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房地产 > 最新整理我国应急管理的形势和对策
最新整理我国应急管理的形势和对策一、十六大以来的应急管理工作(一)深刻的启示(二)严峻的形势(三)面临的挑战(四)“一案三制”建设(五)宝贵的经验二、加强应急管理构建和谐社会(一)深刻的启示20xx年那场惊心动魄的抗击非典斗争,给了我们两点深刻的启示:一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牢固确立和认真落实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始终坚持统筹兼顾,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二是一定要更加注重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不仅要健全公共卫生应急机制,还要在全社会的各个方面加快应急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20xx年10月)(二)严峻的形势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政治和治安大局保持稳定。公共安全形势总体稳定、趋于好转,依然严峻、任重道远。年均死亡1万多人(近年年均2500人,伤病100万人);每年有3亿人口受灾;年均损失2000亿元;年均倒塌房屋300多万间。2.我国的事故灾难严重一是事故总量大、伤亡大。二是重特大事故多。三是我国环境安全形势严峻。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中国近20多年来集中凸现,呈现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的特点。3.公共卫生事件仍然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多种传染病尚未得到有效的遏制。全球新发现的30余种传染病已有半数在我国发现,有些还造成了严重后果(特别是非典疫情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重大传染病和慢性病流行仍比较严重。职业病危害呈上升趋势。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活动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多发。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每年200起以上,造成200多人死亡,数万群众健康受到伤害。4.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在一些地方,群死群伤的爆炸、投毒等恶性案件时有发生,杀人、绑架等暴力犯罪不断。社会安全形势严峻,违法犯罪活动日趋动态化、组织化、职业化、智能化、低龄化。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明显增多。国内外极端势力制造的各种恐怖事件危及国家安宁。综上所述,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每年造成非正常死亡超过20万人,伤残超过200万人,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人民币。公共安全形势严峻。(三)面临的挑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再加上国际上政治、经济、军事、安全等因素相互交织,地缘、宗教和文化冲突与政治经济矛盾相互作用,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增加。第一,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灾害的多样性;——城市灾害的复杂性;——城市灾害的突发性;——城市灾害的连锁性(次生、衍生和耦合);——城市灾害受灾对象的集中性;——城市灾害后果的严重性;——城市灾害影响的放大性;第二,现代工业、高技术和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在为国家和个人提供全新的发展机遇和生活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风险。而且,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与公共安全的矛盾依然突出。第三,随着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对公共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胡锦涛总书记讲:人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们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程度明显加深,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第四,国际形势继续处于深刻复杂的变化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流,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面临着新的挑战。国际经济贸易的不断扩大,加大了外来有害生物和疫病疫情入侵我国的可能。第五,恐怖活动,恐怖主义的现实危害上升,际恐怖主义活动对我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现实威胁加大。一是持续高发。20xx-20xx年全球600起以上。二是范围扩大。目前,有“基地”组织背景的恐怖组织wang络散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美、俄等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加大。三是手法多样。绑架、爆炸、募集资金、招募培训、甚至密谋大规模杀伤武器、生化等恐怖手段。四是意识形态化趋势明显。第六,难以预料的全球性气候反常和难以控制的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国际减灾战略正在做重大调整。单项减灾到综合减灾单纯减灾到减灾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减轻灾害到减轻灾害风险,加强风险管理,立足关口前移国家减灾到全球减灾和区域减灾明确政府、企业、社会和公民各负其责,特别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四)“一案三制”建设党中央、国务院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公共安全形势的基础上,审时度势,做出了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大决策,重点是加强“一案三制”工作。1.国家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形成全国应急预案体系框架包括:·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级专项预案25件·国务院部门预案80件·省级及地方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举办大型会议、展览和文体等重大活动,主办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2.建立健全应急体制应急管理体制方面:主要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坚持分级管理、分级响应、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建立健全集中统一、坚强有力的指挥机构;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形成强大的社会动员体系;建立健全以事发地党委和政府为主,有关部门和相关地区协调配合的领导责任制。3.加强应急机制建设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20xx年9月19日4.建立健全应急法制法制建设方面:主要是依法行政,努力使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并注意通过对实践的总结,促进法律、法规和规章的不断完善。5.军队系统应急体系建设和对地方的支援进一步加强20xx年-20xx年,全军和武警部队参加各种抢险救灾行动2800余次,出动官兵34万余人次,动用车辆机械4万余台次,出动飞机(含直升机)2000余架次,转移疏散群众340余万人,挽回经济损失数十亿元人民币。20xx年底,各部队向灾区、贫困地区一次性捐款2.3亿元人民币,捐棉衣被93万多件(套)。20xx年6月,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对军队参加抢险救灾的主要任务、与地方人民政府的工作协调关系、动用军队的权限和程序、军地联合指挥、平时救灾准备和经费物资保障等作了明确规定。(五)宝贵的经验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自然灾害,妥善处理了一个又一个事故灾难,成功处置了一个又一个危机。我们取得了1998年抗洪斗争和20xx年抗击非典的的伟大胜利,成功地应对了亚洲金融危机等等,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我们应当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地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中国特色应急管理的主要经验一是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决策和坚强领导;二是社会主义制度和我们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全国上下建立了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三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方针。四是依靠法制,依靠科学,依靠群众和社会力量;五是充分发挥三支队伍的作用,即人民解放军、武警、公安部队和预备役民兵;各个专业应急处置队伍;厂矿企业职工和农村、社区的广大民众;六是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和社会各界同舟共济。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形成了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这是我们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
本文标题:最新整理我国应急管理的形势和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821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