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我国区域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组织模式研究
我国区域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组织模式研究吕富奎[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目前国内外区域生鲜农产品几种典型的物流配送组织模式研究理论分析,总结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组织模式发展状况,分析了各种典型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组织模式的特征,以及对比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组织模式的优势和劣势,提出优化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组织模式的对策,为我国区域生鲜农产品物流朝着更加合理完善的方向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方法。[关键词]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批发市场Abstract:Inthispaper,throughtheanalysisofseveraldomesticandregionalfreshagriculturalproductlogisticsorganizationmodeoftypicalresearchtheory,summarizesourcountrydistributionorganizationalpatternsoffreshagriculturalproductsdevelopment,analysisofthecharacteristicsofvarioustypicaldistributionorganizationalpatternsoffreshagriculturalproducts,freshagriculturalproductslogisticsorganizationmodeandcomparedthe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putforwardcountermeasurestooptimizethemodeoffreshagriculturalproductslogisticsanddistributionorganizationinChina,andprovidesanimportantreferencefortheregionalfreshagriculturalproductlogisticsinourcountrytowardsamorereasonableandperfectdirection.Keywords:Freshagriculturalproducts;Wholesale;Marketlogisticsmode农产品物流是全社会物流的重要构成部分,它与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组织模式的优劣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能否迅速良好的发展。生鲜农产品物流在每个区域发展具有特殊性,因此选择一个适合我国具体情况的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组织模式是很有必要的。由于生鲜农产品自身的易腐易损性,以及生鲜农产品在流通领域内出现的多种问题,必然导致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混乱,从而影响了人们对于生鲜农产品的正常消费。如果能理性准确的分析影响我国区域生鲜农产品形成和发展的因素,通过分析这些因素的变化发展从而选择正确的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组织发展模式,将会对于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朝着更加合理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一、理论综述(一)国外研究情况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的模型最先出现于1911年,约翰·F·格陆维耳(j.F.Growell)在美国政府《生鲜农产品流通产业委员会报告》——“关于生鲜农产品配送的报告”中,论述了影响生鲜农产品配送的因素,由此开启了人们认识农产品物流的道路。由于国外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较早,在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方面都比较丰富。非利浦(Phillip)提出通过建立生鲜农产品物流战略伙伴关系,加大与重要的供货商和用户的友好合作,从而提高效率。道哥拉斯(DouglasN.Lambert)、玛格利塔(MargaretA.Emmelhainz)、越翰(JohnT.Gardner)等则从物流链上各方的利益格局和企业制度环境出发作了创造性的研究,指出第三方物流是生鲜农产品物流成功的的关键。(二)国内研究情况1.关于农产品物流配送组织发展战略的研究任鸣鸣(2004)根据国外农产品物流发展经验,结合我国农业生产组织目前的现状,认为建立以区域性农户合作组织可以作为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组织的重要支撑模式。并且制定了培育虚拟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和构建工商一体化的战略联盟的物流配送组织发展战略。2.关于农产品物流配送组织必要性的研究王新利认为发展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组织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发展农业配送组织可以提高生鲜农产品在流通领域的效率,很好的将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有机结合起来。发展农产品物流配送组织可以解决农民分散式经营但是连锁超市企业却需要大批量分散多次采购的矛盾,有效解决农产品供需矛盾,提高农产品质量。(三)国内外研究情况简要述评总体来说,国外对于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的研究理论很少,大部分都是发达的现代物流的基础上对整个行业物流配送进行研究。国内对于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的研究只是在研究农产品物流时略有提及,但是却没有专门深入的对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组织模式进行深入的探讨。由于每个配送模式在不同的背景下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所以我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适合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特点的组织模式。二、目前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组织模式目前区域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的四种典型模式,如表:表一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组织的四种典型模式货源的组织化程度销售的组织化程度低高低以批发商为主体的随机性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型以生产基地为主体的第一方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型高以连锁超市为主体的第二方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型以储运业为主体的第三方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型(一)以批发商为主体的随机型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组织模式该模式的主要是以销售地批发市场中批发商为主体所建立的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其主要特征:第一,随机型交易。这种模式的交易伙伴不固定,大部分都属于随机交易。第二,品种齐全。货源比较丰富,包括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贩销户,可以自由选择交易的品种。第三,交易数量比较小。由于这种模式的配送中心规模都比较小,所以交易的量也比较小。第四,物流技术落后。基本上无冷库储存、一般是常温储存和运输。目前,我国生鲜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1]以浙江省为例,浙江省民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属于销地批发市场,采用了经销户分散经营的模式。批发市场中批发商的货物的主要来源为贩销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对象主要是农贸市场中的零售商和一部分固定客户。部分批发商将组织的货源以批发和配送的方式进行销售。[2]图1以批发商为主体的随机型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二)以生产基地为主体的第一方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该模式主要是以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主体所建立的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这种模式的主要特征包括:第一,货源供应稳定。由于该配送模式货物主要是农户自己种植的,所以货源相比较稳定。第二,企业可以对物流的运作过程进行很好的控制。不必承担就货物配送的佣金问题的谈判成本,提高配送服务效率。第三,抗风险能力差。由于农产品基地自身的实力不足,对市场环境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承受能力差,对风险的抵抗能力低。[3]杭州萧山舒蓝农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蔬菜生产、保鲜、加工、配送为一体的新型杭州市农业企业。公司以农业科学学院为技术依托,引进优良品种、新技术和新设施,严格执行国家农产品有关生产操作和品质管理规程,创建了“尚舒蓝”牌生鲜蔬菜商标,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的资格。该公司依托自有生产基地,自建配送中心,形成了以生产基地为主体的第一方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图2以生产基地为主体的第一方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三)以连锁超市为主体的第二方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以连锁超市为主体模式该的主要特征是:第一,提高了生鲜农产品的内在附加值。超市自有配送中心能够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多样化需求,对农产品进行优选、包装、深加工,显著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第二,缩减了超市的进货成本。统一进货,规模采购,大大降低了生鲜农产品的平均价格;高效地配送,有效地缩短了产品的流通时间,降低了流通损耗,从而确保了产品的保鲜度。第三,减少连锁店的库存和损坏。有了配送中心,各个门店的平均库存量就会降低,从而有效地控制和减少连锁门店的库存和损耗,加快商品周转速度。浙江华润万家生鲜配送中心是浙江华润万家超市有限公司自建的生鲜配送中心。该连锁超市自建的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并不负责农产品的采购任务,公司贩销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餐饮、企业食堂零售商批发市场中的批发商农产品生产基地周边农户订单交易批发市场连锁超市自有生产基地餐饮、企业食堂具有专门的采购部门,货源主要来自农产品生产基地及经营生鲜农产品的中间商、代理商。华润万家超市自建配送中心主要是为超市门店经营生鲜农产品服务,因此形成了以连锁超市为主体的第二方生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4]图3以连锁超市为主体的第二方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四)以储运业为主体的第三方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该模式主要是以运输、仓储业为主体所建立的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这种模式的主要特征是:第一,与供应商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货源的供应有组织保障。第二,与客户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销售的组织化程度增高,实现了风险公担,配送中心与客户之间的可以更好的协调。第三,存在连带经营风险。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主体与供应商和配送对象签订了合同,如果一方出现违约行为,可能会造成连带的违约情况的出现,因此存在着连带经营风险。[5]浙江农华优质农副产品配送中在杭州市建立了多个生鲜专卖店,专卖店销售的生鲜农产品也由配送中心统一配送。同时进行了社会化配送,已对杭州市部分餐饮连锁企业、学校和企事业单位进行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的配送。从上述情况可知,浙江农华优质农副产品配送中心的建立是以储运业为主体的第三方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6]图4以储运业为主体的第三方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三、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组织模式优劣势对比分析(一)批发市场主导的物流模式从调研来看,这种模式依然是现阶段农产品交易的主要方式,所以未来仍是交易的主要模式,拥有巨大的客户群。其次,其交易流程决定了该模式的运作成本低而且能够节约费用。另外,以批发商为主体的物流配送企业依托于批发市场。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批发市场超市销售门店生产基地生鲜专卖店餐饮企业、机关、学生食堂超市自建配送中心中间商、代理商农产品基地自有超市门店销地批发市场中生鲜农产品的品种丰富多样,根据客户的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批发商利用其在销地批发市场的资源优势,组织货源,最大限度的足满客户的需求。[7]批发市场地位重要,但其内部所存在的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即监控所造成的损失对农民影响很大。另外,经营规模小、交易分散、标准化程度低也是其主要缺点。(二)基于生产基地的运作模式该模式下,其配送商品的大部分产品是自己种植的,虽然也会有与部分农户签订收购协议,但是数量小且质量好,使得这部分带来的市场风险变小。生产基地的标准化管理,增加了农产品的品质,安全得到了保障。该模式下的配送中心往往是基地的一部分,可以更好的满足物流环节的信息反馈和快速反应。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基地规模化还没有形成,因此基地配送模式的规模往往较小,物流成本相对比较高。(三)基于第二方销售商的配送运作模式从分析中不难看出,该模式下,农产品交易的风险防范能力随着及时准确的消费资料的掌握,大大提高,并且提高了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标准化程度,还降低了供货商的运输成本。但是在存在有点的情况下,该模式也存在着缺点,主要是:由于配送规模比较小,规模效应很难实现;难以产生经营效益。由于连锁超市对自建配送中心的定位以及经营策略等原因,其盈利效果不是很好;资源配置不合理,无法实现高标准的服务水平。因此,现在很多大型的超市,如华润万家等,都已经将生鲜部从配送中心取消,改为供应商直接送货。[8](四)基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模式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与供应商和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及货源的安全保障;实现了风险共担,降低了风险;提高了专业化服务水平;灵活运用新技术,实现以信息换库存,降低了成本;提供灵活多样的顾客服务,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主要缺点在于:由于生鲜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季节性,配送中心有时
本文标题:我国区域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组织模式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713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