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第一章 文化资源概述
1第一章文化资源概述第一节文化的定义一、定义《辞海》给出了对于文化概念的三种不同解释。一是指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二是考古学用词,指同一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是同一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三是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其一般知识水平。文化的定义已经有250多个,其实主要可以分为四大类,也可以说是文化的四个层次:1、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念,代表了人们对“什么是重要的”和“什么是有意义的”自我认识,成为指导人类行为的内在尺度。奥斯卡电影《桂河大桥》。这也是中国电影为什么总是“冲奥”失败的原因。(美、日、英)2、文化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感情方式,代表了人们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3、文化作为一种知识产品的创造和生产,已经成为一个广泛的经济门类和社会领域。4、文化作为一种历史的遗产,是一种文明体系在精神领域的重要表现。二、文化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1、文化与社会发展2、文化大国与经济发展((经济文华化和文化经济化)“作一个有文化的经济人”3、文化生产力与生产力的发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重要任务。十七大再次强调。马克思曾在不同的语境中用了“精神生产力”、“主观生产力”、“个人生产力”、“联合生产力”等与物质生产力既联系又相区别的、反映人的文化力量的生产力的概念。总体来讲,文化生产力就是人类在现实的文化实践中进行文化生产和文化服务的能力,它以文化人为主体性要素,以文化资源为客体性要素,以科技手段和思维方式为中介性要素。文化生产力在当代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构成文化生产力的两个方面。文化产业的水准反映文化事业的发展程度,没有高度发达的文化事业为基础,没有原创性的文化成果和大量的知识产权,文化产业不可能发展;同时,如果没有发达的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的发展就会缺乏动力、缺乏资金,民族文化的竞争力、影响力也会遭到削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生产力是一种产业化的力量。精神生产从物质生产中分离造成了文化生产力的第一次飞跃,而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在新的条件下的结合造成了文化生产力的第二次飞跃。经济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的相互作用,推动着文化生产走向专业化、标准化、批量化和联合化,形成了文化产业。这种产业化的文化生产力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意为动力,以科技为支撑,以人才为基础,集中体现为经营文化生产和文化服务的文化企业大量涌现并不断走向集团化经营。文化的产业化必然打破行业壁垒、地域壁垒以及传统的意识形态的壁垒,使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生产、交换、分配相互联结,摆脱封闭运行、自我循环发展的状态,形成不断扩展的文化产业链条和不断优化的文化产业结构,实现集约化发展。文化生产力的产业化在大大扩张文化发展空间,增强文化对其他产业乃至全社会辐射力、影响力的同时,又将引起文化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断分化,不断转化,不断重构,引起对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乃至人的价值的重新评判和重新理解,引起经济增长方式和人的活动方式新的转变。在文化生产力发展过程中,文化创造力是文化生产力的核心,为文化生产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文化创造力充分体现了人作为主体的自由能动的本质特征。文化创造与狭义的文化生产不同,狭义的文化生产是量的规模扩张,而文化创造是新质的产生和发展;与文化消费2不同,文化消费往往是群体性的认同过程,而文化创造是发挥自由个性的过程,是求异的过程;与文化传播不同,文化传播是原有文化在空间的扩张和时间上的延续,而文化创造是原有文化的否定性环节,是扬弃和飞跃。然而,文化创造又不能游离于文化的实践过程,它作为能动的、否定的力量渗透于文化传播、消费、交往、承传的各环节之中。是否重视和培育文化创新能力,决定了每一民族、国家在全球化时代的生存发展能力。第二节对资源的认识一、资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一)人类对资源的认识对自然资源的看法,历来都是以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为基础的。从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看,经济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劳力经济阶段、自然经济阶段和知识经济阶段。1、劳力经济阶段劳力经济是指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劳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人类开发自然资源的能力很低。对多数资源来说,短缺问题并不突出生产的分配主要是按劳力资源的占有来进行,劳动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劳动者的体力。相对于农业经济时期。2、自然经济阶段传统经济学往往把农业经济叫做自然经济。从资源学的角度,所谓自然经济就是指工业经济,即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的占有和配置。由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类开发自然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使得大多数可认识资源都成为短缺资源。尽管19世纪以来工业革命的完成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但铁矿石和煤、石油等发展机器生产的主要资源很快成为短缺资源,开始制约经济发展,因此,这一阶段的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的占有,生产的分配主要按自然资源的占有来进行。3、知识经济阶段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产业为基础产业的经济,其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智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科学成果转化为产品的速度大大加快,形成知识形态生产力的物化,人类认识资源的能力、开发富有资源替代短缺资源的能力大大增强。因此,自然资源的作用退居次要地位,科学技术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4、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这三个阶段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天命论、决定论、或然论、征服论等多种认识阶段与相应的处理方式,才进入到协调论的现代,即人、自然和技术这个大系统应该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在工业时代,人类对资源采取耗竭式的占有和使用方式,不断使人与自然这个大系统产生强大震动。人与自然不能协调发展,使得经济不能持续发展,不断出现能源危机,导致人类生活不能稳步提高,时常出现巨幅涨落。进入到现代,人们逐渐悟出,人类只不过是人与自然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要素,必须和其它要素协调发展,力争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二)基本概念《辞海》对资源的解释是:资财的来源,一般指天然的财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资源的定义是:所谓资源,特别是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期、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因素和条件。上述两种定义只限于对自然资源的解释。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劳动和土地,是财富两个原始的形成要素。恩格斯的定义是:其实,劳动和自然界在一起它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转变为财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373页,1995年6月第2版。)马克思、恩格斯的定义,既指出了自然资源的客观存在,又把人(包括劳动力和技术)的因素视为财富的另一不可或缺的来源。可见,资源的来源及组成,不仅是自然资源,而且还包括人类劳动的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还包括人力、人才、智力(信息、知识)等资源。3据此,所谓资源指的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它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是一种自然存在物或能够给人类带来财富的财富。或者说,资源就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种可以用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具有一定量的积累的客观存在形态,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石油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三)资源系统及其分类在人类经济活动中,各种各样的资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结构复杂的资源系统。每一种资源内部又有自己的子系统。资源系统可从性质、用途等不同角度进行不同的分类。1、按资源性质分类(1)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一般是指一切物质资源和自然过程,通常是指在一定技术经济环境条件下对人类有益的资源。自然资源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从资源的再生性角度可划分为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再生资源,即在人类参与下可以重新产生的资源,如农田,如果耕作得当,可以使地力常新,不断为人类提供新的农产品。再生资源有两类:一类是可以循环利用的资源,如太阳能、空气、雨水、风和水能、潮汐能等;一类是生物资源。非再生资源(或耗竭性资源),这类资源的储量、体积可以测算出来,其质量也可以通过化学成分的百分比来反映,如矿产资源。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的区分是相对的,如石油、煤炭是非再生资源,但它们却是古生物(古代动、植物)遗赅在地层中物理、化学的长期作用变化的结果,这又说明二者之间可以转化,是物质不灭及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表现。从资源利用的可控性程度,可划分为专有资源和共享资源。专有资源,如国家控制、管辖内的资源。共享资源,如公海、太空、信息资源等。(2)社会经济资源和技术资源自然资源、社会经济资源、技术资源通常被称为人类社会的三大类资源。社会经济资源又称社会人文资源,是直接或间接对生产发生作用的社会经济因素。其中人口、劳动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技术资源广义上也属于社会人文资源,其在经济发展中愈益起着重大作用。技术是自然科学知识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是直接的生产力,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方法、手段。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生产工具的改进,不同时代生产力的标尺是不同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由科学技术来决定的。在当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集中表现在邓小平的论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按资源用途分类(1)农业资源(2)工业资源(3)信息资源(含服务性资源)3、按资源可利用状况分类(1)现实资源,即已经被认识和开发的资源。(2)潜在资源,即尚未被认识,或虽已认识却因技术等条件不具备还不能被开发利用的资源。(3)废物资源,即传统被认为是废物,而由于科学技术的使用,又使其转化为可被开4发利用的资源。(杭州乐园,德国鲁尔煤矿,海珠文化产业园)二、新的资源观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对某种资源利用的时候,必须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知识来考虑利用资源的层次问题,在对不同种类的资源进行不同层次的利用的时候,又必须考虑地区配置和综合利用问题。这就是新资源观,是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解决资源问题的认识基础。(一)资源系统观资源系统观是资源观中最核心的观点。只有当人类充分认识到自己是人与自然大系统的一部分的时候,才可能真正实施与自然协调发展。而且,也只有当人类把各种资源都看成人与自然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并正确处理这个资源子系统与其它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时,人类才能高效利用这种资源。(二)资源辩证观以新的资源观看待资源问题时,我们应当正确处理几个重要的资源矛盾关系:1.资源的有限性与无限性问题自然资源就其物质性而言是有限的,然而人类认识、利用资源的潜在能力是无限的。片面的悲观和盲目乐观都是不正确的。2.资源大国与资源小国问题分析一国的资源情况既要看到宏观上综合经济潜力巨大的因素,又要清醒的认识到在微观上人均可利用资源限度的现实问题。3.资源的有用性与有害性问题。4.资源的量与质问题。(三)资源层次观资源是相对于人类认识和利用的水平来区分层次的,材料--能源--信息是现实世界三项可供利用的宝贵资源,而整个人类的文明又可根据人类对这三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划分层次。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发展决定的。起初,人类最先学会了利用材料来加工制作简单的生产工具,提高劳动生产力,但仅用材料来制作的工具是一种死的工具,要靠人力来驱动和操作,这大体是农业——手工业时代生产力的情形;后来人类进一步学会了利用能量资源,把材料和能量结合在一起制造新型生产工具,使原来死的工具变成了活的工具,但这种工具还是要靠人来驾驭和操纵,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仍受到人的身体因素的限制,这大体是工业时代的社会生产力的情形。到了现代,人类逐渐学会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并把材料和能量同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了不仅具有动力驱逐而且具有智能控制的先进工具系统,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在传统经济中,人们对资源的争夺主要表现在占有土地、矿藏和石油等。而今天,信息资源日益成为人们争夺的重点。这大体是信息时代生产力的情形。总之,人类从学会利用材料资源再到能量资源到信息资源,推动了人类社会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再向信息时代的不断迈进,材料枣能源枣信息三位一
本文标题:第一章 文化资源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603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