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教学重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教学难点:体会朋友间的深厚情谊。一、了解背景读诗解意1.在小组中展示自己查找的背景资料,推荐一位代表谈收获。2.诗题中的“之”是什么意思?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说说题目的意思。3.自由读诗,组内正音、断句,请一人汇报。4.重点理解:故人西辞烟花三月下5.结合书下注释,快速写出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组内汇报并派代表前面展示。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在襄阳(今湖北襄樊),他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两人很快成了挚友。李白画像资料一资料二诗人李白所在的唐朝历史上地域辽阔,交通极不便利,亲人朋友一旦分别,再想相见,极为困难。孟浩然是李白的挚友,比李白年长12岁。“诗仙”李白赞美孟浩然:“吾爱孟夫子”;“诗圣”杜甫这样赞美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可见孟浩然的人品和才华誉满天下,令人敬仰。公元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这天,他们中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情。李白望着孟浩然渐行渐远的船只,不禁动情,写下了千古诗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巍峨耸立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瞭望。至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已成为千古绝唱,更使黄鹤楼名声大噪。黄鹤楼的形制自创建以来,各朝皆不相同,但都显得高古雄浑,极富个性。与岳阳楼、滕王阁相比,黄鹤楼的平面设计为四边套八边形,谓之“四面八方”。这些数字透露出古建筑文化中数目的象征和伦理表意功能。从楼的纵向看各层排檐与楼名直接有关,形如黄鹤,展翅欲飞。整座楼的雄浑之中又不失精巧,富于变化的韵味和美感。资料三黄鹤楼美景扬州美景江南烟花三月美景江南烟花三月美景江南烟花三月美景江南烟花三月美景二、想象诗境体会友情诗人李白并没有把情感直接地表达出来,他把这份情感巧妙地融进了黄鹤楼周围的美景里:一江春水,一叶孤帆,蕴含着这位大诗人对孟浩然无比向往之情。1.组内交流:根据自己了解到的背景资料,组织好语言,说说李白在烟花三月送别挚友时的情景。2.情景再现:组内推荐两位同学分别扮演李白和孟浩然,前面表演“送别”场景。3.有感情地诵读诗句,写出几个适合表现诗人此时此刻心情的词语。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两句叙述友人顺江东下扬州的情形,“烟花”两字点染出柳如烟、花似锦的一派春光,诗人送别朋友时的惆怅情绪淡淡寺流露了出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后两句着意描写友人“西辞”,一片孤帆,伴着诗人的朋友漂向水天相连的远方,直至帆影消失在碧空尽头,诗人却仍伫立楼头,凝眸远望,不愿离去。诗中没一个字说到离愁别思,但字里行间却分明流露出朋友远去的惆怅与留恋。在诗人笔下,深厚的感情寓于动人的景物描绘之中,情与景达到了高度完美的融合。三、背诵古诗积累佳作有人说这只是一首写景的诗,你看:黄鹤楼,烟花三月,孤帆远影,长江东流,这明明是写景啊,可是,它真的只是单纯写景的诗吗?1.请你带着美好的想象有感情地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你还能背诵几首有关送别的古诗吗?作业:背诵至少两首有关送别的古诗。
本文标题: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823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