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7.4晶体现象明矾晶体晶体欣赏硫酸铜晶体氯化钠晶体晶体欣赏硝酸钾晶体晶体欣赏金刚石晶体欣赏雪花石英方解石晶体欣赏水晶晶体欣赏一、晶体与结晶不同的晶体形状不同1、什么是晶体:有规则几何形状的固体2.晶体的形成形成晶体的过程成为结晶。晶体可由饱和溶液形成结晶的方法1.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冷却结晶法)2.蒸发结晶法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显著增大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二、混合物的分离怎样分离两种物质混合物1、两种固体中一种可溶另一种不可溶----过滤法2、两种固体都可溶-----结晶法实验7-10过滤操作的要点可概括为:一贴:滤纸紧贴在漏斗内壁上。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盛液烧杯口紧靠在倾斜的玻璃棒中部(让滤液沿玻璃棒缓缓地流入漏斗);玻璃棒末端斜靠三层滤纸一边(避免将滤纸戳穿);漏斗里的液体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否则液体会从滤纸和漏斗壁之间流下,使固体混入滤液)。思考: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1、滤纸破损。2、仪器不干净。3、滤液边缘高于滤纸边缘。应该重新过滤,直到澄清为止。怎样分离混合物•一、结晶法(蒸发结晶、降温结晶)•对于含有杂质的课溶性固体混合物一般采用结晶法进行分离。•例如:将少量食盐从硝酸钾固体中除去。•方法与步骤:•1.加热溶2.趁热过滤3.冷却结晶4.再过滤5.干燥晶体二、过滤把不容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过滤操作的要点可概括为:一贴:滤纸要紧贴在漏斗内壁上(用少量水润湿滤纸,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没有气泡)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内液体边缘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盛有待过滤液体的烧杯的烧杯嘴要靠在倾斜的玻璃棒中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下端要靠在三层滤纸一边(三层滤纸那边不易被弄破);漏斗下端紧靠接滤液烧杯内壁(避免了滤液从烧杯中溅出)小结1.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称为晶体,形成晶体的过程成为结晶。晶体是名词,结晶是动词。2.两种固体混合后的分离方法:①过滤法:一种可溶与另一种不可溶时采用。②结晶法:a、蒸发结晶(晒盐)b、冷却结晶(分离KON3与NaCl)二、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过滤操作的要点可概括为:一贴:滤纸紧贴在漏斗内壁上。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盛液烧杯口紧靠在倾斜的玻璃棒中部(让滤液沿玻璃棒缓缓地流入漏斗);玻璃棒末端斜靠三层滤纸一边(避免将滤纸戳穿);漏斗里的液体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否则液体会从滤纸和漏斗壁之间流下,使固体混入滤液)。小结•1、有规则形状的固体称为晶体,形成晶体的过程称为结晶。晶体是名词、结晶是动词。•2、两种固体混合后的分离方法:•①过滤法:一种可溶另一种不溶时采用。•②结晶法:a、蒸发结晶(晒盐)b、冷却热的饱和溶液(降温结晶)(分离KNO3与NACl溶液)•实验操作1.在烧杯里注入100ml水,加热至约50℃。2.向烧杯里加入硫酸铜粉末,边加边搅拌,直至溶液饱和,不再溶解硫酸铜粉末为止。3.把上述热溶液自然冷却数分钟后,再过滤,滤液收集在一个洁净的烧杯中。4.选一颗形状和大小都较好的硫酸铜晶体作为晶种,用线绑好。5.把“晶种”浸泡在饱和溶液中央,线的一端系在木棍上(如下图所示),留待下次上课时观察。
本文标题:7.4结晶现象详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812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