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雷雨艺术结构浅析》
1曹禺剧作的艺术特色总的说来,曹禺剧作结构严谨,戏剧冲突尖锐;人物性格鲜明;语言个性化,且具动作性,抒情性。结构严谨,戏剧冲突尖锐表现在:1、如《雷雨》时间跨度长达30年,但剧情却浓缩在24小时内;2、地点集中:故事在周公馆展开;3、人物集中:以周朴园为中心,以周、蘩为明线;周、侍暗线,由血缘关系使矛盾冲突尖锐,且使整个剧情波澜起伏。人物性格鲜明:《雷雨》、《日出》、《北京人》中塑造了蘩漪、周朴园、陈白露、李石清和曾文清、愫方等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蘩漪、陈白露、愫方更是个性鲜明,具有美学价值。语言的个性化表现在:1、人物语言不仅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征等,而且符合剧情规定的场景和人物心态;2、《北京人》里的含蕴隽永、抒情写意的台词,就是动作性和抒情性融合在一起的个性化的语言,剧中人物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现自己的性格特征,推动剧情的发展;3、《北京人》第三幕瑞贞和愫方的那大段台词,在平淡中迸发出一种不可遏止的感情冲击力量。论《雷雨》的艺术特色一、作品介绍。《雷雨》是我国杰出的戏剧大师曹禺的首部戏剧作品,1933年在《文学季刊》上一发表,便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通过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内错综复杂的关系,深刻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在中国的文坛上有着深远的影响。故事叙述的是在一九一八年,周公馆的太太繁漪不堪忍受周朴园那种封建家长制的束缚,在与周萍相遇后唤起了她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并与周萍相爱了。不久周萍开始悔恨与繁漪的这种关系,他爱上了侍女四凤。四凤的母亲——鲁妈来到公馆,周朴园发现鲁妈就是他的前妻,周萍的生母——侍萍。而鲁妈的儿子鲁大海恰巧又领着矿上的工人来找周朴园谈判,鲁大海2正是周朴园与侍萍的儿子。雷雨之夜,准备与四凤一起出走的周萍,在父亲的威逼下认母,四凤方始明白她心爱的周萍竟是同母异父的哥哥。严酷的现实让四凤无法承受,她冲向花园,碰到漏电的电线而死,周冲去救她也触电身亡。周萍开枪自杀了,两个妇人疯了。二、艺术特色。1、鲜明的人物性格。这部戏剧中的人物都具有鲜明的特色。他是封建主义的资本家代表,有着一副的嘴脸。一方面对侍萍有着深深的怀念,但另一方面,当见到三十年后的侍萍时心里又埋下了一条底线,在往事对他的利益、声誉、地位没有构成威胁时,他可以顾念旧情,一旦构成威胁,就换上了一副无情的嘴脸。从他对待自己的儿子鲁大海的态度就可以看出他的丑恶嘴脸。2、而《雷雨》中悲剧矛盾的社会性,一向为人们所肯定。剧中的周朴园与鲁侍萍、周萍与继母繁漪、周萍与同母异父的妹妹四凤的感情纠葛尤其引人注目,人物复杂微妙的关系使得全剧充满了不可避免的悲剧意味。正如作者所说:“在雷雨里,宇宙就像一口残酷的井,落在里面,怎样呼号也难逃脱这黑暗的坑。”③剧作展现了下层妇女(侍萍)被遗弃的悲剧,上层妇女(繁漪)个性被压抑的悲剧,青年男女(周萍、四凤)得不到正常爱情的悲剧,青春幻梦(周冲)破灭的悲剧,以及劳动者(鲁大海)反抗失败的悲剧。(1)情感的冲突。首先是周朴园与侍萍的情感冲突。周朴园与侍萍的冲突在三十年前就已经形成了,当侍萍被周家赶出来的时候,跳河自杀的时候,为了孩子和生计两次再嫁的时候,对周朴园的仇恨已经积聚到极点,当在周公馆在次见到周朴园的时候,周朴园狡诈,丑恶的嘴脸再次呈现出来,在见到鲁大海带领着工人来谈判时,被无情的奚落并镇压时,让侍萍再一次看清楚了周朴园。周朴园与蘩漪之间的冲突,主要是受到封建礼教的残害,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年轻的蘩漪嫁给了周朴园,同时由于身体不好,周朴园经常逼她吃药,从而使蘩漪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现实生活的束缚让她极为厌烦。周朴园与蘩漪之间的矛盾冲突,直接导致了蘩漪对周萍疯狂的爱情,是对周朴园的一种报复,同时也是对封建礼教的一种反抗,但由于周萍的懦弱与退缩,害怕封建伦理观的批判,在与蘩漪的爱情中选择了逃避,从而激起了蘩漪对爱情的更加疯狂的追求,与对四凤的排斥与厌恶,又导致了一个无法实现的爱情悲剧。在周萍、四凤、周冲的感情中,周萍因为逃避与蘩漪的不伦关系,爱上了周公馆的侍女四凤,在与四凤的爱情中,本以为是一个圆满的爱情,最后却明白了两人是同母异父的兄妹,而此时四凤已怀孕,于是又知道了一个无法跨越的感情鸿沟,也是冲突的最高点。在这个爱情中,周冲对四凤的纯真的感情,为沉闷的情感基调增加了一点明亮色彩。当周冲与周萍的情感形成冲突时,他又毅然得选择了放弃,最后当所有冲突达到无法调和时,选择了悲剧的命运。(2)阶级的冲突。阶级上的冲突主要体现在具有封建性的资本家性质的周朴园与工人阶级代表鲁大海之间的冲突。周朴园与鲁大海本是父子关系,但周朴园因为利益、地位在一开始却否认了他们之间血缘关系,因为他们处于不同的阶级立场,而且是处于相互对立的阶级立场上,这来自于那个时代本身的阶级矛盾,这个冲突本身就明显的存在且无法调和。3阶级矛盾是社会悲剧的根源,作者现实地表现出了在阶级对立无法调和的背景下,一切抽象的、超阶级的爱和温情都变得那样软弱无力。周朴园对侍萍不能说毫无真情,但30年前他屈从家庭抛弃了侍萍,30年后他更是软硬兼施,企图用一张支票勾去30年的血泪债。对于自己的儿子鲁大海,也是不能说没有一丝疼痛之感——他责备打了大海的周萍,“太莽撞了”——但他依然毫不犹豫地将他开除了,在阶级的鸿沟面前,他必然地撕破了所有伦理的面纱,使得所有的“脉脉温情”都变成了残酷无情。当一切陈年旧帐和难以启齿的血缘谜底在一个雷雨之夜被揭穿时,一场人生的大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自杀;周冲为救四凤也触电身亡;周萍开枪自尽;繁漪疯了;侍萍呆了……舞台上只剩下孤独的周朴园。这就更加强化了对“不公平”的社会“与命运”的控诉力量。于是就有了“挣扎”。曹禺说:“这堆在下面蠕动着的生物,他们怎样盲目地争执着,泥鳅似地在情感的火坑里打着昏迷的滚,用尽心力拯救自己。”④但这又是怎样一种挣扎与拯救呢:周萍抓住了四凤不放手,想由一个新的灵感来洗涤自己;繁漪又抓住周萍不放手,想重拾起一堆破碎的梦而救出自己;侍萍(鲁妈)也抓住四凤,希望她不要重走自己当年自己走过的路,以永远摆脱发生在昨天、今日又被唤起的梦;周朴园又抓住侍萍,希望借助她的明智,既结束旧梦,又维护周公馆的既成秩序;甚至天真的周冲,也在抓住四凤,想仰仗她的帮助,走入理想的境界。这样一个抓住一个,揪成一团,“正如跌在沼泽里的赢马,愈挣扎,愈深沉地陷在死亡的泥沼里”⑤(3)人物关系上的冲突。周朴园与鲁大海既是雇佣关系,又是阶级对立的关系,同时又是父子关系;侍萍与周萍是家庭地位悬殊的阶级对立关系,劳动人民与剥削者的关系,是自己心爱的女人的母亲,同时又是母子关系;蘩漪与周萍既是后母与儿子的关系,也是乱伦的情人关系;周萍与四凤既是主仆关系、爱人关系,同时又是同母异父的兄妹关系,这种种的在人物关系上的冲突构成了《雷雨》的特色,同时也因为这些关系和冲突无法调和,最终使剧发展到了高潮。3、环境氛围的烘托。“屋中很气闷,郁热逼人,空气低压着。外面没有阳光,天空灰暗,是将要落暴雨的神气。”剧中环境的描写形成了《雷雨》的特殊的色彩氛围与情感基调,通过这种“郁热”、低沉的环境描写,为人物的出场以及情节的发展、矛盾冲突的激化与升级作好了铺垫。同时也暗示了悲剧的结局,照应的“雷雨”的主题。4、深刻的主题思想。《雷雨》以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尖锐矛盾,展现了有典型意义的剥削家庭的罪恶史,揭露了中国旧社会资产阶级家庭没落、腐朽,从而揭示了整个封建社会的衰败。5.(一)紧凑集中的戏剧结构,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反比”和“穿插”的表现方法。剧本在一天的时间(上午到午夜两点)、两个场景(周家客厅和鲁家住房)内集中展开了周鲁两家前后30年的复杂的矛盾纠葛,把“现在的戏剧”(繁漪与周朴园的冲撞,繁漪、周萍、四凤、周冲之间的情感纠葛,周朴园与侍萍的相逢,周朴园与大海的冲突)和“过去的戏剧”(周朴园与侍萍“始乱终弃”的故事,作为后母的繁漪与周家长子周萍恋爱的故事)交织起来,推动了剧情的发展。(二)用必要的舞台说明,真实场景的渲染,更完整地塑造人物,更深刻地表现主题。剧本中一再出现的蝉鸣、蛙噪、雷鸣,无不在渲染郁热的苦夏氛围,同时暗示着一种情绪、心理、性格,以至生命的存在方式:在《雷雨》中,几乎4每一个人都陷入一种“情热”——欲望与追求之中:周冲充满着“向着天边飞”的生命冲动,沉溺在永远不能实现的生命自由、健全发展的绝对理想境界的精神幻梦里;繁漪、周萍、四凤,则充分表现了人的非理性的情欲的渴求,尤其是作者倾心刻画的繁漪,她更有原始的野性,更充分地发展了人的魔性。鲁大海也同样满蓄着反抗的、破坏的、野性的力。即使是鲁侍萍,以至周朴园,他们对充满痛苦的(侍萍是一种屈辱之苦,周朴园则是忏悔之苦)初恋的极其矛盾、复杂的情感反应,正表明了对于曾经有过的人的情爱难以摆脱。(三)《雷雨》中有许多地方都采用引导性最强的疑问句、祈使句来与陈述句搭配使用,组织一个个戏剧场面,表现人物间的矛盾冲突。如剧中侍萍与四凤回家后繁漪和周萍的对白:繁“你说,你今晚上预备上哪儿去”周“我——(突然)我找她。你怎么样?”……周“(暴烈)你胡说!你不配说她下等!你不配!她不像你,她——”。因为疑问句、祈使句对于说话对象有一定的强制作用,明显要求对方作出动作反应。这样正反相结合,既突出事实的主题,又体现出《雷雨》的语言艺术。(四)采用多样化的跳脱断续手法这一手法在曹禺手里已成为一种得心应手的语言艺术手段,它被广泛地运用,而且方式多样,达到新颖独创的境地。如在侍萍叫周萍与四凤永远离开周家时,繁漪、周冲、周朴园陆续上场的一系列对话时侍萍的言语和独白:“不,不!(低头)啊!天!”,周萍(向鲁妈)“您——您是我的——”,“(不由自主)萍——(回头抽咽)”。这样它们借助于语境,并通过剧中人想象来领会话中未说出部分的意思,使实质内容得到强化。同时也引起读者的想象,达到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从而增强语言表现力。又如周冲在鲁贵家对四凤讲:“海,……天,……船,……光明,……快乐”的话;以及在四凤将和周萍走时他(疑惑地,思考地)“我忽然发现……我觉得……我好像便不是真爱四凤;(渺渺茫茫)以前,……我,我,我——大概是胡闹。”(五)赋予多义性的语言形式曹禺用一种语言形式同时传达多种信息,在表达话语理性意义的同时,表达丰富的内心动作,使人物的动作生动而鲜明。如:由于剧中所有人的欲望与追求都被一种人所不能的强大的力量所压抑者,剧中几乎每一个人出场时都嚷着“闷”,繁漪更是高喊:“我简直有点喘不过气来。”这象征着生命“热力”的“郁结”——超常态的欲望与欲望的超常态的压抑,造成了人的巨大精神痛苦。由此引发的是极端的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的“‘雷雨’式的性格”,与近乎疯狂的白热、短促的“‘雷雨’式的感情力量”。当听到繁漪那失去了母性的一声大叫:“我没有孩子,我没有丈夫,我没有家,我什么都没有,我只要你说——我是你的!”读者会感到这种人被逼得走投无路时的病态的挣扎。(六)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对于塑造人物形象,起了很大作用。如周朴园:盛气凌人,如他在与儿子和繁漪对话时特别是要繁漪吃药时“喝了它,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鲁侍萍:抑郁沉缓,如:她看了镜台的相片时的独白正好体现这一点;鲁大海:鲁莽简单,在与周朴园的对话中体现(二)结构1.《雷雨》的结构可谓颇具匠心,它线索分明,结构严谨,爆发力大,作者在写作时,非常巧妙地体现了戏剧的特点:时间、地点、情节三要素完整一致,人物安排、场景变换、戏剧情节的展开都集中在一定的场面和场景中。它沿着矛盾与冲突的一步步发展进而形成了一个总的框架,所以在《雷雨》的创作中作者为了表现其主题的需要,采用了便于使矛盾冲突强化、集中的闭锁式结构。剧本5以三十年前的矛盾为起因,从一天的冲突下笔,待大幕拉开,早已“山雨欲来风满楼”,悲剧的发生只是三十年来矛盾发展的结果。整部剧以现在的戏引发过去的戏,又用过去的戏来推动现在的戏。过去的戏,为现在的戏提供了基础和背景,规定了情景氛围。三十年前周朴园对侍萍母子的遗弃,导致了三十年后雷雨中的这场悲剧。
本文标题:《雷雨艺术结构浅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655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