汉诺塔难题(TowerofHanoiPuzzle)CAB123ABCC目标状态A初始状态B操作过程(二)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1、表征:就是对问题信息的搜索、提取和理解、内化的过程,是对觉察到的问题的各种条件和规则的解释。(信息)知识
本文标题:第五章 认知过程简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599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