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人际关系的特点和人际关系的类型
第六章人际关系学习目标1.掌握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关系的特点和人际关系的类型;2.理解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掌握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3.掌握爱情的定义和爱情三角理论,理解文化对爱情观的影响4.了解亲密关系解体的过程与体验。人是社会的动物,不能离开群体而单独生存。亚里士多德曾说:“能独自生活的人,不是野兽,就是上帝。”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几乎每天都要和他人打交道。有人估计,个人每天除8小时睡眠以外,其余16个小时中有70%的时间是在进行了人际交往。人际交往的结果之一是交往双方形成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一旦形成又促进人际交往的深入进行,成为人际交往进一步发展的基础。第一节人际关系的基础一、人际沟通与人际关系所谓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relation)指的是人们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为寻求满足各种需要而建立起的相互间的心理关系。人际关系的形成包含着认识、情感、行为三方面心理因素的作用。如两个旅游爱好者结伴自助游西藏,获得非常美好的体验,彼此对对方感到满意。这说明两人的相处能满足双方的需要,则他们两人的关系是肯定的,积极的关系。相反,如果其中一方对另一方感到不满,不真诚或发生不利于另一方的行为,就会引起另一方不安,双方的友好关系就会终止。该定义包含三层含义首先,人际关系表明了群体中人与人相互交往过程中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的程度,它主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其次,人际关系是由一系列心理成分构成的。它既有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也有行为成分。最后,人际关系是在彼此交往活动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交往是联系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的桥梁,没有人际交往,也就无所谓人际关系。人际沟通(interpersonalcommunication),就是指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过程,即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这个定义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人际沟通的外层是社会信息的传递;第二,人际沟通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意识和情感的交流。人生活的过程就是不断沟通的过程,人有1∕3的时间用于睡眠,而其他的2∕3的时间中,有70℅的时间是在和他人交换信息,甚至一个人的沟通行为已经提前到了胎儿期。当他们还在母腹中的时候,就通过接受父母抚摸母体腹部的方式来实现和父母的沟通。二、人际关系的特点(1)个体性人际关系的第一特点就是个体性,人际关系的本质表现在具体个人的互动过程中,其主要问题是对方是不是自己所喜欢或者愿意亲近的人,其在人际关系中,“教师”与“学生”、“上司”与“下属”等角色角色地位等退居其次。这就是人际关系的个体性特点的表现。(2)直接性、可感性这是因为人际关系的第二个特点,即人际关系的直接性(可感性),直接的、面对面的交往,为人们所直接体验到,不通过第三者或是中介,而是双方对于对方的直接感受,这样会增加真实性和可靠性。(3)情感性人际关系的第三个特点,人际关系的情感性,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们彼此之间的情感活动,动之以情,这样的情既包括喜欢、关心等积极的情感因素,也包括厌恶、憎恨等消极的情感因素。人际间的情感倾向可以归结为两大类:一类是使人们互相接近或吸引的情感,即连属情感。这种情况下,对方总是自己所希望的、满意的客体,个体有强烈的与其合作或结合的行为倾向。第二,使人们互相排斥和反对的情感,即分离的情感。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则是自己不能被接受的、难以容忍的,甚至是感到厌恶的客体。从其内容上进行划分,可分为:人际经济关系、人际政治关系、人际法律关系、人际道德关系、人际信仰关系人际文化关系从其状态上划分,还可以分为:正常关系、竞争关系、协作关系、障碍与冲突关系封闭状态关系三、人际关系的类型(一)人际关系三维理论社会心理学家舒兹认为每个人都想寻求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他把关于人际关系的心理需求划分为包容需求、控制需求和感情需求三种。根据个体对人际关系的具体需求的不同和态度的不同(主动与被动)把人际关系分为以下六种:行为倾向需要主动性被动性包容控制感情主动与他人交往期待他人接纳自己支配他人希望他人引导主动表示友爱等待他人对自己亲密主动表示友爱在人际关系类型的划分中,以雷维奇(P.Lewicki)的划分方法较有代表性,他把人际关系归纳为如下八种类型(二)八种人际关系类型1.主从型2.合作型3.竞争型4.主从—竞争型5.主从—合作型6.竞争—合作型7.主从—合作—竞争型8.无规则型--1.主从型主从型的人际关系特点是,一方处于主导的支配地位,而另一方则处于被支配或服从的地位。主从型的人际关系是八种类型中最基本的一种,几乎在所有的人际关系中都有主从型的因素。同时,主从型的人际关系也是最牢固的一种关系。属于这种关系的夫妇在共同的生活中,虽然一方感到有一定的压力,但是他们不会轻易离婚。--2.合作型在合作型的人际关系中,两个人有共同的目标,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彼此能默契配合和互相忍让。在双方发生分歧时,往往能够互相谦让。一般来说,人们都希望与他人结成这种类型的关系。但是,大量的研究表明合作型关系的双方更适宜做好朋友,而并不十分适宜做夫妇。因为尽管这样的夫妇能够和睦相处,但是他们也会感到单调乏味,容易产生厌烦的情绪。--3.竞争型竞争型的人际关系是一种令人兴奋、又使人精疲力竭的不安宁的关系。竞争的双方为了达到各自的目标,常常会竭尽全力去争取胜利。这种人际关系的主要优点是有生气、有活力,缺点是竞争时间过久,难免令人感到精疲力竭。所有这是一种既令人兴奋又使人精疲力竭的不安宁的关系。--4.主从—竞争型这是一种难以相处的人际关系。双方在相互作用时,有时呈现为主从型的人际关系,有时则呈现为竞争型的人际关系。这种不断的变化使双方不得安宁、无所适从。而且,在这种混合型的关系中,常常包含了主从和竞争型中最不好的特点。这种关系的结局常常是在他们忍无可忍时,不得不中断他们的联系。--5.主从—合作型这是一种互补和对称的混合型人际关系。此种人际关系较为理想,在这种关系中双方能够和谐共处,即使有些摩擦也没有多大危害性。如果在这种关系中合作因素超过主从因素,那么双方会感到更加融洽。--6.竞争—合作型这是一种自相矛盾的混合型人际关系。此种人际关系的双方,时而呈现出竞争关系,时而呈现出合作关系,如此反复循环。这种关系类型最适合朋友之间,而对夫妻关系来说则不甚适合,这是因为,要维持这种关系需要有一定的距离以避免双方过于频繁的互动。--7.主从—合作—竞争型这也是一种混合型的人际关系。属于这种关系的双方,往往陷入困境,因为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同时具有主从、合作、竞争三大类人际关系的特点,所以他们生活中的矛盾冲突比其他类型的关系要多。--8.无规则型这种类型的人际关系较为少见。特点是双方毫无规则,不清楚他们在干什么,只要外界对他们施加一种外力,就会转变成其他类型的人际关系。雷维奇的八种人际关系类型,尽管是来自对夫妇关系的测试,但是对于大部分具有经常性的互动者之间的关系来说,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的。对于人们选择什么样的人际关系以及如何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所谓自我暴露(self-disclosure)是指个体把有关自己个人的信息告诉给他人,与他人共享自己内心的感受和信息。四、人际关系的发展人际关系的状态图解人际关系状态零接触相互注意表面接触轻度卷入中度卷入深度卷入一般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从交往由浅入深的角度来看,需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1、定向阶段主要包含对交往对象的注意、选择和初步沟通等方面的心理活动。2、情感探索阶段彼此探索双方在哪些方面可以建立真实情感联系,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一般的正式交往模式上。在这一阶段,双方沟通会越来越广泛,自我暴露的深度和广度也逐渐增加。但暴露自我大都是表面信息。3、感情交流阶段人际关系发展到感情交流阶段,双方关系出现实质性变化。此时双方在人际关系上的信任感、安全感已经得到确立,谈话也开始广泛涉及自我的许多方面,并有较多的情感卷入。如果关系在这一阶段破裂,将会给人带按来相当大的心理压力。4、稳定交往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们心理上的相容性会进一步增加,自我暴露也更广泛和深刻。此时,人们可以允许对方进入自己高度私密的个人领域,分享自己的生活空间和财产。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人达到这一情感层次的友谊关系。第二节人际吸引一、导致人际吸引的因素社会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研究概括出下列一些影响喜欢的重要因素,这也是影响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1、熟悉熟悉对人际吸引会产生巨大影响,仅仅只是经常看到某人,就能增强我们对他的喜欢,这就是曝光效应,又称单纯接触效应(mereexposureeffect)增进喜欢需要有一个最佳水平的曝光频率,这依赖于个体和情境差异。许多研究还表明,不仅人们意识到的熟悉会增加人们对事物的喜爱,甚至没有有意注意到的对象的重复出现也可以使我们产生更为积极的体验。如对一起上共选课的同学,尽管你不知道他们的任何情况和名字,但你也倾向于越来越对他们抱积极的态度。2、接近生活的时空性决定了我们只能与空间距离接近的人有密切来往,距离越接近,交往的频率可能就越高,越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第一,接近性增加了熟悉程度。第二,接近性也与相似性有关。第三,从社会交换理论出发,人们能从居住接近的人身上以相似较少的代价获得社会性报酬。第四,根据认识失调理论,人们努力维持态度间的和谐一致以平衡、无冲突的方式组织他们的喜欢和不喜欢。3、相似我们倾向于喜欢在态度、价值观、兴趣、背景及人格等方面与自己相似的人,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可以看到当人独在异乡为客时,突然见到同乡,在相异的环境里,具有相同特征的对象所激发的人际吸引力是非常强烈的。每一个长期生活在异国他乡的人,都会有这种深刻的体验。相似性是另一个影响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在日常生活中,各种情况的相似都能引起不同程度的人际吸引效应。如共同的态度、信仰、价值观、兴趣;共同的民族、文化、宗教;共同的语言、种族、国籍、出身地;共同的教育水平、年龄、职业、社会阶层、共同的身体特征等。对于相似效应的解释有以下几种:第一,与我们观点相似的人使我们的观点得到了一种社会性证实。第二,海德尔的平衡理论认为个体有强烈的欲望要维持自己对他人或事物态度的协调一致性,而这种一致性可以通过喜欢或不喜欢来达到。第三,对于在重要问题上和我们意见相左的人,我们会做出一些负性的推论。第四,最后一种解释是根据期望—效价理论得出的,即人们有意见选择在态度和社会欢迎性上与自己相似的人作为伙伴。4、互补交往的互补性是指双方在交往的过程中获得相互满足的心理状态。人际吸引中的互补因素,主要发生在交往较深的朋友、恋人、夫妻之间。如一个支配型的男人娶一个依赖型的妻子,一个喜欢控制人的泼辣女人与一个被动型不愿做决定的、沉默的男人结为夫妇。还有一种与互补性相似的现象是补偿作用,当别人所拥有的正是我们所缺少的时候,我们会增加对这个人的喜欢程度。如一个看重学历的人而自己又失去拿高学历的机会,因此尤其看重高学历的朋友。举例:蒋雯丽和顾长卫婚姻互补蒋雯丽外向活泼,生性浪漫,而顾长卫质朴木讷,害羞腼腆,两人在平淡的婚姻中取长补短,成为世人羡慕的神仙眷侣。从《牵手》到《中国式离婚》到去年创下收视率奇迹的《金婚》,蒋雯丽曾在无数影视作品里出演妻子,有着“中国荧屏第一妻子”之称。顾长卫被誉为张艺谋的御用摄影师,获得过美国奥斯卡最佳摄影奖提名。他导演的《孔雀》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立春》让蒋雯丽在罗马成为影后。5、吸引你的个人特征当其他条件相同时,我们更喜欢漂亮的人“美丽的辐射效应”(radiatingeffectofbeauty):人们认为让别人看到自己和特别漂亮的人在一起,能提高他们的社会形象,就像对方的光环笼罩着自己一样。而犯错误导致了人们对有能力的人更加喜欢,这被称为“犯错误效应”。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貌是任何文化背景下的一种财富。一般来说,人们倾向于对那些漂亮的人产生积极反应,而对那些外貌普通的人产生消极反应。沃尔斯特(E.
本文标题:人际关系的特点和人际关系的类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723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