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教育公平问题浅谈【摘要】本文主要通过思辨与内因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教育公平的内涵分析、我国教育不公平现象的主要表现以及和形成这些不公平现象的因素探讨我国教育不公平的现象,并说明这种不公平所造成的危害同时并尝试着总结归纳出实现教育我国教育公平策略。【关键字】教育公平机会均等不公平现象因素策略1、前言党的十七大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和我国实行科教兴国战略都将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可以说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富。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当今我国教育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教育的不均衡发展成为其主要问题,而教育不公平是制约我国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瓶颈。温家宝总理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届全民教育高层会议开幕式上致词:“教育公平是全民教育的灵魂。没有教育机会的均等,就谈不上社会公平。”教育部新任部长袁贵仁在就任后第一次面对媒体与大众时强调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是当今我国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那么到底怎么来看待教育公平,当前我国教育不公平现象主要反应在那些方面,同时形成这种不公平现象的因素到底又有哪些,最后面对这些要实现教育公平我们又应该有着什么现实选择呢?2、什么是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思想的提出最早成文提出是柏拉图,而后亚里士多德提出通过法律保证自由公民的教育权利,我国教育家孔子提出过“有教无类”的朴素教育民主思想。18世纪末,一些西方国家在法律上确定了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平等机会。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就提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体现了新中国重视教育公平的基本价值。教育公平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我们认为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1]。教育公平的内涵反应在两个方面,受教育权利均等与受教育机会均等。其中前者主要是反应在新中国刚成立之初及前的一段长期时间,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每个公民具有享受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因此现在教育公平方面主要体现在受教育机会均等方面。具体的教育公平有着三层内容,分别是:入学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教育过程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教育公平是世界各国教育制度的道德基础和制定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我们要理性来看待教育公平,这就需要我们对教育公平的理念要在创新中联系实际。首先要认识到教育公平不等与教育平等以及平均主义,“公平”作为一个含有价值判断的“规范性概念”,比“平等”、“均等”更抽象、更具有道德意味、伦理性和历史性。而“公正”包含了公平和正义,但核心价值是正义[2]。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实现教育公平,并不是平均主义、均等主义,不是人人都一样,用一个模型来塑造人才。而是要为儿童提供平等的机会,但是内容不同的机会。其次教育公平是实现我国社会公平的基础。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国家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而共同富裕的前提就是公平,教育公平是整个社会公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实现公平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实现教育的公平。同时,实现教育公平也是和谐社会思想与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第三,要认识到教育公平是动态发展的公平[3],教育公平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历史概念,是一个具体的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内涵。发达国家实现和扩大教育公平是从追求入学机会的平等逐渐发展为追求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公平。所以,实现教育公平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历史发展过程,其内涵也是一个逐渐丰富和发展的过程。教育公平不仅是价值理念、发展目标,更是一种教育发展过程和促进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教育公平追求的是一种理想、公平、正义、高效、优质的教育。同时,由于不同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作用,教育公平有着不同的体现。因此,教育公平作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相对的具体的发展的。最后是对教育不公平现象的深入看待,教育不公平现象的产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当前由于资源的稀缺教育不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需求的矛盾。这样就演化出一系列的不公平现象。当然对于教育不公平现象并不是我国独有的产物,教育公平问题乃至大范畴的公平问题是国际性的、全球性的问题。同时,教育公平的过程要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3、教育不公平的危害(一)城乡差距、区域差异的加大我国由于长期以来实行严格的城乡二元结构,目前城市与农村存在较大差距,如果任由教育不公平问题发展,那么只会导致城乡居民受教育程度差距不断扩大,从而使城乡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差距不断扩大,这只会与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背道而驰。对于区域差异,由于长期的自然、历史、经济等原因,中西部区域的教育水平远远落后与东部沿海地区,而由于教育不公平,优质资源更多地向优势地区投入,教育制度和政策向优势地区倾斜,这样只可能加剧区域之间原本存在的巨大差距,而教育上的差距同样会影响到区域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长此以往,最终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隐患。(二)社会失去活力,丧失国民的积极性现代社会,各社会阶层之间流动日益频繁,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日益成为低阶层向高阶层升迁的主要途径。例如在高等教育领域,由于高等教育制度存在不公平,倾向高阶层或权力阶层,剥夺了低阶层发展的权利和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在这样的社会中,社会阶层之间不可能实现良性的社会互动,贫穷的社会成员看不到希望,甚至永远处于社会的底层,从而导致整个社会失去活力。当然,由于基础教育的不公平,很多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起点上已经出现众多分化。总之,教育的不公平会使我国阶层缺乏流动,社会失去活力,很多人相信天命,丧失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悲哀。(三)阻碍社会公平的实现以及社会政治民主建设。从国家制度上来说,社会主义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社会公平在政治上必然要求人民的权利得到切实的尊重,保障实实在在的权利平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公民接受教育的程度与懂得并享受的政治民主权力是有一定正比关系的。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教育公平意义重大[4]。同时,教育应该通过其机制、结构、评价以及教育过程中的分流等因素所具有的筛选功能,将不同人才输送到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通过增强人的社会能力,提供相对公平的竞争和向社会上层流动的机会,帮助弱势群体改善生存状态;通过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因此教育被视为“是人类追求自由和维持社会正义最珍贵的工具”。然而,教育不公平的问题的出现以及教育不公平问题的严重化就会成为严重阻碍我国社会公平的实现以及我国社会政治民主建设。4、教育不公平现象及其因素分析4.1教育不公平现象既然我国存在着许多不公平现象,那么当前我国教育不公平现象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呢?在通过对文献的研究以及作者本人的体会上,再此将其归纳为一下几个方面: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我国城乡教育发展是极其不均衡的,这主要体现在[5]:第一,投入差距。近几年,虽然政府财政向农村倾斜,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但城乡之间义务教育投入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以2004年为例,全国小学、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城乡之比为1.2:1;全国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城乡之比1.4:1,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城乡之比1.3:1。第二,办学条件差距。目前,城乡办学条件的差距突出地表现在城乡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方面。全国1/3以上地区的中小学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的城乡差距继续扩大,小学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城乡之比为2.9:1,全国初中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的城乡比平均为1.4∶1。第三,教师水平差距。由于农村教学条件比较艰苦、教师待遇比较低下等原因,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高职称教师等优质教育资源向城市和县镇集中,农村高职称教师比重与城市和县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例如,有些教学点派不进足够数量的公办教师,有些地方只能低薪聘请代课教师,很多地方代课教师的工资不到公办教师工资的1/3。在师生比方面,农村高于城市。按照现行教师编制标准,农村初中、小学的教师每人负担学生数分别为18人、23人,城市初中、小学为13.5人、19人。采取有效措施吸引高素质人才到农村学校教书,已成为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区域教育不公平“教育资源的区域不公平,分配不公平,是对宪法的侮辱!是对社会正义的歧视!更是对人权的”,这是人民网上网民对区域教育不公平现象的留言。这种看法虽然有点极端,但是不能不说明一些问题。在当今我国区域教育不公平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高考录取上的地区差异,高考作为选拔人才接受高等教育的基本方式,被喻为“国考”。我国现行的统一高考制度,具备了形式上的公平——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但实际录取学生采取分省定额划线录取的方法,各省市区的录取定额并不是按照考生数目平均分布的,导致了地区间录取分数线严重倾斜,且录取比例分配失调,存在严重的地区保护主义。主要表现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低分数线、高录取率”,欠发达地区“高分数线、低录取率”。其次是区域中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水平差距大,其实长期以来,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无论是在财政经费、办学条件、教师待遇、师资水平、师生比例方面都远远低于城市水平。再次是一些学校制度带来的不公平,例如一些“重点学校制度”“示范学校制度”等等,这些重点学校与示范学校占据着绝大部分资源,从而使得与一些普通学校的教育质量存在巨大的差别。最后值得注意的就是农民公子女教育的边缘化,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一亿农民工走出农村,他们为城市建设默默地辛勤工作,为我国经济腾飞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长期以来,农民工成了城市的边缘人物,他们的子女教育也处于真空地带,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深深的困扰着他们。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等教育的公平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资源配置的均等,但是由于现实,我国教育资源的配置是极其不均等,这主要体现在城乡差异以及区域差异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国教育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的产生很大方面是直接受到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等的影响的。我国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等存在着三个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我国财政教育经费的整体投入不足,同时公共教育经费投入过低;第二是教育资源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之间配置的结构失衡与比例失调,通过调研发现我国在基础教育与继续教育领域明显投入不足;第三城乡、区域教育资源的配置比例失调。高收费、乱收费现象严重高收费与乱收费现象的直接反应了我国教育中存在的一些腐败问题。教育腐败侵犯了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它使权力、金钱、人情大行其道,弄虚作假、行贿受贿、巧立名目、乱收费用屡禁不止,从而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大城市与小城镇之间、贫者与富者之间、有背景者与无背景者之间在教育方面的竞争更加失去公平。教育乱收费是引起人民群众强烈不满的一种教育不公平,也是现在各种教育不公平现象中颇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6]。学校的高收费、乱收费人为地加剧了教育的不平衡。由于教育收费过高,在农村地区,高中阶段教育成为一个门槛,大批农村青少年在初中阶段就辍学外出打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隐忧。在大多数的家庭支出中,父母在子女身上的花费处于家庭支出的第一位,而其中对子女的教育费用超过了饮食营养费用,在孩子的总经济成本中占据第一位。4.2教育不公平现象成因分析可以说一个问题的产生虽然有着众多的原因,但是我们总能发现根本的原因和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具体原因。针对众多的教育不公平现象,那么造成这些不公平现象的原因有哪些呢?而其对应的根本原因和一些代表性的具体原因又是什么呢?只有将这些问题认识清,我们才能对教育公平的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同时又深刻的见解。从唯物主义发展的眼光来看,我国教育不公平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有区别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在我国根本原因是由我国发展状态本身因素来决定的,这主要体现在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均衡而导致的资源的稀缺性。文化、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形成悬殊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贫富分化与我国历史的、传统的重男轻女文化思想导致女童教育的薄弱,这是历史形成的现实。同时,这些将会一直伴随我国的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必要的过程,但是仅仅是个过程,是过程就会有结束。因此对于我国教育不公平现象我们要像前文说到的一样用动态的眼
本文标题:教育公平问题浅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712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