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半命题作文1、题型特点半命题作文,如同在蓝天里放风筝,限制性与开放性兼具。因为这种题型指定了某些词语,有较大的限制性;同时又留有一半空间让考生自由发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一半已经给定,一半尚需补充,给定的预示着限制,待定的意味着开放。作为一种常见的作文命题形式,半命题作文既有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又有命题作文的严肃性和限制性,因而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综观2008年中考,单独选用半命题题型的考区约占10%;另外,笔者收集的82道选题作文中,采用半命题题型作为备选考题的考区有29个。这些数据,充分反映了半命题作文的重要地位。1题型解码半命题作文在试卷上出现的情形有两种:一种是单独出现,约占三分之二;另一种是在选题作文中出现,约占三分之一。从命题形式上看又可分为两种:有提示语的半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相像;无提示语的半命题作文,距全命题作文较近。2007年以来半命题作文最显著的变化是有些考区在待补充的部分,题目给出选择提示,且作了限制:必须选填提示中的一个词。还有少数考区出现了给材料半命题作文和要求写读后感的半命题作文。这就加大了限制的力度,这些新情况可能会成为未来半命题题型的走向,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根据要求补全题目的位置,半命题作文可分为四种:一是前空式,即要填的文字在题目的前半部分;二是中空式,即要填的文字在题目的中间部分;三是后空式,即要填的文字在题目的后半部分;四是前后空式,即要填的文字出现在题目的两端。有专家分析,2008年半命题作文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提示语更加明确,命题者巧妙借鉴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长处,把“材料+题目”和“题目+要求”的合理形式引入半命题作文,出现了题型不同、思路却一脉相承的命题新特点,预计这种趋势在2009年将继续保持;二是内容有所扩展,考题由过去的以自我为主的写作内容,逐渐向社会、文化、人生等延伸;三是限制逐渐增强,不少考区改变在横线上自主补题的做法,要求考生在提供的几个词语中任选一个作文,命题形式更趋公平合理。2命题揭秘2008年全国中考作文试题的内容和能力考查主要表现在加强了对“人”自身的思考与认识,内容上大体可以分为四大能力考查:“关注社会与生活”、“关注自我与成长”、“关注人生与思考”、“关注审美与情感”。①关注社会与生活。收集的82道作文题,以关注社会与生活为主流,顺应了新课标的要求,不断引导广大青少年关心自我成长的环境和生活中的变化,并且积极投身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命题者力求结合考生的生活实际,让每位考生都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比如:四川泸州的“当_____来临”、河北唐山“那一刻,我们_____”。显然与本年度重大事情有联系。②关注自我与成长。注重以考生生活经历、成长历程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关注自我、感悟自我、思考自我,是中考作文命题的又一走向。比如:山东威海的“______的肩膀”、湖南郴州的“______使我们______”、安徽省的“我在_____得到快乐”等,都把考查的目光投向了考生自我及成长的体验。③关注人生与思考。关注人生,突出人生思考和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发展,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正确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这一点在2008年中考作文命题中体现得非常突出。比如:四川成都的“震撼心灵的______”、江西的“有时,我也想______”等。④关注审美与情感写作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在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试题中,不乏关注文化积累与文化素养、审美情趣与情感体验的题目。这些作文题表明,命题者试图借以引导考生提升自身文化素质和审美情趣。比如:北京密云的“传递______”、天津的“______,你好!”等。2.审题时应注意的问题1拟题支招文题,乃一篇文章之眼目。好文章,不仅要有慧心,还要有一双明眸。在半命题作文的拟题中,如何打造一双诗意盎然的明眸,达到一笑惊宫闱的效果呢?①审清题旨,找诗意触点。审题,就是要辨别题目在哪里限制、在哪里开放。开放之处就是诗意的触发之点,只有找到了这个点,才能有的放矢,拟出靓题。有些题的限制性极强,如“______,想说爱你容易”,第一空只能填“想说”的对象,第二空也只能填“很”、“不”等副词,像这样限制性极强的半命题,只能在内容或体裁上去下工夫。有些半命题看似限制性强,其实是很开放的,如“如果感到______,你就______”,乍一看,可填的无非是“快乐”、“拍拍手”、“痛苦”、“哭出来”之类,仔细审视一下,你就会发现第二空是可以挖掘的出彩点,如“如果感到快乐,你就撷一路落英”。而有些题,只是在句式上给出了限制,选材、立意的自由度很高,如“最爱______”、“______我______”如果遇到这样的题,就可以尽情发挥。②匠心独运,采诗意文眼。以下面这道作文题为例吧:“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过去的日子去得那么匆匆,现在的日子如指间滑落的轻纱,在这如烟似雾的日子里,你体验着成长的快乐与烦忧,释放着青春的朝气与才情,思索着人生的梦想与遭际……请你选择一段刻骨铭心的日子.以“在______的日子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借鉴古诗词。我们平时在课文中所学的古诗词都堪称经典,借鉴古诗词既能使文题文采斐然,又能显示出良好的语文素养。如“在浅草弄春的日子里”《钱塘湖春行》、“在情满秋池的日子里”《夜雨寄北》、“在暗香盈袖的日子里”《醉花阴》、“在举杯邀月的日子里”《月下独酌》等等。可借鉴精妙的歌词。有些歌词是词作名家的杰作,借鉴他们的作品,不仅事半功倍,而且能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如从《明天会更好》中我们可以“借”得这样一些题目:“在记忆风干的日子里”、“在心灵被敲醒的日子里”。从《菊花台》中可以得到这样一些题目:“在夜凝成霜的日子里”、“在笑容泛黄的日子里”等等。其实还可以借鉴公益广告、书名、影视剧名、经典台词等等。可虚实相生。如“重重的赞美把嫩嫩的花蕾压得在春寒中瑟瑟发抖,柔柔的和风把深深的期待幻化成神话中的玫瑰迷雾”,本是虚化的“赞美”、“期待”,却因“重重”、“玫瑰迷雾”而变得形象可感,这样化虚为实,使语言美不胜收。拟题若能变虚为实,题目一定诗意盎然。如“在梦想拔节的日子里”、“在心灵久旱的日子里”、“在乘梦飞翔的日子里”等。可拟人。“而海呢……欣然地溅跃起来……开了灿然万朵的银花”《说几句爱海的孩子气的话》,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海的生动活泼。拟题时,也可用拟人的手法将题目拟得意趣动人。如“在阳光偷懒的日子里”、“在风歌云舞的日子里”等等。可提出一个象征体。“蚕食桑,而所吐者丝也,非桑也。”拟题也像蚕吐丝那样,要善于思考,从内容中提炼出一个传神的象征体,并把它拟到题目中去。如同样以汶川大地震为素材,颂扬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有的同学将题目拟为“在地震的日子里”或“在地动山摇的日子里”。这样的题目比较直白,而有的同学却能找到一个象征体来拟题。如“在红旗飘扬的日子里”,这红旗既是北川中学傲然不倒的国旗,也是团结、坚韧的民族魂的象征。③用心推敲,炼精妙文题。半命题作文的拟题,要特别重视检查。一是检查通顺不通顺,主要看语言是否连贯,文理是否通达。有的同学为了题目的标新立异,不惜题文不对,这就本末倒置了。二是检查精彩不精彩,但要特别注意:不能以词害意,题与文要圆融和谐。如果题目通顺又精彩,那么这个半命题拟题就成功了。2立意点拨考场应试作文立意的好坏决定着作文的成败,考生在审题立意时应建构自己认识事物、判断是非的思维能力,形成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思维方法,从而掌握审题立意的技巧。①立意应有鲜明的时代感,紧扣时代特征,反映当今社会以及人物的精神面貌,突出当今社会的重大变革与发展,体现当今社会人们的精神追求和思想倾向。无论写什么文体,其立意都必须抒发、倡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勇于进取的创造精神,立意不健康甚至错误,其他一切便均无从谈起。这里的鲜明,是指一篇文章中作者的情感、态度、观点应清楚、明确,绝不含糊。要做到鲜明,可从两方面人手,一是“理”,一是“情”。所谓“理”就是表现一定的思想;所谓“情”就是表现某种感情。立意时可根据不同的题目,确定应表现“理”还是表现“情”。请看2008年的一篇佳作《人生三境》选段:人生必然是这样,渐行渐远。有言曰:少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中年看山不是山,看水亦非水:老年看山还是山,看水仍是水。此言得之。人生就是从单纯到复杂,又归于平静简单的周而复始。而我们要做的,是享受每一种滋味,感受每一种境界.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提纯生活之意义。这位考生在文中引用寓理颇深的名言来深化主题,破解三种“境界”所蕴含的深刻的人生哲理,可谓妙不可言。再看2007年的《回归母语的本源》选段:远离浮躁,回归母语,我们的灵魂将更加充实和美丽,先秦的诗经楚辞,魏晋的乐府双壁,盛唐两宋的诗词雅韵,明清的小说散文,都源源不断地为精神注入营养。“青青子矜,悠悠我心”的求贤若渴:“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的缱绻情思:“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的壮志难酬:“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的瑰丽风光都深深地印在我们灵魂深处。作者从国人的语言浮躁这一现象切人,喊出了“远离浮躁,回归母语”的强音,充满民族自豪感和对母语的忧虑与呼唤,情感充沛,时代感强。不过,文章立意的“理”和“情”不是截然分开的,有时表现“理”的文章有很浓厚的“情”,有时表现“情”的文章也有很浓的“理”趣,只是各有侧重罢了。②立意应有厚重的历史感,要善于用小事件、小题材来反映大主题、大思想,要使作文折射出深刻的思想光芒。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考场作文篇幅一般都不长,要在几百字的文章中反映出大主题和深刻的思想,绝非易事。不过,只要加强练习,掌握一定的审题立意的技巧,做到这一点也并非难事。我们常用的立意方法是大题小做或小题大做,也就是以小见大的方法。大题小做、小题大做的“题”,指忌讳的是考场作文中的话题或主题。所谓大题小做,就是指在构思立意时,采用化大为小的方法,把内容宽泛的话题化为自己要写作的具体而微的事情,或者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具体内容,为大而空、宽而虚的话题找一个具体而又小巧的突破口,便于从小处着手,以小事件、小题材反映大主题、大思想,从具体而微的内容或事件中折射出深刻的思想光芒。与之相反,小题大做则是把具体窄小的题目从大处着手,来反映大主题、大思想。大题小做、小中见大是使文章立意深刻、具有厚重历史感的重要方法。因此,我们要及时掌握这种化大为小、化整体为局部的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情、事件中的小角度,来反映广阔的现实生活,揭示深刻的社会主题。请看2007年的一篇佳作《当记忆流经奥斯维辛》的开篇:当历史的车轮压过奥斯维辛,听到的是男人的怒吼与女人的尖叫,看到的是母亲的哭泣与孩子的惊恐。而今,奥斯维辛的天空湛蓝而且透明,一排排高耸的建筑直插云霄,似要打破这里的宁静。难道时间已将历史风化.坚韧的犹太民族已似“一笑泯恩仇”?没有!不但犹太人没有忘记那曾经的苦难,德国人民也没有忘记。当犹大纪念日那天,德国总理跪在营前.默默悔过。男儿跪地惊天动地,何况总理!而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没有忘记。作者采用大题小做、小中见大的方法,站在全人类的立场,对历史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主题可谓大矣,然而这位考生却独辟蹊径,大胆地将关注的目光射向了二次大战中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和德国总理的一跪,一个小小的窗口,却收到了“一粒沙里看出一个世界”的效果。③立意应有崇高的使命感。这是就立意的深刻特点来说的。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世界、社会、人物、事物的接触越来越多,思考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对其复杂性越来越困惑,对人生和前途有时比较迷茫,因此,在写作中常常表现出疑惑、困惑、消极、悲观,甚至仇视社会和他人,导致文章的立意片面或消极,缺乏一种昂扬向上、积极奋进的使命感,造成考场作文的失误或失败。立意的使命感要求学生在审题立意时,要善于领会命题者的意图和思想倾向,要善于联想社会生活中的亮点,善于选取一些具有崇高使命感的古今人物和事件,从中提炼出高远
本文标题:中考半命题作文讲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83464 .html