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育婴师培训早期教育讲义
顶叶枕叶小脑脑干海马丘脑颞叶额叶感觉运动皮质大脑基本结构资料来自美国G&B儿童发展咨询中心边缘系统育婴师培训早期教育讲义第一讲早期教育概论婴儿从出生的第二天开始学习,就迟了一天。―前苏联生理心理雪学家巴普洛夫(一)早期教育定义早期教育的年龄时间段没有一个非常严格的定义。早期教育这一概念在教育词典里是没有出处的。一般对早期教育的广义理解为学前教育,即指0-6岁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以促其动作、语言、认识过程、社交行为、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发展。狭义理解为0-3岁的教育,即指婴幼儿期的教育。而有的早期教育专家指出,早期教育应该从胎儿期开始,即胎教。(二)早期教育的生理学基础从生理学角度讲,人类智力的发展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递减规律的,一个人的婴儿时期是他的智力发展的最快时期。人在7岁以前的6年中,可以获得一生中60%左右的智力。因而在这个时期,给婴儿提供相应的适宜的环境,将对他的一生的事业和才能的发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简单地说,早期教育是在孩子大脑发育最关键的时期,给孩子储存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1、大脑的基本结构2、大脑的发育状况婴幼儿大脑发育特点:4岁儿童的脑重已经达到成人的90%左右:在全身各器官系统的发育成长中,神经系统的发育居领先里为。新生儿的脑重只有350克,大脑皮质的脑回较少,脑沟也较浅。1岁儿童的脑重迅速增至950克左右,植物神经发育基本完成。3岁儿童的脑重即增至1100克左右,小脑的发育基本完成,能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加强动作的准确性。从4岁开始,大脑内神经细胞形成了越来越复杂的网络。此刻,儿童的大脑重量已经达到成人的90%左右,是全身发育最大的器官。神经元是大脑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是处理信息的细胞。据估计,你的宝宝从大脑开始发育时算起,神经元的数量以每分钟25万的速度递增,到出生时最多,达到1000亿个。神经元的形态大小各异,标志着它们最终将要行使的指责不同。迄今为止,科学家已确认大约25种不同的神经元。一个神经元一旦发育成熟,本身会发生几个重要变化:轴突生长:神经元延伸出轴突与其他神经元发生接触,并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活动电流以传递信息。树突生长:树突位于神经元的末梢,和其它的神经元发生接触。它们看上去像一棵树的许多分叉,但树突之间永远不会发生接触。传递信息: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和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发生接触的部分叫突触,化学物神经递质就在这里流动。这些神经递质携带着信息,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神经元、树突和突触之间的相互协作的方式尤其重要,因为突触的结构将最终决定信息在脑部的传递方式。而人的早期经验恰恰决定其大脑的突触组织。脑干:控制人体的基本功能,如呼吸、心跳和反射活动。枕叶:处理视觉信息。颞叶:与听觉、嗅觉、语言等技能有关。顶叶:处理触觉、空间认知和知觉信息额叶:与高级四位有关,如推理、审慎思考、解决问题和思考。边缘系统:由一些单独脑结构组成(如海马结构、杏仁核族及隔核。海马:控制人的记忆中枢,负责处理记忆信息。丘脑:控制各种感觉及动作的协调。小脑:控制运动、平衡和举止,并参与记忆储存。感觉运动皮质:处理各种感觉信息。出生时构造已基本完备,在早期发育过程中还会不断完善。出生时就已有基本的视觉感知能力,2个月时此项功能突飞猛进,4-8个月时已能清楚地看到物体,并意识到颜色。出生时负责处理听觉信息。大致3个月时,随着活动的日益频,开始参与处理语言信息。繁在2-3个月时,活动日益频繁。在婴儿出生的投12个月里发育缓慢,但在8-9个月时活动程度急剧增加。在婴儿出生后的头12个月里发育缓慢,但在14个月时活动程度急剧增加。在婴儿出生后的头12个月里一直活跃,在8个月时活动程度急剧增加。出生时构造已基本完备,且具有完整的功能。在出生时还出于未完全状态,在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年里逐渐发育。在出生时构造已基本完备,且具备完整功能。神经元构造的模式图树突细胞核细胞体髓鞘轴突神经冲动方向突触后树突末梢突触后树突突触大脑突触密度出生时岁时岁时614婴儿在出生时,大约有50万亿个突触连接,这个数目相当于成年人的1/10。孩子3岁时,突触连接的数目大致是成人的2倍,大概是1000万亿。到了14岁,孩子的突触连接数目和成人大致相同。在最初,你宝宝的每次新体验都会导致他大脑内突触连接的增加,以及突触密度的显著增大。当经验越来越丰富时,他的大脑就通过突触筛选来优化自己。研究证明,突触之间存在竞争,取胜的关键在于经验。一个突触被使用的机会越多,它就越有可能被永久保留下来。例如,你的宝宝每听到一次你的声音,他大脑的某些突触就会对这个信息进行加工。在多次听到你的声音之后,处理这个信息的突触连接就会加强,这部分突触就会存活下来。而哪些不被经常使用的突触通常就会枯萎或死亡。这个过程,科学家称之为“突触演变”。通过“突触演变”,大脑在处理信息时会变得效率更高。例:很多早产儿较聪明。(三)早期教育的原则早期对小儿采用教育训练并给予良好环境刺激,可使先天赋于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甚至在一定程度内;改变先天赋。早期教育的原则是:1、从孩子出生起(或者在胎儿期)就有计划、有目的地根据小儿生理心理特点,略为超前地进行教育训练和培养。2、教育任务应与保健措施相结合进行,通过一日生活制度中的每一个环节,结合吃、玩、睡培养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做到动、静结合,室内外活动相结合,发展动作、语言和认识能力。3、进行智力教育的同时.要对小儿的行为个性品质等进行全面培养。4、教育内容与方式应符合小儿入神经心理与体格发育的规律,注意小儿的直观性和模仿性,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坚持启发、诱导和正面教育。5、成人要做儿童的榜样,爱护相尊重小儿,进行教育时要态度亲切,动作轻柔,方法一致。6、准备应有的玩具、教具、运动设备,使小儿情绪愉快。(四)早期教育的误区误区一:拔苗助长一些家长期望孩子成为天才,他们在婴儿才几个月大的时候,就开始训练孩子走路、认字,好像孩子走路走得越早越好,认字认得越多越好。这些家长期望孩子有一个超常规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能成为神童,甚至成为科学家,于是他们一味注重孩子认知方面的短期效应,给孩子加班加点施压,人为地追求孩子学习的分数、名次……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家长从孩子2-3岁就开始强化教育了。湖南师大教育系主任曹中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讲了这样一个孩子。他说他有一个朋友的孩子叫庆庆,小的时候邻居就称他为“神童”,将来一定会是北大、清华的料,因为他1岁开始认字,3岁的时候就能读报了,4岁的小庆庆能背诵300多首唐诗,5岁就已经能解答小学一、二年级的算术题。上小学以后,庆庆顺利地进入了当地一所重点小学的实验班,他的成绩在班上也总是遥遥领先,但他的父母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一年级的时候就开始请老师为庆庆补习小学五年级的知识了。不仅如此,课余小庆庆还要参加各种竞赛、学习班等。到了初中,庆庆的成绩开始下降,很多知识他早就在家学过,因此每次上课,庆庆总喜欢睡觉。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开始意识到孩子自觉学习的重要性,他们希望庆庆能够自学,还是按照以前的进度,超前接触课本的知识。然而庆庆开始厌恶学习,他开始迟到、早退、甚至旷课,成绩一落千丈,最后连一所普通的大学都没考上,不得不去参军了。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格塞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双生子实验。他在实验中训练一对双生子学习攀登一种梯子。双生子A是从46周开始训练,双生子B是从53周开始训练。A尽管先开始训练,但在46-53周之间进展缓慢,而B从53周后很快就赶上了A的水平。格塞尔的实验说明:儿童的心理主要是一个自然而然成熟的过程,教育不能改变发展的主要时间进程。只有在儿童心理成熟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教育才能使发展有所加快。而在时机未到的时候,教得再多作用也不大。那么,在什么时候把某种知识技能教给孩子合适呢?前苏联的儿童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他指出,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同一时期有两种水平,水平1是儿童不借助外力自己已经能够达到;水平2是在外界帮助(也就是教育)之下能达到的,而两种水平间的区域叫做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代表了儿童通过教学可能发掘出的潜力。在此区域内的知识技能孩子才能学会。最近发展区也是一个动态的区域,它随着儿童的成长也一步步地推进,教育者应当了解孩子的能力水平,对孩子“跳一跳,够得着”的方面给予教育指导;而对孩子怎么跳也够不着的方面就不要心急,应该耐心等待,让孩子准备,到孩子思维发展到一定程度、并做好了准备时,再教不迟。而想通过教育跨越儿童发展的必经阶段,只能是拔苗助长。误区二:早期教育并不是早期智力开发有些家长以为早期教育就是早期智力开发,不惜钱财和精力进行智力投资,购买大量昂贵的高级玩具;不管孩子愿意不愿意,令其琴棋书画无所不练;稍大些又进行过于复杂的思维训练。单纯智力开发论的错误在于只重视智力的早期开发,忽视非智力因素的早期培养。一个人是否成才,不仅与智力水平有关,而且与非智力因素关系甚大。专家的研究结论是,学生在小学时的成绩主要受智力因素的影响,从中学低年级开始,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以致进入成年有否成就,将主要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而且,单纯智力开发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一个儿童出生后,要经过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渡与发展,完成这个过渡与发展叫做儿重的社会化。儿童的社会化过程,既不能单靠智力开发,也不能只靠成人说教,而主要靠与其他人的社会交往来实现。儿童在交往中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相互适应,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培养各种良好的非智力素质。倘若孩子只具有较高水平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能力,而不具备良好的非智力素质,那么,他在社会生活的适应上就会感到困难,处理不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孩子,其心理发展是有缺陷的,即便是智力水平高,终究难以成才。因此,早期教育决不能单重智力开发,必须特别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误区三:早期教育不等于放任自流据了解,目前一部分家长对早期教育的科学性持观望和怀疑态度,认为对孩子应该“无为而治”。部分家长误认为让孩子过一个快乐的童年就是让孩子尽情地玩乐,这样纯粹玩大的孩子一旦上了小学就会产生严重的不适应。幼儿不仅要过一个快乐的童年,重要的是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产生思索,掌握各种交流的工具,为小学教育打下基础。早期教育专家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必须加以人为的适当控制。教育是一种约束力,是让孩子从原生态的人蜕变为社会道德约束下的常态人。误区四:婴儿是病人或残疾人能帮他做的都帮他做。因为“爱”他(她)(“爱”在“朋友”头上加上沉沉的头盖,爱太多了,变为了溺爱)朋友小孩的例子:八岁的大男孩,还是奶奶帮忙擦屁股。(五)敏感期(也称“关键期”)1、什么是敏感期孩子从呱呱落地后到会走路、说话、吃饭、写字……孩子一切从无开始,是如何完成这些“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以适应这个复杂的世界的呢?那是因为自然有赋予正在发育成长的生命以特有的力量。蒙台梭利指出助长幼儿发展的主要动力有三:一是敏感力,二是吸收性心智,三是自发性活动。其中的敏感力是指一个“人”或其他有知觉的生物个体,在生命的发展过程中,会对外在环境的某些刺激,产生特别敏锐的感受力,以致影响其心智的运作或生理的反应,而出现特殊的好恶或感受,这种力量的强弱,我们称之为“敏感力”。当敏感力产生时,孩子的内心会有一股无法遏止的动力,驱使孩子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内在需求或敏感力减弱,这股动力才会消失。蒙台梭利称这段时期为“敏感期”,有引起教育家则称为学习的关键期或教育的关键期。如果在这个年龄段对孩子实施某种教育,可以事半功倍,而一旦错过了这个年龄段,再进行这种教育,效果就明显差多了,有时不只是事倍功半的问题,甚至终身难以弥补。1935年,奥地利生态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洛伦兹发现,小鹅孵出后的一两天内,愿意追逐它第一次见到的活动的物体。如果见到的是母鹅就追母鹅,见到的是人就追人,而且这个习惯会长期保持下去。若在小鹅孵出的一两天内将其与母鹅或人隔开,那么再过一两天,无论母鹅或人与小鹅怎么接触,小鹅也不会追逐母鹅或人了。经过多次实验,洛伦兹把小鹅这种无须强化的,在一定时期内容形成的反应叫“
本文标题:育婴师培训早期教育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665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