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翻译硕士教育的形成、发展与定位问题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李朝2010.11.111.形成1.1背景1.1.1大环境:1)中国的经济崛起和在世界政治舞台的地位,口译员需求量增加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2)中国发展的战略要求,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向国际社会传播,向世界人民展示中华民族的神韵风采;3)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社会需要大量的既外语熟练又懂某一专业的高级翻译人才1.1.2小环境:1)英语专业硕士培养人才规格的不足,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的混淆导致人才培养的规格差异;2)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的区别;3)翻译学科的建立,2006年初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公布2005年度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结果的通知》,翻译专业获得批准;从2006年-2010年累计有32所高校获批;2007年1月,设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2004年2月上海外国语大学获准成立翻译学学科点,2005年开始招收翻译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2确立1.2.1时间:2007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3次会议全票通过设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1.2.2院校的确立:国务院学位办在《关于开展申报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学位办〈2007〉19号)中,对申报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单位的学科基础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具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或者具有英语语言文学或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并已开设翻译(翻译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等)专业方向、有两届以上的硕士毕业生。”第一批15所高校都具有博士学位授权点。1.2.3招生院校数量:15所(第一批,2007年批准,2007年招生):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同济大学,厦门大学,西南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25所(第二批,2009年批准,2010年招生):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河南大学,湖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外语学院,苏州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武汉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海洋大学。2.发展2.1面临的规模问题2008年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6次会议提出了改变硕士生培养以学术型为主的局面,加强专业学位教育工作的意见。2009年增招5万名专业硕士,并开始面向本科毕业生招收攻读专业硕士学位(此前只招收在职人员或有翻译工作经验的人员)2010年伊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召开了第27次会议,主要精神有:1)改变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必须先有学术型学位授予权;2)专业学位目录与学术学位目录并行;3)到2015年主要以发展硕士层次专业学位为主,实现我国培养以学术型研究生为主向以应用型研究生为主的转变,到2020年达到两者培养的并重;4)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考试相结合和衔接;5)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6)2011年在招生计划上,教育部规定,具有专业学位授权的招生单位,应以2010年为基数按不少于5%的幅度减少学术型招生人数,调减出的部分全部用于增加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学位由现有的19个增加到38个。2.2面临的质量问题:到2010年上半年,翻译硕士专业研究生共3批按照学位【2008】28号文件(注)精神参加翻译资格考试,累计报考816人,参考768人,合格86人,合格率为11.2%,存在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翻译硕士研究生中半数左右的生源在入学前是学校老师,真正在翻译实践一线工作,具有丰富翻译实践经验的很少;二,翻译硕士试点单位的师资队伍中,具备丰富翻译实践经验的老师还很缺乏,很多学校翻译实践课程的安排还有不足。2.3面临招生瓶颈问题第一,提高入学门槛,确保学生质量,扩大具有翻译实践经验的生源比例。第二,突破只招英语专业学生,拓宽招收渠道,应允许招收其它本科专业的毕业生(招生考试时应按英语本科毕业程度招收),以胜任不同专业领域所需的高级翻译工作。3.定位问题3.1课程设置(通识课):交替传译、同声传译、商务口译、法庭口译、外交口译、经贸翻译、法律翻译、科技翻译、传媒翻译、中国典籍外译等课程的设置使得学生在口笔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强化的基础上,更为重要的是,教育者要将语言的运用与具体的专业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专业化程度更加突出。3.2培养目标MTI的培养目标是具有专业口笔译能力的高级翻译人才。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熟练的翻译技巧和宽广的知识面,能够胜任不同专业领域所需的高级翻译工作。笔译方向毕业生能翻译各种高级别文字资料、政府文献、各种文字翻译的译审工作;口译方向毕业生能承担各种场合的交替传译和大型国际会议的同声传译工作。3.3实践课:学校及教师要逐步实行教育的个性化,将个体需求与教学最大限度地结合起来,同时,学校要广开渠道吸收有翻译实践经验的从业人员从事兼职教学工作,以弥补学校师资在具体专业上某些方面的不足。强调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翻译案例的分析,翻译实践贯穿教学全过程,要求学生至少有10万字以上的笔译实践或不少于100小时的口译实践。3.4专业翻译硕士与英语语言硕士(翻译方向)的差别:MTI教育不仅是在后者基础上的专业技能提高,而是具有目标更明确化、专业更突出化、实践更具体化的教育特性。MTI教学则对实践活动安排显然更具体化,教学内容与实践内容紧紧贴近实际工作,学生有明确的职业取向,他们或正在从事与翻译有关的工作,或未来有意从事翻译工作,目标较为清晰。研究生层次的英语教育侧重于理论教学、论文写作等学术性课型,以提高学生的学术能力、理论水平为训练重点,而且课堂教学主要采用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的形式。对课外实践活动重视不够,即使有所涉及也只用“加强课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应占一定比例”等模糊性话语一带而过,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实践环节往往被边缘化。4.结论MTI的教育定位应以学生需求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专业技能水平高而非理论丰富、实践能力强而非科研能力突出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附:MTI专业考试科目介绍1)翻译硕士英语:本考试是一种测试应试者单项和综合语言能力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考试范围包括MTI考生应具备的外语词汇量、语法知识以及外语阅读与写作等方面的技能。要求考生(1)具有良好的外语基本功,认知词汇量在10,000以上,掌握6000个以上(以英语为例)的积极词汇,即能正确而熟练地运用常用词汇及其常用搭配;(2)能熟练掌握正确的外语语法、结构、修辞等语言规范知识;(3)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外语写作能力。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考试包括以下部分:词汇语法、阅读理解、外语写作等。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2)英语翻译基础:本考试是测试考生是否具备基础翻译能力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考试的范围包括MTI考生入学应具备的外语词汇量、语法知识以及外汉两种语言转换的基本技能。要求考生(1)具备一定中外文化,以及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背景知识;(2)具备扎实的外汉两种语言的基本功;(3)具备较强的外汉/汉外转换能力。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考生的外汉/汉外转换能力。本考试包括二个部分:词语翻译和外汉互译。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3)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本考试是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之专业基础课,各语种考生统一用汉语答题。本考试是测试考生百科知识和汉语写作水平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要求考生(1)具备一定中外文化,以及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背景知识。(2)对作为母语的现代汉语有较强的基本功。(3)具备较强的现代汉语写作能力。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考生的百科知识和汉语写作能力。考试包括三个部分:百科知识、应用文写作、命题作文。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注:(2008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向全国印发《关于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证书衔接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规定:在校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凭学校开具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读证明”,在报考二级口、笔译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时,免试《口(笔)译综合能力》科目,只参加《口(笔)译实务》科目考试。)欢迎同学们报考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翻译硕士!谢谢!
本文标题:翻译硕士教育的形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751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