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互联网巨头垄断移动互联网时代或将开启
移动互联网资讯站6月13日讯,不约而同,几大互联网巨头选择了5月作为各项“传说中”收购案公布的时机。阿里巴巴入股新浪微博、高德,百度3.7亿美元收购PPS,携程战略投资航班管家。收购潮爆发的趋势中,传统互联网巨头的落子布局已经相对清晰:争夺流量入口,从“一专”向“多能”的生态链平台扩张。“传说”仍然在发酵。搜狐竞投PPTV,阿里巴巴和苏宁云商被传也来搅局;360收购2345导航,尽管被否认,但8000万美元的收购价似乎言之凿凿……爆发于5月的收购潮,在6月,甚至整个下半年,显见仍将持续。收购潮起云涌“窗口期到了。”多名投资人向IT时报记者表示,虽然收购意向在此阶段集中爆发,但之前的谈判布局短则数月,长则一年,如今只是水到渠成,互联网巨头对于移动互联网企业的并购,只是开始。巨头手握重金2012年,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收入增幅依然惊人。仅Q4,阿里巴巴营收为18.4亿美元,增长80.4%,净利润达6.4亿美元,超过腾讯的5.5亿美元及百度的4.5亿美元,位居第一。接下来是腾讯,收入为121.531亿元(约合19.335亿美元),增长53.4%。百度营收为63.35亿元(约合10.17亿美元),增长41.6%。与此相对应的是资本市场的收缩。在并购案频发的5月,ChinaVenture投中集团旗下CVSource统计显示,国内共披露创业投资(VC)案例11起,投资总额0.62亿美元,比4月(19起案例、投资1.30亿美元)有所下降,相比2012年同期更是差距明显。相比VC/PE投资机构的谨慎,2013年以来产业资本持续活跃,阿里巴巴集团战略投资高德软件的近3亿美元,在5月披露的私募股权投资(PE)案例中,排名第二。收购后项目却被砍优酷土豆的合并,让财大气组的互联网大佬们猛然发现,原来“商场上真的没有永远的敌人”。尽管他们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在抄袭,创业者项目能被模仿证明“创新”还不够,但既然能用钱解决,未尝不是个好办法。王伟(化名),创业8个月,公司被某互联网巨头以千万人民币全资并购,作为创始人,巨头给出的条件是:年薪80万元,外加巨头的若干股份。然而,进入巨头没多久,他发现,自己满心欢喜以为可以实现一个梦想,没料想,梦想早已被现实所代替。被收购后,创业的产品被直接砍掉,他和团队们成了巨头旗下的一个手游工作室。数据、金融、人才,这是一家企业被收购的理由。在PPS、高德、微博、虾米等一长串被BAT收购的知名公司背后,更长的一串是那些尚不知名的创业公司名单。资深媒体人余德感叹,对于手握重金的互联网巨头而言,移动互联网公司太便宜。收购窗口期启动“资本市场的收缩和机构的退出需求共同推动他们选择被收购。”福布斯中文版副主编尹生指出。最新360收购2345的传闻中,8000万美元的收购价让王强(化名)直呼太便宜了。作为接近2345的人士,王强告诉IT时报记者,据他估计每年2345的净利润将近2亿元,而且在两年内,保持60%以上的增速没什么问题。按近5亿元人民币的收购价计算,市销率仅有2~3倍,显然不太符合常规。然而,如果从大环境来看,2345的好日子不一定能持续多久。2012年IT时报便持续跟踪报道,由于涉嫌盗版推广,2345的母公司瑞创赔偿微软3600万元,包括创始人韩猛在内的8名高管被判缓刑。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这让瑞创独立上市的可能变得很小,包括投资者51.com庞东升在内,已无心恋战。市场留下来的机会也不多了。360、百度、美丽说都是网址导航类网站强有力的对手。但网址导航的性价比应该是百度SEM(搜索引擎营销)的十分之一不到,虽然自从2011年开始到现在,网址导航的价格已经调高了十几倍。王强认为,即使这次收购传闻没能最终敲定,那么留给2345的时间也不过两年。2345此前曾获得巨人网络创始人史玉柱、红杉资本的投资,在窗口期缩短的前提下,不难理解其退出的需求。“被抄袭”或“被死亡”在移动互联上即将三分天下的准垄断大格局中,中小微企业和个人开发者能否独善其身?收购未成功却遭抄袭投资机构人士范荣(化名)告诉IT时报记者,他手中的几个TMT项目,目前都有BAT的投资部门接触,但对于这些橄榄枝,创业者颇为纠结:在对自己创新得到承认的兴奋中,掺杂着对BAT的警觉。在PC互联网阶段,巨头抄袭创业者的思路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抄袭的门槛更为降低。一位创业者的项目,在经过几关考核后,终于见到了百度投资部门的老大,但最终项目被业务部门否决,理由是,“这个项目,我们自己也做得出。”移动互联网创业者、“爱吧网”CEO石庆年有着同样的经历:“去年末的时候有行业巨头来跟我们谈并购事宜,当时我们前期投入几百万进去,也确实缺钱,正在四处找资金,于是就跟他们的CFO谈了许久,将很多产品架构的数据和资料都交了出去。”但石庆年未曾想到的是,并购没有谈拢,对方却很快推出了几乎完全一样的产品。对于这次失败的收购,石庆年并不觉得意外:“对于巨头们来说,产品的黏性、用户规模才是他们所注重的,往往一些产品的创意很好,但它就是不愿意收购——自己抽个小团队出来就能模仿开发出一款相近的产品,何必花那么大代价去买?”类似的故事听起来是不是很耳熟?当年张小龙创办Foxmail时,雷军本来有机会15万元就买下,但派去和张小龙洽谈的研发人员觉得,这个软件金山用1~2个月也能做出来。于是,这事就没影了。后来呢?腾讯收购了Foxmail,金山软件的第一大股东成了腾讯(2013年雷军回购增持,成为第一大股东),再后来,便有了微信。开发者入围门槛的提高“作为不足十人的小公司,我更关心的是寻找合适产品和销售点。”在接到记者的这个问题时,iOS开发创业者李波有点愕然,对他这样的移动互联网创业者来说,BAT的收购布局实在太过遥远,这也是记者在采访开发者、中小型移动互联网公司中发现的一个普遍现象。“这种宏观问题对我们并没有实际意义。”李波坦率地说道,他们更关注的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与市场优势,但不能否认的是,开发、市场投入、盈利压力都是无法回避的先决条件:“在巨头们的介入后,淘汰一批人是肯定的,如果不走资本这条路,像引进VC/PE投资,或者寻求被大公司并购的机会,那么我们也撑不了几年。”生存下去之后,还要面对发展的压力。“开发者的项目和团队一天不如一天值钱。”李波感叹道,接近泛滥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和巨头们的介入,让市场环境更加扑朔迷离,最早单纯靠做一个简单的放屁APP就可以赚到10万美元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虽然独立开发公司会长期存在,但门槛和要求势必越来越高。“如果只满足于一个月赚几万,那AppStore就能满足。但如果想要扩大规模或者流程化,就得考虑引进投资。”而从市场上来说,产品足够优秀自然会吸引众多的天使投资人,但开发者们却面临的是另一种现实:“很多时候开发者自以为很好的产品,在投资人眼中看来都是儿戏。”续美未尝不错有了创意,却缺乏资源,但巨头们注重的往往是后者,这也是许多开发者所要面临的共同窘境,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开始舍本逐末,单纯地追求用户规模:“靠烧钱的方式,砸出几百万的用户规模,但这行并不是有用户规模就能吸引收购,有投入就有回报的产业,很多广告费用就白白那么扔了出去。”就在婚恋这一个垂直细分行业中,石庆年一年多来已经见到十多家因为缺钱而死掉的创业团队。对于BAT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大把撒钱,石庆年还是抱有希望的:“巨头们虽然收购了很多产品,但尚未形成完全垄断,而且在垂直化、精细化的市场中,它们还未能够占据完全优势,反倒是在技术细节、创新核心上,中小型创业者更具竞争潜力。”不过,更加现实的是,对于开发者们来说,活下去和赚钱,是最迫切的事情,巨头们带来的隐忧反倒是在其次:“即使寻求不到并购机会,能够活下去并赚到钱,也未必不是个好的选择。”尹生以其英文的中文译名称呼BAT——蝙蝠,他认为,“蝙蝠关系网”的根基似乎正变得越来越牢固,可供颠覆的漏洞越来越少。当然,创业公司在BAT的覆盖下,还是有机会的,但需要调整思路,也许出现新巨头的机会很少了,但可以通过与BAT的合作,或者专注某个细分市场,从而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也即“BAT关系学中的价值合作者或者补缺者”。谁会是下一个目标?阿里巴巴旋风般收购了新浪微博、高德、虾米,百度收购了PPS,腾讯据说也在竞投网秦……BAT基本意图初现雏形:无论是O2O,还是地图、电商,依托于自身强大资源,打造一个庞大的生态圈,以此类推,很容易便能猜测出BAT希望收购的行业类型。不可能是大众点评被猜测最多的收购对象无疑是大众点评。虽然阿里巴巴当年收购口碑网失败,但其对本地服务的谋划一直没有停止,从已有的收购路径来看,阿里巴巴O2O的方向已经十分明确,积累了十年的大众点评与此目标有着天然的契合。同时,百度的地图、腾讯的微信会员,与大众点评都存在互补或竞争的关系。“理论上,大众点评自然是最值得收购的一家互联网企业,但我并不认为他会接受被收购。”范荣分析,大众点评创始人张涛对于独立上市一直没有放弃,对市值更有着颇高的期待,毕竟国外同类网站Yelp业绩抢眼,市值17亿美元,而大众点评的另一个模仿公司Groupon即便股价狂跌,但市值仍有40多亿美元。2012年,大众点评获得第四轮6000万美元投资,其估值不低于10亿美元,而在记者去年对张涛的采访中,他对大众点评的期许是千亿级,预计盈利期是今年年中。既不缺钱、盈利又在望,虽然阿里巴巴对于O2O市场的强势进入会对其造成不小影响,但大众点评为此放弃独自前行,的确没有理由。金融、旅游或是下一座金矿“事实上,可能会发生重大变化的领域是金融数据服务。”范荣提醒,虽然不像BAT收购那样声势浩大,近一年来,该领域已经完成了多起并购,比如万德资源亿元收购了资讯系统公司EverHero,大智慧最近刚收购了新加坡新思维私人有限公司和北京慧远保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100%的股权,“资源已经在整合。”再来看阿里巴巴,2012年支付宝拿到了第三方基金销售牌照,7亿多有网上支付经验的用户,足以支撑各种各样的想象,而阿里巴巴在金融方面的布局,更是走在了百度和腾讯的前面,因此,将下一个收购目标转向这个领域并不奇怪。范荣表示,他最近也在与阿里巴巴的投资部门联系,看手头一个相关项目是否能引起阿里金融的兴趣。另一个需要注意的行业是旅游业。百度最重要的收购之一便是去哪儿,并利用搜索优势将大量流量导向了去哪儿,但去哪儿缺少很重要的一块内容是点评,因此像蚂蜂窝这种“攻略网站”很可能对其产生互补。不过范荣认为,旅游领域本身价值有限,涉及金额不会很大。买单后的隐忧并不是所有人对这股收购潮都看好。巨头与创业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平台整合是否顺利、甚至政策上存在的不确定,都让未知的风险成为隐忧。将重蹈雅虎式失败?“如果BAT仅仅是靠摊大饼式收购,而不去整合优势资源,就是慢性自杀。”互联网老兵谢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对于百度、阿里、腾讯这样的巨头而言,单纯“大而全”的收购许多占据入口优势的产品,而不去提供平台式支撑,并购后的整体表现反倒会呈疲软态势,难免遭受雅虎、Google在并购后面临的困境。这种担忧,雅虎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证实。1999年,36亿美元收购网络托管业GeoCities,57亿美元收购在线视频网站Broadcast。而在接下来的2000年~2007年,更是投入近40亿美金先后收购了Kelkoo、eGroups等。这种连续的巨资并购,与如今的BAT收购相比,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这并没有为雅虎买出一个未来,反而将其拖入了一个无底“黑洞”。谢文认为,无论是对于巨头还是中小型企业,核心点仍然在于创新。“不创新,毋定死,如果中小企业真正能做出有核心创新力的产品,巨头们无法模仿,只能通过并购来获得,像阿里入股高德地图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另一位业内人士列举了阿里巴巴历年来一系列收购:星晨急便、美团、陌陌、微博、虾米音乐等等,其中星晨急便以倒闭告终,美团表面风光,实际仍在亏损,微博和陌陌今年以来流量下降明显,“这好比是两个黄花闺女变成半老徐娘了,阿里收购之后有变化吗?No!阿里巴巴这几年的逻辑,基本上就是占领——进驻——退化——消失。每个投资类的产品
本文标题:互联网巨头垄断移动互联网时代或将开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686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