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1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件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一节哲学和哲学形态的历史发展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本质和功能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第四节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第一节哲学和哲学形态的发展一、什么是哲学1、“哲学”的含义关于什么是哲学,在不同人眼里看法是不一样的:(1)“哲学”这个词来源于古希腊,原意是智慧,与此相应哲学家就是“智者”。亚里士多德在其《形而上学》一书之中说:“智慧就是有关某些原理与原因的知识”。中国最早的哲学可以上溯至殷周之际例如:“知人则哲”——《书经》在中国古代,文、史、哲不分家,没有表示哲学的专门名词。这种笼统的学问在先秦称之为子学。以后相继延续流传,称为经学、玄学、理学、心学等。明末清初的方以智(1611-1671)把类似哲学的学问称为“通几”。我们今天通用的“哲学”一词。是从日本著名学者西周(1829-1897)的译名而来。约在19世纪80年代,哲学一词传入中国,其代表人物有黄遵宪、康有为、严复等人。“理学其西文本名谓之出形气学,与格物诸形气学为对,故亦翻神学、智学、爱智学,日本人谓之哲学”。(严复:《穆勒名学》)哲,智也。无所不知,故能官人。《孔氏传》知人则哲,能官人。《尚书》(2)冯友兰:哲学是关于人生的学问。(3)梁漱敏:哲学什么都不是,哲学是有用的。(4)黑格尔:哲学是反思的学问。(5)罗索: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象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管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2、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世界观理论化系统化哲学世界观哲学: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我的世界观我们这些总有一死的人的命运多么奇特!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只作一个短暂的逗留;目的何在,却无从知道,尽管有时自以为对此若有所感。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淮南子.原道训》。“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下下为界。过去、现在、未来为世。”《楞严经》哲学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具体科学特殊规律哲学一般规律部分世界整个世界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4、必须反对两种倾向一是否认哲学指导作用的“取消论”。二是过分夸大哲学作用的“代替论”。5、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哲学方法论中的方法不是指日常工作或实证科学中具体的操作方法,而是指那些从世界观的高度为日常工作或实证科学提供指导性原则的思维方法,认识方法。方法论就是关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学说。6、世界论和方法论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它们二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又内在地表现着世界观。另一方面,世界观和方法论又有区别:从内容上看世界观回答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方法论回答的是人在世界面前应怎样做;逻辑形式上看,对世界观内容的表达大体是实然的判断,对方法论内容的表达则大体上是应然的判断。二、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形态1、哲学的基本问题恩格斯1886年《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流派。唯物主义学派认为存在,物质是第一性,思维、意识是第二性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而不是精神。唯心主义学派认为思维、意识是第一性的存在,物质是第二性的,世界的本质是精神而不是物质。3、基本问题第二方面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思维存在?????可知论肯定了存在与思维,物质与意识之间具有同一性,认为人的思维、意识能够认识存在。凡以知,物之理也,可以知,人之性也。荀子唯物主义和彻底的唯心主义都是可知论者不可知论否认存在与思维,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认为人的认识不能超越感觉、经验的范围,现实世界是无法把握的,从而否认了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理性不可能了解和把握“自在之物”。康德4、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第一,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上的首要问题,是任何哲学都必须回答的问题。第二,对思维与存在关系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斗争的焦点。第三,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它哲学问题的基础。第四,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实际工作中的根本问题。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唯物主义认为存在,物质是第一性,思维、意识是第二性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而不是精神。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世界的唯一本原,精神第一性,唯心主义又分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两种。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某种超自然,超人类的独立精神,观念是第一性的,物质世界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对于这种客观精神,不同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又冠以不同的名称,如:古希腊的柏拉图称之为“绝对理念”,黑格尔叫做“绝对精神”,宗教称为“神”,不同宗教对神的称呼也不一致,佛教叫“佛”,伊斯兰教叫“真主”,基督教叫“上帝”。中国的老子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朱熹则认为理是世间本原,说:“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还写诗说明天理创造一切。“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屐去登临,千葩万芯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非人的精神)朱熹理在事先客观唯心主义理念,真正是各民族和世界的领袖;而精神,即这位向导的理性的、必然的意志,是世界历史的种种事件的指导者。黑格尔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认为只有人的主观意识才是真实存在的,物质世界的存在完全依赖人的感觉、思想、心灵,世界是主观意识的产物。代表:贝克莱、孟子、王阳明、陆九渊、慧能王阳明心外无物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云:‘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王守仁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人的精神)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主观唯心主义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慧能:“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根源: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在主观和客观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人们所接触的周围事物和世界的存在与发展变化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的,如果否认客观世界的存在,就无法生存,这种自发的唯物主义思想萌芽,通过提炼、总结、系统化、逻辑化,就形成了唯物主义哲学。唯心主义认识论根源:第一,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的相对独立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复杂过程,每一步都有脱离实际,歪曲世界本来面目的可能,如果方法不对会使可能成为现实。第二,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在正确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能改造世界、改造现实,使客观对象改头换面,就走向了唯心主义。第三,人们也可以通过正确的经验推导出唯心主义结论。3、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产生的阶级根源唯物主义产生的阶级根源。唯心主义产生的阶级根源。四、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同哲学基本问题的关系哲学上不仅有唯物论与唯心论的斗争,而且也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形而上学的根本特点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把世界上的各种事物看成没有发展变化,如果有变化也只是数量增减与场所变更、位置移动,不可能有根本性的变化。辩证法的的特点是从相互联系中,从运动发展中来观察事物,把整个世界看成是相互联系的整体,由于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形成了事物不断运动、变化、发展,而事物的发展主要是由于物物内部矛盾斗争的结果。五、哲学基本形态的历史发展1、自发的唯物主义。(古代唯物主义或朴素唯物主义)朴素唯物主义立足于人们的实际生活经验,认为我们必须承认外部世界不依赖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实在性。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理解为自然界中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等。“水”是万物的始基古希腊朴素唯物论泰勒士:2、朴素辩证法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中的辩证法思想也非常突出,他们在寻找世界的本原时,同时又把世界本原确定为变动不居的东西,如水、火、土、气等等。并进而把世界描述为这些物质本原为根基的生成变动过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五行”说火土水金木3、古代唯心主义古代唯心主义,否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而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4、经院哲学式的唯心主义经院哲学式的唯心主义是同宗教神学相结合的唯心主义,是欧洲中世纪封建统治阶级特有的哲学形态。5、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近代欧洲科学发展铸成了一种时代的思维方式,即孤立、静止、片面地分析问题,这就造成了唯物主义同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结合,产生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第一,机械性。第二,形而上学性。第三,不彻底性。局限性人钟心脏发条神经关节齿轮游丝霍布斯机械性人是机器6、近代唯心主义近代唯心主义是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对立的哲学,它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以贝克莱和休谟为主要代表的主观唯心主义,一种是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客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的缺陷其一:这种辩证法思想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在他们那里,辩证法不是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而是单纯思想的产物。由于他们把辩证法理解为不受外部世界的客观必然性制约的观念的逻辑推演,就不可避免地使这种辩证法具有主观臆想和晦涩思辨的色彩。其二:这种辩证法是不彻底的。当黑格尔把辩证法当作构筑和完成绝对真理工具的时候,就已经预示必然把它导向形而上学的悲剧性结局,因为他必须给自己梦想中已经完成的绝对真理以一个终点,因此在黑格尔哲学的终点上,辩证发展停止了,矛盾被扬弃了,辩证法思想最终被保守的唯心主义体系窒息了。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本质和功能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经济条件和阶级基础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的尖锐化。第二,自然科学前提19世纪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三大重要成果: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自然科学前提细胞学说施莱登施旺细胞细胞是全部动植物体的组织基础。所有动植物都是从一个细胞,按一定规律通过细胞分裂发展成的,从而建立了细胞学说的基本原理。这就粉碎了把各种动植物看作是各自孤立,互不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证明了有机界的辩证统一性,说明有机界的形形色色的生物有相似的结构,有共同的起源,有相近或相远的亲缘关系,对生物学界广泛流传的神创论,物种不变论等唯心论和形而上学以致命打击。自然科学前提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焦尔赫尔姆霍兹运动可以传递,而运动量是不灭的。如摩擦生热,是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电炉是电能转化为热能,蒸汽机是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电池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等。这就是打破了否认各种运动形式的普通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证明各种自然过程的辩证统一性。自然科学前提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进化论揭示了高等物种是由低等物种发展而来的,世界上所有的物种都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着,物种间不是互相隔绝,而是相互联系的。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这就否定了宗教唯心主义的“神造论”和目的论,为辩证唯物论提供了重要依据。“由于这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它巨大进步,我们现在不仅能够指出自然界中各个领域内的过程之间的联系,而且总的说来也能指出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了,这样,我们就能够依靠经验自然科学本身所提供的事实,以近乎系
本文标题:1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637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