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1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目的要求: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坚定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必胜信心。主要内容: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以及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垄断阶段资本运行的新特点,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的扩展。经济全球化、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重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以及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调节和干预。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第一节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大发展阶段。垄断代替竞争并在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其最初表现形式是私人垄断资本的形成和发展,其关键环节是生产和资本的集中。1、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自由竞争必然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在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中,少数大企业拥有雄厚的资本,易于取得银行贷款,因而能够广泛地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在更大的范围内组织生产专业化和协作,利用廉价的原材料,节约不变资本,降低成本,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所以,竞争的结果,总是大企业战胜中小企业,大资本吞并小资本,从而使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到少数大企业手中。其次,随着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发展,资本主义的信用制度和股份公司得到广泛发展,通过发行股票把许多分散的资本集中起来,形成一个巨额的资本,能够在较短时期内建立起一个大型的企业,这种个别资本向股份资本的发展,实现了资本占有形式和资本组织形式的社会化,从而极大地促进和加速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进程。第三,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频频爆发,造成大批中小企业的破产并被大企业所吞并。而大企业为了保持竞争优势,纷纷联合和合并,从而使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达到了更高程度。当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必然产生垄断。一方面为数不多的大型企业彼此之间容易达成联合协议,并且它们的实力雄厚,也有力量操纵和控制该部门的生产和流通,这就为垄断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另一方面,正是企业的规模巨大,既造成竞争的困难和新企业进入的限制,同时也会使大企业之间在竞争中造成两败俱伤,为了避免双方因势均力敌带来的竞争损失,它们也有暂时达成联合协议形成垄断的必要性。垄断统治是通过一定的垄断组织形式来实现的。垄断组织是指控制某个或某些生产部门2的生产和销售,以获得高额垄断利润的资本主义大企业或企业的联合。垄断组织的形式随垄断程度的不断提高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比较典型的垄断组织形式主要有:(1)卡特尔。它是生产同类商品的大企业为获取高额利润,在商品的产量、销售市场和价格等方面签订协定而形成的垄断同盟。卡特尔内部的各企业之间的关系比较松散,参加者在生产上、商业上和法律上仍保持其独立性。(2)辛迪加。它是由生产同类商品的大企业,为了共同采购原料和销售商品通过签订协议而建立起来的垄断组织。参加者仍保持在生产上和法律上的独立性,但丧失了商业上的独立性。辛迪加设办事处统一接受商品的订单和统一采购原材料,按照协议在辛迪加所属企业之间进行分配。(3)托拉斯。它是许多生产同类商品或生产上有密切关系的企业合并组成的大垄断企业。各个参加的企业丧失了在商业上、生产上和法律上的独立性。托拉斯董事会统一掌管所属企业的生产、销售和财务活动,原来的企业主变成了托拉斯的股东,按股份获取股利。(4)康采恩。它是由一两个实力极为雄厚的大工业企业或大银行为核心,把不同部门、不同行业的许多大企业联合起来而组成的垄断组织。2、垄断利润与垄断价格尽管垄断组织的形式多种多样,各组织形式的内容不同,垄断程度亦有差别,但其实质都是通过对生产和市场的垄断,来保证垄断资本家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经济上的垄断地位所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为了保证其获得垄断高额利润,凭借垄断地位所规定的商品价格。垄断价格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形式。垄断价格的出现,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的作用:垄断价格的规定不能完全离开商品的价值;垄断价格既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少商品的价值,只不过是对剩余价值做了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分配。垄断利润的来源仍然是雇佣工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还包括其他劳动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垄断利润的实质是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获取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3、垄断与竞争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的形成并没有消除竞争,而是与竞争共存,并凌驾于竞争之上。垄断之所以不能消除竞争。是因为:第一,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垄断资本主义代替自由竞争资本主义,但垄断不能消灭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既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竞争规律就必然存在并起作用。第二,任何垄断都无法达到“纯粹的垄断”的地步,垄断组织与非垄断组织并存,垄断企业与“局外企业”并存是垄断资本主义社会的一般现象。因此,垄断企业与“局外企业”之间,“局外企业”相互之间必然存在着竞争。第三,垄断组织是以市场份额占有越来越多,乃至全部为目的,这必然造成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冲突。事实上,在垄断条件下,不仅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自由竞争,而且还存在着其它多种形式的竞争:垄断组织与非垄断组织之间存在着扼杀与反扼杀、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垄断组织内部存在着争夺私利和领导权的斗争;垄断组织与垄断组织之间存在着控制与反控制、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3在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由垄断本身所产生的竞争,与自由竞争相比,具有许多不同的特点。第一,竞争的主体和目的不同。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竞争主体是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平均利润和超额利润;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竞争主体主要是少数实力雄厚的垄断组织,竞争目的在于获得垄断高额利润。第二,竞争的手段不同。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竞争的主要手段是通过改进技术、加强管理、降低成本和产品的价格等经济手段来抢占市场,打败对手;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不仅依靠上述经济手段,而且依靠垄断组织的经济实力和统治权力,采取购买、讹诈和玩弄金融上的阴谋诡计,甚至运用政治的或各种暴力手段来扼杀竞争对手。第三,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后果不同。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由于参与竞争的企业规模都比较小,力量单薄,而且比较分散,因此竞争的激烈程度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而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参与竞争的是实力雄厚、势均力敌的垄断组织,因此,竞争的程度要比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更加剧烈,破坏性也大得多。第四,竞争的范围不同。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竞争主要是限于国内市场,甚至是范围更小的地区市场;但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竞争的范围已由国内市场扩展到国外市场,而且除了经济领域的竞争外,还扩展到政治、军事、文化领域等方面。4、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当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银行资本,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又在垄断的基础上重新溶为一体,形成了一种新型资本,即金融资本,金融资的形成和作用,正是垄断资本运行的突出特点。金融资本或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进行的。所谓“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通过购买和持有其他公司一定数量的股票,占有股票控制额的办法来实现对这些公司控制的制度。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统治主要是通过“个人联合”的方式来控制国家机器,操纵政府政策的制定。所谓“个人联合”,即一方面用重金收政府高级官员和国会议员,或用高薪聘用前政府高官担任公司要职;另一方面,委派代理人或亲自出马担任国家领导职务,直接掌握国家政权。另外,还利用各种组织形式,提出各种方案和建议来影响政府决策;控制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舆论工具,为金融资本集团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统治服务。5、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和本质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中,列宁概括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1)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这样高的程度,以致造成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2)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溶合起来,在这个‘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了金融寡头;(3)与商品输出不同的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4)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5)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上述五个基本经济特征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一个特征是最根本的,其他各个特征都是在第一个特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第一、二个特征是垄断统治在国内的表现,第三、四、五个特征是垄断统治在国际范围内的表现。具体说来:(1)生产的集中和垄断是指4生产领域形成了垄断,由于生产决定再生产的其他环节,所以生产垄断是一切垄断统治的基础。(2)金融资本是最高形式的垄断资本,金融寡头及其统治是垄断统治的集中表现。(3)资本输出表明垄断统治由国内扩展到国外,意味着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具有垄断性质。(4)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表明垄断资本形成了对世界商品和投资市场的分割与垄断。(5)垄断资本主义各国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表明垄断资本主义各国的垄断资本分割了世界领土,垄断地占有了殖民地。因此,垄断资本主义的五个基本经济特征贯穿着一根轴线,具有共同的本质,这就是垄断。由垄断统治决定的追求高额垄断利润,成为决定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最深刻的经济根源,垄断阶段上的一切重要社会现象,都可以从垄断统治找到其根本原因。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国家直接掌握垄断资本,即国有垄断资本;二是指国有垄断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的结合。这两种结合都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即以资本主义国家所有制和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为基础。这种融合的经济意义在于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政权,充分发挥国家的经济职能,对经济生活进行全面干预,以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秩序和经济发展。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原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其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些矛盾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矛盾:第一,科技革命推动生产迅速扩大与消费需求相对狭小二者之间的矛盾。第二,部门间互相依赖加深与私人资本相互间竞争加剧二者之间的矛盾。第三,社会化大生产对社会固定资本投资的巨大需求与私人垄断资本积累的有限性二者之间的矛盾。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一批新兴产业部门迅速形成和发展。第四,科学研究和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化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局限性二者之间的矛盾。第五,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与民族市场狭小的界限二者之间的矛盾。(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与新特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大体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形成时期。第二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稳定发展、并带有特殊性的时期。第三阶段:从50年代开始到现在,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广泛高度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其一,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在现代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社会化高度发展条件下的发展,因而具有经常性、稳定性的特点。其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是适应社会化资本再生产的需要,在生产、交换、分5配和消费的各个领域获得了普遍地发展,因而具有广泛性和特殊性的特点。其三,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系统化、制度化的特点。国家直接参与社会再生产过程,全面干预和调节经济,成为整个经济运行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企业外部结合,即国家通过财政和金融等经济杠杆对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进行的管理和调节。在这种形式下,国家垄断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在所有制上是完全独立的,属于企业外部的结合。企业外部结合是最主要、最重要的一种形式。企业内部结合,通过国有垄断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联合投资创办企业或相互购买对方企业的股票这样两种途径建设起来的。在这种形式下,国
本文标题: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600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