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第二篇 第二章 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卫生
第二篇第二章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卫生•卫生习惯的培养是条件反射长期反复巩固最终形成动力定型的结果•卫生习惯培养的原则•1)从小开始•2)适合年龄特征•3)循序渐进•4)切合实际•儿童应培养的卫生习惯内容•1)个人身体和环境的清洁卫生•2)有规律的日常生活和科学合理的生活起居习惯•3)合理的饮食卫生习惯•4)学习卫生习惯•5)青春期卫生习惯•卫生习惯的培养方法是•1)成人以身作则•2)家庭的督促•3)培养习惯与传授知识相结合•4)实行晨间检查•第一节儿童的日常生活卫生•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卫生习惯(个人生活卫生和公共卫生)•1.小学生的个人生活卫生的内容•饭前便后洗手;勤洗头、洗澡、换衣;勤理发、剪指甲;饭后漱口,早晚刷牙,刷牙方法要正确;毛巾、水杯专用;不将非食物物品放入口中;不用手揉眼睛、不挖耳孔和鼻孔。•2.公共卫生内容•不随便吐痰:用废纸将痰液包好扔进垃圾箱•咳嗽、打喷嚏卫生:预感到打喷嚏时用纸巾把口鼻遮住;来不及用手或衣袖掩住,要洗手和换衣服。不要对着别人打喷嚏。•扫地及擦黑板卫生:先洒水,后扫地。擦黑板用湿抹代替干揩。第二、三节小学生的学习、体育锻炼卫生•1.学习卫生的目的是什么?•防止高级神经系统学习负荷过重,学习过程中不能要求不发生疲劳,但可以采取措施使大脑的工作能力更加持久,以延缓疲劳的出现,尤其重要的是必须防止和避免疲劳发展为过劳,提高学习效率。一般认为学习过程中出现早期疲劳时,是学习生理负荷达到临界限度的指标。•2.学习卫生的内容是什么?•包括学习的用脑卫生、作息制度卫生、学习的个人卫生(阅读、书写、唱歌卫生)学习环境卫生(教室内:课桌椅布置、教室的采光与照明、课桌椅尺寸、教室的通风和采暖等)•3.学习的生理心理学基础是什么?•大脑对信息筛选接收、编码运演和程序编制等神经活动,从而产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复杂一系列心理过程,完成提出的学习任务。•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的实现有脑的三个功能联合区参与①保证调节紧张度或觉醒状态联合区②接受、加工和保存来自外部信息的联合区③制定程序调节和控制心理活动联合区•保证大脑有一定的紧张度(丘脑、脑干的网状结构)•知觉(枕区、颞区、枕—顶区、颞—顶区、额叶)•注意和记忆(丘脑、脑干的网状结构、海马及边缘结构)•思维(大脑后部和颞叶),随意和有意识活动(额叶)。•三个功能区的发育水平是儿童认识活动发展的生理心理基础。教师要合理有效的组织学习过程,首先应了解儿童生理心理基础,掌握儿童少年认识活动的年龄特点,大脑皮层活动特性、工作能力变化规律等及其影响因素。右下图黄色的区域为大脑皮层边缘系统•4、大脑皮层的活动特性有哪些?①优势兴奋②镶嵌式活动③动力定型④始动调节⑤保护性抑制•(1)优势兴奋•优势兴奋灶:人能够从作用于机体的大量刺激中只选出最强的、最重要的、符合兴趣、愿望的或与达到某种目的有关的少数刺激,由这些刺激引起兴奋的大脑皮层区域,称为优势兴奋灶。如果大脑皮层的某一区域兴奋占有优势,就能形成优势兴奋灶。•“优势兴奋”:“优势兴奋灶的兴奋称为“优势兴奋”。“优势兴奋”可以将脑的其他区域的兴奋吸引过来,对脑的其他区域有抑制作用。•优势兴奋灶形成的意义:优势兴奋灶的兴奋度越强,对其他中枢抑制作用越强,注意力越集中,对其他事物就可以做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此时的学习效率最高。•儿童大脑易疲劳,兴奋灶容易消失,兴奋容易扩散。有意注意维持时间短。6至7岁一般为15分钟左右:8-10岁15-20分钟;10-12岁25分钟;12岁以后30分钟以上。•如何使小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长?•兴奋灶的形成与儿童的兴趣有关,儿童对某一事物兴趣高,其优势兴奋灶保持时间长,注意力比较集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如利用现有的教材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利用学生感兴趣形式引导和吸引学生,如学生喜欢的卡通形象、内容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尽可能脱离枯燥的板书,课堂上师生互动,)•教学方法要得当,要避免教学活动的单一(变换各种教学方法如讨论、讲授、课件展示交叉进行,不断对知识强化,保持学生的注意等)。•管理方法得当(教师课上用眼神、手势、语言提醒开小差的学生。)•(2)镶嵌式活动:大脑皮质经常呈现兴奋区与抑制区、工作区和休息区互相镶嵌的活动方式。由于脑的功能定位不同,随着活动性质的改变,新的镶嵌形成。可使皮层上各个区域轮流休息。•在课表编排上应注意那些问题?•不同性质课程轮换,脑力与体力活动的交替进行,就可以使大脑皮质较长时间地保持工作能力,这是减少疲劳、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措施。•利用大脑皮层镶嵌式活动的特性,教师如何组织小学生一节课的教学活动,以提高学习效率?•儿童年龄愈小,神经系统发育愈不成熟,兴奋愈容易扩散而注意力不易集中,有意注意不能持久,同一性质活动时间要短,各种活动轮换要更加频繁。丰富的学习活动听、说、读、写可使大脑皮层的功能区轮换工作与休息、脑力和体力交替进行。•(3)动力定型•将条件刺激按固定不变的顺序重复多次后,大脑皮层上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关系就固定下来,由此建立的条件反射越来越稳定准确,即形成动力定型。•思考:儿童的可塑性大,易建立动力定型,根据以上特点,作为小学教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应让学生从小养成有规律的作息制度、掌握正确的动作、技能、技巧、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作息制度不轻易改变。•(4)始动调节:大脑皮层神经元的活动能力(即兴奋性)是逐渐加强的,工作开始时能力较低,然后逐渐提高。•如何安排一节课的内容?如何安排一天、一星期的课程?•上课开始引课或复习上一节课内容,学习难度逐渐加强,教学容量逐渐加大。•安排短时间的早读。学习日把最难的内容安排在上午的第一、二、三节。•学期开始、学习周周一的任务不宜太重•(5)保护性抑制•当大脑皮层功能物质的损耗(三磷酸腺苷的分解和高能磷酸化合物减少)超越恢复,即神经元的损耗超过功能限度时,皮质即进入抑制状态,为超限抑制。超限抑制是一种保护性生理功能,保护大脑皮质免于陷入功能衰竭的作用。•疲劳和正常睡眠都是保护性的抑制•作为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教学方法适合学生特点,连续学习时间不宜过长,难度不宜过大。•注意观察学生的早期疲劳,及时组织休息。•5.脑力工作能力是指什么?影响学生脑力工作能力的因素?•脑力工作能力是指工作的速度和准确性•(1)年龄(2)学习和生活条件(学习负荷过重和睡眠不足、休息的时间和方式、教学内容和方法、课程表的安排、学习地点的采光和照明、微小气候、噪声干扰、课桌椅、学习用品卫生质量)(3)心理状态和情绪•6.在一昼夜内脑力工作能力的变化规律?•一昼夜大脑工作能力以凌晨2-4时最低,以后逐渐上升、8-10时达到最高峰,午后14-15时开始下降到一天的平均线,以后又上升,到18-20时出现第二个高峰,但不及第一个高峰,22时降至平均线以下,然后较快降到最低点。•7.学习日中脑力工作能力的变化规律是什么?这种变化符合大脑皮层什么特征?•学习日开始后逐渐升高,约2小时后到高峰,后逐渐下降,午间休息后回升,又逐渐下降,到学习日末低于学习日开始前的水平。学习日末时工作能力仍无严重下降,这是高级神经功能状态的良好类型。符合始动调节和保护性抑制•8.根据学习日中脑力工作能力的变化规律如何安排学习日的课程?•最难的课程(语文数学外语)排在上午第一、二、三节,最易的安排在上午第四节和下午的末节。早晨的第一节前安排短时间的早读,以适应大脑皮层的始动调节。•9.根据大脑皮层的活动特性如何安排学习周的课程?•周一不宜过重(符合始动调节),周五较轻(符合保护性抑制),劳动安排在周三或周四(符合镶嵌式活动)•10、大脑工作能力在一节课中的变化•刚开始的2~5分钟是准备进入课堂教学阶段。此时大脑的兴奋点仍停滞在课前活动,即大脑的兴奋点由课前活转向课堂教学内容转移尚需要一个过渡过程,称始动调节。(组织课堂或引入新课或复习上次已学内容)•从5~10分钟开始,课前活动的兴奋灶被抑制,课堂教学内容成为大脑的兴奋中心,到20分钟左右,大脑的工作能力达到最强的阶段,此时条件反射最容易形成,教学效果最好。(安排重点和难点内容)•20-35分钟后大脑开始疲劳,学习效率开始降低,称保护性抑制。(巩固练习,教师个别辅导和巡视。)•在下课前2~5分钟由于即将到来的课间休息活动会在大脑诱发一个前驱性的兴奋,使大脑工作能力在疲劳之余有所提高,即终末激发现象。(总结、复习、布置作业)•11.怎样评价学习负荷?学习负荷过重的评价指标是什么?•教学内容的难度和分量,负荷的大小可用学习时间的长短来反映。•学习负荷过重的评价指标是疲劳、疲倦和过劳•12.疲劳、疲倦和过劳•疲劳(急性疲劳):是在过强刺激或长时间的弱刺激作用下,大脑皮质细胞功能损耗超过其功能限度时所引起的超限抑制。即连续学习后学习效率下降的现象,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疲倦:是疲劳的主观感觉,是机体对疲劳的一系列变化的反应。(头昏脑胀、乏力、嗜睡或失眠,易激动,肌肉松弛,头发热、足发冷。)•过劳:也称慢性疲劳,是一种病理状况。(1)从外表看:皮肤苍白,软弱无力,萎靡不振,迟疑不决,有时出现手部震颤(2)工作能力表现为速度减慢,错误增加。工作能力变化曲线呈不良类型。(3)精神状态表现为:对周围事物冷漠,情绪易激动,有时爱哭(4)心理功能下降,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弱,逻辑思维、抽象、想象和推理能力受障碍;学习成绩降低;(5)主观感觉容易疲倦,有时出现头昏、头痛、失眠或嗜睡、食欲减退或消化不良等;甚至发展为神经衰弱、经常患流感或影响生长发育。•13、学习疲劳的表现•(表现为高级神经活动的障碍,特别是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随着疲劳的进展,高级神经活动障碍分两个时相:疲劳的第一时相和疲劳的第二时相•疲劳的第一时相(早期疲劳)•机理:优势兴奋灶的兴奋性降低•特点:兴奋过程或抑制过程之一受到障碍•抑制过程障碍:条件反射的分化抑制能力减弱,兴奋易泛化而引起错误的反应。(1)表现为上课时行为显得不安静,注意力分散,烦躁不安,交头接耳,东瞧西看,小动作增多,做一些不相干的事情。(2)条件反射实验可见错误反应增多,包括对阴性信号有反应、对阳性信号无反应,未给信号也有反应。(3)剂量作业试验结果显示工作错误增加。•兴奋过程障碍:因兴奋性降低,条件反射的反应延时及反应量减少;剂量作业试验工作速度慢.•对任何强度的刺激发生相等强度的反应,出现均等相。•疲劳的第二时相(显著疲劳)•机理:大脑皮质的保护性抑制加深和扩散•特点:兴奋和抑制过程均减弱•表现为:(1)上课出现哈欠和瞌睡;(2)剂量作业试验结果显示工作速度和准确性都下降;(3)条件反射实验不仅错误反应增多,反应延时和反应量减少。(4)对阴性信号不反应后,紧接着给予阳性信号也不反应(5)对强刺激呈弱反应而对弱刺激呈强反应,甚至对强刺激完全消失,出现反常相。•14、如何对一个学生和整个班级做学习负荷的评价?•对个体而言,学习末只发生疲劳的第一时相的变化,认为学习负担合理。若出现疲劳的第二时相的变化,说明学习负荷过重。对这整个班级的学习负荷作评价时,当学习引起50%以上的学生发生显著疲劳时,便认为是学习负荷过重。•15.小学生的作息制度为什么不要轻易改变?•合理的作息制度,可以保证劳逸结合适当,生理和生活的需要得到满足,由于各种活动和生理过程按一定顺序进行,使大脑皮质的神经活动过程形成动力定型,因而节省神经细胞的功能消耗,神经过程也变的更加均衡和灵活。•16.小学生课间休息的重要性和形式?•根据大脑皮质镶嵌式活动的特性,应进行活动性的休息,吸收新鲜空气、游戏、散步、远眺。•可消除和缓解维持坐姿的肌肉、睫状肌的疲劳,使学习中枢得到休息。•17.为什么刚入学的小学生连续书写的时间不宜过长?•儿童肌肉的发育是不平衡的,比较大的肌肉先发育,细小的肌肉发育要晚些。初入小学,跑、跳都很自然和协调,但是手部肌肉才开始发育,做精细动作的能力较差,握笔写字是比较费劲的。•书写和绘画需要腕关节、手指关节和手指细小肌肉参与,刚入学的小学生手部肌肉尚未发育完善,手部细小的肌肉在6-7岁才开始发
本文标题:第二篇 第二章 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卫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642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