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初中信息科技华师大版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初中信息科技华师大版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课时安排建议: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3课时第二章使用视窗操作系统5课时第三章网上信息资源的获取10课时第四章电子表格16课时第五章学建网页14课时第六章探究性学习案例8课时全学年共56课时,建议第一学期完成: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章共32课时第二学期完成:第四章、第六章共24课时第一章使用视窗操作系统总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信息和信息技术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能力目标:能正确的列举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信息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并正确使用有关功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信息技术蕴涵的文化内涵,激发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能体会信息是一项重要的资源,在现代信息社会里,信息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激发学生搜集信息、利用信息的愿望能够辨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并认识到规范自己行为、负责任参与信息实践的重要性教学目标和内容说明本章教材在内容在组织上是从首先引入信息,再到它的表示方法、处理工具—计算机技术的软、硬件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其中计算机的简单构造在小学里已有所介绍,学生已有初步了解,初中阶段主要是对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发展有进一步地更深了解。如果再靠教师地泛泛而谈,学生不仅觉得乏味,而且会在一开始便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建议以侧重自主阅读和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学习使用提供的教学资源—光盘,让学生体验通过学习平台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利用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1.1信息与信息技术章节目标2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信息处理的过程知道计算机内的信息表示方法能力目标:能正确的列举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养成健康使用信息的习惯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的区分判断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难点:计算机内信息的表示教学课时0.5课时教学建议部分教学组织处理方法建议:教学模式:讨论、交流、总结1.可以借助让学生介绍在假期中的所见所闻所遇,来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信息的概念,这样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无所不在,充满了我们的生活。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换信息的同时,也能让学生们对自己所举的例子进行对比,以此加深印象。2.讨论交流容易学生过于分散而无法集中,教师要围绕教材中给定的参考事例并结合日常生活实际情况,要有散有集中,正确引导学生分析和提炼交流中的知识点。3.学生在熟悉信息及信息处理的理论概念后,可让学生自行制定机房规章制度,为今后正确合理使用信息工具打下基础。让学生分组自行讨论进入机房、使用信息工具进行信息的获取、处理时,我们应该遵循的规章制度,并最终整理成文。4.区分信息和信息载体的概念。学生在例举中,往往会混淆信息和信息载体的概念,在这期间,教师可以设疑,让学生们讨论,来辨析请这一概念。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文字、数字、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等都是信息的载体。例:我们手中的书和书中的内容。书(文字或是图片)是信息的载体,而书中的内容才是信息。信息是数据的抽象,而知识是信息的高级组织形式。5.学生在学习二进制时,往往会出现0、1以外的符号。可以用电灯的开关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关于活动设计及部分评价的建议??????主题:信息社会给我们带来的影响——身边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副标题)一.拟从如下几方面收集信息反映主题:1.2.3.3二.资料收集情况表:1.内容摘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源自于___________________2.内容摘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源自于___________________3.内容摘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源自于___________________4.……三.你的归纳总结:四.自我评价评价建议:评价方法:学生自评与教师评价结合评价要点:1、能根据实际问题,分析需求,所选内容可很好表现主题2、能根据需求选择合理的信息来源,多渠道获取信息3、对获得信息的简单加工整理1.2计算机系统组成章节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知道计算机硬件系统的5个组成部分知道计算机软件系统掌握存储器容量的单位换算知道操作系统的发展能力目标: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并正确使用有关功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计算机系统组成计算机硬件系统的5个组成部分难点:不同存储容量单位间的相互换算教学课时1.5课时教学建议4部分教学组织处理方法建议:教学模式:通过学习资源平台自学、交流、总结1.由于计算机系统组成是一个非常抽象的部分,如果老师一味的只是在课堂中进行讲解,那么,学生很快便会索然无味,也许从此失去了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所以,不妨直接把学生请入机房,教师可以提供阅读材料到多媒体教室或多媒体电脑房上课,并让学生进行操作自行探索。在阅读中,让学生自行去归纳和提炼,教师作好评价。2.在计算机系统一节中,首先要让学生对这个系统要有一个大致的鸟瞰的了解,可以通过让学生画出关系图,来评价学生对该节内容的掌握情况。因为是初一学生,不宜讲解太过深入。3.电脑已经逐步走入家庭,购买或添置电脑成为了时尚话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综合主题活动,进行个人家庭电脑配置或升级。通过收集信息、分析需要、制定配置方案、交流结果的过程,使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计算机的组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在讲计算机的组成结构时,依据的是冯。诺依曼在报告中的定义,他的报告被视为“计算机科学的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论文”,基于冯。诺依曼的概念,把计算机定义为一个:能接受输入、能处理数据、能存储数据、并产生输出的设备。可以根据这个定义与前面提到的信息与信息处理的过程联系起来,使学生尽可能多的知道新旧知识的联系。同时,可以结合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计算机可以使用哪些类型的输入?(输入是指把信息送进计算机)比如:文字、数字、图形、温度、音频等。可以引出设备,比如:键盘、鼠标、扫描仪等。2)、计算机如何处理数据?此处只要让学生知道计算机在中央处理器(CPU)中处理数据,如果扩展,可以介绍一些常用cpu的型号。3)、计算机为什么存储数据?计算机必须要存储数据,以便处理数据。对于等着被处理的数据,计算机把它们放到一个地方,当数据不需要立即处理时,计算机又把它们放到另外一个地方。可以在此处引出内存和外存的概念:内存是计算机中存放正在等待处理数据的地方,外存是数据不需要处理时长期保存数据的地方。4)、计算机产生哪些类型的输出?文字、表格、图形、图片、声音等都是计算机输出的形式。可以在此引出输出设备:显示器和打印机等。5.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冯。诺依曼对计算机做出的定义是在20世纪40年代,但这个定义仍适用于今天的计算机,要让学生理解这些基本的概念。从设备角度来讲述计算机的组成并不合适,反而可能会误导学生,因为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设备的功能在不断发生变化和扩展,有的设备往往不再是单纯的一个功能,比如:优盘,MP3等,不再是传统的存储设备,因此,对于新的设备,它们的界限并不是分清晰,到底是属于输入还是输出设备不重要,重要的是对它的功能的初步了解。6.关于软件,因为在小学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可以让学生尝试回答:“计算机为什么需要软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除了教材中举的软件的例子,还可以增加一些有趣味性的软件功能的描述,比如:有管理企业的、管理学校的、能教外语的、有助于制定减肥计划的、有合成音乐、玩冒险游戏的、做图形和动画的等等,也可以让学生举例并介绍,目的是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体会软件是人开发的,也是为用户服务的。7.学会区分常用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可以这样说:系统软件是帮助计算机完成任务的软件;,应用软件是帮助人完成任务的软件,帮助学生区分和理解,可以举例加深印象。在这之中,可以穿插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关于活动设计及部分评价的建议5设计匹配题教学资源1.用浅显的语言(配有语音朗读)介绍以下几方面内容:认识计算机、计算机能做什么、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计算机系统组成、计算机中的数制、计算机的使用方法2.包括计算机系统组成图、对计算机硬件五大部件的介绍等3.介绍信息技术基础,包括DOS和windows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CPU的介绍等等4.教你装系统1.3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章节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能力目标:能通过对过去和现在计算机的了解,畅想未来的计算机对计算机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能分析事物发展的趋势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计算机的历史和发展难点:对未来计算机发展方向趋势有一定的概念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建议教材1.3主要讲硬件的发展,教材中的2.4节对微机操作系统的功能与发展概况进行了介绍,建议把第二章2.4节的内容提到此处,将计算机硬件的发展与软件(尤其是操作系统)的发展相结合,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概念;就是,计算机软硬件是共同发展,相辅相承、相互促进的,软件的发展对硬件提出了新的要求,硬件的发展为软件发展提供了更快更好的实现基础。部分教学组织处理方法建议:教学模式:探究通过各种途径信息的汇总,让学生对现在计算机的发展做一个分析整理(芯片从PIII到P4,硬盘从十几G到几十G,外形的越来越小等等),了解计算机发展之快。从而追溯计算机的过去,畅想计算机的未来。关于活动设计及部分评价的建议以活动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图书、报刊、杂志、网络等),查找计算机技术的历史、发展并依据计算机发展的趋势设想计算机的未来。用文字或是图片的形式罗列6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作品完善。整个第一章的总结与复习建议:第一章涉及了很多的基本概念,仅仅对这些概念进行孤立的记忆是不可取的,建议让学生自己尝试画一张概念图,理清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图可以在纸上画,也可以使用inspration,(网站上可以下载试用版)、word、smartdraw等工具。画图的过程就是一个整理的过程,教师可以关注学生画的过程,发现存在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讲解自己的概念图,在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的时候,进一步纠正一些错误。学生的概念图也可以作为评价的依据,并予以保留。比如,以下是一个例子。关于整个第一章的过程性评价建议:1、在讨论以及学生发言比较集中时,评价:2.2交流讨论,6.1学习兴趣2、学生画的概念图可以进行相互交流和评价,此处评价:1.3评价能力、4.3归纳总结、3.2阐述表达3、若以小组形式组织了活动,评价:2.1分工合作新技术计算机信息二进制存储单位硬件软件发展系统软件应用软件规则表示工具信息处理7第二章使用视窗操作系统总目标部分教学组织处理方法建议: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视窗操作系统的一些基本术语,如:桌面、任务栏、对话框等知道文件的命名规则、文件的类型、文件夹结构学会多个任务之间的切换应用,熟练使用对话框和操作菜单能根据信息分类独立管理存储器中的文件和文件目录学会通过计算机自动查找文件和文件夹的方法通过观察、尝试,初步了解
本文标题:初中信息科技华师大版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638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