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县域经济发展对策研究县域经济的落后,一方面不利于改善广大农村地区落后的社会面貌,不利于农民收入的提高;另一方面,会对全市的城市建设造成负面影响,成为制约全市乃至全省经济发展的瓶颈。“十三五”时期是合肥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的重要时期,建议从以下几点着手做好各项工作。1.大力推进“四化”进程,全面提升县域实力。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发挥农村独特优势,千方百计推介特色产业项目,为城市发展提供要素保障、资源支持和生态屏障。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提升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积极发展环保型、科技型特色企业,按“四化”要求,加快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县域产业支撑体系。2.大力推进服务业发展,提高经济发展活力。县域“三产”发展滞后,新兴产业比重低,转型面临攻坚,因此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开展信息咨询、融资担保、人才培训、市场开拓、创业辅导、对外合作等专业性服务,不断为“合肥速度”注入源源不绝的动力。3.大力推进“集群”发展,充分发挥工业主引擎。一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要加大土地整理、项目供地,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二是要合理布局,严把入园门槛,严把项目投资规模、投资强度、税收贡献、创新能力、生态环保等关口,最大限度利用好土地资源,有效引导项目向园区集中,生产要素向特色优势产业集聚,促进企业集约集群发展。三是优化软硬环境,带动经济实现集约发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对入园企业要想方设法进行技术改造,拉动产业升级,加快新产品的研发与投产。4.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实现民生上的新突破。民营经济涉及到批发、零售、餐饮、交通运输、工业、房地产、社会服务等各个行业,是提升经济总量和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为发展民营经济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要加大宣传发动,建立民营经济服务体系,协调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推动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特征和内涵县域经济即把“行政县作为地理空间、市场为导向、县级政府为调控的主要主题,把广大农村作为发展的腹地,县城和专业化城镇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和增长极。”这是具有地域性、不平衡性及独特特征的区域经济体系。由于县域经济的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点、资源状况等都有所不同,因此,其发展与否,不仅关系到区域经济、微观经济的发展,而且对宏观经济也起着基础支撑性的作用。所以,它关系到城市和农村经济的有机结合,而且还是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先决条件。县域经济的基本特征:(1)它属于区域经济的范畴,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2)县域经济有它自身的独立性和能动性,它有自己的县级财政;(3)县域经济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都存在这独特的地域特色;(4)以市场为导向,具有开放性的特点;(5)县域经济具有宜农则农、宜工则工等特点,注重发挥当地的优势,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6)“农业”、“农村”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是方向[1]。发展西部县域经济的基本原则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在西部大开发这个大的背景下,结合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现存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发展壮大西部县域经济的实践中我们应该把遵循以下五个原则:(一)突出特色的原则县域经济是各具特色的经济。特色是县域经济最显著的标志。特色就是优势,优势又大体包括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传统优势等,其中最基本、最关键、最核心的是资源优势。从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资源优势是最大的优势,比如,劳动力资源、旅游资源、土地资源、畜草资源等较为丰富,在发展畜牧养殖、劳务产业、旅游产业、农业产业方面与东部地区相比,有着明显的比较优势。因此,发展县域经济就要充分依托这些优势,不断发展特色产业,壮大经济规模,开发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品,用特色支柱产业的发展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二)市场导向的原则县域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县域经济不是封闭的“诸侯经济”,具有开放性。发展县域经济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企业为主体,在更高层次、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依据各自的区位条件、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合理调整结构,发挥比较优势,聚集生产要素,培育特色产业和产品,提升竞争力。政府在调结构、定项目、建基地时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因素,并将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促进生产力要素快速流通的领域。(三)改革创新、开放带动的原则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体制性障碍,简政放权,创新制度、体制和工作方式,切实提高县域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激发民众的创业积极性,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增强县域经济内在活力和潜力。努力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对内对外开放。解放思想,要用开放的观念,加大和中心城市,相关县市的联合与协作,从而在“错位发展”和“块状经济”方面走出新路子。(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县域经济发展规划,破除二元经济结构,切实处理好中心城市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发挥县城、中心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探索户籍制度改革,创新土地流转体制、加快人口向城镇集聚。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注重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把提高农民收入和保护农村社会稳定放在重要地位。统筹安排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五)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充分重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必须坚决贯彻计划生育、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将提高农民收入和城镇居民生活质量作为地方政府执政的第一要务和最终目标,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调整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积极构建循环型社会,谋求县域经济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9]五、加快西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政策措施结合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遵循发展西部县域经济的五项基本原则,建议采取以下的政策措施来加快西部县域经济的发展:(一)强化西部县域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持由制约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西部县域经济的发展呼唤金融支持,其发展进程和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金融支持的因素。因此,必须大力推进金融改革和金融深化,充分发挥金融的筹资融资、调节经济和资源配置功能,强化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为西部县域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支撑条件,使金融支持真正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动力因素,而不再是“瓶颈”因素。1.规范西部县域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持的制度基础要建立多层次的政策金融体系支持西部县域经济发展,构造严密的县域金融组织体系,同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2.建立健全西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的政府体系建立西部县域金融保障机制,加快金融法制建设,实施向西部县域倾斜、高效的金融政策,建立社会信用担保制度,改善社会信用环境,适当发行西部县域经济建设的地方政府债券,采取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有机结合的措施,矫正政府行为,改善金融运行环境。3.不断完善金融市场机制完善投资结构和投资机制,健全和完善货币市场功能,优化资金配置,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提高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率,大力发展区域性发展基金和投资银行。[10]加强西部县域金融组织体系建设,创新金融服务手段,提高金融支持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服务水平;整治社会信用秩序,优化金融环境;探索融资有效形式;选准信贷支持载体,完善相关政策配套措施,全方位支持西部县域经济发展。(二)加大科技、人才支持力度坚持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建立县科技投入的保障机制,增加县本级科技投入,改善基层科技基础条件。全面实施院、校、所(站)与县开展科技共建,政府给予资金支持。支持县域企业进一步拓展产学研合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支持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推广。支持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开发。发挥农业科技园区等科技示范基地和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扩大大学、职业教育在县域内的定向招生规模,每年选送一批基层科技人员到国家院校培训。鼓励落实大专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创业、支教的优惠政策。县以下的职业技术教育应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使新增劳动力都具有一技之长。实施县乡实用人才工程和非农职业技能培训阳光工程,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设立县域优秀人才奖励资金,重点奖励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第一线优秀人才。鼓励和吸引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通过兼职、技术开发、项目引进、科技咨询等方式,为基层提供技术服务。支持科技要素参与分配,切实落实收益分成、技术入股、股权激励等分配政策。[11](三)转变政府职能,营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西部地区县域政府要营造良好的县域经济发展的环境,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就是切实转变政府自身的职能。1.精简行政机构县级行政机构设置的规模大小和合理与否是影响政府职能的重要“指数”。必须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痛下决心,把一切不必要的机构和冗员从政府中分离出去,把应该由企业、个人和社会中介组织承担的职能真正放权由他们承担,精兵简政,理顺关系,增强政府行政机构的活力。2.转变政府职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转变是否到位至关重要。现阶段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县级政府和政府官员能不能服务好,有没有能力服务好。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经济的主体是投资者,政府的职能已经转向行业引导、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保障、环境再造这类问题,不可能再去做主体。就要尊重投资主体,做该做的事,不越位,不错位,不空位,不误位。我们讲不是有没有管好,而是有没有服务好,有没有能力服务好。西部欠发达地区必须推行的行政体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财务制度改革、审批制度改革等一系列举措,就围绕着一个核心那就是“服务好”。3.培育市场体系转变政府职能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要改变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行政资源配置方式,积极培育市场,健全市场体系,通过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西部地区政府要创造条件,大力构建各类商品市场、主要是农产品市场,以及生产资料、劳动力、金融、人才、技术和信息等生产要素市场。同时,要努力为经济组织参与市场竞争创造公平和良好的环境;要依照国家的法律和政策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维护市场的秩序,监督市场的运行。此外,还要注意做好市场服务,特别是信息服务和技术服务,发挥政府在沟通、协调、公证等方面的作用。4.搞好宏观调控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实行政府职能转变,应当强化对县域经济的宏观调控。西部地区发展地方经济必须突出自己的个性。这种个性是在充分尊重当地生产力标准上形成的。要把这个地方的优势发挥好,一定要充分尊重这个地方生产力的标准,充分地把握这个地方的特色和潜力,在这个基础上做大产业,做强企业,做响品牌。譬如:制定经济发展的整体战略和产业政策,调整经济结构,组织重大经济建设项目的实施等,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利益引导,科学地合理地调节县域范围内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政府的素质,提高政府经济决策能力,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一个高素质、高效率、高水平的组织系统是政府行为走向优化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政府调控的必要原件。5.合理利用资源县域经济水平要提高,必须考虑如何合理规划,形成一种县域经济资源迸发的可能。也就是说应该是高水平的、合理的调节资源,充分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这是县域经济要发展的一个最核心的问题。政府的决策、企业的生产,都是资源利用的过程,资源在不同部门的利用水平不一样,直接关系到这个地方经济的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的贡献率。一个地方、一个部门负责人的最大责任,就是对有限资源负责任,最大的本事,是能实现资源的利用水平最大化。资源能利用好,竞争力就强,反之则毫无竞争力可言。企业追求的是实现利润最大化,政府追求的是实现合理利用资源的最大化。县域经济的决策,要顺应经济的规律性,顺应经济规律的阶段性。6.实行政企分开政府要归位放权,理顺与企业的关系,让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转变政府职能,实际上就是转变政府参与经济运行的方式,即就是该放开的坚决放开;该管住的一定管住。在经历了从小商品到大市场到大产业,从诚信经营到质量立
本文标题:县域经济建议及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646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