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日本园林•日本历史分成古代、中世、近世和现代四个时代,每个时代又分成若干朝代。园林历史阶段亦据此而分成古代园林、中世园林、近世园林和现代园林四个阶段。古代园林指大和时代、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的园林,中世园林指镰仓时代、室町时代和南北朝的园林,近世园林指桃山时代和江户时代的园林,现代园林指的是明治时代以后的园林,包括明治、大正、昭和及大成时代的园林。•从总体上看,日本园林源于中国,从汉末开始,日本不断向中国派出汉使,从汉末到平安时期宇多天皇宽平六年(公元894年),期间655年全方位学习中国文化。平安时代后期,停止派出汉使,以后又有恢复,但大不如前,日本人开始把中国文化进行日本化(也称和化)。随着航海技术的提高,民间来往增加,以及中国学者艺人的东渡,日本造园技术又进一步提高。古代园林一、大和时代园林(公元300年至公元592年)大和时代正值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代(公元220年至581年),故园林在带有中国殷商时代苑囿特点的同时,也带有该期的自然山水园风格,属于池泉山水园系列,而且园中有游船,表明日本园林一开始就与舟游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源流上看,日本园林一开始就很发达,并未经过象中国那样长久的苑囿阶段,而且园中活动也很丰富和时髦,进一步表明了日本园林源于中国的史实。从技术上看,当时园林就有池、矶,而且是纯游赏性的,可谓技术先进。从活动上看,曲水宴的举行和欣赏皆是文人雅士所为,显出当时上层阶级的文化层次之高足以达到审美的境界。该时期园林为皇家园林,属于池泉山水园系列,特点是:宫馆环池、环墙或环篱,苑内更有池、泉、游、岛及各种动植物。穿池起苑,池内放养鲤鱼,苑内奔走禽兽,天皇在园内走狗试马,远足田猎。作品:掖上池心宫、矶城瑞篱宫、泊濑列城宫等。二、飞鸟时代园林(公元593年至公元710年)从造园水平上看,此期造园远胜于大和时代。从技术源流上看,来源于中国经朝鲜传入。从内容依旧是以池为中心,增设岛屿、桥梁建筑,环池的滨楼是借景之所,也是池泉园的标志之一。从文化上看,在池中设岛,与《怀风藻》中所述的蓬莱神山是一致的,表明园林景观受到中国神仙思想的影响已在园林中表现;还有,在水边建造佛寺及须弥山都表明佛教开始渗透园林。从类型上看,不仅皇家有园林,私家园林也出现;不仅在城内有园林,在城外的离宫之制亦初见端倪。从传承上看,池泉式和曲水流觞与前朝一脉相承。从手法上看,该时代还首创了洲浜(bang)的做法(藤原宫内庭),成为后世的宗祖。另外,植物的橘子和动物的灵龟都因其吉祥和长寿而登堂入室。作品:藤原宫内庭、飞鸟岛宫庭园、小垦宫庭园、苏我氏宅园等。其中苏我氏宅园是日本园林史上的第一个私家园林,园林依旧是池泉园。三、奈良时代园林(公元711年至794年)奈良时代定都于奈良的平城京,该朝历时不过84年,后十年迁都长冈京,相当于中国唐睿宗李旦景云二年到唐德宗李适贞元十年,历元明、元正、圣武、孝谦、淳仁、称德、光仁和桓武八帝。此期日本全面吸取中国文化,整个平城京就是仿照当时中国的首都长安而建,史载园林有平城宫南苑、西池宫、松林苑、鸟池塘和城北苑等,另外还有平城京以外的郊野离宫,如称德天皇(718-770年)在西大寺后院的离宫。城外私家园林还有橘诸兄(684-757年)的井手别业、长屋王(684-729年)的佐保殿和藤原丰成的紫香别业等。特点:从造园数量上看,奈良时代建园超过前朝。从喜好上看,还是热衷于曲水建制。从做法上看,神山之岛和出水洲浜并未改变。从私园上看,朝廷贵族是建园的主力军。四、平安时代园林(794-1185年)平安时代是日本伟大的时代,是以平城京(即京都)为都城的时代,相当于中国唐朝中期、五代、两宋、辽、金等十个朝代。从与大唐关系及文化特征上分前后两期,前期为弘仁贞观时代(或者叫唐风时期),后期为藤原时期(或者叫国风时期)。如果说奈良时代是吸取盛唐文化的话,弘仁时期就是吸取晚唐文化,藤原时期就自身民族文化形成的日本化。与奈良时代园林尽毁不同的是,平安时代的园林还有部分遗存,如城内的神泉苑、冷然苑、淳和院、朱雀院及城外的嵯峨院、云林院等。最著名的就是神泉苑,它是平安时期第一代天皇桓武天皇建造的宫苑。在模仿皇家园林的过程中,在国风时代创造了私家园林的寝殿造园林。国风时期的人物代表是藤原氏,寝殿造园林主要是藤原氏一族的宅邸庭园。从面积上看,私家园林比皇家园林小,形式依旧是中轴式,轴线方向为南北向。园中设大池,池中设中岛,岛南北用桥连通,池北有广庭,广庭之北为园林主体建筑寝殿,池南为堆山,引水分两路,一路从廊下过,一路从假山中形成瀑布流入池中,池岸点缀石组,园中植梅、松、枫和柳等植物,园游以舟游为主。寝殿式庭园在佛教进一步巩固地位的过程中,末期(12世纪70年代)源空开创净土宗。佛家按寝殿造园林格局演化为净土园林,流行于寺院园林之中。当然净土园林的来源也有说是源于净土变的院前池沼的佛画,不管如何,它还是与寝殿造园林有十分相象的格局,只不过把寝殿改为金堂而已。许多舍宅为寺的寺园和皇家敕建或贵族捐建的寺院大多体现了净土园林特点。园林格局依旧是中轴式、中池式和中岛式,建筑的对称性明显保留下来。另外,净土庭园中一定种植有荷花。平安时代的现存园林大多以寺院园林形式保存下来,其中以法成寺、法胜寺和平等院最为典型。净土庭园•总之,平安时代的园林总体上是受唐文化影响十分深刻,中轴、对称、中池、中岛等概念都是唐代皇家园林的特征,在平安初的唐风时期表现更为明显,在平安中后的国风时期表现更弱,主要变化就是轴线的渐弱,不对称地布局建筑,自由地伸展水池平面。所以说,由唐风庭园发展为寝殿造庭园和净土庭园是平安时代的最大特征。当然,平安时代后期(十一世纪)出现的世界上第一部造园书籍《作庭记》,作者橘俊纲(1028-1094年)。中世园林一、镰仓时代园林(1185-1333年)镰仓时代是以镰仓为全国政治中心的武家政权时代。如果说飞鸟时代和奈良时代是中国式自然山水园的引进期,平安时期是日本化园林的形成时期和三大园林(皇家、私家和寺院园林)的个性化分道扬镳时期,中世的镰仓时代、南北朝时代和室町时代是寺院园林的发展期,近世的桃山时代是茶庭露地的发展期,近世的江户时代是茶庭、石庭与池泉园的综合期。也可以是说,飞鸟、奈良时代是中国式山水园泊来期,平安期是日本式池泉园的“和化”期,镰仓、南北朝、室町期是园林佛教化的时期,桃山期是园林的茶道化期,江户期是佛法、茶道、儒意综合期。该时期,在武家政治之下,建筑上引进南宋的天竺样,而后又形成新和样。园林上倒是没有引进太多的中国的东西,而是沿着自己的佛化道路前进。因此,园林的的设计思想也是寝殿造园林的延续,寺院园林也是净土园林的延续。与禅宗相应地产生了以组石为中心,追求主观象征意义的抽象表现的写意式山水园,这种写意式山水园的方向与中国当时园林的写意式山水园是不同的。它追求的是自然意义和佛教意义的写意,而中国的写意园林是追求社会意义和儒教意义(在文学艺术方面为主)的写意,最后发展、固定为枯山水形式。当时,日本园林中的造园家是知识阶层的兼职僧侣,他们被称为立石僧。其中最有成就的就是国师梦窗疎石。他通过枯山水来表达禅的真谛。这些园林形式常用象征的手法来构筑残山剩水,也就是提取景观的局部。枯山水的出现,因符合当时人们的社会心理和审美需求,迅速在全国传播开来。枯山水首先在寺院园林中崭露头脚,然后对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进行渗透。枯山水的出现虽然说不是占据镰仓时代的全部历程,而只是经历镰仓时代的很短的一段时间。但是,它的出现是在原有自然景色的基础上组织进了大自然原有的精神的自然观照心,使园林的自然原生升华为自然观照,再升华为佛教(禅宗)观照。由于园林的表现是以原生自然的局部和片面为基础的自然观照和枯寂表达,与当时南宋和元初的病弱的文人园的社会观照和情意表达相似,有厌世和弃世心态。枯山水特点:利用石组、白砂铺地表达一种山水式庭园,其中立石表现群山,石间有叠水和小溪,并流过山谷间汇入大海(情景描写)。也有通过一片白砂来表现宽广的大海,其间散置几处石组来反映海岛等象征的表现。这些作品的共同点在于每位观赏到此景的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感想、体验和理解。二、南北朝时代园林(1333-1392年)南北朝时代,庄园制度进一步瓦解,乡间武士阶层抬头,同时,各地守护大名纷纷扩大自己势力范围,建立独立王国,大名之间激烈征战。人们在不安和惊慌中寄托于佛教世界,寺院及其园林与前朝比有过而无不及地受到各阶层共识的欢迎。这一时期园林最重要的是枯山水的实践,枯山水与真山水(指池泉部分)同时并存于一个园林中,真山水是主体,枯山水是点缀。池泉部分的景点命名常带有禅宗意味,喜用禅语,枯山水部分用石组表达,主要用坐禅石表明与禅宗的关系,而西芳寺庭园则用多种青苔喻大千世界。作品:西芳寺庭园(日本最早的枯山水范例)西芳寺庭园土桥从西芳寺庭园潭北亭看苑园和黄金池西芳寺庭园夜泊石西芳寺庭园参道的地被和苑路西芳寺庭园平面图三、室町时代园林室町时代,园林风尚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从造园主人上看,武家和僧家造园远远超过皇家。从类型上看,前朝产生的枯山水在此朝得到广泛的应用,独立枯山水出现;室町末期,茶道与庭园结合,初次走入园林,成为茶庭的开始;书院建造在武家园林中崭露头脚,为即将来临的书院造庭园揭开序幕。从手法上看,园林日本化成熟,表现几方面:轴线式消失,中心式为主,以水池为中心成为时尚;枯山水独立成园;枯山水立石组群的岩岛式、主胁石成为定局。从传承上看,枯山水与池泉并存式,或池泉为主,只设一组枯瀑布石组的园林多种形式都存在,表明枯山水风格形成,而且独立出来,特别是枯山水本身式样由前期的受两宋山水画影响到本国岛屿摹仿和富士山摹仿都是日本化的表现。从景点形态上看,池泉园的临水楼阁和巨大立石显出武者风范。从游览方式上看,舟游渐渐被回游取代,园路、铺石成为此朝景区划分与景点联系的主要手段。从人物上看,这一朝代涌出的造园家如善阿弥祖孙三人、狩野元信、子健、雪舟等杨、古岳宗亘等都是禅学很深、画技很高的人物,有些人还到中国留过学。从理论上看,增圆僧正写了《山水并野形式图》,该书与《作庭记》一起初称为日本最古的庭园书,另外,中院康平和藤原为明合著了《嵯峨流庭古法秘传之书》。作品:龙安寺庭园、大仙院庭园龙安寺庭园平面图大仙院庭园桥石组和枯流近世园林一、桃山时代园林(1573-1603年)这一时期在中国相当于明神宗万历元年(1573年)-明神宗万历31年(1603年)。这一时期的园林有传统的池庭、豪华的平庭、枯寂的石庭、朴素的茶庭。桃山时代不长,武家园林中的人的力量的表现是有所加强,书院造建筑与园林结合使得园林的文人味渐浓。这一倾向也影响了后来江户时代皇家和私家园林。但是,由于皇家园林和武家园林仍旧以池泉为主题,且这一时期持续时间不长,且只露出个苗头就灭亡了。而且从茶室露地的形态看来,园林的枯味和寂味仍旧弥漫在园林之中,与明朝的以建筑为主的诗画园林相比,显而易见地是自然意味和枯寂意味重多了。造园名家贤庭、千利休、古田织部、小堀(jue)远州等都在这一时代产生。此期的理论著作有矶部甫元的《钓雪堂庭图卷》和菱河吉兵卫的《诸国茶庭名迹图会》。作品:京都的醍醐寺三宝院(1)京都的醍醐寺三宝院三宝院庭园土桥三宝院平面图二、江户时代园林(1603-1867年)江户时代的园林,从园主来看表现为皇家、武家、僧家三足鼎立的状态,尤以武家造园为盛,佛家造园有所收敛,大型池泉园较少,小型的枯山水多见,反映了思想他移、流行时尚转变、经济实力下降等几方面因素。从思想来看,儒家思想和诗情画意得以抬头,在桂离宫及后乐园、兼六园等名园中显见。从仿景来看,不仅有中国景观,也有日本景观。从园林类型上看,茶庭、池泉园、枯山水三驾马车齐头并进,互相交汇融合,茶庭渗透入池泉园和枯山水,呈现出交织状态。从游览方式上看,随着枯山水和茶庭的大量建造,坐观式庭园出现,虽有池泉但观者不动,但因茶庭在后期游览性的加强,以及武家池泉园规模扩大和内容丰富等诸多原因,回游式样在武家园林中却一直未衰,只是增添坐观式茶室或枯山水而已。从技法上看,枯山水的几种样式定型,如纯沙石的石庭、沙石
本文标题:日本古典园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794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