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2018鉴赏诗歌形象 (共46张PPT) 课件
第2讲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作者自己)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形象►类型一人物形象知识储备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细节侧面、环境描写的烘托渲染第2讲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考点·技法诗人的形象一般有以下几大类型:1.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2.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3.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4.金戈铁马、转战沙场的形象5.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6.藐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7.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8.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9.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10.情趣高雅、品性高洁的形象11.悠然自得、闲适恬淡的形象12.精忠卫国、报国无门的形象第2讲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类题指津【设问方式】1.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镜湖女”形象加以赏析。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3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4.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做简要分析。第2讲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答题步骤】1.概括形象特征:本诗(词)塑造了()、()、()的()形象。2.结合诗作分点说明、概括。通过“”、“”、“”体现出诗人的()、()、()。3.情感。表达了诗人()的感情。第2讲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答题示例】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塞下曲六首(其一)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分析诗中塑造的主人公的形象。第2讲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思维轨迹题干的要求是“分析诗中塑造的主人公的形象”,意思是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特点),什么(形象类别,如隐者、游子、将士等)形象,然后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参考答案这首诗塑造了为国杀敌的边关将士的形象,(步骤1)通过对边关将士在恶劣环境中不畏艰苦、早起晚睡、为国杀敌场景的描写,(步骤2)表达了诗人对边关将士的赞美之情,诗人希望像边关将士那样报效祖国、建功立业。(步骤3)第2讲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对点训练】竹轩诗兴张镃(zī)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注]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读懂诗歌]柴门被风吹开,小径才刚被辟开,竹子也才刚栽上。竹梢的影子追随茶碗细细地落在轩中,竹叶的声响追随篆烟轻轻地飘来。暑天倦卧,可以看到星星从修竹的上面穿过;冬天闲来吟诗,可以看到白雪压弯竹枝的景象。设想这儿的冬季的景象一定更好,请不要移走墙下那一株梅花。1.(1)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2)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动作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第2讲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例】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1.诗歌描写了一个向往沙场,但被闲置不用、报国无门的抗金英雄形象。(什么形象)2.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却“关河梦断”、“尘暗旧貂”,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形象特点)3.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形象意义)►类型二景物形象(包含意象、意境)知识储备写景时,作者常常挑选特定的景物,并用带有浓郁的个人感情色彩的词去修饰这些景物。如马致远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自然中有万般景象,因为作者有思乡之愁,所以他偏挑选“藤”“鸦”等景物;这些景物也有各种特征,而作者偏偏要用带有思乡之愁的词去修饰它们。第2讲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分析意象的特点(1)抓住动词、形容词,关注意象的时令色彩和冷暖色调。(2)要抓住“物”与“志”“情”的契合点。分析意象的作用(1)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营造意境方面的作用。(2)提供环境或背景的作用。(3)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是最主要的。(4)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的作用,多表现在咏物诗中。(5)结构上的线索作用。第2讲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类题指津【设问方式】1.鉴赏意境类: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2.鉴赏意象类: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3.描摹图景类: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第2讲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答题步骤】1.概括景象(意境)的特点。2.描摹诗歌图景。3.情感。第2讲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答题示例】例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什么感情?第2讲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什么感情?思维轨迹题干的要求是“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画面?”意思是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特点)的画面,然后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需要答出步骤1和步骤2。“表达了什么感情?”则要求答出步骤3。参考答案诗歌描写了雨后清新、宁静的秋天山村晚景图,(步骤1)通过对山雨初霁、空气清新、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浣女归舟的纯洁美好的景物的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和平安乐的气氛,(步骤2)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并抒发了其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步骤3)第2讲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对点训练】3.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诏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读懂诗歌]我有无尽的悲痛,把它“裁作短歌行”。什么人能为我跳楚舞,听我诉说像“楚狂”接舆(春秋时期楚国著名的隐士)一样的狂歌?我有像屈原一样的志向和情操,我也像屈原一样不随波逐流,不与投降派同流合污、沆瀣一气。门外的沧浪水,可以洗我的帽缨。我喝下一杯酒,和张翰多么相似,还要那“身后”的虚名干什么?人间的很多事情,细小的事情往往重要,重大的事情往往不重要。恨别、乐交乃古往今来人之常情,追求富贵不是我的事情,我愿归隐,与鸥鸟为友。第2讲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内涵的理解的能力。本题鲜明地体现了江西省诗歌鉴赏题“重内容,轻技巧”的特色。答此题既要读懂词的意思,又要注意注释中的暗示,还要联系所学过的屈原的《离骚》中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手法(用各种香草来比喻自己高洁的情操与品德)。第2讲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4.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②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qì)寒光生铁衣。[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pìtí)泉:泉水名。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懂诗歌]在破讷沙头,大雁正在飞;在鸊鹈泉上,战胜了敌军的将士们刚刚归来。一轮红日从东南方的地平线上喷薄而出;在广袤的沙漠上,战士的盔甲如银鳞一般,在日照下寒光闪闪。4.(1)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2)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下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3)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手法),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第2讲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5.途中见杏花吴融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读懂诗歌]一枝红艳的杏花探出墙头,而墙外的行人(诗人)正在伤春惆怅。这枝杏花看起来好像跟我一样在伤春惆怅。可惜自己行色匆匆,难以驻留,等不及花朵开尽,即刻就要离去。天色已晚,寂静的树林中黄莺最先归来;春色尚早,杏花在料峭的春寒中独自绽放,连喜欢花的蝴蝶也没有来。这时候我更加怀念长安的千万棵树,可淡淡的暮色已经笼罩住了夕阳的光辉,使整个神州一片暗淡。诗的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1)颈联描绘了诗人在路途中看到的一幅凄凉的画面。(2)树木枝梢空疏,傍晚只有归巢的黄莺到来,空气中的花香仍夹带着料峭的寒意,连喜欢花的蝴蝶也不见飞来。(3)衬托了独自开放的杏花的孤寂之感。第2讲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类型三事物形象知识储备古典诗歌中有一类诗叫“咏物诗”,这类诗歌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的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在全诗中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大自然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感情。所谓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对这种象征性的物象的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自己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他们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如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中“梅花”的形象,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中“竹”的形象。第2讲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类题指津【设问方式】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2.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3.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第2讲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答题步骤】1.概括物象特点。2.作者从哪些方面(不同感官),或运用什么手法(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对比、侧面烘托),写出了物象的什么特点?3.象征什么?感情怎样?第2讲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答题示例】例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北陂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简析这首诗塑造的杏花形象。思维轨迹题干的要求是“简析这首诗塑造的杏花形象”,答题范围是整首诗,需要答出全部步骤。第2讲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参考答案这首诗塑造了风姿绰约、妖娆美丽,宁可飘零天涯,也不愿忍受屈辱的杏花形象。(步骤1)通过对妖娆美丽、占尽春光、花落逐春水、芳魂无玷的杏花形象的描写,(步骤2)表达了政治家、诗人王安石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坚守自己的节操和见解,坚持变法改革的志向。(步骤3)第2讲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对点训练】6.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读懂诗歌]月亮从高高的岩石之巅升起来,月光普照大地,月光下一溪水雾。溪上的水雾如云朵一样洁白,飘飘荡荡,散流在寺前。无法入睡的诗人打开寺门,站在寺外观赏美丽的夜景。抬头看天,却感觉到霜重气寒。谁能看到这无家可归、客居他乡的人,在这荒郊野外,月下思乡,独自一人深夜不眠呢?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二是具有动态。(2)诗人在第三句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烟”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烟”之动态,形象生动。【对点训练】7.野菊[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读懂诗歌]不给文人骚客做干粮(指不追
本文标题:2018鉴赏诗歌形象 (共46张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755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