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PPT】2005年形势与政策课专题(一)
主讲胡理毅2005年形势与政策课专题(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陕西铜川矿难166名矿工遇难21名矿工遗体运出广东省广东兴宁市大兴煤矿“8·7”特别重大透水事故抢险救援指挥部29日16时30分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此次事故被困矿工123人全部遇难,只找到其中6具遗体。11·28“陕西铜川事故166名矿工遇难是我国自1960年11月28日平顶山龙山庙煤矿死亡187人的瓦斯煤尘爆炸事故之后,44年来我国煤炭行业最大的一起安全事故。我国去年矿难死亡7000多人,今年到六月份,中国矿山安全事故已达2014起,其中死亡3393人。矿山安全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极为关切的重大问题。由于一些企业领导的安全法制意识薄弱,对安全生产存有侥幸心理,加之安全制度落实不下去,行政责任追究严肃不起来,以及不少矿山安全设施落后等因素,致使近年来无论煤矿和非煤矿都曾连续出现一些恶性事故。•1.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促进平衡发展,维护社会公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利益不断增长的需要,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2.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一)主要内涵一、什么叫科学发展观•3.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4.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二)基本要求•1.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2.是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3.是坚持城乡协调发展,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4.是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5.是坚持可持续发展,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6.是坚持改革开放,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统筹推进各方面的改革,使各方面改革相互促进。适应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提高对外开放水平。7.是坚持以人为本,把全体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断满足人民的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十六届五中全会:“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为着社会协调和谐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所要统筹兼顾的几个关系,其中所针对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社会差别扩大和贫富差距扩大。主要表现在: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贫富差距,教育差距。而这些差距使得社会公平问题凸显。解决这一矛盾,促进社会公平,直接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任务。三个原则:一是共同发展原则,即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正常关系不是谁先富谁后富,而应当是共同发展、相互支持、相互带动;二是利益共沾原则,就是让全体人民共同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不仅要关心经济增长,更要关心这种增长能否使包括低收入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在内的所有人共享;三是共同富裕原则,从现实条件看,中国发展极不平衡,存在发达和欠发达地区,要求一下达到共同富裕尚不现实也不可能,但应当逐步缩小差距,而不是扩大差距。收入差距—基尼系数国际上常用它衡量一国收入分配公平程度0.4为最高警戒线00.050.10.150.20.250.30.350.40.450.5197819801988199490年后2005乡村城乡城市•“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基尼系数排在我国之前5位的国家:塞拉利昂:0.629巴西:0.601危地马拉:0.596南非:0.593巴拉圭:0.591•资料来源: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关系研究和政策建议》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差距扩大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98020032004东部经济总量占全国%中西部经济总量占全国%东部人均GDP西部人均GDP东部最富省人均GDP西部最穷省人均GDP东部人均GDP中部人均GDP城乡教育差距几个数字列项差距小学生均经费农村平均少2倍生均预算内经费农村平均少70%生均预算内共用经费农村平均少2倍学校危房农村多76%17所中学辍学率(抽样调查)平均为43%,最高74%小学升初中率农村相差90%以上初中升高中率农村仅18.6%少3倍绝对差扩大19%教师学历农村70%-80%不合格“一月五百贫困户,千儿八百刚够住,两三千元是扮酷,四千五千真大户!”这是日前出现在南京某高校里的顺口溜。住的不是学校的宿舍,而是自己租来的套间;胸前挂个手机,腰里别个随身听,手里还提个笔记本电脑;脚踏“花花公子”,身穿“华伦天奴”。据《北京青年报》报道: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东坪乡51岁农民陈邦顺靠卖血供儿子上大学,为了多卖血,假造6个献血证,4年来共给儿子6.35万元。儿子虽知父母卖血供他,仍不停地来信要钱。信中称:我的衣服和鞋旧了,需要200元买衣服和鞋;我想买电脑,已借了1800元;体育课没达标,要给体育老师送礼;今后3个月生活费3000元;“五一”要旅游,班上要收班费100元……这种故事,除了让我们心痛之外,更让我们悲哀,真所谓穷人养娇仔,中国有这样的子女,中国有这样的大学生,中国还有这样的父母。目前中国贫困人口(人均年收入680元以下)还有2610万人,加上城镇低收入人口约定1100万,总共4700万。60%的居民达不到平均水平(年收入1000美元以下)中国扶贫开发事业任重而道远:暖而复寒、饱而复饥的情况严峻。刚刚脱贫不久的群体抗灾能力弱,稍有变故就可能重新返贫。如2003年有1460万贫困人口脱贫,却又有1540万人返贫。迅速扩大的贫富差距有可能危及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据统计测算,“十五”期间中国各类社会案件数量急速上升,诉讼金额占GDP的7%左右。1986年以来,中国治安案件的年均增长速度超过了10%。(资料来源:新华网)三、缩小差别,维护公平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一)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保护合法收入,杜绝灰色收入,控制垄断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在中国改革开放发展思路中占据了20多年的一个重要命题——“先富论”,将在十一五规划中转变为“共同富裕”的主调,以缩小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扭转社会两极分化的趋势。1、加大税收调节力度,强化高收入人群的税收监管,改变工薪阶层成为纳税主体的现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资标准2、切实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3、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严堵非法收入渠道。(二)怎样才能缩小“贫富差距”•4、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5、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为低收入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6、切实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医疗和子女就学等困难问题。•7、加大对贫困地区以及农业的财政扶持力度,努力减少贫困人口。•8、加快城镇化建设,使广大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9、将教育资源向贫困人口倾斜,使贫困人口享受更好的教育,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10、加快建立社会慈善体系,动员全社会扶助贫困群体,鼓励先富人群积极参与。(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据有关人士透露,在2010年以前,中国政府很有可能在农村全部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这将使农民每年约减轻1000亿元的负担。目前可能对农村学生免收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补助费;。
本文标题:【PPT】2005年形势与政策课专题(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746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