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世说新语》选读王祥事后母王祥①事后母朱夫人甚谨。家有一李树,结子殊②好,母恒使守之。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③之。值祥私④起,空斫得被。既还,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注释】①王祥:字休征,魏晋时人,是个孝子。因为侍奉后母,年纪很大才进入仕途,官至太常、太保。故事的主人公是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鲤”的主人公。王祥(185年—269年),字休征,西晋琅琊(今临沂)人,历汉、魏、西晋三代。东汉末年隐居20年,仕晋官至太尉、太保。以孝著称。这个故事讲的是他和继母之间的另外一个感人事件。②殊:很,非常。③暗斫(zhuó):偷偷地砍杀。④私:小便。【译文】王祥对待他的后母朱夫人非常谦恭谨慎。他家有一棵李树,结的果实很好,后母一直让他看守那棵树。有一次,王祥正看守李树时忽然起了风雨,王祥就抱着树哭泣。王祥曾经在别的床上睡觉,后母亲自前往,准备暗中砍死王祥。正好那时王祥起床,后母空砍在被子上。等到王祥回来,知道后母因为没能杀死他而遗憾不已,因而跪在后母面前请求一死。后母于是终于被王祥所感动,从此爱护他如同自己的亲生儿子一般。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王祥事后母()2.母恒使守之()3.母自往暗斫之()4.既还()二、指出加点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义。1.母恒使守之()2.祥抱树而泣()侍奉让去已经代词,代李树表修饰三、翻译下列句子。1.值祥私起,空斫得被。2.既还,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四、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你觉得文中的王祥和朱夫人分别是怎样的人呢?正好那时王祥起床解手,后母空砍在被子上。王祥回来后,知道后母因为没能杀死他而遗憾不已,于是跪在后母面前请求一死。王祥对长辈十分孝顺;朱夫人知错能改王戎、和峤遭大丧王戎①、和峤同时遭大丧②,俱以孝称。王鸡骨③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卿数④省⑤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礼⑥,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注释】①王戎:“竹林七贤”之一。②大丧:父母之丧。③鸡骨:形容瘦弱憔悴的样子。支床:精神萎靡地躺在床上。④数(shuò):屡次,常常。⑤省(xǐng):看望。⑥备礼:礼数完备周到。【译文】王戎、和峤同时遭遇大丧。王和二人都以孝著称,此时王戎瘦得皮包骨头,几乎支撑不住自己的身体;和峤则哀号哭泣,一切都合乎丧葬的礼仪。晋武帝(司马炎)对刘仲雄(刘毅)说:你常去看望王戎和峤吗?我听说和峤悲伤过度,这让人很担心。刘仲雄回答道:“和峤虽然极尽礼数,但精神元气并没有受损;王戎虽然没拘守礼法,却因为哀伤过度已经形销骨立了。所以我认为和峤是尽孝道而不毁生,王戎却是以死去尽孝道。陛下您不必去担心和峤,而应该去为王戎担心呀。”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俱以孝称()2.过礼()3.武帝谓刘仲雄曰()4.和峤虽备礼()二、指出加点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义。1.俱以孝称()2.臣以和峤生孝()3.而哀毁骨立()4.而应忧戎()都著称超过对……说虽然介凭借认为表转接却而且三、翻译下列句子。1.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2.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听说和峤过于悲痛,超出了礼法常规,真令人担忧。和峤虽然礼仪周到,精神状态没有受到损伤;王戎虽然礼仪不周,可是伤心过度,伤了身体,骨瘦如柴。四、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1.文中王戎、和峤对丧事的做法正应了我国的一句俗语2.文中王戎、和峤的做法有和不同呢?峤虽然遵守礼制服丧,但是比起王戎而言,王戎可以说是在精神上比和峤更加的悲伤,王戎的悲伤虽然不一定符合礼制,但并不是这样就是说他不够悲哀,反而在精神层面上,更胜过和峤一层。是一种精神上的极大悲哀,也就是说他的悲伤已经到了不能用行为去表现出来,甚至已经到了所谓的哭不出来的地步,的确是悲伤的过度。百善孝为先。庾公乘马庾公乘马有的卢,或语令卖去①,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复害其主,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②。效之,不亦达乎!”【注释】①庾公:庚亮,字元规,任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的卢:马名。马白额人口至齿者名的卢。按迷信说法,这是凶马,它的主人会得祸。②孙叔敖:春秋时代楚国的令尹。据贾谊《新书》载,孙叔敖小时候在路上看见一条两头蛇,回家哭着对母亲说:听说看见两头蛇的人一定会死,我今天竟看见了。母亲问他蛇在哪里,孙叔敖说:我怕后面的人再见到它,就把它打死埋掉了。他母亲说:你心肠好,一定会好心得好报,不用担心。【译文】庾亮驾车的马中有一匹的卢马,有人告诉他,叫他把马卖掉。庾亮说:“卖它,必定有买主,那就还要害那个买主,怎么可以因为对自己不利就转嫁给别人呢!从前孙叔敖打死两头蛇,用来保护后面来的人,这件事是古时候人们乐于称道的。我学习他,不也是很旷达的吗!”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或语令卖去()2.宁可不安己()3.昔孙叔敖()4.效之()二、指出加点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义。1.卖之必有买者()2.不安己而移于他人()3.杀两头蛇以为后人()有人怎么过去仿效代马表承接用来三、翻译下列句子。1.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2.效之,不亦达乎!四、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1.全文主要抓住对庾公的进行描写,突出了他的美德。2.文中虞公借用“孙叔敖杀两头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呢?庾亮用“孙叔敖杀两头蛇”的故事,证明自己为别人消除灾难而宁愿自己冒险的行为是一种很旷达的行为。怎么可以因为对自己不利就转嫁给别人呢!我学习他,不也是很旷达的吗!语言为别人阮光禄焚车阮光禄在剡①,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注释】剡(shàn):县名。【译文】阮裕在剡县做官,曾经有一辆非常好的车子。无论谁来借用他的车子,他都会借。有一次,有人因葬母亲而需要用车,想借车(但想到阮裕的车太好了),却不敢开口问阮裕借车。后来,阮裕听说了这件事,叹息道:“我虽然有车但使人不敢来借,要车又有什么用呢?”于是把那辆车烧毁了。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借者无不皆给(都)2.遂焚之(于是)二、指出加点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义。1.意欲借而不敢言(表转接)2.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表转接)三、翻译下列句子。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我虽然有车但使人不敢来借,要车又有什么用呢?四、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如果说阮欲所焚烧的不仅仅是一辆精美的马车,那么,你认为他真正焚烧的是什么呢?阮裕焚烧的不仅仅是马车,真正燃烧的是私心!不能体现使用价值的东西,留着作甚!晋简文为抚军晋简文为抚军时,所坐床上,尘不听拂,见鼠行迹,视以为佳①。有参军见鼠白日行,以手板批杀之,抚军意色不说②。门下起弹,教曰:“鼠被害,尚不能忘怀;今复以鼠损人,无乃不可乎?”③【注释】晋简文:晋简文帝司马昱(yù),即位前封会稽王,任抚军将军,后又进位抚军大将军、丞相。②床:坐具。古时候卧具叫床,坐具也叫床。③听:听凭;任凭。④参军;官名,是将军幕府所设的官。⑤手板:即“笏”,下属谒见上司时所拿的狭长板子,上面可以记事。魏晋以来习惯执手板。⑥批杀:打死。⑦门下:门客,贵族家里养的帮闲人物。⑧教:告诉。⑨无乃:恐怕,用来表示语气比较缓和的反问。⑩弹:弹劾。【译文】晋简文帝还在做抚军将军的时候,他所坐床上的灰尘不许拂去,看到老鼠在上面行走的印记,认为很好看。有个参军见到老鼠白天出来行走,就用手板将老鼠打死,抚军为此很不高兴。(意欲惩罚参军),他的一个门客起身劝谏,告诉他说:“老鼠被杀,尚不能忘怀;现在又要为死了的老鼠来损伤人,恐怕不行吧?”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晋简文为抚军时(担任)2.视以为佳(很好)3.抚军意色不说(通“悦”,高兴)4.尚不能忘怀(尚且)二、指出加点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义。1.视以为佳(动认为)2.以手板批杀之(介用)3.今复以鼠损人(介因为)三、翻译下列句子。1.有参军见鼠白日行,以手板批杀之,抚军意色不说。有个参军看见老鼠白天走出来,就拿手板把老鼠打死,抚军为这很不高兴。2.鼠被害,尚不能忘怀;今复以鼠损人,无乃不可乎?老鼠给打死了,尚且不能忘怀;现在又为了一只老鼠去损伤人,恐怕不行吧?四、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晋简文在意的究竟是什么呢?在意的是:不能让人因为无谓的原因而受到伤害。殷仲堪既为荆州殷仲堪①既为荆州;值水俭②,食常五碗盘③,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④。虽欲率物⑤,亦缘其性真素②。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⑥,云我豁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③。贫者,士之常⑦,焉得登枝而捐其本⑧!尔曹其⑨存之⑩!”【注释】①殷仲堪:晋孝武帝太元十七年(公元392年)任荆州刺史,太元十九、二十年,荆、徐二州水灾。他笃信天师道,生活俭省,可是事神不借钱财。②水俭:因水灾而年成不好。俭:歉收。③五碗盘:古代南方一种成套食器,由一个托盘和放在其中的五只碗组成,形制较小。④啖(dàn):吃。水:水灾。俭:年成歉收。⑤率物:率人,为人表率。真素:真诚无饰;质朴。⑥方州:州。豁(huò):抛弃。时意:时俗。⑦常:常态。⑧“焉得”句:意指不能因为登上高枝就抛弃树干,比喻不能因为身居高位就忘掉了做人的根本。⑨其:表命令、劝告的语气副词,大致可译“还是、要”。⑩尔曹:你们。【译文】殷仲堪做荆州刺史,上任时正赶上水涝歉收,每餐吃五碗盘,再没有别的佳肴,饭粒掉在餐桌上,总要捡起来吃掉。这样做虽然是有心为人表率,却也是由于生性朴素。他常常对子弟们说:“不要以为我出任一州刺史,就认为我会放弃平素的志向。如今,我处在这个位置上很不容易。清贫是读书人的本分,怎么能因为地位高了就变根本呢!你们要记住这个道理。”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既为荆州(担任)2.值水俭(适逢)3.辄拾以啖之(就)4.亦缘其性真素(由于)5.每语子弟云(对……说)6.今吾处之不易(改变)二、指出加点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义。1.辄拾以啖之(连用来)2.勿以我受任方州(动认为)3.贫者,士之常(助主谓之间)4.焉得登枝而捐其本(连表承接)三、翻译下列句子。1.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殷仲堪就注荆州刺史以后,正遇上水灾歉收,吃饭通常只用五碗盘,除外没有其他荤菜。2.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贫穷是读书人的常态,怎么能做了官就丢掉做人的根本呢!四、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你从文中看出殷仲堪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文末,他说的那番话是想对弟子表达哪些意思呢?①殷仲堪是一个勤俭节约,不因自己是官就觉得高人一筹,为人民作表率,有安贫乐道之志的人。②不论所处的环境是贫还是富、是贵还是贱,都要保持一个安贫乐道的心态,因为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我是李府君亲孔文举①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②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隽才清称③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④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⑥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⑤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⑦之。太中大夫⑧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⑨,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炜大踧踖⑩。【注释】①孔文举:孔融,字文举,是汉代末年的名士、文学家,历任北海相、少府、太中大夫等职。曾多次反对曹操,被曹燥借故杀害。②李元礼:在各种文献中,评价都很高,号称“天下楷模”。司隶校尉:官名。③清称:有清高的称誉的人。④府君:大守称府君,太守是俸禄二千石的官,而司隶校尉是比二千石,有府舍,所以也通称府君⑤仆:谦称。⑥先君:祖先,与下文“先人”同。师资:师。这里指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礼制的事。奕世:累世;世世代代。⑦奇:认为他特殊、不寻常。⑧太中大夫:掌管议论的官。陈韪(wěi):《孔融传》作陈炜。⑨了了:聪明;明白通晓。⑩踧踖(cùjí):局促不安的样子。【译文】孔文举十岁时,随他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有很大的名望,任司隶校尉;登让拜访的都必须是才子、名流和内外亲属,才让通报。孔文举来到他家,对掌门官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经通报后,入门就坐。元礼问道:“您和我有什么亲戚
本文标题:世说新语》选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698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