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复习课件
单元导航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诗五首1.饮酒(其五)——2.行路难(其一)——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己亥杂诗——小石潭记——(唐)柳宗元关于作者柳宗元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和韩愈都是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世称“韩柳”。作者曾被贬为永州司马,结合自己的经历和遭遇,写下了有连续性的、精美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重点词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潭中鱼可百许头俶尔远逝斗折蛇行犬牙差互以其境过清尤,格外。以为,以……为,把……作为。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约数。俶尔,忽然。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犬牙,像狗牙那样。以,因为。疏通文句从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下面看到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呆呆的。忽然向远处游去,往来很快。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疏通文句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坐在小石潭边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不禁)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整个环境)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于是写下这篇文章后就离去了。同游的人: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文意赏析如何理解作者由“心乐之”到“悄怆幽邃”的一乐一忧?一乐一忧描写小石潭的景色和气氛,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岳阳楼记——(宋)范仲淹作者简介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还朝,做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因遭保守派反对而失败。被贬,到邓州,后又作过杭州、青州太守。死后,谥号“文正”。有《范文正公集》传世。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惫甚,辄以凉水沃面;食不给,啖(dàn)粥而读,人不堪其忧,仲淹不改其乐也。既任(做官),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谗受贬,庆历五年由参知政事(副宰相)谪守邓州。勤政爱民,有政声,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写作缘起庆历四年,范仲淹被贬官到邓州,他的好朋友滕子京被贬到岳州。范仲淹受朋友滕子京委托为岳阳楼作记,就成了规箴知己的绝好机会,同时,自己也在遭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之必要。于是范仲淹便把这篇文章的主题定为抒发自己的胸襟怀抱,达到规劝朋友的目的。重点词语通假字1.百废具兴2.属予作文以记之句首词1.予观夫巴陵胜状2.然则北巫峡3.若夫淫雨霏霏4.至若春和景明5.或异二者之为具,通“俱”,全,皆。属,通“嘱”,嘱咐。夫,fú,句首发语词,不译。然则,虽然如此,那么。若夫,至若,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若夫,近于“像那”。至若,近于“至于”。或,近于“或许”“也许”,表委婉语气。重点词语其他要注意的词(多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去甚大)1.先天下之忧而忧2.后天下之乐而乐3.连月不开4.薄暮冥冥5.去国怀乡6.春和景明7.锦鳞游泳8.长烟一空9.浩浩汤汤10.微斯人开,放晴。薄,迫近。去,离开。景,日光。锦鳞,美丽的鱼。一,全。先,在……之前。后,在……之后。微,没有。汤汤,shāng,水波浩荡。疏通文句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太守。到了第三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一湖。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水波浩荡,宽阔无边;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景物变化无穷。这是岳阳楼雄伟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虽然这样,那么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谪迁的人、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疏通文句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傍晚天色昏暗,虎在咆哮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在水中)畅游;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茂盛并且青绿。偶尔或许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疏通文句声在你唱我和,这样的乐趣哪有穷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就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替君主担忧。(他们)进朝为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为民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啊!(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文意赏析主体部分层次借景抒情1.阴天景——悲情2.晴天景——喜情以迁客骚人与古仁人作比主体部分层次概述岳阳楼的风光;引出迁客骚人观赏景物时的不同心情。()具体描写景物,抒发情感,阐明观点。向古仁人学习,先忧后乐,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迁客骚人描写抒情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议论阴天景——悲情晴天景——喜情议论记叙、描写阴天景——悲情雨是“霪雨”,风是“阴风”,浪是“浊浪”,时间是“薄暮”,所闻是“虎啸猿啼”,无不是带有愁苦的色彩,再加以“霏霏”、“怒号”、“排空”、“冥冥”等词语的渲染,一幅天昏地暗、浪黑风高、恐怖凄惨的画面就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了。有些景物本来没有特殊的感情色彩,如“日星”、“山岳”、“商旅”、“樯”、“楫”等,但配以“隐曜”、“潜形”、“不行”、“倾”、“催”等词语,就带上了浓重的愁苦色彩。晴天景——喜情锦鳞,指鱼,是借代(部分代整体),加上“锦”字的修饰,令人想见碧波清浅之中日光下彻、彩鳞闪烁的美丽景象。浮光跃金这句:写月夜有风时湖面上的景色。“浮”和“跃”两个动词分别作名词“光”和“金”的定语,构成两个偏正词组。把湖面上“浮动的月光”比喻成“跃动着的碎金”,造成了一种动态美。静影沉壁这句:写月夜无风时湖面上的景色。语法结构、修辞方法跟上句相同,不过它写的是静态美:静静的月影宛如沉在水底的白壁。跟上句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迁客骚人与古仁人作比迁客骚人:1.登斯楼也,……感极而悲者矣,2.登斯楼也,……其喜洋洋者矣。3.人的情感随着外物的好坏而变化。古仁人: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3.忧国忧民,不考虑个人的得失。向古仁人学习,一抒抱负:1.先天下之忧而忧,2.后天下之乐而乐。当堂检测《初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总复习》第78页第(三)题醉翁亭记——(宋)欧阳修作者欧阳修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自称庐陵人,是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欧阳修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其母以荻杆画地教他认教。24岁登进士第,曾任西京(今河南洛阳)留守推官,因几次支持范仲淹等改革派,屡遭贬谪。晚年曾主持进士考试,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又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刊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死后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作者欧阳修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散文创作成就最大,也擅长诗词,诗学韩愈,多反映社会现实,有议论化、散文化的倾向,词则婉约柔美,清新淡雅。他在史学方面也很有成就,参与修撰《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我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重点词语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翼然临于泉上杂然而陈者颓然乎其间者佳木秀而繁阴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伛偻提携蔚然,茂盛的样子。秀,秀丽。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临,靠近。杂然,杂七杂八的样子。陈,摆开。颓然,醉醺醺的样子。秀,开花,滋长。伛偻,老年人弯着腰走。提携,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乐,以……为快乐。疏通文句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座落在泉水边上的,是醉翁亭啊。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称它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得少也总是醉,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疏通文句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一片浓阴,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人弯着腰,小孩由大人抱着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山上野味菜蔬,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宴。疏通文句酒宴上的乐趣,没有管弦乐器(助兴),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木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文意赏析层次与脉络本文采取叙事说明的笔调,全文用21个“也”,每个“也”不仅帮助煞尾,还成了文章转折的标志。如何理解“醉翁之意”“醉翁之乐”。文意赏析第一段:引入1.亭的周边环境:环滁皆山—琅琊山—酿泉—有亭翼然2.亭名的由来:作亭者—名之者—命名之意3.引出“醉翁之意”第二段:写景朝暮之景—四时之景—总归为“乐亦无穷”第三段:写游写宴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第四段:写归太守归宾客从—游人去禽鸟乐三种乐:禽鸟
本文标题: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复习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691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