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老北京的回忆•第一章洞房花烛美姻缘•结婚是人生大事之一,自古一理儿,它标志着一个人进入建立个体家庭、发展家族的重要阶段。老北京人讲求个“礼”字,婚礼自然免不了有一套古老相传的繁琐礼仪。先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然后便进入定亲阶段。包括,聘礼部分:男女双方家长说媒、相亲、订婚后,男方送彩礼往女家,表明聘定女方为妻;陪嫁部分:女方收到男方送来的聘礼后,在出嫁前一天下午,将娘家陪送的嫁妆送往男家;娶亲部分:吉期一到,喜轿执事上门,娘家忙着打发上轿,夫家忙着迎娶进门,排场隆重,礼数讲儿也多;洞房花烛:新人拜过天地后,上炕挑盖头,夫妇才算正式见了面。拜堂后要“闹新房”,新婚夫妇进行同吃子孙饽饽、喝交杯酒、撒床、上头等仪式。其中贯穿着祝愿新人称心如意,家道发达兴旺的主题。第二章降龙诞凤添人丁家庭以生子为大事,儿女双全、福寿康宁,什么时候家里添了丁、进了口,都是件值得大张旗鼓庆贺的喜事儿。孩子的出生代表着血脉的延续和家族的兴旺,人的一生也从其诞生开始进入家庭和社会。包括,求子部分:已婚妇女未孕前,民间有种种期盼怀孕得子的习俗,仪式多带有神秘的色彩;生育、洗三部分: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在孩子出生三天时,家庭要举行“洗三”礼,意在洗去婴儿前世的污垢,期望今生平安吉祥。在礼仪之外,洗三还具备洁身防病的实际作用;满月、百日部分:满月和百日是婴儿出生后家庭隆重庆祝的礼仪。此时产妇已出“月子”,不再有禁忌,因此一般多请亲朋好友来祝贺。办酒席,染红蛋,祭祖,剃头,增添喜庆热闹气氛;周岁部分:周岁生日可以看作是小孩诞生礼的最后一个高潮。除办酒席庆贺外,这一天特别举行检验小孩天赋和卜测未来前途的“抓周儿”仪式。这在客观上检验了生母、奶妈、看妈对孩子是如何带领、如何进行启蒙教育的。第三章古稀大寿福如海祝寿一般指晚辈给长辈祝寿时举办的家庭庆祝活动。北京人做寿多是办整生日,且有“庆九不庆十”之说。通过复原一个寿堂,反映出百姓祝寿的情景及我们民族尊老的优良传统。•第四章爆竹辞旧迎新春•“过年喽!”在孩子们的欢呼声中迎来了春节。北京人过春节,从腊月初八喝腊八粥就算开始了,故有“送信的腊八粥”民谚流传。祭灶,最早称为“纪灶”,纪念发明用火熟食的先人。后来演变为祭灶神,到近代形成了“糖瓜祭灶”的民间风俗。祭灶可就是“小年儿”了啊!“小年儿”一过,大年也就一眨眼儿。吃完年饭放炮仗,全家要团圆守岁、接神、包饺子,不到天明拜年不许睡觉,这在老家儿有新旧交替之际珍惜光阴的意思,小辈儿呢则是为了父母尊长延年益寿。春节除了阖家团圆之外,还有祭祖之礼。在人们眼里,祖先的首要功绩是繁衍了后代,没有祖先,也就没有后人。正因为如此,祖先应受到特别的崇拜。祭祖的传统从远古一直传延到近代。每年农历正月初一,都要祭祖。接神仪式完毕,全家进行团拜,先给老祖宗磕头拜年,然后小辈们给长辈们拜年,说一些祝愿的吉祥话。长辈们照例要给未成年的小辈们压岁钱(岁为“祟”的谐音)。您看一家子不论大小,一年忙到头,盼的可就是过年哪!一个年字儿,勾着多少中国人的魂儿呢。第五章老北京的生活北京人生活在北京那一条条大街小巷里,演绎着一幕幕相同或不同的剧目。在家庭的柴米油盐中,在每人的喜怒哀乐里,无不反映古老却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民风民俗、生活情趣。后记:这次首都博物馆之旅让我收获颇丰,不仅仅了解到了北京的历史,更看到了如珍珠般珍贵的中华文化,让我对民俗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在北京上学已经快有两年了,看到的和听到的或许只有北京文化的枝叶,等待我去探索和了解的还有很多,很多……
本文标题:京城旧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770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