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高二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1
时间/min020406080细胞数12481620212223241003225N代2N代数亲本1代2代3代4代5代Nn=2n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研究方法提出合理的假设在资源和空间无限多的环境中,细菌种群的增长不会受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Nn=2n,N代表细菌数量,n表示第几代观察、统计细菌数量,对自己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研究实例细菌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Nn=2n优点:直观优点:科学,精确•提供素材:《光明日报》消息•澳洲本来没有兔子,1859年,一个叫托马斯·奥斯汀的英国人来澳定居,带来了24只野兔,放养在他的庄园里,供他打猎取乐。奥斯汀绝对没有想到,一个世纪之后,这24只野兔的后代达到6亿只之多。它们与牛羊争牧草,啃树皮,造成大批树木死亡,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专家计算,这些野兔每年至少造成1亿美元的财产损失。兔群繁殖之快,数量之多足以对澳洲的生态平衡产生威胁。思考:野兔种群的增长的原因有哪些?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数量往往会连续增长起始数量为No,每年的增长率都保持不变,第二年的种群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那么,一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1=N0λ二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2=N1λ=N0λ2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t=N0λt例如,在20世纪30年代时,人们将环颈雉引入到美国的一个岛屿。在1937—1942年期间,这个环颈雉种群的增长大致符合“J”型曲线思考在自然界中,理想化的情况并不存在。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修正呢?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生态学家高斯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0.5mL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然后每隔24h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数量。经过反复实验.得出了如图所示的结果。从图可以看出:大草履虫在这个实验环境条件下的最大种群数量是375个,这就是该实验种群的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限制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上述大草履虫种群的K值是375A1种群数量最多的点为?2种群增长率最高的点?增长率的变化情况?3若该曲线表示渔业生产,在哪一点捕捞既能充分利用渔业资源又能保持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什么?4种群数量达到K值,都能在K值保持稳定吗?四.种群增长曲线:指数增长种群的个体数量种群的个体数量假若在理想的环境中生活,即环境资源很充足不受任何限制。在自然的环境中环境资源是有限的。种群不可能无线增长。K值是环境最大容纳量,环境阻力代表自然选择的作用。农、林、牧业生产就是在这个范围内谋求产量的提高,其潜力有一定限制。五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种群的数量是经常变化的。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呢?研究种群数量变化有何意义?直接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重要因素:人类的活动1、野生生物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鱼类的捕捞,大熊猫保护2、害虫的防治—蝗虫的防治间接因素:食物、气候、传染病、天敌探究实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研究方法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酵母菌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环境中,细菌种群的增长受到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绘制种群增长曲线对自己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研究实例实验材料:酵母菌种,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2㎜×2㎜)方格,滴管,显微镜.实验原理:(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能产生较多的CO2,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和较少的CO2.(2)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下,即资源和空间十分充足,没有天敌和其他灾害等,酵母菌种群呈“J”型增长;自然界中,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酵母菌种群呈“S”型增长.(3)计算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方法结果分析:酵母菌在培养液中开始呈“J”型增长,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呈“S”型增长实验步骤:(1)取培养液化气10mL加入到试管中,先通过显微镜观察估算出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初始数量(N0),注意,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进行记数之前,将试管振荡几次,这样求得的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误差最小.(2)每天定时观察记录数值,对观察时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取相邻两边及其顶角记数.(3)以时间主横坐标,酵母菌的数量为纵坐标,画出增长曲线.
本文标题:高二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798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