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冬期施工规程 解析 PPT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104-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行业标准冬期施工特点:1、冬期施工是质量事故的多发期2、冬期施工发现质量问题呈滞后性3、冬期施工要求高,能源消耗多,施工费用增加冬期施工的原则:保证质量节约能源降低费用保证工期本规范为行业标准,其标准代号为:JGJ/T104-2011,备案号为J1189-2011.行业标准: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标准。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当同一内容的国家标准公布后,则该内容的行业标准即行废止。本规范替代原规范JGJ104-97规程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1.将“土方工程”与“地基与基础工程”两章合并,改名为“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第三章);2.增加基坑支护的冬期施工技术内容(第3.5节);3.“砌筑工程”一章改名为“砌体工程”(第四章);4.取消原“砌筑工程”中的冻结法施工;5.取消钢筋的负温冷拉,增加钢筋电渣压力焊冬期施工规定(第5.2.9条);6.修订混凝土负温受冻临界强度的规定(第6.1.1条);7.取消混凝土综合蓄热法养护判别式;8.“屋面保温及防水工程”一章改名为“保温与屋面防水工程”,增加外墙外保温工程冬期施工的内容(第七章);9.“装饰工程”改名为“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并取消饰面工程的冬期施工内容(第八章);10.修订原附录A“土壤保温防冻计算”;11.修订原附录B“混凝土的热工计算”公式;12.取消原附录C“掺防冻剂混凝土在负温下各龄期混凝土强度增长规律”;13.修订原附录D“用成熟法计算混凝土早期强度”。1.总则2.术语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4.砌体工程5.钢筋工程6.混凝土工程7.保温及屋面防水工程8.建筑装饰装修工程9.钢结构、消防、路面工程10.混凝土构件安装工程11.越冬工程维护12.附录规程主要技术内容1、总则1.0.1为了在建筑工程冬期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节能环保,制定本规程。(考虑到当前国家对节能环保等在法规、政策上的诸多规定,在本次规程修订中,对原规程中耗能较大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进行了适当删减,并在总则中予以明确。)1.0.2本规程适用于工业与民用房屋和一般构筑物的冬期施工。(本规程属于专业性施工规程,其适用范围仅限于工业及民用房屋和一般构筑物的冬期施工。通常情况下,所谓构筑物就是不具备、不包含或不提供人类居住功能的人工建筑物,比如水塔、水池、过滤池、澄清池、沼气池等。对于一些有特殊要求的建(构)筑物结构,如耐酸、耐腐蚀、防放射性、耐高温等特殊要求的工程,本规程不包括。)1.0.3本规程冬期施工期限划分原则是:根据当地多年气象资料统计,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稳定低于5℃即进入冬期施工,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高于5℃即解除冬期施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中的规定:“根据当地多年气温资料,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稳定低于5℃时,混凝土结构工程应采取冬期施工措施;并应及时采取气温突然下降的防冻措施”日平均气温计算:在一天24小时当中取4个时间段的气温来平均,这4个时间段分别为2时、8时、14时、20时,把这4个时间段的气温相加后再除以4就是该日的日平均气温。山东地区的冬期施工起止日期一般界定为:当年的11月15日至次年的3月15日,这也与当地的供暖起止时间相符合。我国北方地区大中城市气温统计资料序号城市名称日平均最高最低温差(℃)平均气温为5℃时最低气温(℃)序号城市名称日平均最高最低温差(℃)平均气温为5℃时最低气温(℃)1海拉尔14-213太原14-22哈尔滨12-114郑州14-23牡丹江14-215呼和浩特14-24长春12-116西安1005沈阳12-117银川12-16大连10018兰州1007丹东12-119酒泉14-38锡林浩特16-320格尔木18-49北京12-121乌鲁木齐10010天津12-122伊宁10011济南12-123拉萨16-312青岛1001.0.4凡进行冬期施工的工程项目,应编制冬期施工专项方案;对有不能适应冬期施工要求的问题应及时与设计单位研究解决。(原规程条文:凡进行冬期施工的工程项目,应复核施工图纸;对有不能适应冬期施工要求的问题应及时与设计单位研究解决。)1.0.3保留原条文1.0.3当未进人冬期施工期前,突遇寒流侵袭气温骤降至0℃以下时,为防止负温产生受冻,亦应按冬期施工的相关要求对工程采取应急防护措施。2、术语受冻临界强度:冬期浇筑的混凝土在受冻以前必须达到的最低温度。新浇混凝土在养护初期遭受冻结,当气温上升到正温后,即使正温养护至一定龄期,也不能达到其设计强度,这就是混凝土的早期冬害。混凝土的早期冬害是由于混凝土内部水结冰所致。时间上主要跟养护温度、外加剂有关,养护温度又跟入模温度、覆盖情况有关系。所以冬期施工混凝土控制受冻临界强度的关键点第一是入模温度,第二是及时覆盖保温。蓄热法—混凝土浇筑后,利用原材料加热以及水泥水化放热,并采取适当保温措施延缓混凝土冷却,在混凝土温度降到0℃以前达到受冻临界强度的施工方法。综合蓄热法—掺早强剂或早强型复合外加剂的混凝土浇筑后,利用原材料加热以及水泥水化放热,并采取适当保温措施延缓混凝土冷却,在混凝土温度降到0℃以前达到受冻临界强度的施工方法。早强剂的主要作用在于加速水泥水化速度,促进混凝土早期强度的发展;既具有早强功能,又具有一定减水增强功能。蓄热法是将混凝土的原材料(水、砂、石)预先加热,经过搅拌、运输、浇筑成型后的混凝土仍能保持一定的正温度,以适当材料覆盖保温,防止热量散失过快,充分利用水泥的水化热,使混凝土在正温度条件下增长强度。负温养护法—在混凝土中掺入防冻剂,使其在负温条件下能够不断硬化,在混凝土温度降到防冻剂规定温度前达到受冻临界强度的施工方法。条文:2.0.11负温养护法的混凝上中需掺加防冻剂,原则上可不作蓄热保温养护。但由于负温养护法的混凝土强度增长较慢,工程建设进度不易得到保证;同时,浇筑后的混凝土在未达到受冻临界强度之前,若受寒流侵袭,会因防冻剂掺量不足而造成受冻,因此,本次在负温养护法的术语解释中,取消“浇筑后混凝土不加热也不作蓄热保温养护”的规定,而将“当混凝土温度降到防冻剂规定温度前达到受冻临界强度”作为负温养护法的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而决定是否进行适当的蓄热保温养护。起始养护温度—混凝土浇注结束,表面覆盖保温材料完成后的起始温度。暖棚法——将砼构件或结构置于搭设的棚中,内部设置散热器、排管、电热器或火炉等加热棚内空气,使砼处于正温环境下养护的施工方法。成熟度——混凝土在养护期间养护温度和养护时间的乘积。2.0.17成熟度混凝土在养护期间养护温度和养护时间的乘积。3.1.1冬期施工的地基基础工程,除应有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外,尚应根据需要提出地基土的主要冻土性能指标。(一般勘察资料中不给出标准冻深和定性的划分地基土的冻胀类别。本条特规定应根据工程需要,经勘察提出地基土的主要冻土指标,如冻土层实际厚度与分布、各层冻土的含水量、冻胀性或融沉系数等,便于基础设计与冬期施工。)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3.1一般规定3.1.4在冻土上进行桩基础和强夯施工时所产生的振动,对周围建筑物及各种设施有影响时,应采取隔振措施。(经大量工程实践和典型测试,在冻土地基上打桩、强夯所产生的振动,远大于相同条件下常温暖土地基的振动影响范围和振动力,但影响因素较多,很难对其影响范围给出定量规定。本条强调应采取相应隔震措施。)强夯施工3.1.6同一建筑物基槽(坑)开挖时应同时进行,基底不得留冻土层。基础施工中,应防止地基土被融化的雪水或冰水浸泡。(防止造成先期完成的基底土二次遭受冻结)基槽浸水冬期大面积土壤保温工程较为少见,常用采取的松土耙平法和雪覆盖保温等方法浪费人工、能源和材料,现阶段基本上不采用;小面积的土壤保温可采用保温材料覆盖法,通常的保温材料,如炉渣、稻草、膨胀珍珠岩等均可,方法简单易行,无需在规程中单列条文进行规定,故取消原“3.2土壤的防冻与保温”一节相关内容。采用蒸汽法、电热法等进行冻土的融化,耗费大量的能源和资源,与当前国家有关节能政策不相符,而且在工程实践中也基本不采用,对工程实践的指导意义不大,故取消原“3.3冻土的融化”一节相关内容。3.2土方工程3.2.4土方回填时,每层铺土厚度应比常温施工时减少20%~25%,预留沉陷量应比常温施工时增加。对于大面积回填土和有路面的路基及其人行道范围内的平整场地填方,可采用含有冻土块的土回填,但冻土块的粒径不得大于150mm,其含量不得超过30%。铺填时冻土块应分散开,并应逐层夯实。冻土回填时不得有积雪、冰块3.2.5冬期施工应在填方前清除基地上的冰雪和保温材料,填方上层部位应采用未冻的或透水性好的土方回填,其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填方边坡的表层1米以内,不得含有冻土块。3.2.6室外的基槽(坑)或管沟可采用含有冻土块的土回填,冻土粒径不得大于150mm,含量不得超过15%,且应均匀分布。管沟底以上500mm范围内不得含有冻土块。3.2.7室内的基槽(坑)或管沟不得采用含有冻土块的土回填,施工应连续进行并应夯实。当采用人工夯实时,每层铺土厚度不得超过200mm,夯实厚度宜为100mm-150mm。3.4.1冻土地基可采用干作业钻孔桩、挖孔灌注桩等或沉管灌注桩、预制桩等施工。(本条是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中成桩方法分类划分的。湿作业法冬期施工中,泥浆易受冻,工艺操作麻烦,故冬期施工宜采用干作业法成孔。)3.4桩基础人工挖孔桩螺旋钻孔灌注桩预制桩泥浆护壁灌注桩桩基础相关照片3.4.2桩基施工时,当冻土层厚度超过500mm,冻土层宜采用钻孔机引孔,孔直径不易大于20mm3.4.5灌注桩的混凝土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土材料的加热、搅拌、运输、浇筑应按本规程第6章的有关规定进行;混凝土浇筑温度应根据热工计算确定,且不得低于5℃;2、地基土冻深范围内的和露出地面的桩身混凝土养护,应按本规程第6章有关规定进行;3、在冻胀性地基土上施工时,应采取防止或减小桩身与冻土之间产生切向冻胀力的防护措施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地下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地下工程中的基坑支护尤显重要,故专门增加一节有关基坑支护工程冬期施工内容,以规范和指导工程实践。3.5.1基坑支护冬期施工宜选用排桩和土钉墙的方法。(目前,我国冬期基坑支护采用的主要方法为排桩和土钉墙,较有成效,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故推荐采用以上两种方法。)3.5基坑支护排桩支护土钉墙支护3.5.3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的排桩施工应符合本规程第3.4.2条和第3.4.5条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基坑土方开挖应待桩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时方可进行;2.基坑土方开挖时,排桩上部自由端外侧的基土应进行保温;3.排桩上部的冠梁钢筋混凝土施工应按本规程第6章的有关规定进行;4.桩身混凝土施工可选用掺防冻剂混凝土进行。(选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作为排桩时,在排桩的后侧有冻胀或强冻胀性土时,要做好保温防护,以确保桩不受冻胀力的影响,必要时排桩外侧用袋装保温材料立起一道保温墙用脚手架做支护架。桩身混凝土可掺入防冻剂,采用负温养护法进行施工。考虑到排桩为临时性支护结构,防冻剂可选用包含氯盐防冻剂在内的任何防冻剂。)用氯盐(氯化钠、氯化钾)溶液配制的混凝土,具有加速混凝土凝结硬化,提高早期强度,增加混凝土抗冻能力的性能,有利于在负温下硬化,但氯盐对混凝土有腐蚀作用和对钢筋有锈蚀作用。混凝土冬季施工常用的外加剂有:•早强剂:能加速水泥硬化速度,提高早期强度,且对后期强度无显著影响。•防冻剂:在一定负温条件下,能显著降低混凝土中液相的冰点,使其游离态的水不冻结,保证混凝土不遭受冻害;在一定时间内,使混凝土获得预期强度的外加剂称为防冻剂。减水剂:在不影响混凝土和易性条件下,具有减水增强特性的外加剂。可以降低用水量,减小水灰比。•引气剂:经搅拌能引入大量分布均匀的微小气泡,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在混凝土
本文标题:冬期施工规程 解析 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738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