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食品饮料 > 石斑鱼育苗育种养殖技术
石斑鱼养殖技术内容目录第一节生物学特性第二节人工繁殖第三节苗种培育第四节成鱼养殖养殖情况石斑鱼(Epinephelus)是石斑鱼属鱼类的通称,俗称石斑、过鱼、鲙鱼,英文名Grouper。在分类学上隶属于鲈形目、鲈科、石斑鱼属。石斑鱼的种类很多,全世界已有记录的100多种。该鱼属暖水性、岛礁性鱼类,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热带、亚热带海区。我国记录的有36种,以南海最多,约35种,东海10余种,黄海仅1种。养殖情况石斑鱼具有营养丰富、肉质鲜嫩、色泽艳丽等特点,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在港澳地区还被视为吉祥之物。石斑鱼还具有生长快、适应能力强、饲养成活率高、便于鲜活暂养、经济价值高等养殖特性。在诸多的海水鱼中,是养殖品种最多、养殖范围最大、养殖产量最大的品种之一,是我国南方海水网箱养鱼的重要品种。养殖情况目前东南亚、日本等国也有养殖。我国常见的养殖品种有青石斑鱼(Epinephelusawoara)、赤点石斑鱼(E.akaara)、鲑点石斑鱼(E.fario)、网纹石斑鱼(E.chlorostigma)、六带石斑鱼(E.sexfasiatus)、云纹石斑鱼(E.moara)、宝石石斑鱼(E.areolatus)等。一、石斑鱼的种类及分布石斑鱼身体呈椭圆形,侧扁,粗壮,口大。上、下两颌侧齿尖细,可向内倒伏。体被细小栉鳞。背鳍鳍棘11,鳍条12-18。尾鳍圆形、截形或凹形。石斑鱼的体色一般随环境和健康状况而变化,光线弱时体色变得深而黑,光线强时体色浅而亮,对环境不适应或病态时体色呈深暗色,有时还有粘膜状粘液覆盖。一、石斑鱼的种类及分布(一)青石斑鱼(二)赤点石斑鱼(三)鲑点石斑鱼(四)网纹石斑鱼(五)六带石斑鱼(六)云纹石斑鱼(七)宝石石斑鱼一、石斑鱼的种类及分布(一)青石斑鱼俗称青斑、泥斑,体呈椭圆形,侧扁,背腹面较钝圆,侧面稍狭,背腹缘弧度均不大。体长/体高为2.8-3.3,体长/头长为2.5-2.7,头长/吻长为4.5-5.1。体被细栉鳞,头部被细圆鳞,侧线与背缘平行。(一)青石斑鱼背部和腹部褐色,体侧有6条暗褐色纵带,各带不中断,体无黑斑。各鳍灰褐色,背鳍Ⅻ-15-16,臀鳍Ⅲ-8,腹鳍Ⅰ-5,尾鳍15。背鳍鳍基部与鳍条部相连,无缺刻。背鳍鳍棘较强大,以第四鳍棘为最长。臀鳍起点于背鳍鳍条部下方,第二鳍棘最强大。胸鳍位低,较宽大,后缘呈圆形。尾鳍圆形。(一)青石斑鱼青石斑鱼分布于日本及我国的南海和东海,为沿岸性鱼类,可生活于咸淡水或淡水中,肉味稍次于赤点石斑鱼,价格也稍低于赤点石斑鱼,但其生长快,抗病力强。(二)赤点石斑鱼俗称过鱼、石斑、红过鱼、花斑。体呈长随圆形,侧扁,背鳍面皆钝圆,背腹缘弧度均不大。体长/体高为2.7-3.0,体长/头长为2.5-2.7,头长/吻长为5.3-6.0。体被小栉鳞,头部的鳞片更细小,侧线完全,与背缘平行。(二)赤点石斑鱼活体身体布满赤色斑点,背鳍最后部鳍棘的下方有一黑斑,各鳍棕褐色、无斑点。背鳍Ⅺ-16,臀鳍Ⅲ-8,胸鳍16,腹鳍Ⅰ-5,尾鳍17。背鳍鳍基部与鳍条部相连,背鳍鳍棘较强。臀鳍与背鳍鳍条部相对。胸鳍宽大,圆形。腹鳍较小,位于胸鳍基下方。尾圆形。(二)赤点石斑鱼赤点石斑鱼分布于印度、日本及我国的东海和南海,是南海所产石斑鱼中产量最大、最为名贵的鱼类,也是华南沿海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海水网箱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三)鲑点石斑鱼俗称大斑、过鱼。新鲜时,体呈浅褐色,背部较深。头部、体侧和背鳍、臀鳍上散布有许多橘黄色小斑,背鳍基部和尾柄上有3个较大的褐色斑点。体呈长椭圆形,侧扁。体长/体高为3-3.3,体长/头长为2.8-2.9。背鳍Ⅻ-16-17,臀鳍Ⅲ-8,胸鳍17,腹鳍15。体被细小栉鳞,头部鳞小。侧线完全,与背缘平行。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相连,中间无缺刻。尾鳍圆形。(三)鲑点石斑鱼鲑点石斑鱼广泛分布于非洲、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中国及日本,是我国沿海网箱养殖的重要品种之一。(四)网纹石斑鱼全身除吻部及胸鳍外,布满近六角形斑纹,腹鳍暗灰色。体呈长椭圆形,侧扁。前腹鳍皆钝圆,呈弓状弯曲。体被细栉鳞,吻端及上下唇不被细鳞。侧线埋于皮肤下,不明显。背鳍鳍基部与鳍条部相连,无缺刻。尾鳍近截形。(四)网纹石斑鱼网纹石斑鱼分布于红海、印度洋、中国及日本,我国仅南海有分布,是我国沿海网箱养殖的重要品种之一。(五)六带石斑鱼一般体长7-15厘米,体呈棕色,体侧有6条褐色横带,带间排列整齐,带的宽度大于两带之间的距离。背鳍一个;尾鳍圆扇形、有纵多不规则的黑斑点;背鳍、臀鳍浅黄色。六带石斑鱼分布于印度洋及太平洋西部。我国只产于南海。(六)云纹石斑鱼一般体长13-15厘米,体侧有6条暗棕色斑带,除第一与第二带斜向头部外,其余各带均自背部伸向腹缘,各带下方多分叉。体侧和各鳍上皆无斑点。云纹石斑鱼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东海和南海。(七)宝石石斑鱼一般体长25-30厘米,体表以及除胸鳍外的各鳍上满布宝石壮斑点。胸鳍上具棕色条纹;尾鳍浅凹形,边缘呈白色。宝石石斑鱼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只产于南海。二、生活习性石斑鱼为近海暖水性底层鱼类,分散栖息,一般不结成大群。活动范围较小,不作长距离洄游,夏天栖息于近岸水域,冬天向较深的水域移动,一般生活在水深40-50米的海域。石斑鱼喜欢适度的光和弱光,其趋光性就是对这种生态因素的一种适应。平时石斑鱼栖息在光度最适宜的水层里,当光发生昼夜变化时,石斑鱼的垂直分布也发生相应的变化,黄昏时石斑鱼升到上层,黎明后又逐渐下降。二、生活习性石斑鱼昼夜垂直移动的目的是避开强光对它的伤害,夜间上升到上层,还可以得到丰富的食物,白天下沉,又可以避开敌害。光照直接影响石斑鱼的摄食、生长、新陈代谢、性腺发育、运动和生活习性。二、生活习性石斑鱼是岛礁性鱼类,在自然环境中喜欢栖息在珊瑚礁、岩礁、多石砾海区的洞穴之中。赤点石斑鱼喜欢栖息在光线较弱的区域,由于躲避、防御等原因,鱼礁模型对它们有明显的聚鱼效果,且聚鱼效果与模型的口径成正比。在网箱养殖条件下,喜沉底或在网片折皱处隐蔽。二、生活习性青石斑鱼、网纹石斑鱼和云纹石斑鱼还有在海底掘洞穴居的习性。石斑鱼的栖息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标志放流重捕资料表明,不论在放流的当年或是第二年、第三年,均可在放流处附近不超过二海里的海区里,重捕到带有标志的放流石斑鱼。二、生活习性石斑鱼生长适温为22-30℃,以24-28℃最适。当水温降至20℃时,食欲减退,当水温降到13-15℃以下时或超过35℃时,就停止摄食,静止不动,病弱者则容易死亡,当水温低于10℃时,健康鱼也将死亡。但浙江象山港海区赤点石斑鱼的适宜生长水温为8-30℃。二、生活习性石斑鱼对水温的变化非常敏感,如果在短时间内水温有较大的变化,石斑鱼的生理会失调,产生僵死或热昏迷,对生长极为不利,严重时会造成大量死亡。所以在计划设置网箱时,必须考虑该水域的昼夜变化情况。要想当年上市,首先要选择养殖海区的水温,其次才考虑鱼苗的规格。二、生活习性石斑鱼属广盐性鱼类,在盐度1.1%-4.1%的海水中均可正常生活,最适盐度为2.0%-3.2%,在淡水中的最长忍耐时间约15分钟,过长会出现休克现象。当盐度低于1.6%时,石斑鱼的呼吸频率加快,能量消耗增加,生长速度减慢。所以在选择养殖海区时不要靠近河口,以防大雨后大量淡水冲入,盐度在短时间内大幅下降,导致石斑鱼死亡。二、生活习性青石斑鱼可以在河口咸淡水海域作短期生活。石斑鱼居于海水比较流畅的水域,但对海水溶解氧含量的要求并不高。在25℃水温下的耗氧率,赤点石斑鱼为3.48±0.12微克/克·分钟,青点石斑鱼为2.20±0.40微克/克·分钟,比黄斑蓝子鱼的9.73±0.53微克/克·分钟、勒氏笛鲷的5.93±0.21和真鲷的4.65±0.81微克/克·分钟要低得多。三、食性石斑鱼是典型肉食性鱼类,从开口仔鱼到成鱼终生以动物性饵料为食。仔鱼开口后以双壳类的受精卵、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为食,以后转为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糠虾为食,幼鱼期以后以鱼、虾、头足类为食。石斑鱼食性凶猛,只要是动物性饵料,不论死活都为其所食,越是新鲜,越喜欢吃,且十分贪婪,在其食谱中有鱼、虾、蟹、虾蛄、头足类、海胆、海蛇尾、藤壶等。三、食性成鱼口大,尖锐的颌齿稍向内倾斜,能有力地捉住猎物,锥形的咽喉齿能压碎蟹类、藤壶和贝类的硬壳。强有力的胃肌、肝大、肠管长以及具有幽门盲囊等消化器官构造,都与其肉食性相适应。石斑鱼是凶猛捕食性鱼类,常以突然袭击方式捕食,人工养殖时,一般不会到水面抢鱼,而是待饵料下沉一段距离后,再从隐蔽处快速游出抢食。三、食性在饥饿状态下,对食物没有严格的选择性。如遇食物不适口或新鲜度差时,有吐弃口中食物的现象,而且还能吞食同类。石斑鱼不食沉底食物,人工养殖时应尽量使食物在水中有一定的悬浮时间,引诱鱼群抢食。四、繁殖习性1.性转变2.产卵类型和产卵量3.繁殖季节1.性转变石斑鱼是雌雄同体、雌性先熟的鱼类。在石斑鱼生活史中,均可见到两性生殖细胞。在生殖腺发育中,卵巢部分先发育成熟,为雌性相,继而为卵巢和精巢共存的雌雄同体鱼,最后精巢得到发育,再转变为雄性相,即所谓“性转变”。1.性转变福建沿海的赤点石斑鱼雌性初次性成熟年龄个别为2龄(体长181-235毫米),多数为3龄(体长231-295毫米,体重245-685克);雌性转变为雄性的性转变年龄除个别(雄鱼只占7.2%)为5龄(体长312-355毫米)外,一般(雄鱼占57.5%)为6龄鱼(体长340-400毫米,体重960-1700克)。1.性转变浙江北部沿海青石斑鱼体长250-340毫米时,雌鱼占总个体数的77%-94%,雄鱼占6%-23%,340毫米以上者雄鱼比例速增,350毫米时雄鱼占50%左右,370毫米时雄鱼占85%以上,420毫米以上者几乎全是雄鱼。香港赤点石斑鱼体重500克重者为成熟雌鱼,1000克以上者为雄鱼。1.性转变南海巨石斑鱼成熟雌鱼最小体长为450-540毫米,而有成熟精巢的雄鱼最小体长是740毫米;体重11千克以上,体长660-720毫米者性腺在转变之中,同时具有卵巢和精巢组织。在自然海区赤点石斑鱼性转变的年龄为6龄以上;在人工养殖状况下,一般只需3龄以上。1.性转变在外源激素的诱导下,一些小年龄的个体常在繁殖季节来临时,不经成熟的雌性阶段,直接发育成雄性相。在繁殖季节,也有一些间性的,甚至产卵活跃的雌性相转化为雄性相。有的石斑鱼一生中变性数次,也有的一天之内变性数次。1.性转变一种生活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蓝条石斑鱼,其中一条充当雌性产卵,另一条充当雄性排精,稍后,它们的性别开始交换,原来产卵的雌鱼变成排精的雄鱼,原来排精的雄鱼变为产卵的雌鱼。赤点石斑鱼雄鱼的生殖腺成熟系数很小,在自然海区只有0.5%-0.6%,养殖群体更小,仅为0.1%-0.2%;雌鱼的生殖腺成熟系数在自然海区为2.1%-6.4%。1.性转变雌雄石斑鱼的识别,除了按上述个体大小加以区别之外,还可从肛门、生殖孔和排尿孔的形态变化来区别。雌鱼腹部有三个孔,从前至后依次为肛门、生殖孔和泌尿孔,雄鱼只有肛门和泌尿生殖孔两个孔。在繁殖季节雌鱼的腹部膨胀且泄殖孔突出,呈深红色。2.产卵类型和产卵量石斑鱼属分批产卵类型,在同一个卵巢中具有不同时相的卵母细胞,即使在已成熟、产卵Ⅴ期的卵巢中也存在较多的第3-4时相的卵母细胞,且未呈现退化迹象,说明卵母细胞的发育是不同步的。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卵母细胞仍能发育成熟,在一个繁殖周期内,卵子能分批成熟产出。四、繁殖习性石斑鱼的怀卵量主要取决于雌鱼的种类和大小,个大的怀卵量多,可达上千万粒;个体小的怀卵量少,只产几十万粒,一般以20-70万粒居多。卵圆球形,无色晶莹透亮,卵膜薄,属端黄卵,卵径约0.69-0.90毫米(因鱼体大小和种类而异),卵中有一略呈淡黄色的大个油球,油球直径为0.17-0.22毫米。四、繁殖习性当海水盐度为2.06%或低于此值时,受精卵呈沉性;当盐度为2.20%-2.46%时,受精卵悬浮于水体中层,呈半浮性;当盐度在2.58%-2.72%时,受精卵悬浮在水体上层;当盐度在2.85
本文标题:石斑鱼育苗育种养殖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646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