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第五章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
第4节生物群落的演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简述群落演替的概念含义。②举例说出群落演替的主要类型及过程。③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④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确立可持续发展思想。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以前的围湖造田、毁林开荒到现在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要让学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体现STS教育思想。3、能力目标①通过群落演替的过程培养学生要用“动态发展”的观点来分析事物。②从生活中大家都熟悉的现象中来分析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全面独立分析问题的习惯。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群落的演替过程。2.教学难点:群落的演替过程;引导学生提炼重点内容进行汇报。三、教学准备相关实验器具,演替的相关图片,视频,学案与多媒体课件。四、课型及课时安排新授课1课时五、教学实施的程序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1、小组展示边学边做(池塘水环境生物群落的变化)实验成果。2、结合课本引入部分内容,课件展示弃耕农田生物群落的变化。设置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出主题——群落演替①群落的概念,如何区别不同群落?②烧杯池塘水中的生物群落,在7天的连续观察中,有怎样的变化?试分析可能原因!③农田弃耕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前后是否是同一个群落?这种变化在生物学上称之为什么,主要标志是什么?小组展示课前一周所做的实验成果;观看课件所展示的弃耕农田变化;思考讨论所设问题。课前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亲身体会群落的变化,创设学习的情景,激发学生兴趣。结合案例,以问题的形式引出群落演替的课题和概念。多媒体投影展示教材“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过程图片设疑:光裸的岩石上是怎样长出森林的呢?组织学生思考讨论:观察阅读教师投影教材图文资料“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层层深入地分析解决问题。演替的类型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2、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3、在森林阶段,还能否找到地衣、苔藓、草本、灌木吗?在教师引导下,逐步分析讨论问题。教师用多媒体投影展示“火烧的森林所进行的演替”过程图片,结合前面“弃耕农田”的变化,引导学生观察了解其过程并将之与“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相比较,分析两者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师生共同归纳:群落演替的类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概念及区别。观察图文资料对比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两种演替类型的比较类型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基质与环境条件无有机质和生命胚种有大量有机质和生命胚种实例(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杂草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时间经历的时间长经历的时间短速度缓慢较快群落演组织学生看课本P69—P70,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导致群落演替的因素有哪些?根本原因是什么?2、群落演替的动力、催化剂分别是什么?3、对群落演替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什么?为什么?观察并分析讨论践踏对草地群落的影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利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现象的能力替的影响因素利用多媒体展示乡间小路周围杂草分布的图片。组织学生讨论:①你能解释小路周围杂草的这种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吗?②如果小路废弃后,会出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景象吗?教师组织学生观察教材图3-18,并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图片、录象,引导学生举例介绍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引导学生归纳:(1)人类生产活动通常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的,可以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着促进、抑制、改造和重建的作用;(2)人类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展示、观看图片等相关资料,分析、举例介绍人类活动对草原、森林、水域等生物群落的影响。学习实例,归纳小结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提高学生分析图片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人类活动影响的认识,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结合课本P70“放眼社会”阅读材料,教师组织学生代表汇报课前调查的资料,了解讨论我国“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和措施。展示课前调查成果(图片、相片、文字等):1、我国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2、“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和法规。3、“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成果及前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教师(投影图片)点拨:人类绝不能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求得一时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致力于生活环境的改善。观看、静听、思考让学生认识到必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总结本节整理课堂所培养学生归纳总内容,完成学案练习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指导完成学案课堂训练。学内容。按要求完成学案习题。结能力。课堂检测,了解掌握情况。十、板书设计第三节:生物群落的演替一、群落演替的概念及类型概念原生演替类型次生演替二、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十一、教学反思本节课经过课堂教学验证,在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均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这堂课最大的突破就是打破了“只就教材讲教材”的教学常规,充分有效的使用教材中的资料,并大量使用了教材之外的资料,如采用了我国黄土高原形成及变化,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的演替资料,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让学生获取了大量的相关信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为了让每个学生更好的体会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从火烧后森林的恢复,让学生体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让学生更容易从资料中总结出演替的概念,使整节课更加流畅、自然,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采用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大量的资料中层层深入,发现群落演替的阶段及原因,总结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类型.真正的发挥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师的一步步设疑下,通过讨论、探究找到问题的答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讨论中得到进步和提高。内因外因种内关系种间关系其动态变化是群落演替的催化剂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是群落演替的动力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气温的大幅度变化、洪水、干旱等放火烧山、砍伐森林、开垦土地、建造水库等
本文标题:第五章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744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